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6168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三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三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三校联考第一次月考

八年级语文试卷

题 号

总分

得 分

一、积累与运用。

(27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2分)

A.绯红(fēi)幽默(yōu)炽热(chì)杳无音讯(yǎo)

B.禁锢(gù)诘责(jié)绰号(chuō)广袤无垠(mào)

C.不逊(xùn)匿名(nì)尴尬(gà)冥思遐想(míng)

D.企盼(qǐ)犀利(xī)宽恕(shù)深恶痛绝(wù)

2、选择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2分)

A.禁锢诘责文绉绉油光可见B.胡髭黝黑一绺绺不逊

C.解剖畸形诱惑绯红D.滞留粲然庶祖母仁慈

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

汉字经历了古文字、今文字两大发展阶段。

这里讲的“古”“今”有特定含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古代的汉字就是古文字, ① 。

事实上,这里的“今”是相对于汉代而言的汉代通用的字体是隶书,多数文字学者就把 ② ,而把晚于隶书(包括隶书)的汉字的各种形体统称为今文字。

如果细分一下,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文默写。

(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4)赋比兴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赋:

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比:

类比,比喻。

兴:

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赤壁》中诗人接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词中有不少揭示人生哲理的句子,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走进名著(4分)

在《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笔下,三位伟人的生涯就是长期地受难,他们的身心遭受悲惨命运的折磨,然而正是忧患造就了他们的伟大,请你从三位伟人中任选一位,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写出两件能反映其遭受磨难的事,再写出一件表现其不屈不挠地抗争不幸的事,

我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其遭受磨难的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不屈不挠地抗争不幸的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6、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中原文化值得你去探索、去品味。

(7分)

(1)游名胜古迹,赏对联奇趣:

名胜古迹的对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

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请你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河南文化名人(2分)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

韩潮学派百三汇,公起文章八代衰。

()

(2)观历史名胜,品历史韵味:

行遍中原大地,每一处历史名胜都能让你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请你根据你的河南文化阅读或生活积累,续写下面句子。

(2分)

走进龙门石窟,你会走进一段崇佛尚善的历史,为卢舍那大佛端庄安详的神态而折服;走进开封古城,你会走进一段物丰文盛的历史,为北宋时期精巧如画的建筑而陶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聊传统文化,说戏曲去留:

中原各地有着传统的地方戏曲剧种,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吸引了不少省内外戏迷。

对此,有人说,戏曲的咿呀慢吞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早就不合拍了,它应该被社会淘汰;有人说,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它应该被传承发扬。

你赞同那种看法呢?

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

(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14分)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

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

“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

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屁股。

”(跌股便是丢脸、出丑。

)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

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

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

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

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

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

我不肯穿,她说:

“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

“娘(凉),什么!

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

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

她说:

“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

好用来说嘴!

”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

医来医去,总医不好。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节选自胡适《我的母亲》)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8、“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

”我犯了错,母亲为什么不立即责罚“我”,而要到“晚上人静后”呢?

(2分)

9、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10、母亲在“我”心里是什么样的形象?

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4分)

11、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个人性格的差异,母爱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有沉溺的爱、忘我的爱、理智的爱、智慧的爱……你更倾向于认同哪种母爱?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受(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共14分)

放学

①安安上小学了。

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②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

妈妈开始不安。

③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

门铃响了,安安进门,看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讶地问:

“怎么啦?

”妈妈生气地说:

“怎么啦?

还问怎么啦!

你过来给我坐下!

”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

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

“你到哪里去了?

”审问开始。

“没有呀。

”安安睁大眼睛。

“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

”“真的没有呀!

”安安渐渐生气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

”他气愤地站了起来。

看样子孩子没说谎。

“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懂吗?

”安安点点头:

“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④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现在门口。

⑤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⑥11点半,放学了。

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

孩子往千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

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⑦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⑧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

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

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

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

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⑨克利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

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

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

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

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

妈妈很辛苦地等着。

12点15分。

⑩史提方转弯。

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

差不多了吧!

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

安安停下来。

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

一块工地。

他奔跑过去。

妈妈心一沉。

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

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

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

12点25分。

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

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

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

有时候,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

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

他把一根两米来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作者:

龙应台。

有删改)

12、放学回家的路程,妈妈认为只需十五分钟,安安却走了一小时零十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2分)

13、品读第⑦-⑩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4分)

14、全文十多次写表示时间的词句,有什么作用?

(4分)

15、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母爱,有人认为是表现童真童趣,有人认为是关注儿童成长。

你赞同哪种看法?

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l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

(共11分)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