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李白教案说课材料.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7778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李白教案说课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5李白教案说课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5李白教案说课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5李白教案说课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5李白教案说课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李白教案说课材料.docx

《5李白教案说课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李白教案说课材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李白教案说课材料.docx

5李白教案说课材料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章诗仙李白(简编)

主讲及拟稿:

刘南平

第一节李白的生平综观李白的一生及人格可概括为一句话,即以追求自由为人生最高境界。

这一独特气质的形成,源于

一、融儒道侠于一身的历史文化影响

(一)儒文化的影响表现为李白自视很高,很有自信心和功名心,也想“拯物济世”,建功立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这是与一般儒生相同之处,形成其这一思想的原因大致有二:

1、博学多才,“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的文化积淀。

2、出身唐皇室同一世系的家族自豪感。

但他又不同于一般儒生,最大的不同是,他只想凭借自己的声望直取卿相,“愿为辅弼”“立抵卿相”;“不屑于一官半职,“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登广武古战场怀古);不屑于俗儒视为正途的科举应试之路;不屑于一般儒生皓首穷经的努力,“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侠客行)。

(二)侠文化的影响

1、富而不贵,没有受过正规的儒家思想教育却博学的文化教养形成了他桀骜不驯的任侠性格。

2、蜀中自古就是侠士侠风盛行的地方,使李白受到感染。

但是,李白又不同于一般的市民、豪侠,他要直取卿相,这就离不开名人推毂和终南捷径,而这两条道路必须仰赖他所蔑视、憎恶的上层统治者,这就必然陷入二律悖反的矛盾之中,可以说李白是带着这个矛盾走完一生的。

为了摆脱这个矛盾,他人格中又一文化积淀起了作用。

(三)道家“功成身退”的思想使李白找到了理想的人生设计。

“功成身退”原出《老子》。

老子从祸福倚伏的观点出发,提出“功遂身退,天之道”。

李白将前提由全身远祸改为“功成”,显然融进了儒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般认为,儒道侠本不相容,陈子昂说:

“儒道两相妨”但是,李白却将它们和谐地统一于自己的人生设计中。

二、祖国地域文化的滋养

这种文化滋养与诗人长期的漫游生活分不开。

李白的一生分五个时期(游P61)。

第一个时期5—25岁蜀中博学和漫游时期。

第二个时期26—42岁仗剑远游时期荆楚中原文化的影响:

楚辞、老庄——崇尚自然、耽于幻想,充满浪漫情调的荆楚文化;吴歌西曲发源地的长江中下游民歌情调;中原之游所感受到的贞刚之气。

第三个时期42—44岁长安三年时期有机会接触了盛唐时代最优秀的文化;也使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

第四个时期44—55岁,再度漫游时期,不再为求仕,仅为寻求精神解脱。

足迹到达梁宋、洛阳(见杜)、燕蓟、梁园、宣城、金陵,这十几载又领略了南北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习俗文化。

三、盛唐时代文化的强烈感染

李白(701—762)的一生几乎与盛唐开元天宝盛世同时。

盛唐时代文化对李白的影响主要是:

(一)中外文化交融的影响

(二)诗人人格气质深深烙上了盛唐兼容并蓄的伟大气魄和无拘无束的时代精神的印记。

这种印记奠定了诗人“兼济天下”的人格信仰,所以诗人的第五个时期(56—62岁),虽身经战乱,却时时谋求报国,也完美地表现在他的创作中。

第二节李白诗歌的浪漫精神

李白死后,其族叔李阳冰将其作品编成《草堂集》10卷,但失传,而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李诗“十丧其九”。

今存《李太白全集》(清?

