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考言语理解.docx
《安徽公考言语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公考言语理解.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公考言语理解
1.理查德•比特纳把美国次贷危机中的借款人描述为“信用状况一塌糊涂,收入微薄,工作时有时无,没有租房史,也没有储蓄维持生活”。
银行把钱贷给这样一些人显然是不可行的,政府监管也是不得力的。
但美国社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穷人,或如此庞大的弱势群体?
以上文字的主旨最可能是:
A.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是引起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
B.美国的金融危机是由银行的次贷危机引起的
C.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是银行把钱借给了大量没有还贷能力的穷人
D.美国政府对借款人还贷能力的监管不够
2.其实对于人生、道德、审美以及社会的解释,并无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
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有提出问题的冲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满足这种历史需求的,便是所谓的“恰当学术”。
你可以嘲笑胡适浅薄,称其提倡的实验主义颇为浅陋,甚至不如学衡派所推销的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精细,但没用,后者就是不如前者适合那个时代中国人的趣味。
以上文字是在阐述:
A.现实与理论的关系
B.实验主义与新人文主义的关系
C.时代与学术的关系
D.人生、道德、审美与社会的关系
3.卡尔•波兰尼说,如果听任市场机制成为人类命运及其自然环境乃至购买力的数量和用途的唯一指导者,那将导致对社会的破坏。
就以商品而言,劳动力不可能被任意驱使、利用甚或舍弃而不影响刚好是这一特殊商品承担者的个人。
也就是说,在处置一个人的劳动力时,制度总是面对着“人”那个称号下身体、心理和道德的统一体。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无管制的市场会破坏社会
B.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
C.无管制的市场缺乏道德属性
D.劳动力不能被商品化
4.社会冲突扮演了一个激发器的角色,它激发了新规范、规则和制度的建立,从而充当了促使敌对双方社会化的代理人。
此外,冲突重新肯定了潜伏着的规范,从而强化了对社会生活的参与。
作为规范改进和形成的激发器,冲突使得调整已经发生变化了的社会关系成为可能。
但是,社会冲突是否有利于内部适应,取决于是在什么样的问题上发生冲突,以及冲突发生的社会结构。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社会冲突有助于社会整合
B.社会冲突的整合功能是需要条件的
C.社会冲突是社会化不充分的表现
D.社会冲突是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之一
5.香格里拉,本是佛陀的理想王国。
其魅力在于那是一个可以贮放人类梦幻,但又可望而不可及的天堂。
我们既然将一种美妙的梦幻,当作了实有的存在,并将神性的香格里拉,变成了世俗的香格里拉,还认定了它的所在地,那么,我们就应该以藏胞对大自然那种宗教般的意志、虔诚和敬畏,殚精竭虑地去维护它的高洁与神圣。
以上文字最有可能出现在一篇散文中的哪个部分,起什么作用?
A.文头埋下伏笔
B.文中浓墨渲染
C.文中扩展联想
D.文末咏叹收笔
6.不抵抗主义我向来很赞成,不过因为有些偏于消极,不敢实行。
现在一想,这个见解实在是大谬,为什么?
