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后汽车工业发展的研究报告.docx
《中国加入WTO后汽车工业发展的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加入WTO后汽车工业发展的研究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加入WTO后汽车工业发展的研究报告
一、报告主题:
中国加入 WTO 后汽车工业的发展
二、报告内容:
1. 中国与 WTO 的渊源
Ø WTO 的简单介绍:
✓ 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全球性的,独立于联
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1995 年 1 月 1 日正式开始运作,该组织负责管理
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
畔。
✓ 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
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 1996 年 1 月 1 日,它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
构。
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
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
✓ 下设有部长级会议,总理事会、秘书处与总干事以
及各专门委员会等机构。
✓ 到 2011 年底为止,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已经达到
156 个。
Ø 中国的复关和入世:
✓ 1948 年 4 月 21 日,中国代表签署了《关税与贸易
总协定适时适用议定书》,成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创始成员国。
✓ 1995 年 1 月 1 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开始
取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1995 年 7 月 11 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
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
✓ 2001 年 11 月 10 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结
束了历时 16 年的入世谈判。
✓ 2011 年 12 月 11 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成为其第 143 个成员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目
前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具有一国四席地位,即中
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分别拥有世界贸易
组织成员的资格)。
Ø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
✓ 利:
a.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
促进经济发展;b.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
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c.有利于促进技术进
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d.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e.有利于促进
世界经济的增长;f.有利于直接参与 21 世纪国际
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
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
✓ 弊: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弱势产业是一个严峻
的挑战。
如果不加快改革的步伐,这些产业将面临
被淘汰的危险。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关税的大
幅度减让,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
入中国市场,国内的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免不了
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
2.中国入世前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Ø 1978 年 “合资经营可以办”: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
平的七字批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奠定了未来 30 年中国
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
Ø 1983 年第一个整车合资企业诞生:
1983 年 5 月 5 日,
北京汽车制造厂和美国汽车公司的代表在“经营协议书”
与“合资章程”上签字,中国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将在
首都诞生。
Ø 1985 年 上海大众成立:
国内的一个轿车合资企业诞生,
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轿车工业的开端;
Ø 1986 年汽车制造业成重要支柱产业:
“七五”计划为未
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道路作出了注解;
Ø 1987 年 明确三大基地布局:
中国轿车工业最早的布局,
业内俗称“三大三小”从此形成(上海、一汽、二汽);
Ø 1988 年 引进奥迪 100:
1988 年 5 月 17 日,一汽与德国
大众汽车签署了奥迪轿车的技术转让协议
Ø 1991 年 一汽大众成立:
1991 年 2 月 8 日,一汽大众有
