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背篼(dōu)
①黄昏,蜿蜒的山道上,打柴的孩子归来了。
他背着满满一篼柴火,他背着五彩的晚霞,他背着自己用劳动换来的收获。
山风一路上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山溪一路上对他说着悄悄话;鸟儿们一路上依依惜别,约他明天再来。
②村子里,炊烟袅(niǎo)袅升起,飘过了树梢。
他觉得,那是妈妈高高扬起的手臂,在呼唤自己。
他加快了脚步,________过一道弯,________过一道坎,________过一截窄窄的田埂(ɡěnɡ),________过小石桥,走进了村子,走进了自家的小院。
③他放下沉甸甸的背篼,轻轻舒了一口气,拿着几个红红的山柿子,放在小妹妹手上。
他把一捆药材交给爷爷,托他明儿去镇子里换几个钱——他想自己积攒下学期的学费。
然后,他温驯(xùn)地让妈妈撩(liāo)起围裙一角,替他揩(kāi)去汗涔(cén)涔小脸上的泥渍(zì)。
他抬起头,抿(mǐn)着小嘴微微笑了。
④啊,在山里打柴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1.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合适的动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绕拐跨走B.拐绕走跨
C.走跨绕拐D.绕走拐跨
2.打柴的孩子把袅袅升起的炊烟想象成()。
A.五彩的晚霞B.妈妈的手臂
C.劳动的收获D.妈妈的围裙
3.沉甸甸的背篼里没有()。
A.山柿子B.药材C.柴火D.泥渍
4.你认为文中画“_____”的句子中,哪些字词富有新鲜感?
说一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还盛着一个_______________的童年。
二、阅读短文,完成下列练习。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
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
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
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途径。
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____瞬间--____
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欣赏的途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做一做,练一练。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1.写出反义词
朋友()鲜艳()早晨()
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找出一个用“”画出一个拟人句,用“”画出一个排比句。
4.来学校上学的共有()少数民族,分别是(),
你知道的少数民族有()。
5.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句话写得很好,请你仿照这个句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坐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壮状)着胆子站起来,问:
“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请(你您)给我讲讲吧!
”
1.划去括号内运用不恰当的词语。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照常做,按惯例。
(_______)
(2)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________)
3.孙中山背会了先生圈的内容后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西湖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西湖,就是镶(xiānɡ)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扫视四周极目远望),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dié)叠、连绵起伏的山峦(luán),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shuò)大的银镜。
一群群白鸥(穿过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
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yínɡ)洲、湖心亭、阮(ruǎn)公墩(dūn),掩映在绿树丛中。
(明净平静)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yí)呢?
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
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清风徐来,湖水荡漾。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wǎn)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远处,不时飘来悠(yōu)扬的琴声。
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溶(rónɡ)化在月色里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打上“√”。
2.品读句子,再填空。
(1)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句中的“天堂”指的是_________,作者把_________比作“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2)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硕大”的近义词是_____,这句话写出了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杭州的西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______)
(2)短文第2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山峦和湖面的美丽景色。
(______)
(3)白堤和苏堤都在孤山的东边,风景都很优美。
(______)
4.本文描写了______和______的西湖,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之情。
六、课内阅读。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钟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格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另有几只却在波光邮都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瀑开去。
1.画横线句中的“赶集”原意指,而选文中“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指的是。
2.选文通过对、、、春草等景物的描写,把温暖舒适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生动地再现出来,为小燕子的出场提供了一幅美丽的背景图画。
3.选文第2、3自然段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
(多选)
A.身体轻霾B.动作敏捷C.喜欢唱歌D.飞行速度快
4.燕子飞行的姿势是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这个词语我感受到了燕子飞行的速度快、身姿灵活。
七、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稻草人(节选)
①田野里白天的风景和情形,有诗人把它写成美妙的诗,有画家把它画成生动的画。
到了夜间,诗人喝了酒,有些醉了;画家呢,正在抱着精致的乐器低低地唱:
都没有工夫到田野里来。
那么,还有谁把田野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告诉人们呢?
有,还有,就是稻草人。
②稻草人是农人亲手造的。
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
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
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
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
③稻草人非常尽责任。
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
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
他从来不嫌烦,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像狗那样到处乱跑。
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雀,他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
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④这是当然的,________________他知道露水怎么样洒在草叶上,露水的味道怎么样香甜;他知道星星怎么样眨眼,月亮怎么样笑;他知道夜间的田野怎么样沉静,花草树木怎么样酣睡;他知道小虫们怎么样你找我、我找你蝴蝶们怎么样恋爱:
总之,夜间的一切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懒怠:
________
酣睡:
________
2.判断正误。
①画家和诗人把田里夜间的风景和情形告诉人们。
(_____)
②稻草人的骨架子是农民用细竹枝做的,肌肉是隔年的黄稻草做的。
(_____)
3.给选文第④自然段加个开头,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4.夜间的一切稻草人都知道得清清楚楚,除了文中提到的景色,他还知道什么?
