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的底线VS官场规则.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6230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崇祯皇帝的底线VS官场规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崇祯皇帝的底线VS官场规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崇祯皇帝的底线VS官场规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崇祯皇帝的底线VS官场规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崇祯皇帝的底线VS官场规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崇祯皇帝的底线VS官场规则.docx

《崇祯皇帝的底线VS官场规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崇祯皇帝的底线VS官场规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崇祯皇帝的底线VS官场规则.docx

崇祯皇帝的底线VS官场规则

崇祯皇帝的底线VS官场规则

崇祯皇帝的底线VS官场规则

  

  泪痕春雨

  

  其实,经过一两年的博弈后,崇祯皇帝终于明白了,以自己能力,根本无法打破官员的攻守同盟。

因为官员装死人、装好人这一招,那就是无敌的。

  

  因为,你想处理贪官,你需要人证、物证,而所有的官员面对贪污腐败的问题,都是一言不发,就算发言也是泛泛而谈,绝不是实指某人。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只能知道,现在官场的贪污现象非常严重,却永远也无法找到具体人头。

  

  最后,皇帝只把握一个原则。

那就是,没有具体后果,我就认为你们干好了工作;有了具体后果,我就严厉惩罚你们。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官员们负责修一座桥,不论在修建过程中,官员怎样搞腐败。

只要这座桥没事,皇帝就权当他们干好了工作。

如果这座桥突然间白凭无故的塌了,那就对不起了。

换而言之,皇帝下手从来都是不留情的。

  

  从某种意义上,这是皇帝最后的一道底线。

但是,对此官员们也是大呼小叫的;总而言之,皇帝太没有人性了。

  

  问题是,如果皇帝连这条底线也不把握,官员贪污腐败,岂非就等于没人管了?

  

  皇帝的意思非常明白。

换而言之,只要你们不怕死,就给我放开胆的贪污腐败。

你贪污腐败的结果,如果不会造成后果,我就认为你贪污腐败还有底线。

  

  比如,你们在修建一座桥时,我不论你们怎样操作。

但是,你们必须得保证这座桥能用!

否则,我下手是绝不留情的。

官员们看到皇帝这样做事,都惊得是大呼小叫,总而言之,这个皇帝太没有人性了。

  

  比如,崇祯二年。

满清大军一举打到了北京城下。

  

  皇帝一看,现在出事了吧!

出事应该怎么办呢?

自然就是严惩不贷。

皇帝说严惩不贷,绝不是随便一句话。

因为,皇帝绝对是下手不留情的。

  

  其实在此前不久,崇祯皇帝就把杨镐杀了。

杨镐何许人也?

就是万历年间主持萨尔浒之战的明军最高统帅。

这位老兄在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就被抓进了监狱,直到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才被正法的。

  

  其实崇祯杀杨镐,多少就意味着,他已开始强调用结果考核官员了。

换而言之,关于官员的工作过程,皇帝与官员折腾了好几轮,终于发现,根本无法监管住。

因为,官员紧紧抱成一团,皇帝想监管也不知从何下手。

但是,监管工作的结果相对就比较简单了。

  

  比如,杨镐率领军队打了大败仗。

这场大败仗是因为什么出现的呢?

从杨镐一直没有被正法可以看出来,大家都理解他失败的原因。

因为,处于杨镐的位置,谁也没办法的;所以,大家虽然把萨尔浒之战失败的原因,推到了杨镐身上。

但是,并没有硬抠条文杀杨镐。

  

  现在,因为崇祯皇帝对官员太失望了;也感觉不知如何管理官员了。

所以,就只能以结果监管官员的工作了。

换而言之,你没事,我就权当你干好工作了;如果你有事了,那你什么也不用解释,解释也没有用。

  

  我们还是前面那个例子。

在修建桥梁时,相关过程肯定存在着贪污腐败。

问题是,桥梁没有塌,多少可以证明主持修建这个桥梁的官员,在贪腐时是有底线的,因为他至少保证这个桥能用。

当然了,谁也不能排除,这是因为相关官员命好,比如没有超载车路过。

但是,如果桥梁稀里糊涂的就塌了,却显然可以证明主持修建桥梁的官员,在贪腐时是一点底线也没有的,因为你这是拿工作当儿戏。

只要出现这种结果,你也别强调什么客观,说了也没有用。

  

