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重点内容汇总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0764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7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内容汇总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内容汇总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内容汇总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内容汇总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内容汇总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内容汇总1.docx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内容汇总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重点内容汇总1.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内容汇总1.docx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内容汇总1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世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家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克)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

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倾向性

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3.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规则学习

4.反映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  )。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5.研究表明,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方式有(  )。

A.命题  B.命题网络

C.图式  D.概念

   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

A.独立型和顺从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

C.冲动型和沉思型  D.辐合型和发散型

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8.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  )。

A.学习行为和操作性行为B.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

C.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D.操作性行为和反应行为

9.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  )。

A.操作技能和动作技能  B.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

C.理解技能和应用技能  D.智慧技能和应用技能

10.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构建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11.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12.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  )。

A.一定的帮助  B.较弱的影响

C.间接影响  D.直接影响

13.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14.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

15.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之为(  )。

A.群体气氛  B.一群体压力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规范

16.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

A.有所不同  B.相类似

C.有一定联系 D.没有必然联系

 17.在教学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18.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

A.教师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

19.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20.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华生  B.杜威

C.加涅  D.布卢姆

二、填空题

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_____。

2.个体克服障碍、施展才华、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和趋势的内在动力称为_____。

3.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_____。

4.概念学习的心理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概念形成,一是_____。

5.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_____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6.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将知识分为_____和程序性知识。

7.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_____和态度五个方面。

8.马斯洛提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最高级的是_____需要。

9.从动机的生理基础来看,动机最佳水平应是_____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

10.皮亚杰认为,守恒是_____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三、简答题

1.谈谈学习动机与学习需要和诱因之间的关系。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3.智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5.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培养创造能力。

2.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A  5.C  6.B  7.C  8.C  9.B   10.B  11.B  12.D 13.A 14.D  15.D 16.D   17.C  18.A  19.A  20.D

二、填空题

1.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成就动机  3.调节策略 4.概念同化  5.社会自我 6.陈述性   7.动作技能 8.自我实现  9.中等 10.具体运算

三、简答题

1.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的。

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

但是,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并不先于他会为满足学习需要而采取行动,只有出现与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外部诱因时,学习需要才能变成学习动机,导致学习活动的发生。

2.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和品德,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例如说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_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

对于年龄小、没有怀疑观点的学生或在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宜只呈现正面观点,不宜提出反面观点。

相反则应该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

(2)以情动人。

一般而言,说服开始时,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情感因素作用更大些。

(3)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

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

若原有的态度与教师所希望达到的态度之间的差距较大,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否则将难以改变态度,而且还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3.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所以,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4.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一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前运算阶段(2一7岁),这一段的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7一1l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形式运算阶段(11一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5.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四、论述题

1.2l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因素。

而“教育足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因此,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尽快培养出新形势下迫切需要的大批创造性人才。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下面是如何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些想法:

(1)破除创新神秘论;

(2)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3)努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4)全方位地训练学生的扩散思维。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仅仅做到以上几点,也很难奏效。

但只要我们全体教师立足创新教育,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改进教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走出一条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路来。

2.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指导。

(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①为教育现象提供不问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②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③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①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

②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性的研究

 一.选择题

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

A.《爱弥儿》B.《人的教育》C.《教育漫话》D.《教育论》

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

A.赞科夫B.皮亚杰C.布鲁纳D.根舍因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B)

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

4.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B)

A.国家B.地方C.学校D.家长

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C)

A.复杂性B.师范性C.创造性D.主体性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检查评定成绩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D)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二.境空题

11.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12.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心理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劳动。

1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癸卯学制。

14.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15.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6.直视手段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三是语言直观。

17.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说理教育(说服教育),基本途径是教学。

18.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2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性?

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

③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④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①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2.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知识素养?

①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②精深的专业知识;③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

23.我国中小学德育应完成哪几个方面的任务?

