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7150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docx

小学语文《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王慧媛

龙爪树小学

教师教学基本功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浅水洼里的小鱼

学科

语文

学段

低段

年级

二年级

教材

书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3年12月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读为主,注重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阅读教学新理念。

在指导读书上,我主要抓住两点来让学生体会本文的主旨。

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积累朗读实践,通过朗读进行感悟,使学生与文本有直接对话的机会。

《课标》还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

”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在导读小男孩的答话“这条小鱼在乎!

”这一句时,先引导学生抓住感叹号体会读出感叹的语气,然后让学生试读,看该把哪个词语读得重些。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读法,在不同的读法中有不同的感悟,学生只有有了充分的自主阅读实践,才可能产生深刻的主体感受。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的教学主题是“保护环境,关爱自然”。

本单元四篇课文围绕“环保”这一主题,选材新颖别致,贴近儿童生活:

小朋友清晨来到林中放鸟巢,乐得小鸟高唱“红领巾真好”;游船上的小洁紧攥面包纸也不愿弄脏“清澈的湖水”;“浅水洼里的小鱼”真该感谢善良而执著的小男孩不听得捡鱼仍鱼;“父亲”和“鸟”是知音,通过看动静、闻气味,父亲就能清楚的知道鸟儿的活动情况。

《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描写了一个小男孩执着、专注地将被冲上海滩,滞留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条一条不断地扔回大海,他不是凭着一时的好奇在玩着一种游戏,而是在执着地完成一项使命。

在他眼里,一条小鱼就是一条生命,捡一条小鱼就是挽救了一个生命啊!

小男孩的行为令人肃然起敬,课文表现了小男孩纯真、善良、充满爱心、珍爱生命的品质。

读了这篇课文,相信每个人的脑海里一定会闪出八个字:

“保护动物,珍惜生命!

” 文章突出对话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品质。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较少,理解能力不强,只有少部分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同时乐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其他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没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很好地表述。

为了提高本节课的课堂实效性,所以我对学生进行了前测。

如下:

1、能否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学生回答

人数

百分比

能做到

10人

29.4%

基本能做到

19人

55.9%

不能做到

5人

14.7%

结论:

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待提高,在课上要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回答

人数

百分比

能够完整概括

10人

29.4%

概括出一部分

20人

58.9%

不能概括

4人

11.8%

结论:

说明学生的概括能力较弱,不能较好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上还需多多训练。

3、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小男孩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回答

人数

百分比

爱护小动物的孩子

17人

50%

有爱心的孩子

10人

29.4%

助人为乐的人

4人

11.8%

善良的人

1人

2.9%

不懂礼貌、热爱小动物

各一人

5.8%

结论:

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能够准确的理解小男孩是个爱护小动物的人,说有爱心的孩子也基本能较好的理解课文,只有一小部分学生不能较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对这部分学生在课上老师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

4、从课文中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人数

百分比

我们要保护小动物

17人

50%

我们要做个有爱心的孩子

12人

35.3%

我们要爱护环境

1人

2.9%

要帮助别人、助人为乐

4人

11.8%

结论:

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较好的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要做一个保护动物的孩子,但学生无法上升到珍爱生命这一个层面,在教学时,教师要多往这方面来引导。

针对以上的结果显示,学生对“环保”为主题的文章能够较好的理解,大部分学生有环保意识,知道在学习这类课文时是在告诉我们要保护小动物。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时着重指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小男孩的品质,通过指导朗读,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做到基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交流、朗读、抓词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课文要表达的思想,从而教育学生能够保护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设计的思考:

新课标要求“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本课时教学,我紧扣“在乎”一词,直接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小鱼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

这些小鱼都会干死”一句,引导学生感受小鱼的危险处境,感受小鱼对生的渴望后,让学生找出小男孩救小鱼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到动词的用法,体会小男孩救小鱼的辛苦,说明了小孩非常有爱心。

教学方式和手段:

通过反复朗读,教师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体会出小男孩对小鱼生命的珍惜。

通过品重点句、重点词来挖掘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让孩子自然流露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从而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多媒体使用,始终为学生学习语文服务。

经过技术处理,一成不变的文本语言,特别是重点段落的语言自由链接、立体呈现,丰富活化了文本。

这样,课件像朋友,与学生交互对话,更好地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伙伴,体现助学功能。

课件为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悟情提供支架,促学生更好地学语言、用语言,明哲理服务。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2、引导学生潜心会文,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个性化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爱鱼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品重点句、重点词来挖掘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让孩子自然流露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从而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4.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那群被困在浅水洼里可怜的小鱼吗?

他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家了,他们会有怎样的命运呢?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28课《浅水洼里的小鱼》。

齐读课题。

2.利用不同形式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自由读,开火车读,重点正音:

在乎)

让我们赶快去跟它们打打招呼吧!

课件出示小鱼和词语:

甚至、不久、几乎、沙粒、弯腰、在乎、叨念、捡起、成百上千、沙滩、蒸干、继续、忍不住、干死  

 二、随学而导,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单个词读得这么棒,那放在句子中能读好吗?

(出示第一段)(自由读,指名读3)  

2.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把对小鱼的怜惜之情用语气朗读出来。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鱼们有生命危险?

用横线画下来。

引导学生抓住“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体会小鱼被困的艰难处境。

4.同学们,你们看,这一条小鱼被困住了,这一条也被困住了,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

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说小鱼很多?