  杨镐之死,大约就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因为,从官场的规则看,从情理去看,杨镐的罪并不致死。

虽然他打了大败仗,但是这种败仗出现的原因却是多的去了。

问题是,崇祯开始执行这种管理思维,也就活该杨镐倒霉了。

  

  崇祯皇帝的这种管理思维,也许粗暴、简单,也未必会有多大的意义。

但是,如果皇帝连这条底线也放弃了,那就是意味着没人管人官员了。

  

  其实,明末的奸臣大约有两类。

一类就是帮着皇帝怎样搞钱,另一类就是帮着皇帝怎样收拾官员。

所谓的忠臣是不会干这种事的,因为所谓的忠臣,通常都是和皇帝扯淡的。

  

  我们常常说皇帝喜欢奸臣,问题是在当时背景下,哪个皇帝也喜欢奸臣的。

因为,皇帝的主要工作,第一就是解决好钱的问题,第二就是做好监管官员的工作。

  

  历史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政府修建堤坝,本来呢?

用一百万两白银,就可以修建好这个堤坝;工部一预算,怎么也得二百二十九万八千六百七十两五钱白银。

也许有人说了,为什么不凑个整数,直接来个二百三十万两呢?

因为,工部官员都认为,国家的钱也不能乱花,该省就得省着点用;关键是,他们每一笔账,都是经过合理计算的。

  

  按理说,超过一倍的预算,修出来的堤坝,肯定非常结实。

问题是,官员一看这条河,几十年都没有见过大水了。

这种堤坝,实际上修不修也没有多大意义。

所以呢?

一来二去的,真正用到实处的白银,恐怕连三十万两也没有了。

  

  结果呢?

也来得比较巧,真的来一次百年不遇的大洪水。

结果呢?

堤坝自然被冲垮了。

因为,不让冲垮那叫有鬼了;因为,堤坝里就没有一根钢筋。

  

  以此推想崇祯二年发生的事,大约也是如此的。

换而言之,政府平常对保证北京城安全的相关投资,肯定是很多的。

但是,能落到实处的呢?

肯定是非常有限的。

  

  因为,北京城近百年都没有遇到过兵灾,所以官员们自然觉得,这种工作实际上做不做,也没有多大意义。

与其如此,还不如大家分了花掉。

  

  平常没事,相关问题都也显现不出来。

有事,自然是什么问题也显现出来了。

  

  比如,敌军深入长城好几天后,北京城才得到边防警报。

  

  对此皇帝,自然会大声问了,这件事该谁负责?

从本意上,官员肯定也想找个临时工负责,问题是,这样大的事,哪是个临时工能负起责的。

关键是,皇帝当时就把兵部尚书揪了出来,总而言之,你是干什么吃的?

  

  比如,北京城进入一级战备时,关于城防的种种问题,自然也显现了出来。

因为,工部近于半公开的吃回扣,城防工作能干好,那就叫有鬼了。

  

  对此,皇帝自然也会大声问了,这件事该谁负责?

从本意上,官员肯定也想找个临时工负责,问题是,这样大的事,哪是个临时工能负起责的。

关键是,皇帝当时就把工部尚书揪了出来。

总而言之,你是干什么吃的?

  

  比如,在这种混乱中,竟然出现上百名囚犯集体越狱逃跑的事件。

于是,皇帝马上就刑部尚书也抓了起来。

  

  比如,帝国的前敌统帅,统率二三十万大军,十多万匹战马,一年消耗军费数百万两白银。

竟然让敌军一鼓作气打到北京城下。

他们又是干什么吃的?

