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1554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3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docx

《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docx

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第1节质量管理目标

确保本工程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合格标准,同时满足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及图纸要求;配合总承包获得省市样板工程及鲁班奖。

第2节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机构

⒉⒈质量管理体系

本工程在项目管理中将全面贯彻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

⒉⒉质量管理机构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项目经理部建立由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质量管理机构。

我联合体委派质量总监,会同项目主管质量的副经理、项目质量安全部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

使整个质量保证体系协调运作,确保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第3节质量策划与质量管理实施程序

⒊⒈质量策划

为保证本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项目部将组织项目骨干人员针对质量职责划分、质量创优目标、技术方案编制计划、阶段性质量控制关键点、质量保证措施及创精品工程等方面进行总体策划,为项目质量计划实施做好总体部署。

质量策划主要内容为:

质量策划内容

质量策划目的

质量创优目标

确定本工程质量标准、创优总体目标。

质量计划

确定质量工作计划、质量控制关键点、质量工作管理程序等。

质量职责划分

确定项目经理部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数量,确定部门质量职责,对主要管理岗位的人员质量职责进行分工。

主要施工机械配置方案

确定主要施工机械的型号、来源和进出场时间。

物资设备采购方案

确定由业主和我公司负责采购的物资的范围和进场时间。

技术方案编制

确定需要编制的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及创优方案。

阶段性质量控制关键点

将工程分为结构配合、机电设备安装和竣工调试三个主要阶段,找出每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关键点,明确关键点质量控制方法。

施工环境

确定本工程施工作业环境,对指标进行量化。

⒊⒉质量计划

为保证质量体系能在本工程有效运作,本工程将制定质量计划,配备的质保手段将覆盖整个机电工程,成为本工程施工指导性文件,主要内容如下:

项次

内容

内容阐述

1

质量目标

明确本工程的质量目标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

2

管理职责

设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明确人员、部门的质量职责。

3

文件和

资料控制

对文件资料进行编制目录、标识、归档,并做好对内、外资料的收发登记工作,明确文件及资料的修改办法以及对作废文件进行标识、处置的方法。

4

物资采购

制定对供应商评估流程,制定采购材料、机械设备的质量要求和质量保证措施。

5

标识和

可追溯性

规定对进场物资和工程实施过程产品进行标识的办法和记录发放办法。

6

追溯

制定出对物资和施工过程进行追溯的方法。

7

施工过程控制

分析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完成工程后对质量有影响的因素,并对主要因素进行跟踪或验证,制定跟踪、验证方法。

8

“四新”应用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制定出本工程要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内容,并制定出在本工程中实施方法。

9

检验和试验

规定凡进场的工程材料、半成品必须按国家规范、行业标准进行验收,对主要的设备、材料及工程实体制定出检验试验方法及内容。

10

不合格品控制

明确防止不合格品出现的预防措施和不合格品的处置措施。

11

质量记录

根据职责规定,明确质量计划涉及到的所有相关人员对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分别进行质量记录;并针对各分项工程制定出相关的质量记录内容。

12

内部质量审核

本工程项目经理部对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定期审核,对在审核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主要对分部分项工程产品质量审核,对特殊过程、关键过程审核。

⒊⒊质量管理实施程序

㈠质量因素

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

人、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

事前对这五方面的因素严格控制,通过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及对施工方法进行论证,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来保证工程质量。

这五方面的因素如下:

㈡质量管理程序

工程质量管理主要通过对人、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的管理来实现,我公司通过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程序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本工程主要质量管理程序如下:

①工序质量控制程序

为使每道施工工序高质量完成,从而保证整个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建立工序质量保证程序:

②物资采购程序

物资采购部负责物资统一采购、供应与管理,并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本工程所需采购的物资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控制,物资采购流程如下:

③材料进场验收程序

材料运至施工现场后由物资采购部会同专业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并邀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验收流程如下:

④隐蔽工程验收程序

当需要隐蔽部位施工完毕、并且三检完成后邀请监理验收,隐蔽验收程序如下:

⑤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验收程序

序号

验收内容

验收程序

验收

1

检验批、分项工程

自检验收

项目质量工程师和项目专业工程师对预验收检验批和分项工程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申请验收。