王琦注,中华书局本)30卷,除赋、序等文章外,有诗900多首(游)、1000首(袁)、980余首(于非)。

对于作家作品思想内容的介绍,一般总是将它分为几个方面加以论述,如教育部1997年颁布的本科《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一)表现个人理想和愤世嫉俗的精神。

(二)歌颂祖国的自然山川,体现诗人鉴赏自然美的卓越能力和对祖国、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关怀国家命运,反映时代风貌。

又如于非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上P371):

(一)揭露污浊现实,批判黑暗政治。

《古风》等。

(二)关怀祖国命运,渴望建功立业。

《梁甫吟》《行路难》《古风》等。

(三)反抗礼法束缚,追求自由生活。

《答王十二》《梦游天姥》等。

(四)描绘壮丽的祖国山河,表达自己的赞美与热爱。

《峨眉山月歌》《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将进酒》《蜀道难》《渡荆门送别》等。

(五)反映人民生活,同情人民疾苦。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秋浦歌》《子夜吴歌》(三)《长干行》

(一)《乌夜啼》《玉阶怨》等。

赠友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王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沙丘城下赠杜甫》等。

边塞诗《塞下曲》六首等。

我认为这些条分缕析没能从根本上抓住李白的创作个性,一方面把李白混同于其他作家,淹没了他的个性,另一方面又肢解了李白。

李白是典型的文如其人,所以对李白诗歌思想内容的概括,我以为应抓住以下一些实质性的东西:

一、强烈的自信心诗人一生没有放弃自我价值的认可(愚改“理想”为此)和追求,总是在反复抗争中坚定自己的信心。

他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将进酒),即使遭到沉重打击,甚至在安史之乱时也没有灰心丧气,反而激起在乱世中建功立业的希望。

代表作《行路难》其一。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遭受沉重打击时对人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他茫然过(停杯投筋不能食,拔剑击柱心茫然)、愤激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徘徊过(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站在十字路口无所适从。

但终于从纷乱的思绪和低沉的情绪中挣脱出来,重又昂起头颅,准备踏上新的征程。

愈是遭遇沉重的压抑,却愈是爆发出迅猛的力量。

千载之下,读来仍能令懦着勇弱者壮!

碰壁给诗人带来的力量化成了

二、傲岸的叛逆精神

(一)笑轻传统偶像。

《嘲鲁儒》、《侠客行》、《登广武古战场怀古》等。

(二)粪土王侯。

是李诗中占很大成分的内容。

《梦游天姥》、《古风》十二、四十,代表作:

《行路难》其二、《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三、独立不羁的凛然风骨

(一)寄情大鹏作者对大鹏情有独钟,各个时期几乎都有此题材的诗:

少年时作《大鹏遇希有鸟赋》,中年时又重作《大鹏赋》,临终前仍不能忘怀大鹏,在《临终歌》中沉痛地写道: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在对大鹏的哀挽中,李白总结了自己的一生。

(二)心仪游侠与功成身退的历史人物。

《侠客行》、《古风》其十等。

(三)移情山水、求仙、饮酒

山水:

《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峨眉山月歌》

求仙:

《梦游天姥》《古风》十九

饮酒:

《将进酒》

李白两度将近30年(25—42,44—55)浪迹山河的生活总是与求仙访道的隐逸生活结合在一起的。

他笔下的山水,仙境不同于陶渊明和王维笔下的宁静丘壑,他只有在山水、仙境和醉乡中他才有一种自由和解放之感。

这种对自由和自信的坚定,是与盛唐时代脉搏一致的。

李白的热情、顽强进

取和伟大是盛唐造就的,唐人对李白的自由和自信精神倍加赞赏,但扼杀李白的也是盛唐。

因此,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不无例外地成为李白诗歌的中心主题。

李白既是一个高唱进取之歌挣扎在盛唐时代的诗人形象,又是一个因被扼杀而痛苦,却始终没有放弃顽强挣扎,具有强烈悲剧美的,充满浪漫理想的诗人形象。

与其它诗人相比,李白诗歌这一主题的独特性在于:

四、巨人的悲愤、挣扎与忧患

(一)李白的自信、叛道与独立始终伴随着时代的伟大与痛苦,历尽了压抑、悲愤与挣扎,所以李白的自信不是廉价的自信,叛逆不是自我标榜,独立不是上天恩赐的,他的自信、叛逆和独立是在不断地与束缚抗争、与高压抗衡的过程中完善的,最终表现为与自然合为冥一的达观潇洒,构成了被人称为“恒殊调”的人格,其实,这是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二)对盛唐极兴而渐衰的深广忧患

1、寄忧患于象征《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梦境的美好否定现实世界,是对统治者的憎恨;《蜀道难》写蜀道之难是虚,对唐王朝社会政治前途的忧虑与关切是实。

