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公民教育探析 教育文档.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6677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探析 教育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探析 教育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探析 教育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探析 教育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探析 教育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探析 教育文档.docx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探析 教育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加坡的公民教育探析 教育文档.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探析 教育文档.docx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探析教育文档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探析

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以来,在短暂的几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了繁荣的局面,跃居“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地处印度洋与太平洋过渡的地带,有一条黄金水道――马六甲海峡从其侧穿越,具有相当有利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在独立以后,实现了经济上的繁荣,政治上的稳定与文明,文化上吸收着东西方的精华,主要继承着中国的儒家文化的精华,并加以扬弃和创新,社会相当和谐与稳定,以其法律作为后盾,社会秩序井然。

在新加坡繁荣的背后也有它公民教育的深层动因。

一、新加坡国家意识提出的背景

新加坡于1965年独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华族占到76?

8%,马来族占13?

9%,印度族占7?

9%,其他族群占1?

4%,每一个种族都要保持他们各自的文化、宗教和语言,种族的差异成为国家身份和民族团结的障碍,如何让这些不同种族的国民在一个社会中树立国家意识,寻找到归属感,对国家充满感情从而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团结,是摆在新加坡政府面前的一大挑战。

为此政府努力寻求促进种族团结、国家发展的方法。

新加坡独立五十多年来,在学校、在国民服役的训练与生活、在社会的各种活动中,一直向年轻一代灌输国民意识。

1989年政府策划制定听取民意制定《共同,加强母语教育,灌输国家意识,国家意识.

价值》声明,作为建立新加坡人认同感的基础。

为此,在当时的新加坡引发了社会中各种大讨论,开展了一系列有助于促进国家意识的活动。

在这样的一段时期,不同种族之间展开的讨论和活动,使其他种族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文化以及特点。

在新加坡独特的双语教育中,英语作为共用语言增进了不同种族之间的沟通;而每一个种族都必须学习第二语文,自己种族的语言,又增加了对种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1991年1月,新加坡政府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五组核心价值观,这套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始广泛的宣传,并且努力成为国民行为的标准。

既是:

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

同舟共济;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此后,

学校、文化团体、大众传媒等机构和部门,在进行宣传、文化、教育活动时均围绕五大价值观展开。

(二)新加坡中小学国民教育的内容

1.国家意识教育。

新加坡从1997年开始,在中小学进行国家意识教育,为让每名新加坡人在求学的10至12年内,能更全面和彻底了解国土狭小、自然资源奇缺和多元文化的国情,进而培养为国献身精神。

新加坡教育部费时半年、耗资40万新元拟定这个国家意识教育计划。

分成三个主要部分:

一是20集《我们是新加坡公民》教育电视节目。

目的是灌输学生信念中的六大核心观念:

社法律与秩序、在国际社会中的生存能力、效忠与归属感、区精神、.

实际的期望、权力与责任。

小一到中四的学生都需要观看这套电视节目。

二是学校带中小学生去寻访国家古迹和区域游学计划。

了解不同民族的由来和习俗、新加坡的局限,从而使学生能珍惜取得的成就。

三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国家意识资料配套,使中小学生进一步了解新加坡所面对的局限及所需的求存能力。

2.公民与道德教育

公民与道德教育课是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开设这门课程,对学生进行公民基本知识及文化与道德价值基本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初步明确作为新加坡国民应享有的权利有哪些,又必须为国家尽什么义务。

从而,通过公民与道德教育,

把政府提倡的为国尽忠的价值观念灌输给受教育者,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对国家发展做出有益贡献的人。

配合国民教育的实施,

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于1999年4月发表声明,为了顺应这个变迁迅速的社会,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也必须做出适应的修订,以确保孩童的品格能稳定、健全地发展,同时使他们热爱国家,并能对国家做出承诺。

为此,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科尽量为学生提供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正确的态度,使他们一方面有信心面对社会剧烈的竞争,另一方面又能坚守正直的品格、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在内容上,讲究抽象的儒家伦理与形象的事例相结合,讲究严肃的道德哲理与生动活泼还对,为适应新加坡社会的现实需要,同时的语言表述相结合。