照样子,写一写。
他知道露水怎么样洒在草叶上,露水的味道怎么样香甜;________
5.稻草人是怎样看田地的?
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________。
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稻草人________。
6.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走进稻草人的内心世界,并写一写。
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心想:
________。
八、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校园真美
校园是一个花圃(pǔ),栽培着各种花草;校园是一个摇篮,哺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校园是一个游乐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的校园里栽着各种各样的植物:
山茶花、郁金香、玉兰花、桂花、香樟……每天早上,一跨入校园,琅琅的读书声就伴随着浓郁(yù)的花香徐徐飘来。
①每当这时候,树上的鸟儿就停止了歌唱,仿佛陶醉在同学们的读书声中。
②下课了,同学们如活泼的小鸟一样,纷纷飞出教室,在芳香四溢的校园中来回穿梭,欢快地嬉戏。
瞧!
一群同学正在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鸡宝宝”在“鸡妈妈”的保护下,一次次有惊无险地躲过了“老鹰”的追捕。
这时,鸟儿们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唱起来,银铃般的笑声久久飘荡在校园里。
下午,同学们整齐地排列在操场上做广播操。
伴随着响亮的广播操乐曲,同学们一丝不苟地做着操,引得校园外不少行人驻足观看。
许多蝴蝶、蜜蜂都在天空中飞舞,仿佛在为同学们的广播操伴舞。
校园真美!
它是(),承载了千千万万的梦想;它是(),记录了千千万万感人的故事;它是(),任我们千千万万的雏(chú)鹰自由飞翔!
1.选择合适的短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填序号)
①一片广阔的天空②一只小船③一本日记本
2.句①中“每当这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
A.树上的鸟儿停止了歌唱的时候。
B.琅琅的读书声伴随着浓郁的花香徐徐飘来的时候。
3.句②把(______)比作(______),从“纷纷飞出、穿梭、嬉戏”等词语中我感受到(______)。
A.活泼的小鸟B.同学们
C.同学们只喜欢玩D.同学们在课间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心情愉快
4.“校园外不少行人驻足观看”是因为()
A.同学们做广播操一丝不苟,动作整齐划一。
B.许多蝴蝶、蜜蜂都在天空中飞舞。
5.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______________。
九、阅读拓展。
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设计 ()的创举
()的桥身 ()的石料
2.用文段中加点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被称为创举的设计是什么?
找出相应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4.这种设计的好处在哪里?
找出相应的句子,画上“____”。
十、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个和尚(shàng)
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línglì)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miào)里。
开始,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púsà)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
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
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zhí),谁也不愿意吃亏(kuī),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
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
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
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
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wěi)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dǔn)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掉在香案上,小庙起火了。
危机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
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huī)复了生机。
1.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争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先恐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是 _______________,故事发生的地点是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是按 ________的顺序写的。
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三个和尚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净瓶里的柳枝又恢复了生机,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蝴蝶花生在草丛里,从紫色的花_____(辩、瓣、掰、半)里不时地飘散出一丝淡淡的______(青、清、轻)香,逗引着蜜蜂、蝴蝶从远处飞来。
小蝴蝶花正在惭愧的时候,想不到一群孩子观看了牡丹、月季之后,又来访问它了。
有一个孩子大声嚷道:
"快来看呀,这是什么花呀?
"
"它叫小蝴蝶花。
"另一个孩子回答。
"多好看的小蝴蝶花呀!
"孩子们都蹲在小蝴蝶花跟前……
小蝴蝶花的心情平静了。
它这才明白,过去自己在小草小花中间骄傲固然不对;现在在牡丹、月季等名花中间感到泄气也是没有道理的。
1.给本文加个标题。
2.选择恰当的字填在前面横线上。
3.给本文分段,用“△”标在段首,并写出各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课内阅读。
在宇宙的另一边,加法是这样的:
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等于一片白茫茫,那时,无数的孩子会从家里冲出来,打雪仗、堆雪人、滑雪……这样,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又等于无数孩子的节日。
乘法是这样的:
“早春二月”乘以“竹外桃花三两枝”,再乘以“春雨贵如油”,等于“春风又绿江南岸”,又等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最后等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选文写的是“我”想象在宇宙的另一边,________法和________法的情况。
2.根据选文第1自然段填空。
大地万物+______=一片白茫茫
大地万物+______=______
3.选文第2自然段中的诗句都是描写________(季节)的,在“竹外桃花三两枝”一句中,我是通过“________”一词看出来的;在“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中,我是通过“________”一词看出来的。
4.发挥想象,写一写秋天的加法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fá)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
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和“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
”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
A.你看不到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
B.你应该看到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
2.“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原因是( )
A.雨来了,他们就没有办法上课了。
B.雨来了,他们就不用去学校上课了。
C.有了雨的滋润,花朵才能自由自在地生长、开放。
3.“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从“冲”字中可以体会到花孩子们________心情。
4.对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
B.比喻、拟人
C.拟人
D.夸张
5.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怎样的一个家?
