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管理规范.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1482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管理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危险化学品管理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危险化学品管理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危险化学品管理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危险化学品管理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管理规范.docx

《危险化学品管理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管理规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险化学品管理规范.docx

危险化学品管理规范

1.0乙醇

1.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061

CAS号

64-17-5

中文名称

乙醇

英文名称

ethylalcohol;ethanol

别   名

酒精

分子式

C2H6O;CH3CH2OH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酒香

分子量

46.07

蒸汽压

5.33kPa/19℃闪点:

12℃

熔   点

-114.1℃沸点:

78.3℃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密度(空气=1)1.59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于制酒工业、有机合成、消毒以用作溶剂

1.1.1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1.1.2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1.2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1.2.1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1.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1.3.1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1.3.2防护措施

a)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

b)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c)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d)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e)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1.3.3急救措施

a)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b)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c)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

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2.0天拿水

2.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3535

CAS号

95-47-6

中文名称

1,2-二甲苯

英文名称

1,2-xylene;o-xylene

别   名

邻二甲苯

分子式

C8H10;C6H4(CH3)2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分子量

106.17

蒸汽压

1.33kPa/32℃闪点:

30℃

熔   点

-25.5℃沸点:

144.4℃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0.88;相对密度(空气=1)3.66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主要用作溶剂和用于合成涂料

2.2对环境的影响

2.2.1健康危害

2.2.2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2.2.3健康危害:

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2.2.4急性中毒:

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2.2.5意识模糊、步态蹒跚。

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2.2.6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2.3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2.3.1毒性:

属低毒类。

2.3.2急性毒性:

LD501364mg/kg(小鼠静脉)

2.3.3生殖毒性:

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DL0):

1500mg/m3,24小时(孕7~14天用药),有胚胎毒性。

2.3.4污染来源:

二甲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机合成、合成橡胶、油漆和染料、合成纤维、石油加工、制药、纤维素等生产工厂的废水废气,以及生产设备不密封和车间通风换气差,是环境中二甲苯的主要来源。

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翻车、泄漏,火灾也会造成意外污染事故。

2.3.5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2.4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2.4.1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水质检测管法

2.5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2.5.1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迅速将被二甲苯污染的土壤收集起来,转移到安全地带。

对污染地带沿地面加强通风,蒸发残液,排除蒸汽。

迅速筑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并用围栏等限制水面二甲苯的扩散。

2.5.2防护措施

a)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b)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c)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d)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e)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5.3急救措施

a)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b)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c)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d)食入:

饮足量水,催吐。

就医。

e)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3.0柴油

3.1用途:

用作柴油机的燃料。

3.2特性:

3.2.1外观与性状:

稍有粘性的棕色液体。

3.2.2.熔点(℃):

-18

3.2.3.沸点(℃):

282-338

3.2.4.相对密度(水=1):

0.87-0.9

3.2.5.闪点(℃):

38

3.2.6.引燃温度(℃):

257

3.2.7.禁配物:

强氧化剂、卤素。

3.3危险性概述:

3.3.1健康危害:

皮肤接触可为主要吸收途径,可致急性肾脏损害。

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

吸入其雾滴或液体呛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

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

3.3.2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3.3.3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3.4急救措施:

3.4.1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3.4.2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3.4.3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3.4.4食入:

尽快彻底洗胃。

就医。

3.5消防措施:

3.5.1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3.5.2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5.3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3.6泄漏应急处理:

3.6.1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3.7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汽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3.8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3.9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3.10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11身体防护:

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3.12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3.13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4.0氟利昂-22

4.1用途:

用作致冷剂及气溶杀虫药发射剂。

4.2特性:

4.2.1.主要成分:

含量:

一级≥99.5%;

4.2.2.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有轻微的甜气味。

4.2.3.熔点(℃):

-146

4.2.4.沸点(℃):

-40.8

4.2.5.相对密度(水=1):

1.18

4.2.6.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

3

4.2.7.饱和蒸汽压(kPa):

13.33(-76.4℃)

4.2.8.临界温度(℃):

96

4.2.9.临界压力(MPa):

4.91

4.2.10.溶解性:

溶于水。

4.3危险性概述:

4.3.1健康危害:

本品毒性低,但用其制备四氟乙烯所发生的裂解气,毒性较大,可引起中毒。

吸入高浓度裂解气,初期仅有轻咳、恶心、发冷、胸闷及乏力感,但经24~72小时潜伏期后出现明显症状,发生肺炎、肺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后期有纤维增生征象。

可引起聚合物烟热。

 

4.3.2环境危害:

对大气臭氧层有极强破坏力。

4.3.3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

4.3.4急救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4.3.5消防措施:

4.3.6危险特性: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4.3.7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

4.3.8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4.4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如有可能,即时使用。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4.5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易(可)燃物、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4.6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4.7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4.8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4.9身体防护:

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4.10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4.11其他防护: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4.12废弃处置: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4.13运输注意事项: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氧化剂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5.0玻璃胶

5.1适宜密封填塞、防漏及防风雨用途;室内外两者皆宜;防渗防漏,效果显著;使用于不含油脂的大部分装饰材料,但不可用于结构性的装配使用。

5.2执行标准:

GB/T14683-93

5.3用法:

5.3.1.使表面干净及无油质。

5.3.2.要达到最佳效果,可用胶粘带或分色纸辅助遮护材料,以使非施工面整洁。

5.3.3.将胶嘴切开至所需大小即可使用。

5.3.4.施工完闭,在玻璃胶表干前把辅助遮护材料撕掉,本胶10分钟即可表干,2天内完全凝固,一星期后达到最佳效果。

5.4注意:

避免接触,避免皮肤长时间接触未固化的玻璃胶。

若未凝固的玻璃胶接触眼睛应马上用清水冲洗,并请医生医治。

5.5存储:

存放于阴凉干燥,30℃以下。

确保有效储存期6个月。

若存放适当,储存期可相应递增。

5.6运输:

搬运过程中切勿磕碰,远离火源,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6.0乳胶漆

6.1用途:

主要用来保护及美化室内墙壁。

6.2主要成分:

丙烯酸共聚物、颜料、添加剂和水。

6.3用法说明:

要上漆的表面要全无油脂、尘污和松散物质,新造的批灰或墙壁最好干透,如要求抗碱、封固粗糙表面或为获得最佳效果,请先刷一遍底漆,未上漆的木材或金属要先上底漆。

6.4施工方法:

可用漆扫、滚筒或喷漆方法来上漆,通常要扫两遍,每遍相隔最少两小时,待干透。

乳胶漆要用清水稀释,通常一份水加十份乳胶漆,施工前充分搅匀,请勿在10℃以下或湿度超过85%的环境下施工。

用过的工具应立即用肥皂或温水清洗干净。

6.5贮存条件:

必须存放于阴凉干爽的地方,保质期60个月。

6.6安全、健康、环保方面的说明:

6.6.1.油漆罐必须盖紧并置于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6.6.2.打磨墙面时应戴上适当的口罩。

6.6.3.使用及待干过程中要保证有良好的通风环境。

6.6.4.切勿嗅吸漆料或呼吸喷漆时产生的漆雾。

6.6.5.当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喷涂时,应配有适当的供氧设备,所有的供氧设备必须符合经认可的标准。

6.6.6.使用油漆时最好能戴上防护眼镜。

6.6.7.若不慎溅入眼睛,马上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到医院就诊。

6.6.8.若油漆溅到皮肤,应先抹去油漆,再用肥皂或适当的清洗剂加清水洗净。

6.6.9.当油漆运送时要特别小心,注意保持灌盖向上的直立位置。

6.6.10.当油漆打翻外漏时,用砂或泥土覆盖后扫掉。

6.6.11.切勿把油漆倒入下水道或排水管。

6.6.12.弃置油漆废料时应符合一定的环保标准。

7.0酸性清洁剂

7.1成分:

通常含有酸类化合物,如盐酸、磷酸、硫酸、醋酸或其他有机酸,使用浓度呈酸性。

7.2用途:

这类清洁剂是利用酸碱中和作用来清洁物品(含浓硫酸者例外)。

所以理论上一切碱性污渍或碱性特质的东西,均可用酸性清洁剂清洗(如石类、镁菱土地面、建筑物外层、茶渍、咖啡渍等)。

7.3特性:

酸性清洁剂的另一特性是能将氧化物还原,故被用于除锈、去盐渍、清洗冷气机的蒸发器及冷凝器。

7.4注意事项:

7.4.1.清洁剂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

每种清洁剂都是根据特定用途,选择相应的材料配制的。

性质不同的清洁剂,不能混用,不能乱用。

特别是加入碱、酸、有机溶剂等助剂和添加剂的清洁剂,对建筑材质有很大影响,必须充分注意。

7.4.2.碱具有较强的清洗效果,许多清洁剂中都加有碱,但它对木材和天然纤维具有不良影响,还会影响保洁物的色彩而导致腿色。

酸对去除大、小便器内粘附的污垢和浴缸内的污垢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对于石灰质具有侵蚀作用,对大理石、水磨石有损伤作用。

有机溶剂对去除油脂性污垢具有特效、但对沥青、天然橡胶、表面喷涂等有损害作用。

7.4.3.选择清洁剂,不能仅注意清洗效果一面,还应考虑到对建筑材料和环境的影响。

使用新的清洁剂时,应先在无关紧要的地方试用。

7.4.4.各种清洁剂都有发挥本身最大效果的适当浓度值。

稀释倍率过大,则清洗力减弱。

擅自滥加浓度也并不能增强效果,浓度超过适量时,不仅浪费,而且给擦净擦干清洗溶液增添了麻烦。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清洁剂多为浓缩液,应按说明书要求的稀释比例进行稀释。

7.4.5.清洁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渗透性,特别是碱性、酸性强的清洁剂,渗透性强,不宜和皮肤经常接触。

如赤手使用,时间长了,手将变得粗糙,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皮炎。

因此,作业时应戴上防护手套。

万一沾在皮肤上或溅入眼睛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

8.0不锈钢保养剂

8.1成分:

通常含有酸类化合物,如盐酸、磷酸、硫酸、醋酸或其他有机酸,使用浓度呈酸性。

8.2用途:

这类清洁剂是利用酸碱中和作用来清洁物品(含浓硫酸者例外)。

所以理论上一切碱性污渍或碱性特质的东西,均可用酸性清洁剂清洗(如石类、镁菱土地面、建筑物外层、茶渍、咖啡渍等)。

9.0中性全能清洁剂

9.1特性:

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清洁剂,内含多种化学成份可有效用于各种地板的浓缩清洁剂,pH值呈中性,阻燃,内含强效磷酸盐表面活性剂和湿润剂,中等泡沫与高粘度,可生物降解。

用于各种地面的清洗,洗后会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起防滑,美化与增光的作用。

适用于清洗工厂、学校,医院、酒店、餐厅、商务楼等处的瓷砖和地板,还适用于墙壁、柜台、百页窗、木制品、窗帘、瓷器或者商业上的瓷釉、木材、金属表面的清洁。

不伤手,在冷热水和硬水中皆可使用,如果需要在极硬的水中使用,请咨询经销商。

9.2注意事项:

9.2.1.不要内服,万一误服,请立即喝大量的水并就医治疗。

9.2.2.如果不用时请保证产品密封好以防污染,不要把本产品与其它的清洗产品混在一起。

9.2.3.容器处理:

冲洗三次后,可再利用,或当垃圾处理。

或按有关规定处理。

9.2.4.溢出或泄漏处理:

用清水稀释溢出物,并冲到下水管道,可快速生物降解,无害。

10.0玻璃水

10.1成分:

玻璃清洗剂俗称玻璃水,其成分和浓度由于各清洗剂品牌对清洁、防冻、防尘作用要求的不同而各有所异,但其使用效果的判断标准应当是比较一致的,例如:

能轻易将油从玻璃上擦掉,不留下任何有害杂质,不能损害所擦洗的物品、乙烯基材料、装饰材料、橡皮密封材料等等。

10.2特性:

但与其他任何产品一样,玻璃清洗剂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循厂家的警示与要求,从而防止发生意外情况。