儒家思想中过时的观念或内容进行了现代转化与创造。

3.儒家伦理教育

新加坡大部分中学都开设了儒家伦理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其目的是培养具有崇尚品格的新加坡公民。

具体体现为:

(1)培养学生的儒家伦理价值观念,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2)使学生认识华族固有的道德观念和文化,认识自己的根源;(3)培养学生积极的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将来过有意义的生活;(4)帮助学生确立很好的人际关系。

在内容上,

讲究抽象的儒家伦理与形象的事例相结合,讲究严肃的道德哲理与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述相结合。

同时,为适应新加坡社会的现实需要,还对儒家思想中过时的观念或内容进行了现代转化与创造。

在课程设计上,兼顾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设计的整个教学结构是以东方价值观念为内容,而以西方教育原理和方法为形式,即东方的内容和西方的形式相结合,而显示出新加坡建设自身文化的一般特点。

二、21世纪新加坡中小学的国民教育

1998年,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宣布21世纪新加坡教育政策的新三大措施:

创意思维教育、信息科技教育和国民教育。

吴作栋在强调推行国民教育的重要性时指出:

我国必须投资在我们的下一代。

他们是我们的将来,我们要准备让他们去应付未来,

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态度,使他们长大后能够照顾,

应该是培养出共同的国家意识,国民教育:

他又说新加坡。

使学生了解我们的过去对今日和将来的影响。

民国教育必须双管齐下,兼顾到认知和情感。

据此,新加坡教育部向360多所学校扩展了国民教育计划。

1.灌输核心价值观。

在校园推行的国民教育,是向学生灌输核心价值,即强调新加坡建国成功所依赖的根本条件:

刻苦耐劳、爱国爱民、勤于学习、善于思维,以便开拓心胸和视野,具有崇高的品格,力求上进的精神。

这些既是促进新加坡成功发展的核心价值,也是确保新加坡不断繁荣进步的基础。

通过国民教育的实施,全面培养新加坡各族群都能具有上述的核心价值观,以确保新加坡建设发展的前景光辉灿烂。

2.培养国家认同

基于新加坡种族、宗教、文化、教育的多元性,国民教育的实施是要通过多方面的教导和认识,使每一个族群都能互相亲近和了解,对不同的宗教、文化等都能加以尊重和容忍,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种族团结,共同建设新加坡;使每一个新加坡人,

每一个族群都把新加坡当成自己的国家。

新加坡进步、繁荣都是大家不分你我而争取得来的,最终使得每个新加坡人都以新加坡的建国、发展与成就而感到自豪。

三、新加坡的高校公民教育

新加坡是一个十分重视公民教育的国家。

在新加坡,各高研究新加坡高校的公民教育课程校都普遍开设了公民教育课程。

建设,了解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等问题,对加强我国高校公民教育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课程目标

新加坡高校公民教育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新加坡人”意识。

新加坡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国内人种复杂,其中华人占绝大多数,其次是马来人和印度人。

在新加坡也存在着多种宗教和文化,主要有儒家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印度教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等。

在这样一个人种、信仰、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新加坡政府认为,首先应该培植公民的国家意识,使人民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不但在形式上而且在心理上都要由“我是一个华人(或者马来人、印度人)”转变为“我是一个新加坡人”,认同新生的国家。

1981年,总理李光耀提出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的口号。

他指出:

“我们是汇合了来自中国、印度以及马来世界不同领域的移民,我们必须传授给我们年轻的一代以共同的基本社会行为准则、社会价值观以及道德信条。

这些准则、价值观以及信条将能塑造完整的未来新加坡人”。

新加坡人是一个出身、成长或居住在新加坡的人,他愿意维持现在这样一个多元种族的、宽宏大量、乐于助人、向前看的社会,并时刻准备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

2.引导学生树立东方价值观。

新加坡政府特别倡导,作为一个以华人移民为主体的国家

儒家伦理。

新加坡人认识到,加强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教育,是抵御西方腐朽价值观的侵蚀,保证新加坡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因此,新加坡在发展中始终坚持“技术上依赖西方,精神上固守东方”。