发挥想象,然后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拇指汤姆(节选)
从前有一个贫穷的樵夫,夫妻俩生下了一个小男孩。
孩子生下后身体相当健康强壮,但个头却比大拇指大不了多少,所以他们叫他大拇指汤姆。
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令父母很满意。
有一天,樵夫准备到树林里去砍柴,他说:
“我真希望有一个人能帮我把马车赶去,这样我就快多了。
”
“嗨,爸爸!
”汤姆叫道,“我来帮你,我会按你的要求及时把车赶到树林里的。
”樵夫大笑起来,说道:
“这怎么可能呢?
你连马的缰绳都够不着呢。
”汤姆说道:
“只要妈妈把马套好,我就待在马的耳朵里,告诉它往哪条路走。
”爸爸只得答应:
“好吧!
那就试一次看看。
”说完,他自己一人先去了。
出发的时间到了,妈妈把马套在了车上,将汤姆放进马的耳朵里。
小人儿在里面坐好后,便开始指挥马匹上路。
当他要走时就喊“喔驾!
”要停时就叫“吁――”所以马车有目的地向树林走去,就像樵夫自己在赶车一样。
就这样,马车走进了树林,来到了樵夫所在的地方。
大姆指汤姆马上喊道:
“爸爸,来看呀!
我把马车安安稳稳地赶来了。
”他爸爸一手挽住马,一手将儿子从马耳朵里拿出来,把他放在麦秆上面,汤姆坐在上面高兴极了。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井井有条—________ 平平安安—________
2.汤姆的办法是什么?
请你从短文中找出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描写了关于汤姆的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短文描写的事情中,你可以看出汤姆是个( )的孩子。
A.诚实B.强壮C.聪明D.勇敢
十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坐过站
那天,刚上公交车,突然有人冲着我喊了一声:
“嗨!
陈老师,做什么去啊?
”我抬头一看,是个二十几岁的姑娘,我打量了她好久,也想不起来她是谁。
再说我也不是老师,她肯定认错人了。
车上的人很多,我不想让那姑娘太尴尬,就冲她礼貌地笑了笑:
“去办点事。
”那姑娘说:
“时间过得真快。
”我也笑着应付她说:
“是呀,是呀,岁月不饶人啊。
”姑娘从人堆里要给我让座,我不好意思,可她硬是拉拉扯扯地让我坐下了。
她站在我身边,还是不停地跟我念叨一些学校的事儿,我感到越来越招架不住了。
这时,公交车正好到了一站,我说:
“我到站了。
”那姑娘马上说:
“真巧,我也在这儿下。
”
刚下车门儿,那姑娘就急着往大街对面走,一面走还一面跟我说:
“再见了,大叔。
”我更加迷惑了,就问:
“姑娘,你怎么又喊我大叔了?
”那姑娘说:
“车上有个小偷,他一直盯着你的包,所以,我就认你做老师了。
”我恍然大悟,赶忙问她:
“你去哪儿?
”她已走到马路对面,大声地笑着说:
“我坐过站了。
”
1.文中不止一次写到“笑”:
礼貌地笑、应付地笑、大声地笑。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笑?
填一填。
(_____)地笑 (____)地笑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恍然大悟”的意思。
“我”听了姑娘的话才知道__________,原来姑娘__________。
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层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姑娘真热心,坚持要给“我”让座,她是尊敬长辈、有礼貌的人。
B.姑娘“硬是拉拉扯扯地让我坐下了”,表明“我”是不情愿的。
C.姑娘是为了让“我”摆脱小偷,才执意让座,并和“我”交谈的。
D.姑娘看我行动不便,想给我让座。
4.姑娘的言行让你体会到她的哪些优点?
()
①心地善良②富有爱心③见义勇为
④聪明机智⑤健谈油滑⑥乐于助人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⑥
5.人间不能没有爱与正义,只有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请你做一个爱的天使,写一句话,呼吁人们献出自己的爱心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