《将进酒》所言的“万古愁”则是有深刻现实内涵和历史内涵的“愁”。

2、寄忧患于咏史(万古愁)

《古风》三、二十四、四十七、五十一。

3、寄忧患于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

《古风》三十四(游P71)――穷兵黩武

《丁都护歌》(游P72,朱P80)――挽船运石《秋浦歌》十四――冶炼工人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游P72,朱P92)——田家

李白人格辩证:

李白的理想在很大程度上是追求个人的价值观,他所要求的自由主要是个人的自由,他的自信具有孤傲的成分,而他又不可能拔着头发离开这个地球,欲入世就不得不依赖它所厌弃的达官贵人,所以它既蔑视权贵,又沾沾自喜于权贵们的捧场赏识,不断地干谒一些有权势的人物,希望得到他们的汲引,因此,颓唐消沉情绪时有表现,甚至到山林、寺庙、仙境、醉乡中寻求暂时的“自由”。

这些消极因素使我们看到的李白是个矛盾而复杂,时而坚定,时而动摇,时而乐观,时而颓唐,时而激愤,时而消沉,时而坚强,时而软弱的极真实的诗人自我形象,仅这个真,就让我感受到一种人格美,一种无遮无拦、天真透明的美。

因此李白的浪漫精神是以进取、叛逆、积极为基调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局限性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所以,其消极因素瑕不掩瑜,我们从他的诗歌中感受到的是时代的伟大和痛苦,他的理想、苦闷、豪气、忧伤都带着一股不可阻遏的气魄和力量,读他的诗,好像在他火山爆发般的内心世界中徜徉,强烈地感染着同时代和千载以下的读者,因为它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一种“大气”精品文档

美,盛唐气象美!

第三节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成就)

一般评析介绍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是从其情感抒发的个性特点(如于非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p376:

李诗绝大部分是抒情诗,诗人不是冷静细致地表现生活,而是侧重抒发炽热激烈的内心感情,他以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表现出自己鲜明的独创性)、想象、夸张、比喻、象征等技巧手法,语言、体裁等几个角度论述的,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在这几方面论述得很清楚,我们可以沿着这个思路掌握它。

但是,对于一个作家艺术成就的把握,最好能把握住他的总体风格,这样才能从宏观上准确把握某一作家的具体艺术技巧及特征。

风格是对作家作品的全方位反映,它取决于作者的思想、性格、创作态度、创作环境和作品构成的方方面面,而诗歌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意象,“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

一个意象成功地创作出来之后,虽然可以被别的诗人沿用,但往往只在一个或几个诗人笔下才最有生命力。

以致这种意象便和这一个或几个诗人联系在一起,甚至成为诗人的化身。

菊之于陶渊明,梅之于陆放翁,都有这种密切的关系。

谢灵运因为创造了‘池塘生春草'这一鲜明的意象,以致后人的诗里一出现池塘春草,便让人联想起谢灵运来。

薛道衡因为创造了‘空梁落燕泥'这一鲜明的意象,后人的诗里再出现空梁燕泥,便总带着薛道衡的色彩。

”(袁.研究p242)(李白诗的意象类型:

壮美、优美/袁•新史p274)

再者,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是上流作品。

从我们前面分析的李诗的诗歌内容看,其诗浸透了浪漫气质,人称“李白乃是以气夺人”,“李白诗以气胜”,从中透露出盛唐文化的特点——“气”的充沛与浩大,这种“气”也必然会体现在艺术形式上,与内容相互交融形成李诗独特的风格。

关于李诗的风格,目前见到8种说法:

1.阙疑说(游史、章史)。

2.“多样”说,但以雄奇、飘逸为主(本纲)。

3.“风格不一可分为两种”说,即奔放壮美、平和柔美说,壮美、优美说近

之(袁•新史)。

4.“豪放”说。

5.“豪中见悲”说。

6.“雄奇飘逸”说。

7.“飘逸”说(袁•研究p241有介绍)

8.“豪放飘逸”说(袁•新史p275)我个人倾向于“雄奇飘逸”说。

现从李诗意象的构成、表现、组合与一般的

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的角度谈李诗的艺术个性(成就)。

一、染上强烈主观色彩,充满浪漫气质的意象群(构成)

