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微环境汽车尾气污染的浓度特征.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7259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交通微环境汽车尾气污染的浓度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交通微环境汽车尾气污染的浓度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交通微环境汽车尾气污染的浓度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交通微环境汽车尾气污染的浓度特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交通微环境汽车尾气污染的浓度特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交通微环境汽车尾气污染的浓度特征.docx

《北京市交通微环境汽车尾气污染的浓度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交通微环境汽车尾气污染的浓度特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交通微环境汽车尾气污染的浓度特征.docx

北京市交通微环境汽车尾气污染的浓度特征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

26—30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

北京市交通微环境汽车尾鲁0;

L,‘丁染的浓度特征

杜穰1,傅立新P,邱月明2,金陶胜3(1.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4;2.斯坦福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94305;3.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

摘要:

对北京市典型交通微环境中(包括公交车站,公交车内以及小轿车内的汽车尾气污染物CO、NO、NO:

和PM2_5浓度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NO、co和PM25在交通微环境中的浓度分布相似,均为公交车内浓度最高,公交车站浓度最低.NO:

为公交车内浓度最高小轿车内浓度最低.公交车内CO的早高峰浓度要显著高于晚高峰浓度,普通公交车内的CO、NO和NO:

浓度均低于空调车.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显著改善公交车车内空气质量.对小轿车车内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选择车流量平峰时段出行、恰当的保养维护车辆、在车辆拥堵区域使用内循环通风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车内污染水平.

关键词:

浓度特征;交通微环境;CO:

No。

;PM25:

尾气污染

中图分类号:

X8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6923(200901-0026-05

Investigationonvehicularpollutionlevelinvarioustransportmicro-environmentsinBeijing.DUXuanl.FULi—xin卜,QIUYue・min92,JINTao-shen93(1.DepartmentofEnvironmentalScienceandEngineering,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2.DepartmentofCivil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StanfordUniversity,California94305,USA;3.CollegeofEnvironmentalScience

andEngineering,NankaiUniversity,Tianjin300071,China.ChinaEnvironmentalScience,2009,29(1:

26-30

Abstract:

TheairpollutionconcentrationfeaturesofvehicularpollutioninBeijingwereinvestigated.CO,NO,N02andPM2.5weremonitoredintypicaltransportmicroenvironments,includingbusstop,in-busandin・cal.ThedistributionofNO,PM2.5andCOconcentrationinmicroenvironmentswassimilar.Theconcentrationsinbuswerehighest,atbusstopwerelowest.Inbus,theCOWashigherinthemorningpeakhoursthanintheafternoonpeal【hours.Meanwhile,CO,NOandN02werelowerinconventionalbusesthaninair-conditionedones,thisrevealedthatventilationcouldimprovein-busairqualitysignificantly.Theanalysisoninfluencefactorstoconcentrationsincarsshowedthattravelinginlevelhours,goodmaintenance,andusinginner-circulationmodeintrafficjamareascouldreducein・vehiclepollutionleveleffectively.

Keywords:

concentrationfeature;trafficmicro-environment;CO;N0l;PM2.5;vehicularpollution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机动车排放物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l。

2J.由于机动车近地面排放,街道峡谷的地形条件以及微气候特征均会影响污染物的传输扩散,产生局地空气污梨31.CO和NOx是机动车贡献率较大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的气体污染物.大气中町吸入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关研究表明14J,公交车站、十字路口、机动车内等交通微环境中CO、Nq、颗粒物浓度远高于城区平均水平.

国内外学者对机动车源贡献率较大的大气污染物在交通微环境的特征均有所研究15-101.本研究通过污染物浓度监测,分析北京市典型交通微环境中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浓度特征.同时,根据监测结果初步提出交通环境中污染控制措施,以期降低人群在汽车尾气中暴露的健康风险.

1材料与方法

1.1采样与分析方法

选择CO、NO、N02以及PM2.5作为监测指标.

