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下第一二三四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7910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7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四下第一二三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语文四下第一二三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语文四下第一二三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语文四下第一二三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语文四下第一二三四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四下第一二三四五单元教案.docx

《语文四下第一二三四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下第一二三四五单元教案.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四下第一二三四五单元教案.docx

语文四下第一二三四五单元教案

单元主题

祖国的大好河山

课题

1、古诗词三首

任课教师与班级

课时

第1课时(共2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1、有感情地朗读《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并会背诵、默写。

2、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

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诗圣、诗仙)

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互读古诗,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

“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

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

“厌”的注释是“满足”。

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

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

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

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1、出图。

你知道洞庭湖吗?

谁来介绍一下?

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3、“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4、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五、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六、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美)

[唐]李白(孤单、寂寞)[唐]刘禹锡

鸟高飞湖光秋月

云独去潭面无风

两不厌山水翠

作业设计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教后整体反思

 

单元主题

祖国的大好河山

课题

1、古诗词三首

任课教师与班级

课时

第2课时(共2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忆江南》,并会背诵、默写。

4、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指名看图说出意思。

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

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

从前。

曾:

曾经。

谙:

熟悉。

胜:

超过,胜过。

3、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

“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

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

第二句做了回答:

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

可先让学生来回答。

老师最后归纳: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

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

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

“蓝”字形容春水深碧。

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

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

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忆江南(美)

[唐]白居易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作业设计

默写《忆江南》

教后整体反思

 

单元主题

祖国的大好河山

课题

2、桂林山水

任课教师与班级

课时

第1课时(共2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欣赏课文插图,学生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

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

1、“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2、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3、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

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

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

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

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翡翠:

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无暇:

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

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

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发生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

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四、巩固识字,练习书写

漓:

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

前鼻音。

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

可与“假”进行比较。

注意右上是“]”。

翡:

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

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

与“恋”比较字形。

筏:

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甲天下

静清绿

作业设计

抄写词语

教后整体反思

 

单元主题

祖国的大好河山

课题

2、桂林山水

任课教师与班级

课时

第2课时(共2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一、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语:

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结合插图来欣赏。

3、互相交流:

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

(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资料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

比如:

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

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

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

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休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遇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

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2)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

“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休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甲天下

静清绿

奇秀险

美如画

作业设计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二课

教后整体反思

 

单元主题

祖国大好河山

课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任课教师与班级

课时

第1课时(共2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2.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

给同学介绍一下。

今天,我们来到金华的双龙洞,一起欣赏这绮丽的大自然美景。

二、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学习

2、全班汇报

1)易读错“浙”、易写错“聚”

2)组词并析疑

3、读一遍字词

三、检查朗读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四人小组比赛读每个自然段。

3、全班评价,引导同学客观地评价。

四、了解游览的路线。

我们上路了!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游览示意图。

金华→罗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请一组上台填写并解说。

五、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把路线图和课文内容对照着看,那些段落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呢?

(4567段)

2、那为什么还要写123段?

路上已是风光无限了

3、第一自然段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4、全班读第二自然段,说说看到什么景物?

映山红、油桐、粉红的沙土、新绿——一片明艳

5、溪流一路唱着歌,欢迎着我们到来。

读第三自然段

6、欣赏读:

“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

师范读,全班读

六、我们来到洞口了,想对洞内的美景一览为先吗?

展示美图,想继续学吗?

下节课我们再细细欣赏。

板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金华→罗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明艳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比一比,再组词。

簇()臀()稍()蜿()

族()殿()梢()碗()

察()农()廷()源()

擦()浓()蜒()原()

教后整体反思

单元主题

祖国大好河山

课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任课教师与班级

课时

第2课时(共2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和“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一)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

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板书:

山路美)

(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

(板书:

宽大)

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读一读,说一说。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3.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

4.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

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5.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

(二)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1.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这是学生理解上的又一个难点。

教师可以用“高楼上看物体,物体好像变小”的生活经验作比方,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2.默读第四段,想一想:

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作者只能仰卧在船上,身子紧贴船底,由管理处的工人把船拉进拉出。

3.不仅游法上不一样,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

读一读作者当时的感觉,体会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随着小船慢慢移动,光线越来越暗,作者的视线也越来越模糊,心情也紧张起来)

4.讨论:

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

(因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

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这种压迫感就越强)

5.我们也为作者捏着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

其实这段水路并不长,大约就十米,但让人觉得船儿走了好久好久。

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险”了!

(三)背诵第四段。

(四)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5自然段。

2.完成《配套作业》

教后整体反思

单元主题

祖国大好河山

课题

4.七月的天山

任课教师与班级

课时

第1课时(共1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

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

A、衬托,如:

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B、比喻,如:

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

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

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小练笔: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小练笔: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教后整体反思

单元主题

祖国大好河山

课题

语文园地一

任课教师与班级

课时

第1课时(共3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看窗外,春光多美好。

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

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

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

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后整体反思

 

 

单元主题

祖国大好河山

课题

语文园地一

任课教师与班级

课时

第2课时(共3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

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

(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

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

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

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后整体反思

 

单元主题

祖国大好河山

课题

语文园地一

任课教师与班级

课时

第3课时(共3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1、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2、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3、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交流后进行摘抄。

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

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

◆宽带网

 自读:

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小组交流:

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拓展知识:

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集体交流:

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后整体反思

 

单元主题

第二单元

课题

中彩那天

任课教师与班级

课时

第课时(共课时)

上课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