检验批、分项工程验收

由监理工程师组织项目质量工程师和项目专业工程师等进行验收。

2

分部工程

自检验收

项目负责人和项目质量工程师和项目专业工程师对预验收分部工程进行自检合格后,向总监理工程师申请验收。

分部工程验收

总监理工程师组织项目负责人和项目质量工程师和项目专业工程师等进行验收。

3

单位工程

自检验收

单位工程完工后,项目依据质量标准、设计图纸等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自检合格后,向业主提交工程验收报告和完整的质量资料,申请验收。

单位工程验收

业主负责人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负责人参与单位工程验收。

第4节质量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圆满实现本工程的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本工程主要质量管理制度如下:

序号

制度名称

制度内容

1

项目质量责任制

明确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各级职能部门、人员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对实现质量目标各项要求负责;竖向到底,一环不漏。

2

技术交底制度

坚持以技术进步来保证施工质量的原则,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针对特殊工序要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

每个工种、每道工序施工前进行各级技术交底,包括项目技术负责人对专业工程师的技术交底,专业工程师对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组长对作业班组的技术交底。

3

质量奖罚制度

依据国家质量验收规范和企业质量标准,每周进行一次现场质量大检查,检查结果和日常检查验收的资料作为奖罚的依据。

通过规范的奖罚管理,使操作工人自觉提高质量意识,并积极参与到质量活动当中,也使管理人员认真找出工作中的不足,提高管理水平。

4

材料进场

检验制度

建立合格材料供应商的档案,并从列入档案的供应商中采购材料。

对采购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承担相应的责任,材料进场必须进行材料产品外观质量的检查验收和材质复核检验,同时要检查厂家或供应商提供的“质保书”、“准用证(规定有要求的)”、“检测报告”,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

5

工程质量

检验制度

用于本工程的材料、成品、半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和设备进行现场验收和按规定进行复验;

施工的各道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工序交接检验;

质量工程师检查制度,质量工程师检查时有质量一票否决权,检查发现工程质量不合格而需要返工的必须进行返工,返工的工程不计操作者的工作量,并与操作者的工作业绩挂钩;

班组检验,操作者检验制度,操作者对自己施工的工程质量必须进行检查,可以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以班组为单位进行检查,制定与其工程量挂钩的制度;

各专业工程之间,进行中间交接检验,明确质量责任。

6

过程三检制度

实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并做好记录。

7

隐蔽工程

验收制度

隐蔽工程由专业班组自检合格后,由项目质量工程师组织项目专业工程师等进行项目验收,项目自检验收合格后报现场监理工程师验收。

8

成品保护制度

应当像重视工序的操作一样重视成品保护。

项目管理人员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减少交叉作业。

前后工序之间做好交接工作,并做好记录。

9

工程质量

验收制度

项目按国家工程质量规范进行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既作为工程质量的记录,也作为工程量核算及操作人员考核的依据。

10

质量例会制度

通过每周质量例会以及每月质量检查讲评,对工程质量做全面总结,指出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对于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以及技术问题采用会诊的方式进行解决。

11

样板引路制度

施工操作要注意工序的优化、工艺的改进和工序的标准化操作,提高工序的操作水平、操作质量。

每个分项工程都要在开始大面积操作前做出示范样板,把标准实物化,统一操作要求,明确质量目标,以实现向业主做出的承诺。

12

质量否决制度

对不合格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必须进行处理。

不合格检验批、分项工程流入下道工序,要追究专业工程师的责任;不合格分部工程流入下道工序要追究专业工程师和项目负责人的责任。

13

培训上岗制度

项目所有管理及操作人员应经过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并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指挥、无证操作。

第5节质量保证措施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将全面贯彻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建立质量管理机构,明确各岗位质量责任,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

同时认真自觉地接受业主、总承包商、监理单位、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和社会各界对工程质量实施的监督检查。

通过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协调运作,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⒌⒈组织保证

㈠组织机构、制度保证

项目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部门、人员的质量职责。

项目各级部门、人员除必须严格遵守施工现场各项管理制度外,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设计图纸不经会审和交底不得用于施工;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未经监理审批不得用于施工;施工人员未经施工技术交底不得从事施工;材料设备及构配件未报验、审批不得在工程中使用;上道工序质量未经检查、验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未经总监理工程师认可不得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㈡人员素质保证