曾任新加坡总理的吴作栋强调,在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什么都可以改变,

什么都会改变,但关系到新加坡生存和发展的东方价值观决不会改变。

在政府的倡导下,新加坡各高校开设了很多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以及华人历史、有关华人社会的课程,这些课程都采用华语教学,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引导他们树立东方价值观。

3.培养学生道德判断和行为能力。

传授基本伦理道德知识,使学生获得基本伦理道德观念

是德育的永恒主题。

新加坡各高校都开设了一系列与道德哲学、伦理问题相关的德育课程,引导学生探讨基本伦理道德问题,如国立大学哲学系《道德哲学》、《政治中的伦理与道德》、新加坡管理大学的《伦理与社会责任》等。

这些课程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与时代生活极为贴近,不是形而上学式的泛泛空谈,而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展开讨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伦理道德知识,实际解决生活中道德两难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新加坡高校公民教育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综合起: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来.

(一)伦理道德教育。

伦理道德教育是公民教育的永恒主题。

它包括伦理学基础知识教育和道德实践能力教育两大部分。

伦理学基础知识教育主要是通过公民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伦理道德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

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开设了《道德哲学》课程,主要讲授伦理学中的元伦理学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共同探讨道德判断的背景以及道德动机的本性等。

另外,该校哲学系还开设了《道德哲学问题》课程,集中讨论了现代道德哲学的相关内容,包括道德动机、意志与行动的关系、职责、公正、道德界线、合理性等问题,同时还涉及了信息、计算机应用、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实用道德问题。

道德实践能力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分析当今社会主要存在的应用性道德问题,使他们具备处理和解决在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和实际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伦理道德问题的能力。

(二)政治思想教育。

新加坡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主要是通过介绍政治学基础知识和新加坡的政治思想等,向学生灌输新加坡的政治理念,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鼓励他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建设新加坡而努力奋斗。

政治学基础知识教育主要讲授政治学的一般知识和基础理论。

如国立大学政治学系开设了《西方政治思想》《东方政治思想》、《现代政治思想》、《比较政治概论》等课程,分,

地域、分专题向学生介绍了世界各主要地区和国家的政治情况.

帮助学生对当今国际政治关系有个清醒的认识与了解。

新加坡政治思想教育主要在于通过介绍新加坡的政治思想,帮助大学生树立“我是一个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以及服务奉献社会的社会责任感。

(三)法律思想教育。

新加坡法律思想教育主要在于通过介绍新加坡的法律思想,

帮助大学生了解新加坡的法律法规,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的法制观念,敦促大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加坡社会公民。

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律系开设了《新加坡法律制度》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新加坡法律制度的由来及形成历史、新加坡主要的法律机构、法院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新加坡的法律教育与实践等。

这门课程还关注了新加坡的法律体制与国际法之间的关系,包括新加坡的主权和司法权如何被国际法所限制、规定等问题。

(四)历史文化知识教育。

历史文化知识教育主要包括新加坡历史教育和儒家文化教育两大部分。

新加坡历史教育主要是通过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新加坡的过去和现在,鼓励他们为建设新加坡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开设了《新加坡建国史》课程,通过讲述新加坡艰难而困苦的建国史,告诫大学生不忘过去,希望他们继承先辈遗志,为新加坡的美好未来继续奋斗。

儒家文化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学生中大力弘扬以儒家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对社会及他,文化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

人的奉献精神。

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开设了《中国文化史》、《中国文明专题》、《儒家思想专题》等课程,这些课程主要介绍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授了儒家以“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为主要科目的伦理价值观念,借以塑造学生东方价值观。

(五)国际交流的教育。

国际交流的教育在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它主要在于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在跨国跨文化交流中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以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了许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借此培养大学生们的国际交流能力。

它多次组织学生参加“世界大学辩论锦标赛”(WorldUniversitiesDebating

Championship),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海外地区服务活动,赴中国、柬埔寨、越南、泰国、老挝的贫困地区,帮助当地民众解决教育、医疗、技术发展中的种种难题。