因为不抵抗主义面子上是消极,骨底里是最经济的积极。
我们要办事有成效,假使不实行这主义,就不免消费精神于无用之地。
我们要保存精神,在正当的地方用,就不得不在可以不必的地方节省些。
这就是以消极为积极:
没有消极,就没有积极。
以上文字主要告诉我们:
A.我赞成不抵抗主义的理由
B.不抵抗主义貌似消极,实则积极
C.积极与消极其实只是相对意义上的哲学词汇而已
D.要成功必须把有限的精力集中起来做最重要的事情
7.“全球化”是一种非线性的、辨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全球的与地方的不再是作为文化的两极而存在,而是作为并联在一起的、相互关联的原则而存在。
这些过程不仅仅包括跨边界的相互联系,而且还要将内在于民族国家社会的社会与政治属性加以转化。
这就是我所界定的“世界化”。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全球化”是一种非线性的、辨证的过程
B.世界化意味着内在的全球化,意味着发自民族国家社会内部的全球化
C.“全球化”过程中的世界的和地方的文化是相互关联的
D.世界化包括跨边界的联系和民族国家内部的联系
8.在一个成熟的经济政策制定和经济学教育体系中,经济学理论必须更面对现实,经济政策也必须以理论逻辑为依归。
但是,这是这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应该靠学科疆域的拓展和理论的进步,靠科学的学科分工和职业定位,而不是靠个人的能力或者角色转变。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经济学理论不面对现实,就不能制定出积极的经济政策
B.作为经济学理论和现实相结合的经济政策不能根据经济学家的角色而制定
C.经济学理论和现实的结合要以学科疆域的拓展和理论的进步为基础
D.能否制定出合理的经济政策要看经济学家的能力如何
9.人类是一种文化动物。
人类的行为不仅被先天的生物本能所决定,而且也受到后天的文化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然而,任何美妙的东西背后,都有并不美好的本质或起源,不管你是否能意识到。
美丽往往是谎言,而实话往往很难听。
浏览网页,你可能被华丽的页面吸引。
如果从浏览器的菜单中查看源代码,你会发现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人类的行为受到后天的文化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B.人类是一种文化动物;
C.任何美妙的东西背后,都有并不美好的本质或起源。
D.美丽往往是谎言,而实话往往很难听。
10.赶路的人,为了远方的目标,无意留心沿路的风光。
许多其实并不比你追寻的东西逊色的路边风物,被你轻易地忽略过去了,待我们多年后明白过来时,已追悔莫及。
而当你把赶路的心态转换成散步的心态,你就会发觉,得到有味,失去也也有味;富有有味,清贫也自有味;成功有味,失败也有味;热恋有味,失恋也有味;青春有味,衰老也有味……这时候,你才会恍然明白,你梦想中的东西其实就藏在路上;路途上的遭遇正有你所寻觅的东西。
舍此之外,你还要寻求什么呢?
对这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赶路的人是指那些为成功而舍弃沿途风景的人
B.我们不应该为远方的目标而苦苦追寻
C.也许梦想就藏在你匆匆赶路时的沿风景中
D.给人生留一些空闲的时间,而不是匆匆赶路
11.官员这种人从早到晚都解决有答案的问题,头脑已经被训练成这样,因此不是当政治人物的料。
政治人物的任务是处理没有答案的问题,去应付很有可能无解的问题。
然而,一个人越是被训练成优异的官员,就越以为问题都是有答案的,一定可以解决,因此一遇到可能无解的问题就束手无策,甚至拍拍屁股一走了之。
所以,一个人越是被训练成官员,就越会变成不称职的政治人物。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
A.一个优异的官员总以为问题都是有答案的
B.政治人物的任务是处理没有答案的问题
C.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能成为政治人物
D.最优异的官员是最差劲的政治人物
12.建筑同样是有生命,有它的生命史。
它不仅发生、成长,而且会成熟、转换、兴亡。
生命是灵动的,建筑也同样是灵动的,是一个活体,所以它才倾注有那么多人类的情感。
情感是生命的确证。
生命需要空间,建筑与空间更是无法割裂,空间是它生命的舞台。
同时,生命拥有历史,建筑也是活在时间中的,离开了时空,无论生命还是建筑都不存在了。
但托庇于时空,生命与建筑却可以超越出来,进入无限与永恒——而这,正是建筑美学所追求。
对以上文字在原文中的作用推测最准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旨在论证建筑生命史
B.这段文字作为后文阐述建筑美学的引子
C.为接下介绍建筑美学的历史渊源埋下伏笔
D.对前文关于建筑美学的论述进行总结
1.【答案】A
【解析】结尾语暗示。
2.【答案】A
【解析】“满足这种历史需求的”、“适合那个时代中国人的趣味”都体现了理论要符合现实需求的特点,C项错误,胡适与学衡派为同一时代,对这两者的比较并不能体现出时代与学术的关系。
B、D不值一提。
3.【答案】B