  

  蓟辽督师袁崇焕说了,我主要防守宁锦一线,敌军并不是从宁锦一线进来的;所以与我无关。

  

  问题是,其它军事长官都会说了,帝国把主要的军费都用于了宁锦一线,所以才造成其它各处的防守薄弱。

更主要的是,帝国在不计代价修筑宁锦防线时曾说,只要修建好宁锦防线,无论战和都可以在长城以外四百里进行。

现在,宁锦防线固若金汤,敌军却打到了帝国都城下。

所以,主要责任就在于这种错误的决策上,绝不在我们身上。

因为,是他们把帝国的主要军费开支、军事力量,长年用于构建一条毫无意义的军事防线上。

  

  但是,既然出了这样巨大的事件,皇帝绝不会听他们的任何辩白。

总而言之,有了后果,我就一定会追责的,而且我追责绝不会拍两个苍蝇就了事。

换而言之,最高主管必须为此承担全部责任。

  

  于是,因为这次事件。

兵部尚书王洽下狱(死于狱中)、工部尚书张凤翔下狱(后来被遣戍边卫)、刑部尚书乔允升下狱(后来被遣戍边卫),蓟辽总督刘策下狱(后来被杀)、蓟辽督师袁崇焕下狱(后来被杀)。

当然了,与此相伴随的其它官员,也被杀、被处罚了一大片。

  

  如果当时的大明帝国有网络,看到皇帝这样重拳出击,广大网民肯定会齐声大赞。

因为,这才叫只打老虎不打苍蝇。

换而言之,追责时,直接就追到最高主管头上。

  

  问题是,当时的大明帝国没有网络,看到皇帝这样重拳出击,当时就怨声四起了。

因为,才多大点事,不就是敌人打到北京城下吗?

至于因此就把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蓟辽总督都下狱论死吗?

至于把工部尚书、刑部尚书都抓进监狱吗?

因为,找几个临时工处理一下,不就得了吗?

  

  首先,敌军打到帝国都城下,主要怨大明帝把都城修到了长城边上,你把帝国都城修到长江边上,甚至修到东南沿海,我看它满清能找到帝国都城下?

换而言之,敌军打到帝国都城下,不是官员失职,而是我们的都城设置的地方就有问题。

  

  这种梦话,因为传说了千遍,所以变得也有些像真理了。

  

  其次,敌军打到帝国都城下,主要怨皇帝的领导有问题,因为你身为皇帝却无法阻止现在无官不贪、无贪不官的局面。

在这种背景下,你让谁当工部主管,也无法搞好城防工作;你让谁当兵部主管;也无法构建起灵敏的预警系统;你让谁当前敌统帅,也无法阻止敌军打到帝国都城下。

换而言之,敌军打到帝国都城下,不是官员失职,而是你这个皇帝失职。

  

  更主要的是,这些人身为相关主管,显然构成了重大的失职罪。

问题是,他们的工作能力都是第一流,我们就因为敌人打到帝国都城下,就几个位高权重、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一流的人都杀了,这不是自毁长城吗?

  

  若干年后,经过满清统治者非常艺术的处理后。

人们就更会觉得,崇祯皇帝这样严厉的处罚高级官员,实在太没人性了。

因为,才多大点事,就这样严厉处罚高级官员?

这些高级官员就是失职了,问题是失职的客观原因也多的去了。

你什么也不细分析,就这样简单粗暴的收拾高级官员,这就是亡国的执政方法啊!

  

  但是,基于皇帝的角度,他非常清楚,如果听官员们的辩解,那皇帝绕来绕去,肯定连一个具体的责任人也找不到,最后不论出现多大的事,也是大家集体检讨一翻;最后找两个临时工出来顶一下缸。

  

  所以,皇帝的态度非常清楚,你们喜欢扯淡,就给我继续扯淡。

只要没事,啥都好说。

如果有了事,你们也千万别报什么侥幸心理,老子一巴掌下去,就打得你们满脸开花,算是对不起你们。

  

  孤立的看崇祯皇帝这种管理手段,实在让人不敢恭维,问题是,在崇祯与官员博弈几轮下来后,如果崇祯连这条底线也丢了,那官员的行为,岂非就完全失控了。

因为,贪污腐败几乎合法了;失职再不用追究;那这个帝国有没有人管了?