五、儒家伦理道德在新加坡的推行

(一)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道德的动因

1.是挽救社会道德危机的需要

新加坡1960年推行工业化政策后,经济上发展迅速,然而由于片面的进行物质文明建设,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导致了各种社会问题相继出现。

第一,对外开放使得一些西方的腐朽价值观侵入新加坡,个

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思潮泛滥、西方的吸毒、色情、暴力等丑恶现象开始蔓延。

尤其是青少年受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更为严重,新加坡陷入了严重的社会道德危机。

第二,以孝道为核心的家庭伦理开始动摇,孩子被遗弃、老人无人照顾等丑恶现象时有发生。

随着现代化的实现,新加坡传统的东方价值体系走向没落,出现了较为严重文化认同危机。

为挽救日益严重的社会道德危机和文化认同危机,新加坡政府决定推行儒家伦理。

2.是新加坡政府对本国文化的选择

面对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冲突,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等认识到,“在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必须继承和保持东方文化中的有利因素,以取得平衡,抵消西方文化中的腐朽部分。

”新加坡政府选择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儒家伦理作为对国民实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他们认为儒家提出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思想和“修己安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内圣外王”,“己所不予,勿施于人”的思想是针对人生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而提出的人生哲理;儒家价值观中的仁爱、忠恕、善恶、义利、孝顺、谦虚、诚信、勤劳、节俭等品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应当加以发扬光大。

六、新加坡公民教育中的儒教伦理道德教育

(一)结合现代社会需求对儒家伦理去粗取精,继承发展新加坡摒弃了儒家政治儒学的腐朽封建等级思想,并对一些不合如“唯时宜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作了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修改。

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又如“五伦”,虽然被新加坡选用,却从现代的观点去解释每一种人际关系。

首先,将父子改称为父母与子女;君臣改称为国家与人民;兄弟改称为兄弟姐妹。

其次,五伦的内容也做了适当的调整:

(1)强调男女平等。

如在夫妇一伦里,着重双方互相敬爱、互相容忍的观念,双方互相平等,摒弃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

(2)着重相互的正确关系和应有的责任,而不是单方面履行的义务。

如人民和国家,是说明人民与国家领袖双方应尽的的责任。

通过对儒家伦理思想作出的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取舍、修改,使得儒家思想获得了人民的认同。

(二)开设《儒家伦理》课,出版教材推行儒家伦理

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儒家伦理编成教材在学校里正式开设《儒家伦理》课的国家。

1985年儒家伦理课程教材正式出版,供全国各中学采用,通过儒家伦理课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儒家伦理及其道德价值观的教育。

“除了《儒家伦理》课教材,新加坡还出版了一大批道德文明教育的通俗读物,如《道德教育文选》丛书,其中收入了中国古代“劝学”、“孔融让梨”、“大禹治水”等道德故事,并配有英文;1990年还出版了一部英译《三字经》,该书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人了《儿童道德丛书》。

”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也围绕“儒家思想与新加坡现代社会”的问题展开了公开的讨论和广泛的宣传,收到了普及儒家伦理的良好效果。

(三)《儒家伦理》中的“八德”被作为新加坡人的行为准则,儒家伦理成为“共同价值观”的核心源泉在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大力提倡下,将《儒家伦理》中的八德赋予新的内涵,作为新加坡人共同追求的思想道德品质。

具体内容如下:

“忠”,就是要忠于国家,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孝”,就是要尊老敬贤,形成孝顺父母的社会风气;“仁爱”,就是要富有同情心和友爱精神,尊重关心他人;“礼义”,就是待人接物不仅要以礼相待,而且要坦诚守信,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心。

“廉”,就是要秉公守法、清正廉洁;“耻”,就是要有羞耻之心,分清是非荣辱,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1991年1月,新加坡政府正式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了五大共同价值观:

“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求同存异,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共同价值观其中的核心精神就是儒家伦理。

即儒家所倡导的“修、齐、治、平”的个人修养模式,以整体利益为重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文化观。

新加坡通过中小学的公民教育和高校公民教育,致力于培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新加坡”的国家认同感,通过对儒家思想的创新和改造,推行的《共同价值观》和“八德”,为新加坡的社会伦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