限公司在长春成立,投资 42 亿元,中德双方持股比例为
6:
4。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最大的汽车合资企业诞生。
Ø 1991 年上海牌轿车停产:
上海牌轿车停产,中国轿车工
业在合资车型的挤压下暂别“自主产品”。
Ø 1997 年广州标致停产清算:
广州标致的失败是一个悲剧,
使中国汽车“三小”格局被改变,但中国轿车工业发展
并未止步。
Ø 1999 年奇瑞风云下线:
第一辆奇瑞下线距离生产工厂
平整土地开始建设,不过 2 年多的时间。
Ø 2000 年 国家鼓励汽车进入家庭:
2000 年 10 月的十五计
划为私车消费开启绿灯后,面向私人消费的汽车品种如
雨后春笋般冒出市场。
2. 中国入世后汽车工业的发展
1) 中国入世后在汽车工业上的有关政策调整:
Ø 逐步降低关税,到 2006 年 7 月 1 日整车关税降到
25%,零部件关税降到 10%;
Ø 非关税壁垒逐步降低直到 2005 年 1 月 1 日取消,
配额在一个固定基数上逐步增加;
Ø 放宽和调整与汽车有关的投资管理措施;
Ø 逐步放宽与汽车相关的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准入。
2) 中国入世后对汽车工业的影响
Ø 积极影响:
✓ 促进我国的汽车产业结构作进一步调整,并加
快调整步伐。
尤其是有利于经营体制和机制的
创新与突破。
✓ 有利于我国更广泛地、更深入地参与汽车生产
的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良好的机遇,使我国汽
车工业更好地吸引和利用外资、外国技术。
✓ 有利于解决我国汽车工业深层次的矛盾提供强
大的外在动力。
✓ 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汽车市场,同时,私人汽车
的普及步伐会进一步加快,企业最终会从市场
竞争中和规模效益中获取更多的收益。
具体表现:
✧ 降低关税带来的积极影响:
关税降低,扩大了国内的汽车市场,私人汽
车普及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降低关税,引入
国际市场,不仅可以通过进口满足国内汽车
市场的需求,而且对国内的汽车市场价格起
到制约作用;促进汽车企业利用国际和国内
市场合理配置资源,调整汽车工业产品结构
和组织结构;零部件进口关税的下降及汽车
生产的全球化,使国内生产出的零部件模块
的成本下降。
✧ 取消非关税壁垒带来的积极影响:
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取消和弱化,汽车生产企
业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学习、借鉴和采用国外
的先进技术与经验,促使我国汽车工业融入
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潮流之中;汽车工业的
投资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有利于吸引外资,
引进高新技术。
✧ 开放汽车服务贸易带来的积极影响:
有利于我国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汽车服务
贸易运作方式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我国汽车
服务贸易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使消费者享
受到优质的服务,从而扩大市场消费。
✧ 对汽车工业管理方式带来的积极影响:
推动我国改变汽车工业多部门管理、条块分
割以及政企不分等不合理状况;加速建立现
代化企业制度;促使我国汽车工业的管理方
式逐步与国际接轨。
Ø 消极影响:
✓ 进口关税降低对国产轿车的价格冲击价格冲击
是汽车进口关税减让后中国汽车工业受到的最
直接的影响。
✓ 中国汽车服务业发展滞后,国际竞争力相当薄
弱,外资企业对汽车服务贸易市场的冲击和占
领,将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威胁;
✓ 取消与投资相关的技术转让限制,不一定会减
少跨国公司对合资汽车企业的技术转让,但外
方对关键技术及相关技术的控制可能会有所加
强。
从而不利于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
✓ 加入 WTO 以后,产品更新与产品淘汰的节奏将
大大加快,对于技术较为落后的国内汽车工业
来说,面临很大挑战。
具体表现:
✧ 降低关税所面临的挑战:
关税降低使进口汽车的销售成本降低,与国
产汽车产生激烈的竞争,而国内汽车的成本
价格在短期内很难接近国外同档车型水平,
则进口汽车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势必会明显增
加;我国汽车零部件大大低于国际水平,降
低关税则使有些零部件以直接贸易方式进口
从而比国内生产成本更低,那么将不可避免
地对国内零部件生产企业产生冲击。
✧ 取消非关税壁垒措施所面临的挑战:
在进口配额和许可证方面,入世初期,国家
依然保留配额、许可证制度,这对我国的汽车
尤其是轿车工业而言,仍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
用。
但协议中有关进口配额的数值是相当高的,
入世当年,进口配额即为 60 亿美元,且在取消
配额前每年递增 15%,而 1999 年我国汽车工业
的总产值仅为 3122.72 亿元。
如果到 2005 年取
消配额,短期内对国内汽车工业的冲击还要加
大。
在投资领域,发动机合资企业股比限制
和地方政府审批合资企业权限的逐步放开,短
期内对我国的汽车工业将会造成更加激烈的竞
争。
国产化优惠政策等的取消,短期内会造
成成本的增加。
✧ 开放汽车服务贸易所面临的挑战:
汽车服务贸易体系是汽车产品销售的重要基
础与保障,相对于我国来说,也是极度薄弱的
环节,如果我国不尽快完善汽车服务贸易体系,
外国服务企业一旦在我国建立了外方控股的汽
车服务贸易体系,就为他们在我国销售外国汽
车产品打开畅通的渠道,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
展将产生重大冲击。
✧ 汽车工业管理方式所面临的挑战:
我国汽车工业存在多部门管理、条块分割、
以及政企不分等不合理状况,管理的落后制约
着生产力的发挥。
人才是竞争的最终决定因素,
外方独资或控股合资公司员工的薪金较高,会
造成优秀人才的流失,这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
展极为不利。
3) 中国入世后汽车工业的转变:
A.加入 WTO 以来,按照 WTO 的相关规则要求,在全国
范围内逐步统一和规范了贸易政策,提倡公平贸易和公
平竞争,消除区域分割和行政垄断,促进了全国统一、
开放、竞争的大市场的形成。
B.国有汽车企业完成了体制转型,通过合资合作等灵活
方式,完善了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高了国