项目所有岗位人员均持证上岗,管理人员持有相应岗位要求的执业资格证,作业人员持有相应岗位要求的操作资格证,并报监理单位备案。

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组织进场施工人员岗前培训,保证施工人员素质满足工程质量管理要求。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教育,提高质量意识,确保其按质量标准、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㈢实现目标管理,进行目标分解

将分部分项工程落实到责任人,从项目的各部门到专业班组,层层落实,明确责任,制定措施,从上至下层层展开,全体人员在生产的全过程中以从严求实的工作态度,精心操作,通过工序质量的保证来实现工程质量目标。

㈣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掌握质量动态

制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定期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掌握质量动态,全面控制各分项工程质量。

㈤加强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

序号

内容

1

按照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质量保证计划。

2

优化施工方案和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做好每道工序的质量标准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搞好图纸审查和技术培训工作。

3

严格控制进场原材料的质量,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4

合理配备施工机械,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5

将质量管理的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控制,以达到“预控为主”的目的。

⒌⒉物资采购保证

物资采购部负责物资统一采购、供应与管理,并根据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程序,对本工程所需采购的物资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控制,严格执行材料采购及进场验收程序。

物资采购质量保证措施如下:

序号

内容

1

采购物资时,须从确定合格的材料供应商或有信誉的厂家采购,所采购的材料或设备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和使用说明书,对材料、设备有疑问的禁止进货。

2

建立合格材料供应商档案。

要求材料供应商必须能保证有足够的能力为本机电安装工程提供所需的合格的材料或设备,并确保本机电安装工程所用设备材料的一致性,包括分批供应设备材料外观颜色保持一致性。

为方便业主使用及日后运行维护管理,供应商应提供相应的保修服务。

3

采购的物资,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标准要求抽样检验和试验,并做好标记。

当对其质量有怀疑时,加倍抽样或全数检验。

4

设备材料进场时应对其进行验收,验收工作由物资采购部组织质量工程师、专业工程师进行验收,并邀请监理工程师参加。

验收的依据是供货合同,当所购设备的技术参数无法当场验证而必须在系统运行中才可验证时,可先对其进行外观验收,并收集好各种随机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等作为追溯性资料进行存档。

本工程进口设备、材料较多,物资采购部将组织专门的验收小组严格按验收程序对进口设备、材料进行验收,确保本工程的进口设备、材料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5

材料验收合格后立即填写综合验收单,综合验收单应编号建帐。

填写内容包括供方名称、合同单号、材料单号、合格证号、日期、验收人员、数量、外观、质量状况等内容。

该综合验收单是质量追溯性管理的主要资料之一。

6

建立业主供应材料的验证、储存、维护与安全等程序。

对遗失、受损或其它不合格的材料进行记录并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业主。

⒌⒊技术保证

收到业主提供的图纸后,项目及时进行内部图纸会审及深化设计,并做好会审记录。

项目组织图纸、规范和标准的学习,做到熟悉图纸和规范要求,严格按图纸和规范施工。

根据图纸会审记录和施工图纸,并结合工程实际分阶段编制专业施工方案和专项技术交底,把施工的指标进行量化。

针对重点控制项目编制专项施工及质量保证方案,需要重点控制、编制专项方案的部位有:

卫生间、冷冻机房、水泵房、空调机房、发电机房、变配电所、强电间等;需要具体编制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工艺有风管制作与安装、保温绝热、暖通设备安装、管道支吊架的设置与安装、大口径管道施工、消声减振、管道冲洗等。

使用Auto-CAD、3Dmax、CAD-DUCT等专业绘图软件对本工程进行深化设计,深化专业施工图、机房平面详图、机房剖面图、设备机房三维效果图、节点大样图、机电末端设备综合布置图等,以指导施工。

并且在深化设计时对设备参数进行校核。

建立计算机管理网络,并应用工程管理“PAM”软件(PROJECTAFFAIRSMANAGMENT),将联合体委员会的最新要求及时传达给项目,项目的最新要求及时传达给每位管理人员。

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创优经验,提高管理人员质量、技术意识。

定期组织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参加的质量技术研讨会。

⒌⒋计量管理保证

计量器具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条件,计量工作在整个质量控制中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

㈠计量网络图的绘制

开工后,项目技术部建立项目计量器具管理台帐。

并根据施工程序绘制相应的计量网络图。

㈡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

序号

内容

1

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执行国家计量管理规定,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所规定的周期由项目技术部进行定期送检。