【解析】开头一句为引言,并非主体。
A偷换概念,市场机制不等于市场,是放任市场机制会破坏社会,而非“市场破坏社会”。
D绝对化。
4.【答案】B
【解析】很明显,最后一句为重心。
5.【答案】D
【解析】与九段式作文要求展望式结尾相似。
6.【答案】D
【解析】注意文章重心在“我们要保存精神”之后。
顺便说一下,一定要对提问语有敏感性,“告诉我们”的内容绝对不是文字中直接能找到的,B这样的选项用老施上课讲的话就是“闭着眼睛先叉掉”。
7.【答案】B
【解析】迷惑项缺乏作用。
8.【答案】D
【解析】送分题。
9.【答案】D
【解析】本文类似于复合三段论结构,前两句推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说明了由于社会的影响,每个人都产生了爱美之心。
接下来,就爱美能否达到掌握美的真相展开说明,最终得到“美丽往往是谎言,而实话往往很难听”这一主要意思。
注意A项偏离主题,这里显然不是在谈论行为问题;C项偷换概念,“美妙”和“美妙的东西”不能等同。
10.【答案】B
【解析】文中侧重心态转变,而非放弃目标。
11.【答案】C
【解析】不钻牛角尖这题不会做错。
C貌似不着重点,但语意中肯,与重心句“一个人越是被训练成官员,就越会变成不称职的政治人物”匹配。
D过于绝对,“越…越…”是语文手法,强调程度,不能当数学来推。
老施强调,有时候言语理解需要逻辑思维,但毕竟它是言语理解题,不要太过机械僵化,砖家们!
12.【答案】B
【解析】很显然文字点出了建筑美学的重要特点,作为引子比较合适。
32.传统中国画讲究“知白守黑”,其含义是“黑者为画,白者为空白”。
画面上留的空白要像画的形象那样被重视。
换句话说,留出的空白要合理,要符合构图规则。
最忌空白大小形状相同,最忌空白似圆、似方,最忌空白散乱如星。
好的空白有大有小,都是不规则的三角形,所留空白完整统一。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传统中国画的笔法特点B.传统中国画的构图原则
C.鉴赏传统中国画的角度D.传统中国画的用墨技巧
33.你做一项工作,只是为了谋生,对它并不喜欢,这项工作就只是你的职业。
你做一项工作,只是因为喜欢,并不在乎它能否带来利益,这项工作就是你的事业。
最理想的情形是,事业和职业一致,做喜欢的事并能以此谋生。
这段文字主要叙述的是()。
A.职业与事业B.谋生与理想C.兴趣与工作D.目标与现实
34.奥运会时,有个贴子说:
奏国歌时,西班牙队没有一个开口的,因而很不爱国。
以此推论,乔丹领军的梦之队是最爱国的。
他们领奖时,队员都身披美国国旗。
然而真相是,西班牙国歌压根没歌词。
美国国家队赞助商是锐步,而乔丹的赞助商是耐克,因发誓效忠耐克,他们便用国旗遮住锐步的标识领奖。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讹传与事实B.事实胜于雄辩C.表象与真相D.爱国不在形式
35.食物链一词是英国动物学家埃尔顿于1927年首次提出的。
如果一种有毒物质被食物链的低级部分吸收,如被草吸收,虽然浓度很低,不影响草的生长,但兔子吃草后有毒物质很难排泄,会在它体内积累;鹰吃大量的兔子,有毒物质会在鹰体内进一步积累。
美国国鸟白头鹰之所以面临灭绝,并不是被人捕杀,而是因为有害化学物质DDT逐步在其体内积累,导致生下的蛋皆是软壳,无法孵化。
这段文字介绍了()。
A.食物链一词的来源和含义B.美国白头鹰灭绝的原因
C.食物链的累积和放大效应D.环境对食物链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36.勒·克莱齐奥摘取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算是个“爆冷”的消息。
毕竟,尽管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他的作品只零零星星地在国内图书市场上出现过;尽管他是中国最早译介过来的法国当代作家之一,国内读者对他的认识怕是还停留在名字的阶段。
甚至仅仅是名字,也是相当一级的法国文学爱好者才听说过。
这既不说明读者无知,也不说明诺贝尔奖所谓的“独特品味”,而只是说明一直存在的文学与大众文化的差距而已,差距本身并没有高低之别。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A.获诺贝尔奖的作品大多曲高和寡
B.勒·克莱齐奥的作品在国内不畅销
C.“独特品味”使诺贝尔奖脱离大众文化
D.国内读者对诺贝尔奖获奖作品了解较少
37.“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这首老北京民谣形象地反映了老字号在市场心目中的地位。
荣宝斋的字画、享得利的钟表、月盛斋的酱肉、张一元的茶叶、十八街的麻花、狗不理的包子……这些耳熟能详的老字号,构成了人们对悠悠岁月的珍贵记忆。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老字号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和意义
B.老字号的诚信为自己赢得良好的信誉
C.老字号沉淀、积累了丰富的商业文化
D.每家老字号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技艺
38.散步不要刻意求快,还要玩,还要赏。
天空有大雁飞过,身边花团锦簇、蜂蝶翩跹,也浑然不顾快步如飞、勇往直前么?