产品外包装上,明示用户此为浓缩液并应当以一定比例稀释后使用。

用户如果能够循此要求加以正确使用,完全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清洁效果并避免产生任何伤害。

10.3注意事项:

10.3.1.使用适当的清洁剂。

清洁不同材质的部件时,最好使用专用于该物件或最相称的清洁剂。

例如用玻璃清洁剂清洗门窗、镜子。

10.3.2.不能随意混合或加温使用清洁用品。

不同的清洁用品混合后,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而某些化学成分混合后,可能人释放有毒气体。

将清洁剂加温,如放入蒸汽清洗机内使用,也会产生有害气体。

因此,除非产品包装上注明特别的混合比例或配合机械的使用方法,否则切勿随意混合或加温使用内饰清洁用品,以免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

10.3.3使用不熟悉的产品应先测试。

对于首次使用的清洁剂,应先在待清洗部件的不显眼处进行测试。

10.3.4.正确保存清洁用品。

注意正确地保存清洁剂,这样既保证产品充分发挥效能,更有助于防止产品过早变质。

玻璃清洁剂均应储存于阴凉、干燥处,并注意放在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

11.084消毒液

11.1成分:

含氯消毒剂。

漂白粉与漂粉精的主要成分均为次氯酸钙,84消毒液为50%次氯酸钠。

此类消毒剂低毒,正常使用时可出现眼干涩、口干、干咳等轻微的呼吸道和眼睛刺激症状。

若一次误服每公斤体重超过5ml时,会致口咽部、食道、胃黏膜损伤。

大量吸入后,中毒表现为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出现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

溅入眼中,表现为眼痛、畏光、流泪等。

皮肤接触高浓度水溶液可出现局部发白、水疱、红肿、皮炎等。

次氯酸钠还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11.2.紧急处理:

11.2.1.大量吸入要迅速从喷洒环境中撤出,到空气清新处,更换被污染的衣物,洗手和清洗其他暴露皮肤。

如有明显不适要尽快去附近医院就诊。

11.2.2.皮肤接触高浓度消毒剂后,应及时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用淡肥皂水清洗,如皮肤仍有持续疼痛或刺激症状,要去专科医院就诊。

11.2.3.溅入眼中后立即用流动清水持续冲洗15分钟以上,如仍有严重的眼部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要尽快到附近医院就诊。

11.2.4.误服要立即口服不超过200毫升的牛奶,可多次应用,也可服用生蛋清3~5个。

一般不需要催吐、洗胃。

含碘消毒剂中毒后可立即服用大量米汤、淀粉浆等。

出现严重胃肠道症状者,要立即到附近医院就诊。

11.3预防:

11.3.1.正确选用并按照说明使用消毒剂,不是浓度越高越好。

11.3.2.施药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防护(口罩、手套、防护服、眼罩等)。

11.3.3.大面积消毒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11.3.4.家庭中存放的消毒剂要放置在小孩不能接触到的地方,或上锁保存。

11.3.5.避免使用酒瓶、饮料瓶盛装消毒剂,以免误用。

11.0奋斗呐

12.1可湿性粉末,无气味。

堆积密度343kg/m3。

PH10.35(2%稀释液)。

12.2毒性:

急性毒性

12.3顺式氯氰菊酯原液:

可致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

对皮肤有致敏作用。

在体内代谢及排泄均迅速,无明显蓄积。

12.4不抑制胆碱酯酶。

12.5刺激作用:

对皮肤和眼无刺激。

12.6致敏作用:

为非致敏剂。

12.7眼接触:

可立即引起眼痛、畏光、流泪、眼睑水肿、球结膜充血和水肿。

12.8皮肤接触:

可出现局部刺激症状。

有的可发生接触性皮炎,出现红斑、丘疹或大疱。

这些表现多在脱离接触后短时间内消退,仅少数患者伴有全身症状。

12.9应急处理:

12.9.1口服:

勿催吐。

禁食。

就医。

12.9.2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

用肥皂和清水冲洗污染的皮肤,擦干后局部涂敷橄榄油,可减轻皮肤症状。

12.9.3吸入:

移至新鲜空气处。

如出现症状,则就医。

12.9.4眼接触:

用大量清水冲洗。

就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