收稿日期:

2008-04—0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Ij(50778100

}责任作者,教授,fuchcn@tsinghtla.cdu.ca

1期杜裰等:

北京市交通微环境汽车尾气污染的浓度特征

2005年4~5月,对选定的公交车站、公交车内和小轿车内污染物浓度进行监测.CO、NO和N02均使用双联球将空气打入塑料铝箔复合膜采气袋的方法采集,每隔15min充气1次,1h共充气4次,用混合气体浓度代表采样期间的小时平均浓度.使用美国热电子环境仪器公司的48C相关红外CO分析仪和42C高精度化学发光NO-N02-Nq分析仪对气体样品进行分析llll.采用美国TSl特赛公司的DustTrak8520颗粒物浓度测定仪对PM2.5进行在线测型忆J.

2007年4月,选择不同的小轿车车型、出行时段和通风方式对车内微环境中的CO和PM2.5浓度进行实时在线监测.PM2.5的监测采用DustTrak8520颗粒物浓度测定仪,而CO的监测采用美国TSI特赛公司的数字直读式空气质量仪8762.采样与分析方法如表l所示.

表1采样与分析方法

Tilble1Samplingandanalyzingmethod

污染物采样方法分析方法榆出限NO/NOz双联球打入气袋化学发光法0.05xlO9

CO双联球打入气袋气体滤光关联法0.04x106CO气泵电化学法0.125mg/m3PM2j气泵光散射法0.001mg/m3

1.2监测点位和路线

根据北京市交通流量时空分布特点,甄选主要路段和上下班高峰时间作为监测的重点.监测布点考虑到了不同的交通流量和道路级别、道路功能.监测时间涵盖高峰和非高峰时段,监测路线覆盖环路和各级道路.

公交车站监测点位选择位于三环辅路的双安商场车站、三环主路的大学生体育馆车站以及市中心的前门车站.监测时间为上午7:

00~9:

00,下午16:

00。

18:

00.监测点位的道路特征参见表2.对于公交车内微环境,选择前门大街和北三环中路为监测路段,乘坐公交车,在车内采样.监测时间为上午7:

00~9:

00,下午16:

00~18:

00.小轿车车内环境的监测路线,从清华大学出发途经四环路、三环路、二环路以及环路之间的连接支路.随自由行驶车流前进.监测时间包括高峰期和平峰期.车况特征见表3.

表2监测点道路特征

Table2Environmentalcharacteristicsofbusstop监测点1i石磊‰道路特征

表3小轿车车况特征

Table3Environmentalcharacteristicsofpassengercar

1.3数据分析

为确定小轿车车内浓度的影响因素,对监测数据按照不同参数分组进行统计分析,采用Matlab7.1对分组数据进行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

2结果与讨论

2.1公交车车内浓度

CO的主要来源为汽车尾气,气体性质较为惰性,而NO除了汽车尾气之外还有各种工业源和民用源,并且化学反应活性较强,易与交通环境中较为富集的VOC等其他污染物进行反应,N02作为二次污染物变化趋势则更为复杂.因而CO的变化能够更为清晰的表明公交车内尾气污染物的时间变化规律.

如图l(a所示,公交车内CO的早高峰浓度要显著高于晚高峰浓度,由图l(b和图l(c可以看出NO和N02的浓度变化规律并不规则.以CO为指标来判断,可以发现公交车内早间的尾气污染较为严重,分析原因可能为早晨温度较低,车窗紧闭,车厢内通风条件较差,导致车辆排放的污染物较易积累在车厢当中.而下午温度较高,随着开

中国环境科学29卷

窗通风,扩散条件的转好,车厢内的污染物浓度有所降低.

组号

图1公交车车内污染物浓度变化

Fig.1Concentrationsvariation

inbus

图2普通大巴和空调车车内浓度对比Fig.2Concentrationsinconventional/air-conditionedbus

选取同一时段、同一条道路上的普通公交车和关闭车窗的空调公交车进行对比.由图2可见,无论早晚高峰,普通公交车车内的CO、NO和N02浓度均低于空调车.

根据同一时段同一条道路的PM2.5浓度数据(图3,公交车站的浓度显著低于公交车内。

图3公交车站(前fq和公交车内PM2.5浓度对比Fig.3PM2.5concentrationsinbusandatQianmenbusstop

2.2公交车站浓度

以大学生体育馆站为例(图4,N02的早高峰浓度显著高于晚高峰浓度,与相关研究中北京城区大气中N02的日变化趋势相一致[13].CO浓度和NO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并不明显,这与车站附近复杂的地形和微气象条件有关.