俯仰皆情趣,万不可不屑一顾也。
散步不要非得规定走多远,完不成指标不罢休;不要给人感觉好像翻山越岭抢占高地,要不徐不疾,不快不慢,漫不经心,洒脱冲淡。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散步()。
A.贵在散心B.是健身的有效方式C.是陶冶情趣的重要途径D.重在表现自由率真的天性
39.有人说,民主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重要的是旋转的过程,离开了这个过程,民主的陀螺就会倒下。
就民主决策而言,正确的决策结果自然会给人们带来希望和信心,而决策的过程,对人们凝聚信心的影响更大。
这段文字中的比喻意在强调()。
A.民主决策过程对民主的重要性
B.只有通过民主决策,才能凝聚信心
C.决策过程中的民主,是广泛的社会参与
D.有效的参与过程,便是凝聚信心的过程
40.真正美的东西,都是充满了感情的。
面对美的东西,我们常常一往情深,或者一见钟情。
而感情这个东西很奇怪,一方面,它是个人的,富有极端强烈的个性色彩,只有达到高度个性化的时候,它才是最真挚的。
正因为这样,感情这个东西常常是隐秘的,人与人之间难于传达,所谓父不能喻之于子,夫不能喻之于妻;然而,另一方面,感情这个东西却又最具有社会性,最需要普遍的传达,最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们容易对美的东西产生真情
B.感情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
C.充分体现个人意志的情感才是真挚的
D.人们之间的感情是隐秘的,不易传达
41.孩子大多是被学校忽视的艺术家,但这并不否定命题绘画的重要性。
实际上,命题绘画与自由发挥是相辅相成的,前者训练的是孩子们的逻辑性和观察力,而后者培养的是他们的敏感性和平衡感。
法国评论家安德烈·马尔罗曾说过:
“孩子既是艺术家,又不是艺术家,因为此时的他们被自己的天赋所支配,而并非他们在支配天赋。
”
安德烈·马尔罗在此最想表达的观点是()。
A.单凭天赋是不能成为艺术家的B.孩子的天赋可能大多被忽视了
C.孩子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天赋D.学会支配天赋才能成为艺术家
42.一个中年人住进医院,左半边身子没有知觉。
有个孩子在病房里大声喧哗,被他父亲拧了一下,痛得直叫。
病人说:
“我真羡慕这孩子啊!
”有人问:
“羡慕他无忧无虑?
”病人摇头。
“羡慕他如花的年龄?
”病人说:
“不是,我羡慕他有那么敏感的疼痛。
如果我能感觉到疼痛,那就意味着康复有望了。
”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生命拒绝麻木B.生命庆幸疼痛C.生命中的疼痛D.别样的“疼痛”
43.最初的生命可能就是一群偶然聚集在一起的有机物。
之后,这群偶遇的有机物有了明确的分工。
蛋白质负责提供支架和生产能量,DNA和RNA则保存和实施群体的“复制图纸”,磷脂分子和蛋白质还联手建了细胞膜。
正是这层神奇的膜,将有机物集群包裹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
生命的单元——细胞就这样诞生了。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的是()。
A.细胞诞生的科学假说B.细胞初始的变化过程
C.生命单元的形成条件D.生命演化的合理猜想
44.一些人有这样一种思想误区,即只讲“实现自身价值”,不讲“提高自身价值”。
人当然天生就有价值,这价值应当重视,但还有待提高。
提高不能靠包装与炒作,必须要真正提高质量,具体表现无非就是德与才。
这两方面的提高,只有通过克己修身。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克己修身,如何能成“大器”?