(一)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意象群

大鹏;凤凰;騄骥:

騄骥(天马);槛中虎、鞲上鹰等。

山水:

望天门山(朱p91)

“天门中断楚江开”。

天门山在安徽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因为皖古属楚国,故长江经此被称作楚江。

诗人把这种自然景观说成是长江水从中截断天门山,奔腾浩渺而去,显然融进了诗人冲决束缚的主观情志。

“碧水东流至此回”。

长江东流至当涂突然转向北流,好像折回倒流一样。

这句是对景物的实写,形象地表现了山与水之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但一个“回”字,却暗示出愈是阻碍排挤,愈见汹涌澎湃的波涛之势,非如此不可能截断天门山,可见,作者将自己傲岸不羁的性格投射到江水之上了。

所以无论无何阻隔,那来自太阳身边的舟中之客还是顺江而下,受到两岸青山的欢迎——“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人从“日边来”,所以诗题作“望”天门山,一者居高临下,有气势;二者楚江的壮勇神奇让诗人一览无余,有气象;三者敢以一叶孤舟投入这汹涌澎湃的激流之中,有气骨!

这气骨就是自信、叛逆、无所畏惧、独立不羁!

雄奇的山水,飘逸的孤舟浑然一体,传达着诗人类似“槛中虎”、“鞲上鹰”的主观情志——水是虎,是鹰,是诗人个性和生命力的象征;山则是“槛”、是“鞲”,是黑暗势力的象征。

然而如此沉重的氛围(主题及喻意),却被诗人那极轻松、极优美、极新鲜、极喜悦的主观感受一扫而空——青山对出,碧空孤帆,雄伟奇险的天门山似在频频点首于一叶扁舟中的诗人。

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山水——与诗人傲岸不屈的气质融为一体的诗歌意象。

(二)寄托着诗人洒脱自由而不得的强者之愁的意象群李白经常写自己的愁,写愁疾、愁颜、愁容、愁心、愁发、愁肠,也写愁猿、愁云,但只要和中唐孟郊、李贺的“愁”比一比,和晚唐温庭筠、李商隐的“愁”比一比,和宋词里那类锁在小楼深院中的闲愁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即使是愁,也是强者之愁,也有一股浩然壮气充溢其间——《蜀道难》: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同时,李白的愁是“万古愁”——《将进酒》:

“与君同销万古愁”。

然而,这“愁”既可以被大雁引去,也可以被狂风吹落到天涯(见《襄阳歌》),真是壮浪纵肆,无涯无际。

为了歌颂或寄托这份愁情,作者常用侠、剑、仙、酒等意象表现之。

任侠: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可能是至死之愁,但诗人不悲不戚,充满强者的乐观态度。

咏剑:

“壮心愤,雄心生,安得倚天剑?

跨海斩长鲸!

”(《临江王节士歌》)这是何时能扫平胡寇的强者之愁。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其一)有志不得骋的强者之愁。

类似的情感及意象还有《赠张相镐》(游p83,71)

醉酒、求仙: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脱去簪缨,不受约束)弄扁舟(范蠡乘扁舟游五湖)。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朱p89,游p69)。

然而正如诗人所说: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赠蔡山人》游p82),所以他虽“好神仙”,却“非慕其轻举”,他是功成后才“卧白云”、“入武陵源”的(引文见游p82)。

但是现实不让他功成,所以常借求仙排解洒脱自由而不得的强者之愁。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朱p86):

别君去兮何时还(京),且放白鹿(传说中仙人坐骑)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隐居,求仙、学道)。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新颜。

此诗作于被挤出长安的第二年,结尾表示还想还京,但尚未还,便先想到了求仙,因为屈膝权贵是最大的愁,惟仙境才得以解愁(与思想内容三不谋而合,见p32-33)。

(三)寄托着对光明纯真热烈追求的意象——明月、白明月是皎洁的象征,所以他想攀明月,揽明月——“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这是对光明纯洁的向往和追求;他常常引明月为知己,伴他饮酒,送他远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梦游天姥》);甚至月色可以赊来——“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月还常常让他想起纯真的乡情和友情,思念故乡和友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朱p85),以及《峨眉山月歌》、《静夜思》(朱p84)等。

