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养老机构定位问题.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1573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端养老机构定位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端养老机构定位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端养老机构定位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端养老机构定位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端养老机构定位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端养老机构定位问题.doc

《高端养老机构定位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端养老机构定位问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端养老机构定位问题.doc

最理想的高端养老机构

一、我国养老市场概况

(一)、中国养老产业背景分析

据统计,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3亿,超过了总人口的11%。

据预测,203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2.48亿,2050年将达4.37亿,届时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总人口的31.2%,也就是说每3到4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是老年人。

联合国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我国在90年代末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2007年底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53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1.6%。

我国老龄化基本情况是:

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规模的快速膨胀,养老问题是事关公平与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

如不立即着手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无法集中高效使用有限的社会优质劳动力资源,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会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养老产业已成为蕴含万亿商机的朝阳产业

养老产业,也称“银色产业”,是以产品消费对象的指向性类群作为界定的依据和标准,从第一、二、三产业派生出来的新兴的综合性的特殊行业,是专门为老年人生产和提供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各方面需求的各行业的集成或集合。

从2005-2007年,国家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月人均养老金从714元提高到963元。

根据计划,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月养老金将超1200元。

统计数字表明,老年人口的总年收入在3000亿-4000亿元人民币之间,这些收入包括他们的养老金、来自于再就业的收入,以及亲戚和朋友的赠与。

从2025到2050年,预计老年人的潜在购买力将高达5万亿元人民币。

与老年消费群体巨大的需求相对应的是我国老龄产业市场的冷清。

目前市场上适合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各种产品寥寥无几,老年用品市场发展滞后。

这一巨大的消费市场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的加入。

专家指出,养老产业是个龙头产业,不仅能够带动老年用品、餐饮、医疗、房地产等产业,而且对上下游产业如建筑、钢材、水泥、机械、彩电等行业具有显著的经济带动效应。

仅以养老床位测算,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进入机构养老标准,我国至少需要800多万张床位,而现在只有约250万张,缺口达550多万张。

以平均每张床位6万元的建设成本,光床位建设就有3000亿元的市场空间。

再加上康复设施、培训基地等,还可拉动至少1500亿元的投资。

(三)、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

如前所述,面对我国如此巨大的养老产业空间,研究一下中国老年人生存现状、现有的养老模式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老年人对各种养老模式的需求意向等等,对于更好地把握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占得养老市场先机显得十分重要。

1、中国老年人生存现状。

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依靠“养儿防老”,而是依靠社会养老保险。

据了解,城市老年人退休金年平均收入从2000年的7392元提高到2006年的11963元,平均年支出为10028元,其中由自己承担的医药费平均885元。

而在养老保障的选择上,超过半数的城市老年人把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养老意愿首选,而优先选择依靠子女养老的比例由52.3%降至18.4%,城市空巢老人家庭达到49.7%。

相对于少数在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是绝大多数。

当由家庭成员无法承受全部或部分老年人照料服务时,必然期待着社会及社区提供照料服务和指导,以弥补家庭照料功能的不足或缺失。

城市老年人对热线服务、老年饭桌等服务的需求分别上升了6.1和3.5个百分点。

可是目前我国社区服务和社区照顾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调查表明,城市社区居委会中,有老年人活动场地的占66%,城市社区提供老年人饭桌或送饭服务的覆盖率仅为19.5%。

2、养老模式种类。

于本人的了解,中国养老模式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

这是我国目前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

崇信儒家文化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养儿防老、家长的主导地位、几代同堂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显示出其历史的局限性。

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问题的出现,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必将随家庭结构的变化而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

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等)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

正规的养老机构,其日常管理均要严格。

机构养老是我国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满足众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

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做法是:

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营养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咨询,并由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按约定定时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做饭、清扫、整理房间等家务服务和陪护老人、倾听老人诉说的亲情服务。

所以,有人说:

社区居家养老是一个无围墙的养老院。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相对于机构养老,更为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也更为符合中国实际,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社区为老服务的新路子。

3、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模式的需求意向

调查显示,我国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占总数的9%-10%。

据一项调查显示,约有12.7%(25万人)的北京老年人表示愿意到养老机构安度晚年,这个不算小的数字,反映出中国人养老的心态正在发生着变化。

就目前中国现状而言,基本可以假定我国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占总数的10%,如此可根据目前的养老市场以大概测算,机构养老的市场份额为千万亿左右。

二、我国养老机构的现状

(一)、我国现有养老机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我国现有的养老院分为多种类型。

按照投资方可分为:

公办养老机构,集体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公办私人承包经营养老机构,外资养老机构等等。

按照规模和级别可分为:

高端养老机构,中端养老机构,低端养老机构等等。

按照专业方向可分为:

医疗康复护理养老机构,普通服务养老机构,综合性服务养老机构。

根据本人研究需要,综合多种分类标准,将养老机构分为:

高端综合型养老机构,中低端普通型养老机构,专业护理养老机构。

具体来说,高端综合养型老机构包括各种投资主体(公办、民办、集体、企业、外资)投资兴建的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老年公寓、养老托老院、养老基地、老年社区等等。