对照大学生体育馆车站统计的单向车道车流量的日间变化分析车站的PM2.5浓度变化规律可以发现,8:

00~15:

00,PM2.5的浓度变化和车流量基本上呈正相关,而15:

00-18:

00,PM2.5的浓度和车流量呈负相关.

2.3小轿车车内浓度

为了研究小轿车车内浓度的影响因素,对监测数据按照高峰期与否、车龄高/低、内/外循环这3个分组条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Matlab7.1对2组监测数据进行了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以确定影响车内浓度的变量,结果见表4.

对比同一辆车开窗条件下的高峰期与非高峰期车内浓度数据,可以看出,高峰时段出行对于小轿车的车内CO和PM2.5的暴露浓度有显著影

响,高峰时段出行时车内暴露浓度显著偏高.

1期杜最等:

北京市交通微环境汽车尾气污染的浓度特征

鬃嘲斌褂

罨翼害时刻

图4公交车站(大学生体育馆污染物浓度变化

Fig。

4ConcentrationsvariationatbusstopofUniversityStudents’GymnasiumofCapitalInstituteofP.E.

表4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

Table4Resultsofsignificancetest

注:

+检验方法为z检验.芦l和p2分剐为2次监测均值,假设检验足Ho:

肌=肫:

日l:

∥l和2,月值为l,拒绝^h2次监测浓度有显著差异.P值为假设2组数据误差异的概率

对比均为开窗通风且均在高峰期监测但保养程度不同的2组车内浓度数据.从统计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小轿车的保养程度对CO和PM2.5有显著影响.这可能与汽车的自污染有关1141.由于汽车自排放和其他车排放的污染物都更容易从车身的缝隙中泄漏到车厢内,造成保养程度差的车辆车内浓度水平显著较高.

对比保养程度相当且均在高峰时段出行但通风模式不同的2组车内浓度数据.可以看出,采用内循环,没有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的一组车内浓度显著低于开窗监测的车内浓度.因而,通风模式对于车内的污染物暴露浓度也有很大影响.车厢密闭情况好则受机动车互排放的影响小,车内的暴露浓度也会较低.

Paul等ll别发现行驶条件会对车内浓度造成影响,加速工况下的车内浓度比怠速工况下的浓度高15%,而怠速状态下的浓度又比自由行驶状态下的浓度高20%.因此,同一辆车并且通风条件均为开窗,车内浓度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CO浓度为堵车>慢行>快行,而PM2.5浓度则随着行驶速度的加快有递增的趋势,可能与颗粒物的道路扬尘排放有关.即车速增高有利于降低车内气态污染物的浓度,但可能会加重车内颗粒物的污染.除了行驶速度的影响,道路类型不同也会造成车流量以及扩散条件的差异,从而影响车内尾气污染物浓度.

表5

Table5

不同行驶条件下的小轿车内污染物浓度Concentrationsincarsunderdifferenttravelconditions

普蔡,开窗别克凯悦,开窗

路段篙篡路段篙篡

双清路9.6堵车双清路0.210堵车三环路4.6慢行长安街0.388慢行学院路0.9快行通惠河北路0.386快行注:

堵车,车速低于10kin/h;慢行,车速10--30kin/h;快行,车速高于30km/h脓度为小时均值.

2.4交通微环境浓度对比分析

如表6所示,比较2005年3种交通微环境的

监测结果可以看出,NO和CO在微环境中的浓度

中国环境科学

29卷

分布相似,均为公交车内浓度最高,公交车站浓度

最低,小轿车内浓度处于中等水平.PM2.5的公交车内浓度要高于公交车站浓度.N02为公交车内

浓度最高',J、轿车内浓度最低.

这种微环境浓度差异主要与排放源以及微

环境扩散条件有关.公交车使用的燃料多为柴油,

而且使用频率高,同小轿车相比污染物排放量更高,因而公交车内空气质量更差.公交车站同车内环境相比空间开阔,通风状况好,更利于尾气污染物的扩散,因而空气质量在3种微环境中最佳.