有汽车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
奠定了坚实基础。
C.奇瑞、吉利、长城等民营自主品牌迅速发展,进一步
发展了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
激烈的市场竞争还淘汰了
许多弱小汽车生产企业,形成了产业集中,促进了汽车
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
入世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思路:
✧ 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规模经济水平,是中国汽车
工业提高发展层次,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 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价格是中国汽车企
业抵制外来冲击,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第二条途经;
✧ 加强研发力度,改进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适应国
际水平;
✧ 扩大利用外资,减弱进口冲击;
✧ 加快汽车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汽车工业的综合竞争
力,减弱服务贸易开放对汽车产品市场的全面影响。
国内汽车企业的应对措施:
✧ 谋求与国际跨国公司全方位合作。
如重汽集团拟与
世界著名的重型卡车生产商——瑞典的 VOLVO 公司
合作,并利用 VOLVO 公司技术改进斯太尔车;
✧ 向政府要政策。
这方面突出表现在一汽、东风和天
汽集团。
经企业积极要求,国家 2001 年批准一汽集
团 78 亿元债转股方案。
东风神龙公司债转股已与
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框架协议。
国家批准天汽公司
将其优良资产重组上市,上市后己筹措 12.8 亿元;
✧ 转变经营机制,优化管理模式。
一汽、东风汽车集
团相继提拔了年富力强的领导,精简部室人员;企业
内部进行重组,将一部分零部件企业从集团独立出
去,让其独立面对市场。
政府对国内汽车工业采取的措施:
✧ 尽快取消以限制为主的消费政策,改善私人购车外
部环境;
✧ 通过兼并重组进一步推动汽车工业改组,促进规模
经济和专业化分工,以此为基础降低生产成本和销
售价格。
加强国内主要汽车集团的合作、联系,通
过资产重组尝试集团之间的零部件产业交换,以扩
大规模来降低零部件成本;
✧ 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积极参与全球汽车工业分工,寻
求自身发展。
汽车工业是要求规模经济、以全球为
市场的工业。
4) 中国入世后汽车工业取得的成就:
Ø 2001 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汽车市场逐步开放,汽车进口关税逐步下调,
整车关税最终将到 2006 年 7 月 1 日的 25%;
✓ 经过努力中国汽车产业争取到 3 年过渡期,即
从 2002 年到 2004 年继续实行汽车进口的配额
许可证管理,汽车及其关键进口配额在 2000 年
60 亿美元的基础上每年递增 15%;
✓ 中国汽车开始大举对外开放,长期受抑制的汽
车消费出现“井喷”行情,私人消费成为汽车
市场主体。
Ø 2002 年,我国汽车产量破 300 万辆:
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突破 325 万辆和 324 万辆,同
比增长分别达 38%和 37%。
Ø 2003 年,东风“迁都”武汉:
✓ “迁都”武汉,使得东风汽车公司在物流、人
才和资源方面获得更为便利的条件,并有利于
自身汽车资源的整合。
随后,东风有限也将总
部从十堰迁往武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汽
车工业的竞争格局,也在改写武汉、乃至华中
地区的经济历史。
✓ 在“迁都”武汉前后,东风与多家外资汽车厂
商建立和扩大合作。
东风公司与法国 PSA 集团
决定扩大合作,引入标致品牌;东风收编了江
苏悦达起亚,并与雷诺-日产集团的战略合作也
正在酝酿之中。
✓ 迁都武汉,成为东风公司从商用车领导者到轿
车领域地位迅速提升的契机。
Ø 2003 年 12 月,长城汽车香港上市:
长城汽车在港以 13.3 元高价发行 1.14 亿股新股,
集资 15 亿元。
之后,承销商法国巴黎百富勤全面行使
超额配股权,额外发行 1710 万股新股,每股作价
13.3 元,再度集资 2.2743 亿元,长城汽车上市集资
总额达到 17 亿多。
Ø 2004 年,新《汽车产业政策》颁布实施:
✓ 新政策提出了品牌战略,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产品,鼓励兼并重组,促进国内汽车
企业集团做强做大,同时引导鼓励发展节能环
保和新型燃料汽车;
✓ 新政策首次将汽车工业政策与汽车消费政策合
二为一,提出“培育以私人消费为主体的汽车
市场”,促使我国汽车产业在 2010 年前发展成
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 新政策的颁布实施,有利于推进汽车产业组织
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升国内汽车生产企业
的产品品牌和自主开发能力;有利于建立和完
善国产汽车销售和服务体系,促进中国汽车生
产企业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加
快推进汽车产品法制化管理进程,保障汽车消
费者的合法权益。
Ø 2004 年 10 月,实施汽车召回政策:
✓ 在汽车召回法规(《缺陷汽车召回管理规定》)
实施的 4 年里,涉及车辆约 170 万辆,这些问
题车的召回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消费者的安全;
✓ 由于有了召回法规,汽车市场得到进一步完善,
消费者权益进一步受到了保护。
像奇瑞等自主
品牌汽车也能积极主动召回,体现了自主品牌
国际化进程中,在质量监督体系和诚信意识上
的巨大进步。
Ø 2006 年,北京吉普升级:
✓ 生产了多年的切诺基要被奔驰替代,高档车市
场上的三大名牌已经全部落户中国;
✓ 2005 年 8 月 8 日,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
汽车有限公司宣布正式成立,双方出资各占注
册资本的 50%。
Ø 2007 年,上汽南汽合并:
✓ 上汽与南汽两大汽车集团合并,荣威、名爵这
对同根而生的“孪生兄弟”开始“合二为一”
结束内耗,同时,也为上汽和南汽发展提供了
机遇;
