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程实用标准王晓晨.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1051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课程实用标准王晓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课程实用标准王晓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课程实用标准王晓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课程实用标准王晓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课程实用标准王晓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课程实用标准王晓晨.docx

《《心理健康》课程实用标准王晓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课程实用标准王晓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健康》课程实用标准王晓晨.docx

《心理健康》课程实用标准王晓晨

《心理健康》

课程标准

 

制订人:

王晓晨

校对人:

怀琦

审核人:

怀琦

 

渤海理工职业学院

基础部思政教研室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心理健康》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建议学时:

30学时

学分:

2学分

适应对象:

2014级全体五年制二年级学生

按照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依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习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等文件的精神,制订本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为主要手段,以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辅导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自助性和发展性是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特点。

心理健康课程致力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心理健康课程在非智力因素发展上的多重功用决定了心理健康课程在中等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

二、课程基本理念

心理健康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心理健康课程不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预防和发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正常学生,而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治疗。

发展性——是对心理健康课程根本的定位所在。

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学校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策略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生涯发展与规划问题等。

《心理健康》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好这门课程能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身心结合,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对人生的实践智慧,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三、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及依据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2008年12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将“职业道德与法律”列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必修课,与此同时,颁发了《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本课程根据《心理健康教学大纲》进行内容设计,采用主题系列单元活动设计的方式来统筹教材内容,以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

课程以贴近学生心理发展和实际经验的主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每个主题下各有几个单元活动围绕这个主题内容展开,由浅入深,逐步落实。

“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一)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知识篇、成长篇、生活篇、学习篇和职业篇五大部分。

具体的,生活篇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对学生自身的影响的分析;成长篇主要包括对学生认识自我和青春期健康成长两个方面的分析;生活篇主要包括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与他人良好相处的行为分析;学习篇主要包括对学会学习和有效学习两个方面的讲授和分析;职业篇主要包括对职业心理、如何适应职业以及创业与创新三个方面的分析。

(二)目标

通过对《心理健康》的学习,帮助学生对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的辅导,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生涯规划能力

(三)实施建议

课堂教学要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要充分利用课时计划中安排的教学辅助活动学时和其他实践活动时间,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

包括有计划地组织相关的知识讲座、小组讨论、演讲辩论、模拟活动、知识竞赛等,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活动,并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感受、学习体会等。

根据中职生的特点,教材应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材编写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尽量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趣味性、实用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四、课程定位

(一)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

《心理健康》课程是中职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适用于所有专业的学生,所以,本课程面向所有的职业和岗位。

(二)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

本课程从培养面向生产、经营、管理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具体要求出发,配合专业教育,着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让其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自我调节,走好人生路。

并以心理学基本知识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也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学基础教育。

本课程通过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行为和职业心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积极正确的心态,让学生自觉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为个人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不懈努力。

从而为各专业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促进了其他课程的实施。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学校适应、学习策略、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和生涯规划的基础上。

二、具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人格特质类型,学会悦纳自己;

2.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价值;

3.协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活型态,作为未来职业选择的参考。

(二)能力目标

1.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学习价值观,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

2.协助学生分享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3.协助学生学会调节考试焦虑的方法,学习考试应答技巧。

(三)素质目标

1.了解人际交往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协助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中沟通的重要性,并学会“我讯息”的沟通表达方式;

3.了解处理人际沟通的技巧,并学习使用两个最基本的技巧:

倾听和共情;

4.正确认识青春期异性交往问题,学习处理异性交往中出现的典型问题。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理论课内容标准

要求熟练掌握本门课程所学的定义、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通过扎实基础知识,结合实际操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扩展教学。

二、课程总体内容描述

序号

学习

项目

学习

模块

教学目标

参考学时

理论

实训

1

知识篇

身心健康

1.知识目标

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功能和意义。

2.能力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对待心理问题。

3.情感目标

树立心理健康教育对成长的意义。

4

心理发展与调试

 