中低端普通型养老机构包括各种投资主体兴建的提供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和设施的社会福利院、养老院、敬老院等等。

专业护理型养老机构包括各种医疗机构、投资实体以其专业医疗护理服务为主兴办的康复护理机构,疗养基地等等。

(二)、我国各种养老机构的现状

我国现在各种养老机构的特点

针对本人所分的高端综合型养老机构、中低端普通型养老机构、专业护理型养老机构,现将各自的现状作如下概述。

高端综合型养老机构大多为有一定资金实力,管理经验的政府单位,民营单位,外资单位所投资兴建的盈利性或示范性养老机构。

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雄厚的资金实力,特殊的政策支持,丰富先进的管理经验,配备先进完善的养老设施,能够提供多种高档的特色服务,颇具地理优势的环境和广大的占地面积。

劣势主要表现在:

该种机构数量少,缺乏价格竞争优势,入住率低,投资规模大,收益周期长,盈利率低等等。

服务对象:

政府高级退休干部,享受国家政策补助的专业人士,个人或其子女有较高收入的富裕阶层,有在国外留学就业的子女的老年人群,在国内留学工作的外籍人员的老年父母等等,总体来上说是具有较高收入且养老观念先进的老年人群。

中低端普通型养老机构大多为执行政策要求的政府单位、企业单位、集体单位和具有投资意愿的民营实体或私人所兴建的福利性或盈利性养老机构。

其优势主要表现为:

具有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少,颇具价格优势,管理简单易行,运营成本低等等。

其劣势主要表现为:

该种机构数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服务项目少质量差,资金实力薄弱,组织管理混乱,缺乏精神方面的服务,设施简陋,经营场所面积狭小、环境差,盈利水平低(有些政府单位并不以营利为目的)等等。

服务对象:

政府或集体的社会福利对象,企业退休职工,中低收入者,另外大都具有的自理能力。

专业护理型养老机构大多为医疗机构,相关专业机构所投资的营利性养老机构。

其优势主要表现为:

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管理经验,专业的服务技术,颇具专业和特色的服务水平和项目,具有特殊的客户群体,相对完备的设施和适当的场地,客源相对丰富且盈利状况好等等。

其劣势主要表现为:

机构数量少,专业要求高,客户群体特殊,资金投入大,价格优势低等等。

服务对象:

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且患有疾病的自理能力低的老年人群。

整体上来说,从投资角度来看我国养老机构具有投资大、风险大、长效微利的特点,发展初期特别需要政策法规支持。

另外,从满足市场需要的角度看,我国各类养老机构数量不足,服务差别大,资源配置不合理。

2、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

总体来说现在全国养老机构缺口较大,机构养老资源总量不足的同时,目前有限的机构养老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配置不合理,浪费严重。

以河南省为例,全省社会办养老机构211家,床位4.4万张,入住老年人2.23万人。

河南全省养老床位仅是老年人口总数的0.77%,远低于发达国家5%~7%的水平,也达不到全国0.84%的平均水平。

可以说,养老产业还有较大的缺口。

目前政府经营的国有福利性社会福利院和集体共有性福利院,基本上只接收“三无”老人、五保户老人,只有极少数福利性社会福利院开展了自费代养项目。

而由私人竞标承租的民营性质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充分借鉴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采取承包、联合、兼并、租赁、托管、合资合作和股份制等多种形式,调动多方面的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和兴办养老事业,逐步实现新的经营方式。

社会福利院的人事管理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实行法人实体化管理。

把福利事业作为产业来办,普遍建立起公平竞争机制和规范化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我国养老市场对养老机构服务的需求与供给矛盾

1、我国养老市场对养老机构服务的需求

据调查我国养老市场上,对于有意进入养老机构的老年群体对养老机构服务的需求可概括为:

因空巢现象的存在,所以老年人有消除孤独寂寞,寻求心理安慰和归属感的需求。

因有些患有慢性病,比如瘫痪、老年痴呆等的老人,而家庭成员又无法承受全部或部分老年人照料服务,所以存在弥补家庭照料功能的不足或缺失的需求。

因老年人大多身体抵抗力下降,经常易患病,所以有医疗保健,学习养生知识,加强体育锻炼的需要。

因体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不同程度丧失,所以有获得生活照顾,甚至特别护理的需要。

因生理,体力,等等各方面的心理压力,有些老年人有获得心理慰藉,精神关怀的需要。

因老年群体大多失去工作或劳动的机会,所以有排遣闲暇时间,获得心理成就感的需要。

因生理、疾病、住宿饮食习惯的特殊性等原因,所以有一定条件要求的住宿饮食需要。

因收入水平有限,有适当生活花费的限……

总体上来说,老年人需要机构的生活照照料、适当的生活设施、心理和精神上的关怀、医疗保健服务,文体娱乐活动等等多方面的服务项目,但是也需要有适当的差异性服务、都能够担负的服务费用,简单地说就是完善的、个性化的、适当价格的服务。

现实中的需求与供给矛盾

从第三部分养老机构的现状和上面养老需求的对比中不难发现我国目前养老市场对养老机构服务的需求与供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