所以孟子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不经艰苦磨炼,如何能“曾益其所不能”?
这段文字意在()。
A.澄清对待自身价值的思想误区
B.强调德才兼备是人才质量的核心
C.批评某些人一味自我包装炒作的行为
D.阐明克己修身对提高自身价值的重要意义
45.一块木料,能不能用,怎样使用,舍弃什么,不是用嘴说,也不是用眼看,更不是凭“老经验”去推断下结论——权威只有一个,就是用尺子量一量,用墨线校一校。
这就是“匠人规则”。
匠人们之所以令人肃然起敬,源于他们对工作一丝不苟,始终遵循“尺子最有发言权”这一准则。
这段文字中的“匠人规则”启示我们()。
A.规则是有标准有角、非常清楚的,丁就是丁,卯就是卯
B.尊重规则、遵守规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和根本
C.规则可惩罚违反它的人,又可保护和赏赐遵守它的人
D.规则作为尺度和准绳,为人们做事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标准
46.明政府的盐务政策决定了政府必须和商人进行交易,但政府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商人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在其看来,国家高高在上,每个国民都有为其作出牺牲的义务。
商人被期望自愿地参与政府活动,而且产生利税。
当无利可图、没有人愿意经销食盐时,政府会征召商人去完成这项任务,就如普通百姓需要承担各种徭役一般。
事实上,商人在同政府交易时承担一些损失被认为理所当然,官员们可能认为这种损失在一定程度上是特许经商的费用。
根据这段文字,文中“特许经商的费用”是指()。
A.政府和商人交易所需费用B.盐商进行食盐专卖的代价
C.盐商获得利润的必要成本D.盐商经销食盐所缴纳的赋税
47.画者练就一双画眼,大千世界各种形象随时随地、有光有色流过眼前,偶有美感,即刻被这双眼捉住,尽情地痴醉其间,这是何等的快乐。
这些快感一层层积存心中,闲暇时便一片片翻出来看,这又是何等美妙的享受。
时而,浩阔深幽的心底,会悠然浮起一幅画来,它不是那些眼见过的画面,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
我不过没有时间将它形之于纸,却常常这样完成了绘画所必需的全部思维过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画家构思的过程B.艺术创作过程的快乐
C.好画诞生的过程D.艺术品是内心世界的形象
48.在心理层面上,中国人对自身的确认,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观念,使生命受之于一个体细胞的“克隆”,可能使人们难以接受,并且失却对生命的神圣感。
在技术层面上,有性繁殖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它所包含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基本上能够保证人类适应自然的生存条件;但是,“克隆人”在进化上的不确定性,是否有利于他们适应自然而生存,人们还难以预料。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确切的是()。
A.“克隆”技术面临的难关
B.中国人的生命观念与“克隆人”技术的冲突
C.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主要区别
D.中国人难以接受“克隆人”技术的原因
49.确实是一种巧妙的安排,让我们这个地球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火、土资源。
但是,藉此而赖以生存的人类决不满足于仅仅从这些自然资源中获取谷物等以填饱肚子。
当然,也只有当他们远离饥饿的时候,才有心思去利用其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对周围丰富的联想能力以及由此而迸发出的无限创造力,从而将某些自然物转换成为人所需的人造物,创造出一种与当时人类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形式——制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温饱问题的解决是艺术创造的必要的物质基础