明月的意象在李白的诗中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意义。

与此相关联,李白诗中使用最多的色彩词是“白”——白玉、白石、白云、白雪、白霜、白浪、白波、白日、白鸥、白雨等,共出现463次。

其它色彩字的使用频率是:

金333次;青291次;黄183次;绿128次;紫128次。

李白不喜灰暗色,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袁•新史p274)

二、意象的表现借助超现实的想象、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使李诗具有以虚见实,不粘不滞、雄奇飘逸的艺术效果;是浪漫主义典型的艺术手法我们仅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说明。

思路:

从各个环节说明之,高适《燕歌行》亦。

高《燕》亦不拘泥于事实,但面向整个唐代社会,同样的立意构思,同样的高屋建瓴,却一个是浪漫主义,一个是现实主义。

所以创作方法工表现手法。

首先,从创作背景、题目和主题上看。

这首诗作于诗人长安三年理想破灭之后,回首往事,好象恶梦一场,因此,“梦游”二字暗含了诗人长安三年恶梦般的不幸遭遇。

但诗人不写梦游长安,却题作“梦游天姥”,就超脱了长安三年不幸遭遇的事实本身,使诗歌不粘滞于事实而增

强了艺术概括力,是以虚见实。

第二,作者写这首诗时尚未到过天姥山(今浙江新昌县东),以“梦游”为题,有利于想象、夸张、比喻、象征等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还有,这首诗以梦游天姥为题,却既不实写天姥之景,又非寄兴山水之作;说是“吟留别”(吟,歌行体之一种。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一称“吟”为唐诗之一体的名称,特征是“吟以申其郁……此皆以其声为名者也。

”留别,留赠即

将分别的朋友,又题作《别东鲁(今鲁南)诸公》);),却未抒离情别绪。

可见,这是一首以记梦为由,借“别”抒慨,以虚映实,另有寄托的抒情诗。

寄托什么呢?

作者是以梦境的瑰丽无比,无拘无束,否定现实的黑暗龌龊、窒息人才,寄托诗人渴求自由与光明,蔑视权贵的叛逆精神。

这正是诗旨所在,诗歌浪漫精神的实质。

其次,从描绘梦游天姥山的种种浪漫手法看(由背景、题目进入正文后的提炼)

就诗歌结构而言(论手法先把结构交待清楚,下面作文就顺了;注意扣题),全诗分梦前、梦境、梦醒三个层次,梦前和梦境完全是虚构的瑰丽境界,以虚境映照梦醒后的现实,为梦醒后求仙访道、否定现实、叛逆现实的情绪极尽铺垫。

诗人采用的超现实手法有(论手法,是串讲的提炼,要善于抓字、词、句):

梦前用历史传说中的仙境瀛州,引出现实中的天姥山,又通过对比现实中的五岳、赤城、天台山,对天姥山的雄奇壮丽极尽虚夸,入梦的缘由水到渠成。

写梦境(“我欲因之梦吴越…仙之人兮列如麻”26句),作者的主要手法是:

运用想象、夸张、典故、神话,描绘梦境的奇幻瑰丽,充满雄奇飘逸之美。

作者选择了一系列象征自由与光明的意象——明月、海日、山景、仙境;借梦想象,说明月陪伴他,护送他飞渡吴越的镜湖和剡溪,来到天姥山下。

那里“绿水荡漾清猿啼”,还有当年谢灵运下榻的地方(用典),于是第二天早上“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攀上了天姥山。

天姥山本来“不过一小丘耳,无可观者”(清?

方苞语),但作者借想象、夸张和神话写山之高,说爬到半山腰就见到了海上日出,听到了天鸡的美妙歌声——“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用《述异记》之典);看到了迷人慄神的山景——“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声音宏大。

①实写熊咆龙吟。

②形容岩泉声如熊咆龙吟),慄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黑沉沉)兮欲雨,水澹澹(水波荡漾)兮生烟(雾气)。

列缺(闪电)霹雳,丘峦崩摧。

”真可谓集种种生活积累一一书中?

漫游中?

紫云山?