  

  许多人在非议崇祯残暴、刻薄时,常常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上,那就是官员们都是尽心尽力的工作着,一切就如他们装逼的言论中所说。

在这种背景下,崇祯皇帝遇事就严厉处罚官员,是一种没有人性的表现。

问题是,官员们真有这样清白吗?

显然是没有的。

  

  说得毫不夸张点,一切就如民谣所言,根本不用审判,把帝国县级、及其以上官员全抓起来崩了,也不会冤枉几个的!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只是牢牢守住一条底线,那就是只要有了后果,绝不轻饶相关官员,真的很过分吗?

  

  有人喜欢说,蓟辽督师袁崇焕被杀,是因为满清反间计的结果。

其实,说这种话的人,肯定忘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因为这次事件,明帝国被处理的高级官员多的去了。

蓟辽督师袁崇焕死于反间计,蓟辽总督刘策死于什么呢?

兵部尚书王洽死于什么呢?

在皇帝这种只打老虎不打苍蝇的政策下,袁崇焕不被杀,才叫奇怪了。

  

  如果说兵部尚书、蓟辽总督都失职,所以才被皇帝杀掉;那蓟辽督师就不失职?

如果皇帝给一个将领十五万大军、八万匹战马,就是为了让了守住长城防线的一个关口(山海关),蓟辽督师袁崇焕自然没有失职。

问题是,皇帝给你十五万大军,就交给你这样一项简单的任务?

因为,敌人一共还不到十万军队。

  

  皇帝这样绝不宽恕相关官员,意思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作为部门主管,只要你们不怕死,就给我继续混日子。

因为,平常没后果,你们可以和我扯淡;我也承认自己扯不过你们。

但是,只要有了后果,你就什么也不用和我说,说了也没有用。

我绝不会宽恕你们。

  

  对于皇帝这种行事风格,官员们实在是说不出什么来的。

因为,一切是显然的,官员平常联合起来,想尽办法与皇帝玩哩个啷。

现在有了具体的后果,皇帝如果都不严惩他们,那岂不是证明这个帝国没有人管了。

  

  皇帝这条底线可怕,被杀头也可怕。

问题是,官场规则更可怕。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各部门的主管,通常都是报着撞大运的念头混日子。

换而言之,继续官场规则干事;有了事,咱们再说事。

  

  最后,有的部门主管(梁庭栋、张凤翼),在关键时候(知道肯定有后果时),宁愿自杀,也不敢放开手工作。

因为自杀了,会得到官员们的同情、认可。

如果你想用出卖官场的利益的方式,保全自己的性命,肯定会让大家把你搞死搞臭的。

  

  面对失职官员这种残酷可怕的命运。

整个官场都为之震惊了。

但是,震惊后不久,大家就看清了皇帝的出牌套路。

只要能看清皇帝的出牌套路,一切就好办。

  

  因为,这是整个官场的共同行为,所以皇帝永远不可能一抓到底的。

换而言之,虽然高级主管一再被杀,但是,整个官场依然一副麻木不仁的样子。

虽然高级主管知道失职就是死路一条,但是,他们也无法、也不敢大刀阔斧的开展工作。

因为,皇帝可怕,因为失职可怕,但是官场规则更可怕。

  

  崇祯管理帝国的方法,我给你定下目标,你不能完成,我就杀你!

再换而言之,只要你干出问题,我就杀你。

  

  这种管理,是最粗暴的管理方式。

如果这种管理方式能管用,那管理就不是一种学问了。

  

  就好像贪污腐败,如果只是少部分官员,你怎样处理都没问题。

问题是,拉出一个,可以枪毙一个,你怎么办?

你总不能把他们全枪毙了吧。

  

  就好像,如果只是少部分官员失职,你怎样处理他都没有问题。

问题是,所有的官员都失职,你怎样处理他们?

你总不能把他们全撤职、或全抓起来吧。

  

  官员与皇帝博弈时,最大的法宝,永远都是法不责众。

换而言之,他们会通过某种默契的合作,制造出法不责众的局势。

用简单的目标、结果管理,只会让皇帝背上昏晕、残暴的名声,却于事无补。

人们在评论崇祯的失败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果于杀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