2

 

成长篇

天生我材必有用;放飞生命的梦想

1.知识目标

理解实现梦想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2.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制定人生目标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办法,通过具体的练习学会制定目标和计划。

3.情感目标

通过辅导使学生体验内心真实的需求,重新点燃追求理想和愿望的热情和活力。

6

阳光总在风雨后;给真我一面旗帜

成长的烦恼

3

生活篇

学校中的我

1.知识目标

了解人际交往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认识人际交往中的态度、礼仪对人际交往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人际沟通的技巧。

2.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练习“我讯息”的沟通表达方式;协助学生发展出适当的表达方式。

3.情感目标

训练人际沟通的基本技巧,倾听和共情。

4

家庭、社会中的我

4

学习篇

学会学习

1.知识目标

协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学习,了解不同类型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意识到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辅导学生掌握降低学习焦虑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放松训练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在实训中学习成长,为求职就业打好基础。

6

提高学习能力;积极应对学习压力

在实训中理解学习的新概念

5

职业篇

职业心理

1.知识目标

了解职业的大致分类;协助学生认识职业价值观

2.能力目标

学生能认识到影响自己生涯抉择的各种因素;引导学生思考职业类型与学生本身所想要从事工作的性质结合起来。

3.情感目标

协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及价值观;发展学生对自己生涯负责的态度。

8

排解职业压力;夯实职业能力基础

适应升学与就业;应对职业倦怠

创业与创新

考试

2

合计

30

三、习题课实验课内容标准

(一)习题课内容标准

1、督促学生及时完成课后习题,教师要有布置、有检查、有批改痕迹,并建立相应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完成课后大部分作业。

2、每节课后要结合所讲内容分列出“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类基本题目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本章节的重点、难点问题。

不断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解答各类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或“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实验(训)课内容标准

要结合所学内容,充分利用校内外空间和平台,有组织、有计划、有方案地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

实训课程内容的设计要有效地结合实际所学知识,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精心组织、追求实效、确保安全。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予全程指导、鼓励。

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的形式,整理学生收获,交流学生体会,展示实践成果。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条件

1、切实加强领导。

《心理健康》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各高校要认真落实国办发[2005]35号文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系部也要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设立相应的学分。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是对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公共基础性课程的教师。

有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所以,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加强实践锻炼,提升其能力和素质,提高其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水平。

3、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管理的作用,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模拟竞赛、听成功人士讲座、观看励志视频、案例讲解等活动,让学生对本门课程所要掌握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4、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内容和案例选取上进一步实现哲学与人生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体现职业教育“做中学、做中教”的特点,使课程的开展更加贴近中职学生实际,更加突出立德树人的要求。

二、师资要求

(一)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工作中认真思考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知识成果,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全面的人才观、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和无私的发现奉献精神。

(三)要用客观、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要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要关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四)教师应储备丰富的职业案例和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熟练使用多媒体及各种教学用具。

(五)教师要有授课计划授课教、案教学案例和演示课件的能力。

(六)具有良好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关心爱护学生、有极强责任心。

三、教学方法建议

(一)案例教学法:

结合课本知识点科学、合理地设计案例,设置相关问题,情境激趣,引导学生思考、总结。

(二)问题式教学法:

教师善于提问,抓住知识衔接点不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自己总结答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讨论式教学法:

分组教学法是政治课程比较常见的教学形式,教师提前将学生分成数个自然组,上课时按照分组情况进行问题讨论,教师提出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广泛,以提高学生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比较式教学法:

通过知识的比较启发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认知,获新知。

(五)阅读式教学法:

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自读自悟培养自学能力。

四、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1.基础性、发展性、趣味性融为一体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有利于学生通过学习教材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其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为此,教材应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材编写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尽量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编写科学、灵活,教材编写要注重图文并茂,多结合案例进行编写。