2

用于工艺控制、质量检测、材料试验的仪器,如:

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游标卡尺等国家依法管理计量器具目录的计量器具,实行周期检定。

由项目技术部按照规定的检定周期负责送检。

3

作为工具使用的低值计量器具(20m以下的钢卷尺、钢直尺、质量检测尺等),按国家规定可实行一次性检定或有效期管理,实行到期更换或损坏更新。

4

在周期检定到期前一个月,由项目技术部负责送检。

5

计量器具在使用前必须有“检定合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6

经计量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由项目技术部根据检定结果在计量器具上粘贴合格标志。

㈢计量器具的使用

序号

内容

1

保存计量器具的所有技术文件。

所有计量器具的贮存、搬运由使用人负责,并应满足贮存、搬运要求。

2

计量器具的贮存条件应能满足不因贮存而影响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的基本要求。

计量器具使用说明书规定了贮存方法的,应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计量器具使用说明书未作明确规定的,则应做到防潮、防尘、防振。

3

计量器具的搬运不得影响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计量器具的搬运应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对于有防振要求的计量器具在搬运前要采取防振包装等措施。

⒌⒌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㈠暖通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方法

1

管道沟槽连接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沟槽配件选用通过认证的名牌产品,压槽机由沟槽配件生产厂家配套供应。

选用优质镀锌无缝钢管,管壁内外镀锌均匀、附着力强,管道的外径、壁厚偏差不大于允许值。

对工人进行专门培训,以加强操作技能。

检验方法及标准

采用游标卡尺测量管径及压槽深度、宽度、位置,如图中A、B、C尺寸,必须满足施工工艺规程要求。

沟槽连接件外观检测。

沟槽管件表面应平整光洁,无加工缺陷,无裂纹、气孔等现象,橡胶圈密封面不应有气泡、杂质、裂口等缺陷。

对管道外径、壁厚进行测量,外径偏差不得大于1%,壁厚偏差不得大于12.5%,选用外径正偏差管道。

检查滚槽后钢管端部,管端到凹槽之间的管道要光滑,凹槽槽深均匀一致。

凹槽处镀锌层无开裂、脱落现象。

关键节点

符号说明:

A-沟槽距管端距离

B-沟槽宽度

C-沟槽深度

D-管道外径

T-管道厚度

2

大口径管道焊接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作业工人要经过专门培训,并持证上岗。

依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选择焊接参数。

壁厚>4mm时打V型坡口。

大口径管道采用对称施焊,减小焊接热变形。

检验方法及标准

管道对口偏差,在距焊口200mm以内进行测量,偏差不超过2mm。

焊缝外观检查焊缝加强高度符合规范要求。

按规定值进行水压试验。

关键节点

符号说明:

H-焊缝加强高度

C-对口间隙

V-坡口角度

P-钝边尺寸

3

阀门安装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选用通过认证的名牌产品;阀门进场时进行外观验收。

安装前对阀门进行水压试验,每批抽检10%试压,起切断主干管作用的阀门逐个试压。

阀门与法兰连接处选用优质石棉橡胶垫,保证连接处的质量。

检验方法及标准

外观检查,阀门内外无砂眼、毛刺、裂纹等缺陷,阀座与壳体结合牢固,无松动。

阀门安装方向正确,连接螺栓朝向一致,螺栓露出丝扣为1/2螺栓直径。

阀门试压,强度试验为公称压力的1.5倍,严密性试验为公称压力的1.1倍。

阀门壳体及密封面无渗漏为合格。

法兰阀门安装时,两片法兰必须平行且无错口。

阀门与法兰的密封面应平整、光洁,不得有毛刺和径向凹槽。

阀门管路安装完成后进行水压试验,阀门及连接处不漏水。

4

水管保温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对工人进行培训;保温材料及厚度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

橡塑保温材料要在环境温度不低于5℃的情况下施工。

硅酸盐保温,不得有气泡等缺陷。

检验方法及标准

橡塑保温材料进场应邀请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并对进场材料厚度与密度进行测量,取样与样品进行对比。

卷材或板材保温,尺量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5mm;采用涂抹方式施工的保温,尺量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10mm。