①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③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四、论述题

 

24.在我国建国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作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

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作法进行评述。

 ①这一作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

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

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

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

③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

④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⑤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

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

25、如何正确理解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师是教育者,是“先受教育的”。

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到: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揭示了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即学生所闻的“道”,所授的“业”和所解的“惑”,是通过教师来解决的。

教师受社会的委托,代表社会的利益,执行社会对教学的要求;他受过专门训练,精通所教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

他在教学过程中决定着教什么和如何教,决定着按什么方向和目标组织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

他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启发者和指导者,能正确引导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启发学生不断进行思索,促使学生由“需要教”向会自学、能自学转化,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都有赖于教师的引导,依赖于教师的教,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方式、教学质量。

对学生而言,只有借助于教师的教导与帮助,才能以简洁有效的方式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迅速提高身心发展水平,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教学的客体或对象,他们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

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自我修养,才能转化成为他们自身的本领与品德。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着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水平。

学生的学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没有学生的主观努力,教师教得无论怎样好,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终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是相互促进的。

从教学目的、方向、内容、方法等方面看,教师永远起主导作用;但从学生的认识活动看,他们是否具有自觉的学习愿望和积极的学习行动,则是一个决定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和学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五、论述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试论怎样上好一堂课?

教学目的要清晰明确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坚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时刻注意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

 

掌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深刻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本身的内在要求。

一堂课所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多方面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不是一项一项的单独地去完成,而是综合地解决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以及增强体质等任务。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模拟试题三

(1)

2014-08-0615:

12  来源:

职业培训教育网整理      我要纠错 | 打印 | 收藏 | 大 | 中 | 小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A.机械力学B.地质学和胚胎学

C.天文学和数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和生物进化论

3.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B.外因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5.实际工作生活中,凡事注意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这在哲学上是()。

A.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B.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C.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D.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

6.当前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也使我国面临巨大挑战。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双方可以依据一定条件转化

C.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联系的D.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7.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历史人物D.生产方式

8.()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新青年》创刊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五四运动D.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9.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群众路线B.统一战线C.实事求是D.独立自主

10.建国后的社会改造中,共产党人用()的方式顺利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和平赎买B.生产合作化C.互助合作D.强制划归国有 

11.下列对新民主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C.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12.毛泽东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是在()。

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D.《矛盾论》

13.党的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是指()。

A.改革和开放B.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C.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D.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14.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79年作出试办四个经济特区的重大决策。

下列不属于这四个经济特区的是()。

A.汕头B.珠海C.厦门D.海口

15.邓小平理论解决了()的重大理论问题。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1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

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D.坚持执政为民

17.坚持()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A.和平统一B.一国两制C.一个中国D.党的领导

1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以人为本B.可持续发展C.改革开放D.发展生产力

19.职业集中体现着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三大要素,其中不包括()。

A.职责B.职权C.职务D.利益

20.下列哪一项不是职业道德的特点。

()

A.鲜明的行业性B.一定的强制性

C.适用范围的有限性D.不与物质利益有联系性

2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是()。

A.集体主义B.个人主义C.爱岗敬业D.爱国主义

22.“制定学科专业名录,教学基本文件”是()的职权。

A.教育部B.教育厅C.教育局D.乡镇文教组

23.我国的义务教育最本质的特征是()。

A.免费性B.普及性C.强制性D.基础性

2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规定,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或者其他大学()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A.专科B.本科C.研究生D.高职

25.下列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历程的排列中,按照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A.《诗经》——建安诗歌——汉赋——魏晋南北朝民歌

B.《楚辞》——《诗经》——宋词——元曲

C.《楚辞》——汉赋——建安诗歌——唐诗

D.《诗经》——汉赋——《楚辞》——宋词

26.以下那位古代作家与另外三位不属于同一朝代?

()

A.欧阳修B.韩愈C.曾巩D.苏轼

27.以下哪位陕西籍的作家没有获得过茅盾文学奖:

()。

A.贾平凹B.陈忠实C.路遥D.柳青

28.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记录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的作品,它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C.南北朝时期,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

D.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纂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9.以下搭配错误的一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