参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相关教材,结合本校学生实际,编写教材。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一)网络教学资源

1、网络是知识的海洋,可应充分运用,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或教师自制课件教学,可提高课堂信息量,多种视频的应用可让学生清晰直观的理解教材,既丰富教学内容又提高学习性质,教学效果好。

2、名人传记和网上影视资料可增强学生信心,鼓舞斗志,可给学生提供相应网站的版块。

3、利用网上资源库建立共享资源平台。

学生可随时登陆进行查询,可极大地拓宽学生知识面。

4、利用学生喜欢的聊天工具建立聊天群,在群里共享一些资源,供学生参考和学习,同时也增强学生之间意见的交流。

(二)图书馆资源

1、我院有大型图书馆,可供学生阅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教师可给学生列出相关书目布置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读完多少本书,既可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又可从书中获取大量知识,还养成自学习惯。

2、让学生学会去图书馆查资料,自己建资料本,提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让学生学会探究问题,钻研问题,学会写读后感。

(三)智力资源

我院集中了多名研究生和有高职教学经验的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搞好学校教研活动,积极鼓励在职教师自编地方教材。

同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解决自己在学习哲学和人生发展过程中的疑惑。

六、评价建议及标准

(一)评价建议

通过教学评价,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和行为转变,考核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实践单位的相关人员。

评价学生的学,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学生的自评互评、家庭和社会的评价。

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包括日常表现评价、学习成果鉴定、纸笔测验、学期评语等方式;学生的自评互评,包括学生的自我反思、收获和进步的总结、学生之间的互评等方式。

评价教师的教,包括听取学生反映、教师自我反思、征求其他教师意见、教学督导评价等方式。

(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估评价标准

学生“学”的评价,分为认知评价、情感信念评价、行为表现评价。

认知评价主要包括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

“了解”指知道有关的知识和原理,能够再认或再现;“理解”指对有关知识和原理能较全面、较深入地把握。

情感信念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不良情感、观念的变化情况,正确情感观念的体验和内化情况,以引导学生积极进步。

行为表现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人生成长实践的实际表现,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人生成长的趋向。

通过对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给予正确评价,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激励其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使之明确努力方向。

教师“教”的评价,包括教师对课程定位的把握、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过程的驾驭,以及学生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等。

第五部分附录

一、教学案例

[课题]心理健康促成长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功能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成长过程中的意义,让学生正确理解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心理自助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成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树立心理自助的意识,学会自我心理维护。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案例故事:

吕晓雯的故事

心理健康课对你有帮助吗?

你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教育?

2、新课讲授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三级功能;

初级功能(又称为障碍性心理健康教育):

防治心理障碍;

中级功能(又称为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完善心理调节;

高级功能(又称为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心理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对我们成长的意义

1、心理教育是张扬人性的教育

(1)、人之心力的张扬

(2)、人之潜能的开发

(3)、人之德性的培育

2、心理教育是发展性教育

(1)、求上心态;

(2)、自主意识;(3)、健全人格

3、心理教育是幸福教育

(1)、察知幸福;

(2)、体验幸福;(3)、追求幸福

三、活动

(一)、讨论会:

1、读完吕晓雯的故事,请和同桌同学讨论心理健康教育对我们的成长与发展有什么意义?

2、请和小组同学讨论:

希望心理健康这门课程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二)、思考苑——心理辅导等级划分

心理健康教育面向所有青年学生,侧重于预防,从时间上而言,是个体终生的课题。

4、拓展性训练

<自我边界与尊重>

5、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活动的主渠道帮助我们健康成长。

这个活动可以使我们懂得,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尤其是与熟人或朋友相处时,保持彼此的边界和尊重,是建立和维护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六、板书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的功能

(三)、心理健康的意义

二、参考文献

教材:

《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俞国良,2013.8

参考书:

《心理健康教学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俞国良,李媛,2011.2

《心理健康教学大纲》,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