青城山?

……从方方面面铺天盖地写来。

刚才还沐浴在晨曦中——“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此刻竟如跌进深渊。

然而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忽然“柳暗花明”步入仙境。

这里有云中群仙出入的“洞天”和“金银台(宫阙)”一一“洞天石扉,訇(heg,大声)然中开。

精品文档

青冥(天空)浩荡不见底(边),日月照耀金银台(宫阙)。

群仙个个身披彩虹,驭风而行——“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白虎鼓瑟,鸾凤拉车,夹在浩浩荡荡的云仙队伍中欢迎远道而来的诗人——“虎鼓瑟兮鸾回(拉)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真是让诗人目眩神迷,惊讶莫测,大开了眼界,饱享了光明、温暖和自由。

所以一旦梦醒,不禁产生及时行乐,访仙求道的消极思想,归到“留别”题面的“真意”之中——归仙境,别朝廷(污浊的现实,窒息人才的现实)。

然而,结尾的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揭示了蕴藏在消极中的积极情结——桀骜不逊的叛逆精神使然。

诗人因叛逆而恶梦长安,因叛逆而梦寻天姥,因叛逆而别世求仙,诗旨随梦境中主观情志的昭然若揭而明朗,诗情因梦中天姥山的雄奇之景与梦后求仙飘逸之情的完美融合而浪漫无比。

还应从语言上分析其浪漫特色。

这首诗的突出特色是:

错综变化的句式(句式参差,以七言为主,杂以四五六九言,节奏疾徐尽变)和韵律(全诗共换九次韵,每换一韵就形成一次明显的节奏变化,表现一次情感上的顿挫)完全服从感情节奏,使全诗形成了波澜起伏却一气呵成的浪漫气势,很能体现雄奇飘逸之风。

三、跳脱疏宕、瞬息万变的章法,和腾挪自由、急迫倾泻的节律,使李白诗歌的意象组合疏朗明快,呈现出雄奇飘逸之风

《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等诗都代表了李白诗歌的这一特色。

思考题:

以《将进酒》为例,说明李白诗歌雄奇飘逸的风格。

将:

qimg,请,愿。

《诗经•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解题:

乐府旧题,属“鼓吹曲辞•汉饶歌”。

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感情,即劝酒歌。

背景:

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是诗人再度漫游的后期(天宝3-14,744-755),51、2岁时;也是安史乱前朝政最黑暗时。

当时诗人正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时值李林甫(?

-752)独揽朝政。

此人“口蜜腹剑”,阴柔狡猾,以勾结宦官嫔妃(高力士、惠妃、武三思之女)、蔽塞腐蚀玄宗,排斥异己,陷害忠良为能,很多贤臣死于非命,乃致酿成“安史之乱”。

这说明诗人虽离开朝廷长达8、9年之久,身在异乡,浪迹江湖,却并没忘怀国家政局,对当朝的种种劣迹充满忧患。

诗旨:

此诗借劝酒渲泄“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悲愤和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

(朱)艺术表现上却超越具体事件,仅以酒为主要意象,辅之以黄河、白发、饮者、陈王等意象,让他们起承转合于悲伤至极、乐而狂放、愤激无奈、狂极而悲的情感起伏中,意象的组合腾挪跳荡,如神龙变幻,形成了跳脱疏宕,瞬息万变,大开大合的诗歌结构,与大起大落的情感变化有机协调,强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巨人式的忧患与感伤。

总之,全诗悲而不伤,悲而能壮,雄奇飘逸的艺术表现与巨人式的感伤完美融合,给人以强大的震撼力。

与诗人大起大落的情感,大开大合的结构相协调的是语言的任性疾徐,收纵自如。

开篇两个排比长句,如狂风暴雨,足现悲之切;到乐而狂放的高潮时,一连排出四个三字一句的口语式短句,诗的节律与劝酒令的节奏自然吻合,豪放飘逸自不待言;歌中歌又转为七言,悲愤之情以文人雅士口气传达,可见其无奈。

四、任性自然,“全以神运”,不拘格律的语言也使诗歌意象组合疏朗明快,于清新单纯中见雄奇飘逸之风

李白追求并实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赠江夏韦太守宰》)的语言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