✓ 这是中国汽车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产业整合,
也是旧“三大三小”格局的第一次突破,同时
还是长三角跨地区大型国企的首次兼并重组;
✓ 在这种强强联合之后,上汽终于如愿成为一个
年产销汽车近 200 万辆的国内汽车“超级航母”
,从而全面超越一汽和东风,成为中国规模最
大的汽车集团,南汽也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
上,名爵自主创新能力也跃上了新的台阶。
Ø 2008 年,广本自主品牌“理念”发布:
✓ “理念”的诞生标志着广州本田进入双品牌运
营阶段(一方面广州本田将继续导入“Honda”
品牌产品,坚持 Honda 全球最先进的技术与品
质标准;另一方面,广州本田自主品牌“理念”
将整合运用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充分考虑中国
消费者的价值观和消费习惯,以“时尚、动感”
为设计方向);
✓ 广州本田作为国内第一个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
先行者,将开创中国汽车合资企业的自主新模
式。
Ø 2009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 1379.10 万辆和
1364.48 万辆,首次突破 1000 万辆大关而跃升至汽
车汽车大国,并超越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
汽车市场。
Ø 时至 2010 年,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恢复期,而中
国车市却依然实现着高速增长。
中国汽车产量在全
球比重增加到 23.5%。
Ø 2011 年,全球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 1826.47 万辆和
1806.19 万辆,同比增长幅度均在 30%以上,占世
界汽车市场份额从 2000 年的 3.5%提高到四分之一
入世前
入世后
汽车产销
量
200 万辆左右
突破 1800 万辆
全球市场
份额
3.5%左右
增加到四分之一左右
汽车服务
贸易
实力薄弱
完善了汽车服务贸易体
系,扩大了汽车消费市
场
汽车工业
管理方式
多部门管理、条块分割、
以及政企不分等不合理
与国际接轨,建立现代
化企业制度
左右。
Ø 2012 年以来,中国汽车产销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增长,
汽车行业整体经济效益较好,各类车型增长幅度相
差较大,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12 年 1-8 月,
全国汽车产销 1247.03 万辆和 1247.47 万辆,同比
分别增长 5.19%和 4.10%。
中国入世前后的简单比较:
5) 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
中国汽车产业作为世界汽车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十
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黄金期,汽车产业已经完成了从小到
大的过程,正在逐步实现由弱到强的巨大跨越,全球汽车
工业将向中国和一些新兴经济体进一步转移,这对中国汽
车工业来说,仍是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
目前,中国汽车
市场不仅发展快,而且汽车消费需求变化也快,这对于中
国汽车产业来说,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自主品牌将完
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发展过程。
预计到
2020 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有望占据全球汽车总销量的
一半以上,将是美国市场销量的两倍左右。
中国汽车市场
前景非常广阔。
下一个十年中国汽车工业的两大战略:
国内市场整合重组,
塑造强势品牌;国际市场开拓创新,抢占全球份额。
具体表现:
✧ 加快本土车企兼并重组的步伐;
✧ 在国际市场上另辟蹊径,寻找属于中国汽车的“蓝
海”;
✧ 强化本土车企的品牌,构建相对完善的技术体系;
✧ 整合全球汽车零部件资源,构建多层次的零部件供
应体系;
✧ 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命题。
中国汽车工业未来发展应注意的方面:
✧ 我国汽车市场将由高速增长转入稳定增长阶段,中
国汽车产业从“大”做“强”,产业发展模式需要
由“技术引进、市场推动”转向“自主发展、创新
推动”,着力发展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研发将成为
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 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将会引发的整车利润下降,导
致汽车产业链不断向上下游延伸,产业网络不断扩
大,产业市场梯度扩张。
✧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
点。
✧ 出口市场持续增长,前景广阔。
三、报告总结:
曾有不少人认为,加入世贸组织会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很大
的冲击,比如外资的大举进入会使一批中小企业倒闭,降低
国内生产能力利用率,冲击国产车消费,迫使中国汽车厂家
降价,在汽车销售及金融服务领域对国内企业形成很强的
竞争压力等等。
但是,使人始料不及的是在加入 WTO 后,
中国汽车产业遇到的冲击不但远远小于预期,而且还出现
了新的发展格局。
入世后中国的经济世界有目共睹。
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我国
汽车行业的不断前进,现在中国已然成为世界汽车大国。
我国汽车高速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各国汽
车产品都陆续进入中国市场竞争。
由此可见。
我国汽车业
实现了令人瞠目的 32%的高速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
费市场。
总之,WTO 给中国汽车业带来的机遇远大于挑战,前十年的
实践已经证明,入世效应刺激了中国汽车产业迅猛成长,
成功承接了全球汽车制造产业和销售市场由发达国家向新
兴市场国家的转移,挺起了全球汽车产业的脊梁;那么下
一个黄金十年,中国只能在融入全球化过程中,谋求由
“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