B.制陶技术是人类创造性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结果
C.人类生产形式的改进源于提升生活方式的需求
D.制陶技术是人类利用自然满足所需能力的标志
50.以往认为最适合哲学的领域,如今已被对人类存在的各方面经验作出成功解释的科学所占领。
在一个信息技术取得支配地位的世界上,哲学似乎已败下阵来。
它至少不能把智慧切成一个个可以测量的小块提供给人们。
在20世纪,有无数哲学家讥讽自己从事的学科,认为哲学活动在经历了三千年之后,至今还在希望能把我们引向真理,那不过是遥遥无期的幻象而已。
然而,哲学仍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受人喜爱,这或许是因为近几十年来,哲学一直从科学和其他学科中寻求庇护,而今已从这种专业束缚中解脱出来的缘故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当前哲学所面临的危机,恰恰为其发展提供了机遇
B.对哲学命运的悲观认识,致使很多哲学家妄自菲薄
C.哲学智慧内涵丰富,不能仅依经验作为评价标准
D.哲学现今所获得的独立性,赋予其新的魅力与动力
32.B[解析]文段没有提及笔法和如何用墨,更不是教大家如何鉴赏中国画,只有B项正确。
画面要留出恰如其分的空白正是构图技巧。
33.A[解析]文段指出了职业和事业的区别以及什么是两者最理想的结合,A项正确。
34.C[解析]讹传指错误的传说。
文段前面提到的情况并不是错误的,而只是事件的表面;后面作者列出了事件的真相,与表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C项最准确全面地概括了文段。
35.C[解析]文段仅在开头提到了“食物链”一词的提出者,并未提及“食物链”的含义,排除A项;B项仅仅概括了文段中的事例,不足以概括全文段,排除;文段并未提及环境与食物链的关系,排除D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6.A[解析]B项错误,克莱齐奥的作品在国内出版的很少,但并非不畅销;C项错误,文段明确提到诺贝尔奖没有独特品味;D项未提及。
文段最后说文学与大众文化有差距,体现在选项中就是A项诺贝尔获奖作品大多曲高和寡。
37.A[解析]B、D项比较片面,C项商业文化文段并未提及,A项正确。
38.C[解析]文段中间“俯仰皆情趣”点明了散步的目的和作用——陶冶情趣,A、B、D项文中未提及,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9.A[解析]文段说的是民主的结果固然重要,但实现民主的过程更重要。
因此A项正确。
40.B[解析]A、D项都是片面的说法,整个文段要表达的是感情既是个人的,同时又具有社会性。
因此B项全面准确。
41.D[解析]说孩子是艺术家,是因为他们具有天赋;而说他们不是艺术家,是因为他们还不会支配自己的天赋。
因此,要成为艺术家,仅仅拥有天赋是远远不够的,要学会支配天赋。
42.B[解析]文段最后一句话说“如果我能感觉到疼痛,那就意味着康复有望了”,因此,疼痛意味着拥有生命,B项准确。
43.A[解析]题干首先提出生命可能是一群偶然聚在一起的有机物,之后分析这群有机物的具体分工,最后用总结性的话点明细胞诞生了。
从行文脉络上讲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强调的重点是结语,即最后一句话。
注意文中的“可能”一词,证明这只是个假说,还没有被科学所证实。
44.D[解析]文段首先批判了“不讲提高自身价值”的观点,然后指出如何提高自身价值——克己修身,提高自己的德与才。
因此D项准确全面。
45.B[解析]文段详细描述了“匠人规则”,意在说明人们做事要遵循最基本的标准和尺度,不能违背起码的准则。
B项正确。
46.B[解析]考查对文段细节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所谓特许经商的费用就是指商人从事食盐专卖所要付出的金钱的代价。
47.D[解析]文段是虚拟的艺术创作,因此B、C两项错误。
A项仅仅是简单陈述这一事实,而实际上文段要说明的是:
艺术品是内心世界的形象化,是外化的思维。
48.B[解析]整个文段主要从心理和技术两个层面分析人类不能接受克隆技术的原因。
A项,克隆技术面临的难关虽然在文中提及,但显然并非文段主要表述的意思,且表达太过片面,所以A项不正确。
C、D两项未涉及,故选B。
49.C[解析]要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意图。
从关联词着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