尺量、观察检查硬质或半硬质管壳保温材料的拼接缝隙,保热时不应大于5mm,保冷时不应大于2mm,并用粘接材料勾缝填满。

关键节点

5

镀锌铁皮风管制作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对风管板材进行验收,选用质量合格的镀锌板材。

利用专门的减板机进行裁剪。

利用专用平台使风管成型,使风管各面保持相应的水平度与垂直度。

利用法兰平行机使法兰与风管间插接紧密,并与风管端口面垂直。

利用密封胶将风管折边缝及风管与法兰接缝密封严密。

按标准对风管进行加固。

检验方法及标准

查验镀锌板材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进行观察检查。

采用直角尺检测、进行装配检验。

查看风管端部是否在同一平面;利用直角尺与水平尺、水平仪检测。

采用漏光法检测和漏风量测试两种方法检测,低压系统风管每10m接缝,漏光点不超过2处,100m接缝平均不大于16处为合格。

关键节点

风管密封节点图

6

末端设备安装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搬运时应注意不要破坏箱体内保温层;进出口处在未连接管道时,采取封堵措施;动力型末端箱吊装应水平;在末端设备连接风管时,不要损坏测风量装置连接管。

末端装置安装要设单独支、吊架,与风管连接前做动作试验。

检验方法及标准

末端设备进场及其在安装前应对末端装置箱体内保温层进行检查;吊装完用水平尺进行水平度检查;用手轻轻摇晃,看测风量装置连接管是否松动。

风机盘管、动力型变风量末端装置安装前宜进行单机三速试运转及水压检漏试验。

试验压力为系统工作压力的1.5倍,试验观察时间为2min,不渗漏为合格。

关键节点

7

风口安装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风口安装前首先应对其外形尺寸、调节阀的灵活性进行检查。

风口与风管的连接应严密、牢固,与装饰面紧贴;表面平整、不变形,调节灵活、可靠。

条形风口的接缝处应衔接自然,无明显缝隙。

检验方法及标准

采用卷尺对风口尺寸及对角线进行测量,手动检查调节阀的灵活性。

风口的验收,规格以颈部外径及外边长为准,测量其尺寸。

圆形风口尺寸允许偏差(单位:

mm)

直径

≤250

>250

允许偏差

0~-2

0~-3

矩形风口尺寸允许偏差(单位:

mm)

边长

<300

300~800

>800

允许偏差

0~-1

0~-2

0~-3

对角线长度

<300

300~500

>500

对角线长度之差

≤1

≤2

≤3

无吊顶处的风口,安装位置和标高偏差不大于10mm。

风口水平安装,水平度的偏差不大于3/1000。

风口垂直安装,垂直度的偏差不大于2/1000。

关键节点

8

管道冲洗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管道施工过程中及时清理管道内焊渣、杂物等。

将系统分区域进行冲洗,冲洗流速在2m/s以上。

保证冲洗时间与冲洗次数,直至冲洗干净。

检验方法及标准

检验泄水口水质与入水口水质差别,出水口水色和透明度与入口处目测一致为合格。

水循环后对过滤器、临时过滤网进行检查,无杂质截留为合格。

9

减振器安装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按照设备的参数做好减振器、弹簧吊架、减振垫、软接头、消声器等的选型;

按照减振器说明书的要求完成现场安装工作,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检验方法及标准

检测自由状态和承重状态下弹簧的变形,变形量不应超过产品技术参数要求,用钢尺检测。

10

设备安装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型号、规格、方向和技术符合设计的要求,安装时生产厂家提供技术支持,安装完后做好成品保护。

检验方法及标准

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各段组装完应密封良好。

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的允许偏差如下: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中心线平面位移

10mm

拉线和尺量检查

2

标高

±10mm

水准仪、拉线和尺量检查

3

皮带轮轮宽中心平面偏移

1mm

在主、从动皮带轮端面拉线和尺量检查

4

连轴器

两轴芯径向位移

0.05mm

在联轴器互相垂直的四个位置上,用百分表检查

两轴线倾斜度

0.2/1000

㈡给排水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序号

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方法

1

洁具安装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洁具运抵施工现场后,仔细查验到货情况,若有陶瓷破损及零配件缺失,应及时调换和增补;洁具运输、保管及安装过程中应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安装时要求同一房间同种器具上口边缘水平,洁具位置及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