(成百上千)是呀,这可是“成百上千”个小生命啊!

5.能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师范读)让我们一起道出小鱼的痛苦吧!

齐读     

6.小结,从你们的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鱼在垂死挣扎,似乎听到了小鱼们撕心裂肺的呼救声。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理解“吸干、蒸干、干死、困、成百上千”等词语,从而是学生体会到小鱼的艰难处境,激发学生的爱心。

】  

(二)学习2-6小节。

  

1.过渡:

看到这成百上千条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也许有人要捡回家慢慢享受这海中美味,也许有人会驻足观赏这些小生灵在烈日下的沙滩上如何挣扎至死,也许有人会将正在跳跃的小鱼埋起来,然后用沙子为它们筑起一座座精致的坟墓。

而文中的小男孩是怎么做的呢?

  

2.自由读2—6小节。

思考:

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有爱心,爱护动物的人)板书:

(爱)。

   

3.交流体会。

     

(1)学生反馈。

出示A:

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

     

出示B:

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

“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

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2)请同学们多读几次这2句话,看看谁的眼睛最明亮,能发现这2句的共同点?

 

预设1:

这2句都有“不停地” 师:

思考一下,小男孩为什么要不停地、不停地…… 

预设2:

为了小鱼的生命;因为他喜欢小鱼,所以要保护小鱼。

……    

(3)接下来,让我们好好读读这2个句子,让我们的心跟小男孩的心贴得更紧。

先来读读第一句。

指名读。

      

师:

你刚才很用力地读这个词,为什么呀?

(哦,看来你很在乎这条鱼的生命,那小男孩这么用力扔也说明……再指名读。

     

师:

当小男孩看到第一条鱼,他弯下腰,捡起鱼,用力地扔回大海;看到第2条,他又他弯下腰,捡起鱼,用力地扔回大海;看到第3条,他再次弯下腰,捡起鱼,用力地扔回大海;这样弯腰、捡鱼、扔鱼,不累吗?

(生说;对,再累也值得,让我们再来称赞称赞他,齐读句子。

)    

(4)过渡:

小男孩的行为令我们肃然起敬,可文中的叔叔却不理解:

“谁在乎呢?

”小男孩就不停地叨念,你们也来叨念叨念。

自由读。

指名读,叨念就是——      

师:

仅仅就是这几条鱼吗?

(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真不错。

)一条鱼是一条生命,一百条鱼就是一百条生命,一千条鱼就是一千条生命。

在小男孩的心中,他在乎——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5)还有哪一句也可以看出小男孩很爱鱼?

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出示:

“我知道。

”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对呀,他太在乎小鱼了,所以连说话时都在捡。

) 

小结:

刚次我们抓住了文中重点词语知道了小男孩是个“爱护小动物”的孩子,这是一种很好的理解句子的方法。

在以后的学习中你可以这样用。

   

(6)同桌分角色朗读2—6小节。

    

(7)其实,老师在别的书上也看到过这个故事,可题目是——〈谁在乎〉。

你们认为谁在乎浅水洼里的鱼?

你们希望谁在乎?

    

(8)老师被你们的真心、诚心和爱心所感动。

送你们一首诗。

〈我在乎〉一起读读。

水中鱼儿回不了家,

            谁的心里最在乎?

            林中小鸟飞不上天,

            谁的心里最在乎?

             丛林小鹿受了伤,

            谁的心里最在乎?

             我把鱼儿送回家,

            我让小鸟飞上天,

            我帮小鹿把伤治。

            你的自由,

             你的快乐,

            我最在乎!

【设计意图:

通过品词品句,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小男孩的内心感受,并为小男孩所做的努力所感染,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出小男孩对小鱼生命的珍惜。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在大自然中不光小鱼有自己的生命,一只鸟,一朵花,一棵草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保护动、植物的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板书:

)最后,再送你们一句话:

珍爱动物,就是珍爱我们人类自己。

28、浅水洼里的小鱼

小鱼被困:

 干死  

男孩救鱼:

 走弯捡 扔      (小鱼在乎)       

保护动物   珍爱生命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请学生完成问卷与试题:

(一)你是否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完全可以做到。

2.基本做到。

3.有些困难。

(二)学习课文时你是怎样了解小男孩的品质的?

(可多选)

1.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

2.带着问题,联系上下文思考。

3.通过老师讲解。

(三)这节课,你认为有收获的哪种学习方式?

(可多选)

1.自己带着问题,默读思考。

 2.和大家一起交流有启发。

3.教师讲解点拨时有收获。

    

(四)小测试: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小男孩?

2.沙滩上的人看到小男孩的举动,会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呢?

  

6.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课教学设计以“在乎”为主要线索,以朗读为教学重点,以词语教学为主要突破口,着重体现出:

1.创设情境,感受体验。

根据文本的特点,教学中适当使用了媒体手段,,学生学习字词,理解句子意思,相机进行情感朗读。

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不断有的体验,使整堂课的学习充满乐趣。

2.激发主体学习,体现高效课堂。

这一设计突破了一般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不平均分配力量,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做到重点突出,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各种语言训练,保证了课堂的高效。

3.合理引用资源,辅助目标实现。

课外资料的引入一定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本课引入,从课的开始就创设了轻松的学习情境;课中进行对比的训练,也是恰当引用课文感受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