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滚动检测试题教师备用.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5823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六 滚动检测试题教师备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专题六 滚动检测试题教师备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专题六 滚动检测试题教师备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专题六 滚动检测试题教师备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专题六 滚动检测试题教师备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六 滚动检测试题教师备用.docx

《专题六 滚动检测试题教师备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六 滚动检测试题教师备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六 滚动检测试题教师备用.docx

专题六滚动检测试题教师备用

专题六 滚动检测试题(教师备用)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编者选题表

考点

题号

专题一、二、三、四、五

1、2、3、4、5、6、7、8

两极格局形成

9、10、11、12、13、14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15、16、17、18、19、20

综合

21、2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3嘉兴模拟)史载:

西周的诸侯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

这反映出(  )

A.政治权力按血缘关系分配

B.西周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C.周天子开始加强中央集权

D.诸侯国的权力有等级差别

解析:

D 由材料信息可知,西周在分封诸侯国时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诸侯对封国内卿的任命权有“大国”“次国”“小国”之分,等级有别。

D项正确。

A、B两项材料无体现,C项与史实不符。

2.(2013株洲一模)有著作认为:

“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

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

‘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

”这在本质上表明(  )

A.中国近代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通商口岸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缩影

C.中国通商口岸经济文化高度繁荣

D.通商口岸有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解析:

B 本题材料的主旨是“通商口岸的租界的社会秩序由中国政府保护”。

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后,国家主权遭到破坏,帝国主义日益干涉内政,清政府与列强公开勾结,维护外国列强在华利益,故B项正确。

A项中国近代的开放是被动的,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3.(2013台州统考)“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

……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

——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年),天津”。

上述材料表明(  )

A.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

B.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

C.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

D.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

解析:

A 由材料时间可知该外交规定颁布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要求中外平等,中国外交人员要对英方人员以礼相待,否则要从严惩办,与鸦片战争前“天朝上国”“夷夏之辨”的传统外交观念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传统外交体制的解体。

4.(2014福州质检)某网站在“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网页上,有“西欧北美日本专题”“苏联东欧专题”“亚非专题”等栏目。

其中“亚非专题(新中国建立至50年代末)”栏目下有“中印建交”“抗美援朝”“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标题。

该栏目下标题还可能有(  )

A.万隆会议B.亚太经合组织

C.中日建交D.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

A 注意“亚非专题”后的时间限制,只有1955年召开的亚非万隆会议符合题意。

B项成立于1989年;C项是在1972年;D项成立于2001年。

材料体现了美苏两极格局下,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

5.(2014福建质检)在古代雅典,“投票不管是秘密的(如在法庭上或有时在公民大会上),还是公开的(如在议事会上),都必须完全遵守一位公民只能投一票的原则,不考虑他们的财富、出身、智力、外貌或其他任何条件。

”这一原则体现的核心理念是(  )

A.分权B.共和

C.平等D.自由

解析:

C 材料强调了古代雅典公民的投票权不受财富、出身等条件影响,一律平等,C项正确。

A、B、D三项材料无体现。

6.(2013唐山模拟)古代罗马人关于“法”留下了很多论述,其中体现了“法治”原则的是(  )

A.一切法律都和人或财产有关

B.因为法律统治执政官,所以执政官统治人民

C.我因为感觉到上帝的意志而笔削诸于法律

D.法律的功能在于命令、禁止、允许和惩罚

解析:

B “法治”相对的是“人治”,强调统治者依法治理国家,突出法律在社会上的至高无上性,因此,B项正确。

A项突出的是法律的内容,C项强调的是法律的来源,D项描述了法律的作用,都不是法律的地位。

7.(2014南平质检)罗马法规定:

确定或解决某些法律关系要以住所为标准……住所受法律的保护,侵犯住所的要受法律制裁。

这说明罗马法(  )

A.以住所作为唯一的立法标准

B.专门立法保护公民的住所

C.以住所作为担任要职的依据

D.重视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

解析:

D “住所”是公民个人的私有财产。

罗马法保护住所不受侵犯,体现了其对保护个人私有财产的重视。

A、C两项与史实不符。

B项偏离了材料的主题。

8.(2013巢湖模拟)有人说:

“美国总统是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一个职位。

”但即使是伟大的华盛顿,也只连任了两届就引退,其他继任者连任—般也不超过两届。

据此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美国受民主思想影响较深

B.美国人民强烈反对再回到封建专制的时代

C.三权分立体制的制约

D.华盛顿等人的榜样作用

解析:

B 根据所学知识,A、C、D三项说法正确,是美国民主共和国长期稳定的原因;B项说法错误,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它是由欧洲移民而形成的国家,并不存在封建专制的时代。

9.杜鲁门总统声称:

“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

”这表明(  )

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美苏争霸正式开始D.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解析:

A 材料是“杜鲁门主义”的内容。

“杜鲁门主义”的发表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10.“事情的真相是:

三四年后,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危机。

”为了避免“危机”,美国(  )

A.占领德国B.建立北约

C.实施马歇尔计划D.进行核威慑

解析:

C 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经济萧条、政局动荡,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很高,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就是稳定西欧的经济秩序,以防止西欧倒向苏联。

11.(2014厦门模拟)二战后不久,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控制变为扶植,并于1951年签订了《美日安全保障条约》。

导致美日关系变化的因素有(  )

①朝鲜战争的爆发   ②中国革命的胜利

③美苏冷战的开始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A 材料信息表明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开始的控制变为后来的扶植。

朝鲜战争的爆发是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反映了美苏为首的两极阵营对峙的结果,美国需要日本的物资,①正确;中国革命的胜利,蒋介石政权的失败使美国不可能再用中国制衡苏联,因而扶植日本以对抗苏联、中国,②正确;美苏冷战对抗,是美国扶植日本的重要原因,③正确;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而材料的时间是二战后初期,④不选。

综上,故选择A项。

12.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很快就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最终,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双方达成协议。

这一事件说明(  )

A.当时的国际形势以紧张与动荡为主

B.苏联在全球进行扩张活动

C.对话是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途径

D.美国和苏联尖锐对立

解析:

C 从材料中“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等内容可以看出,双方解决争端是通过对话的办法。

13.(2013衢州质检)赫鲁晓夫曾强烈反感甲壳虫乐队,他说“苏联青年不需要这种刺耳的垃圾”,甚至宣称,“从萨克斯管到弹簧刀仅有一步之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良知复兴”运动在苏联受挫

B.苏联拒绝无用、堕落的音乐形式

C.经济结构决定苏联的消费水平

D.政治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

解析:

D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影响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因此赫鲁晓夫“强烈反感甲壳虫乐队”。

14.某期《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头像是:

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和柯西金(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后面背景是汽车、电视、卫星和火箭。

据此判断,此时的美苏争霸正处于什么阶段(  )

A.美攻苏守B.苏攻美守

C.互有攻守D.根本缓和

解析:

B 根据题干可以判断出,当时的美国也在赞扬苏联发达的经济,这说明美国面对的是日益强大的苏联,故B项正确。

15.(2013湛江模拟)196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批评越南战争是“一个伟大国家蹂躏一个小国”的“可憎”的战争,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

A.美国霸权地位逐渐确立

B.欧洲共同体的实力增强

C.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

D.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解析:

B 题干反映了法国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不再对美国惟命是从,其原因在于欧洲共同体的发展,增强了西欧国家的实力。

故选B项。

16.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

“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条“艰苦的道路”就是(  )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多边外交”D.独立、自主、非集团化

解析:

D 在美苏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时期,南斯拉夫采取了不结盟的政策,即不同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结盟,实行独立、自主、非集团化的外交政策。

17.(2014三明质检)如图是1987年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漫画。

该图反映的是(  )

A.日本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

B.美日两国在经济上平分秋色

C.美国经济衰退,无力与日本抗衡

D.日本经济崛起,对美国态度强硬

解析:

D 通过分析题目图片的信息可知,“TRADEWARS”即贸易战争(竞争);“U.S.”“Japan”即美国和日本,图片中相扑运动员是日本的标志,穿星条服装的人物代表的是美国,故图片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美国的贸易竞争加剧,因而对美国的态度强硬,故选择D项。

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B项既不符合史实,又不能体现两国贸易竞争的信息;C项不符合史实。

18.如图中,一个科威特人脚穿网球鞋,背驮电视机,穿过满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

图片反映了(  )

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②全球性的文化渗透 ③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有力的推动者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解析:

A 从科威特人的形象和满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这两个信息中,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文化的交融与渗透,故①②正确。

经济全球化受益最大的是发达国家,排除③;从图中看不出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排除④。

19.(2014厦门质检)在对“冷战”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某校学生拟定的以下主题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朝鲜战争:

热战背后的大国角逐

B.欧洲联合:

扩大生存空间的努力

C.跨越鸿沟:

中美外交关系的调整

D.苏东剧变:

一场静悄悄的制度革命

解析:

D 通过分析材料的信息可知,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是“冷战”时期,即1947~1991年。

A项的朝鲜战争发生在1950~1953年,表面看是在朝鲜半岛进行的战争,是局部热战,实质是大国的角逐;B项的欧洲联合在1951年以后,主要是因为美苏对欧洲的争夺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因而联合起来以增强实力;C项1972年中美关系的调整,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苏东剧变即东欧和苏联相继发生了巨大变革,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标志“冷战”局面的结束,也表明两极格局的瓦解,不是静悄悄的制度革命。

故D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20.(2013潍坊模拟)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谈到:

“苏联解体了。

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

”他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国际力量失衡引发冲突B.恐怖主义猖獗

C.跨国犯罪增多D.金融安全受到威胁

解析:

A 材料实际要求回答苏联解体的消极影响。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掩盖下的矛盾暴露,国际力量失衡,地区动荡不断,因此,最全面概述这一消极影响的是A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2014建瓯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鼓励和促使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成为独立于苏联的实体;2.鼓励和促使苏联的东欧卫星国摆脱苏联的控制和影响;3.加强苏联势力范围以外国家的亲美倾向,增强这些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4.让美国公众充分了解并认识苏联对美国安全的威胁,使他们支持美国必须采取的相应措施;5.做好一定程度的军事准备,建立重要的物资的储备,当战争一旦无法避免时,立即投入作战,并为全民动员打好基础。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20号文件摘录

材料二 从一切能得到的指数来看……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许多美国人,包括政府中的主要人物,都认为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力量命令全世界朝着美国式的民主资本主义方向走去。

——斯蒂芬·安布罗斯《全球主义的兴起》

材料三 在对输出和输入、有关输出或输入及输出入货物的国际支付转账所征收的关税和费用方面,征收上述关税和费用的方法方面,在输出和输入的规章手续方面,以及在本协定第三条第二款及第四款所述事项方面,缔约国对来自或运往其他国家的产品所给予的利益、优待、特权或豁免,应当立即无条件地给予来自或运往所有其他缔约国的相同产品。

——《关贸总协定实用知识全书》

材料四 

(1)在各成员之间取消商品进口和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

(2)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的贸易政策;(3)在各成员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遏制和防范苏联的具体做法,并分析其特点。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遏制和防范苏联的真实意图。

(2分)

(3)材料三主要体现了国际贸易的哪些基本原则?

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些原则所产生的影响。

(6分)

(4)材料四表明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趋势?

材料三、四所致力于实现的目标是否一致?

为什么?

(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1)问美国的具体做法据材料一文件中5条信息归纳;在前面答案基础上分析概括其特点。

(2)问据材料二中“命令全世界朝着美国式的民主资本主义方向走去”的信息即可概括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在对输出和输入、有关输出或输入及输出入货物……方面”“缔约国对……应当立即无条件地给予……其他缔约国的相同产品”等信息可以看出体现了贸易自由化、贸易公平性等原则;第二小问实际要求回答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的影响。

第(4)问“趋势”据材料四出处可判断是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分析材料三、四可知两者都致力于推动实现贸易自由化,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故其实现目标是一致的。

答案:

(1)具体做法:

挑拨苏联国家内部和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关系;拉拢和吸引社会主义阵营以外的国家;加强本国的思想宣传,提高国民的战争危险意识。

(2分)

特点:

全方位遏制;以非武力方式为主。

(4分)

(2)在全世界推广美国式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2分)

(3)原则:

贸易自由化,贸易公平性。

(3分)

影响:

美国可以凭借雄厚的实力占领和控制广阔的世界市场;客观上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

(3分)

(4)趋势:

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2分)

目标一致。

欧共体主要致力于推动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关贸总协定是推动全球的贸易自由化,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

(4分)

22.(2014佛山二模)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

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

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

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

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

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

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材料三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

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

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

(8分)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

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

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3分)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

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6分)

(4)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阐述、解决问题的能力。

(1)问第一小问首先明确伊壁鸠鲁的主张是政治发展中应讲求妥协,然后结合古希腊、古罗马的有关史实回答;第二小问注意答题限制是“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17世纪晚期的英国”“18世纪晚期的美国”。

(2)问材料二德国总理与法国总统的私人会谈及所说话语体现了法德和解的实现,促进了欧洲走向联合,冲击了两极格局。

第(3)问据材料三中“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压制打压”“国人……拙于制度创新”等信息提炼卢伟的观点;同意与否,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需注意所列史实必须符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要求。

第(4)问中的启示应从三则材料及其设问导向中得出。

答案:

(1)古希腊:

民主政治的建立方式是民主改革(梭伦、克里斯提尼);民主运作的方式反映了各种力量的妥协。

(2分)

古罗马:

《十二铜表法》是贵族和平民的妥协;罗马法的不断完善(或万民法)就是各种力量调和的结果。

(古希腊与古罗马,每个角度只要写出一点即可)。

(2分)

英国:

光荣革命、《权利法案》是贵族与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

(2分)

美国:

1787年宪法体现了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妥协。

(言之成理,符合史实即可)(2分)

(2)法德和解。

欧洲走向联合。

冲击了两极格局。

(3分)

(3)观点:

中国缺乏妥协传统;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打压改革力量,导致矛盾激化;中国不善于制度创新。

(写出两点即可)(4分)

赞同:

国民大革命采用暴力革命形式;国共十年对峙;抗战期间国共虽有合作,但也充满斗争;抗战胜利后,内战全面爆发。

不赞同:

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

(任选一观点作答即可)(2分)

(4)妥协是政治斗争常用的手段;妥协是走向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在国际事务中妥协也是实现利益的重要手段;要善于进行制度创新。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