表6交通环境污染物浓度监测结果

Table6

Resultsofmonitoringintransportenvironments

微环境

统计指标————————盟壅塑—————一堕Q塑垒塑!

竺!

!

协夺坌平均值(m∥m30.268

0.0725.40.104“:

+/际准差fmg/m30.2350.0253.10.090珀

样本数

20

2020623协夺生平均值(mg/m30.469

O.1018.1

0.1364“+标准差fmg,玎13

2

.7rh0.2620.0270.073

73

样本数20

20

127

小篓车震:

筹;呈篙箍:

竺:

样奉数161616

注:

CO.NO和N02每个样本均有2个平行样;PM2j为实时监测数

据,无平行样:

一无可比较数据

3结论

3.1

NO、CO和PM25在微环境中的浓度分布

相似,均为公交车内浓度最高,公交车站浓度最低.N02为公交车内浓度最高',J、轿车内浓度最低.

3.2公交车内CO的早高峰浓度要显著高于晚高峰浓度,普通公交车车内的CO、NO和N02浓度

均低于空调车.

3.3车内浓度对比分析表明,是否在高峰时段出行、车辆的保养程度和车内通风模式是影响小轿

车车内暴露浓度的主要因素.在高峰期出行、车

辆保养程度差、采用外循环通风均会造成车内污染物浓度上升.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研究课题组.北京市大气污染综

合防治对策研究(R】.北京:

清华大学.2001:

52—53.

【21邵龙义,时宗波.黄

勤.都市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

【J】.环境保护,2000,11:

24—29.【3】

王宝民,柯咏东,桑建国_城市街谷大气环境研究进展【J】.北京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1:

146—154.

【4】宋瑞金,王桂芳,王

斌.人体对机动车废气污染物暴露水平的

研究fJ】.环境与健康杂志,1998,15(5:

196—199.【5】GulliverJ,BfiggsDJ.Personalexposure

to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in

transportMicroenvironments【J】.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4.38(1:

卜8.

(6】AdamsHS,Nieuweah嘶senMJ。

ColvileRN.Determinantsof

fine

particle(PM2_Q

personal

exposure

levels

in

transport

microenvironments,London,UK【J1.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1。

35(2:

4557—4566,

【7】ColvileRN,Gomez-PeralesJE,NieuwenhuijsenMJ.Useof

dispersionmodeling

to

assess

road-uscr

exposuretoPM2.5

andits

source

apportionment【J】.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3.

37(20:

2773—2782.

【8】GulliverJ,BfiggsDJ.Time-spacemodelingofjourney—time

exposuretotraffic—relatedairpollution

usingGIS[J1.Environ—

mental

Research,2005,97(1:

l沪25.

【9】ChnnLY'LinYM.Carbonmonoxidelevelsin

popularpassenger

commutingmodestraversingmajorcommuting

routesinHong

Kong【J】.AtmosphericEnvkonmenL2001,35(15:

2637—2646.

【10l

AdamsH

S,NieuwenhuijsenMJ,ColvileRN.Fineparticle

(PM25personalexposurelevelsintransportmicroenvironments【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2001,279(1—3:

29-44.[11】马志强,王跃恩,孙扬,等.北京大气中常规污染物的垂直分布

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07,20(5:

1—6.

【12】李龙风,乇新明,赵利容,等.广州市街道环境PMlo和PM2j质量

浓度的变化特征【J】.地球与环境,2005,33(2:

57—60.

【13】安俊琳,壬跃思,李听.北京大气中NO、NOz和03浓度变化的

相关性分析【J】.环境科学。

2007,28(4:

706-711.

【14】MarshallJD,EduardoB.Vehicleself-pollutionintakefraction:

children’Sexposure

tO

schoolbusemissions

lJ].Environmental

ScienceandTechnology,2005,39(8:

2559—2563.

【15】PaulS.Cal'bon—monoxide

exposures

insideanautomobile

travelingon

anurbanarterialhighway【J1.JournaloftheAirand

WasteManagementAssociation,1994,44(8:

1010-1018.

作者简介:

杜京(1982一。

女,北京市入,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

程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机动车污染及其健康J耄险研究.发表论

文3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