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050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5480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05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05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05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05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05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050篇.docx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05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050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050篇.docx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050篇

2019年国家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在编选校本教材时,尚老师一丝不苟地审查每一篇文章,即使插图的一点小瑕疵,她都会改正过来。

这表明尚老师()。

A、诲人不倦

B、公正待生

C、勤恳敬业

D、廉洁奉公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尚老师的做法体现出了对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表明尚老师勤恳敬业。

2.“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

如果老师开导了(学生)还是不懂,那么暂时放弃开导,也是可以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

这符合量力性原则的内涵。

3.《大学》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宗旨,是()

A、生成性目标

B、表现性目标

C、行为目标

D、普遍性目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普遍性目标是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与指导的目标,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宗旨或教育目的。

它对各门学科都有普遍的指导价值。

《大学》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宗旨,即为典型的普遍性目标。

4.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学生拿到教材后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

B、学生在考试中先做简单题目

C、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时刻关注自己的做题速度与时间

D、学生测试结束后检查自己的答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元认知计划是在活动前计划活动。

5.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向积极因素转化,教育者要提高受教育者的()

A、自我领悟能力

B、思考能力

C、思维能力

D、自我教育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根据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在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6.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

A、学生

B、班主任

C、任课教师

D、教学目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略。

7.我国的“六课型单元”教学、“六步教学法”、“学导式”教学等,都是()

A、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B、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C、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D、集体教学模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自学—指导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学生自学始终的一种教学模式。

基本程序包括:

自学、讨论、启发、练习和总结。

我国的“六课型单元”教学、“六步教学法”、“学导式”教学等,都是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8.一些学校或教师为了掌握某些学生的思想动态,背着学生检查学生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手机短信、日记等信息。

这样的行为涉嫌侵犯了学生的()

A、知情权

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略。

9.下列关于学习迁移的论述,错误的是()

A、关系转换说与概括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只是概括化理论并不像关系转换说那样认为迁移是自动发生的

B、学习迁移是学习的必要条件

C、学会骑自行车反倒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属于负迁移

D、加强基本原理的教学有利于促进原理或规则的迁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学习迁移对学习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但学习迁移并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

10.“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具有()

A、超前性

B、全局性

C、导向性

D、双重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的意思是:

教师的职责是既要教学生有关具体事物的知识,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

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具有教书和育人的双重性。

11.按学习进行的方式,奥苏伯尔把学习分为()。

A、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

B、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D、发现学习.机械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奥苏伯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

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12.对当代教师崇高职业操守的概括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为师的含义是()。

A、培养创新精神,传授知识

B、传道、授业、解惑

C、爱岗敬业,奋力拼搏

D、培养优生,发挥特长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13.()是一种难度较大的瞬间反思,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敏锐感受、准确判断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积极思考如何根据教学实际,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与策略,使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A、课前反思

B、课中反思

C、课后反思

D、课堂反思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题目中的描述主要强调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动态的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课中反思正符合该反思的瞬时性和灵活性。

故选择B。

14.学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这主要体现了学生具有()。

A、依赖性

B、可塑性

C、向师性

D、被动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学生的可塑性是指学生的各方面都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尚未定型,极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学生具有依赖性是指学生多数还属于未成年人,还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会把教师作为信赖、尊敬甚至崇拜的对象,把教师作为行动的楷模。

因此,本题选B。

15.各学科教材的编写都要以“三个面向”“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内容之中。

这体现了编写教科书要遵循()原则。

A、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B、理论与实践统一

C、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D、知识与能力统一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略。

16.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7.()是指那种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迅速而合理地做出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

A、意志果断性

B、意志自觉性

C、意志自制性

D、意志坚韧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那种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迅速而合理地做出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

18.人头脑中出现的“学习时如何记忆,解决问题时如何明确思维方向”等属于()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感性知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19.某学校通过组织学生演课本剧,引发学生的内心价值思考,发展学生的同情心和移情能力。

该学校所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角色扮演法

D、品德评价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让学生扮演处境特别的求助者或其他有异于自己的社会角色,使扮演者暂时置身于他人的位置,按照他人的处境或角色来行事、处世,以求在体验别人的态度、方式中,增进扮演者对他人及其社会角色的理解和认同。

题干中的描述体现了对该方法的运用。

20.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实验演示使学生得到感性知识。

这是()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感知直观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实物直观指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

例如,观察标本、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

21.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新生儿可以分辨得清愉快与不愉快两种情绪反应。

22.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

A、终身学习

B、和谐教学

C、生态教育

D、以人为本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

23.学生采用绘制网络关系图或编制提纲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常用的组织策略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和利用表格。

24.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中小学教育评价,从评价的严格程度上考虑,可以分为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从解释评价结果的标准上考虑.可以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5.放学路上,一个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被班里的一群“差生”拦住打了一顿。

事后学校调查得知,原来这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经常被班主任“拿来”作为教育那些“差生”的“参照物”。

以至于被“差生”嫉恨。

其中的一个“差生”说,班主任在批评他们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你看××同学,同样的教室,同样的老师,他怎么就能够学好,你们怎么就学不好?

”这个案例带来的启示是()。

A、教师不要批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B、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

C、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要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D、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人身安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因为嫉妒恼恨就殴打别人,无疑是“差生”的过错,但是这位班主任的教育方法也值得反思。

将“差生”和“好学生”比.不但伤了“差生”的自尊,也使那些“差生”失去自我发展的动力。

教育学生,横向比较是必要的,但对中小学生而言,更多地要教育他们和自己作纵向的、发展性的比较,立足于自我发展基础的比较才会更具有价值。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

26.“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

”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制度进入()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B、制度化教育阶段

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D、学校教育萌芽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前制度化教育阶段的特征。

27.有专家曾做过一个实验:

被试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

其最适当的解释是()

A、被试缺乏学习动机

B、练习过多导致疲劳

C、被试不知练习的结果

D、缺乏适当的指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只有通过反馈,学习者才知道自己的动作是否合乎要求。

其中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作用尤为明显。

28.在操作形式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并一体化称为()。

A、操作模仿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原型定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2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

30.下列哪项不是教师申诉制度的环节?

()

A、提出

B、受理

C、审理

D、处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教师申诉制度由申诉提出、受理和处理三个环节组成,并依次序进行。

31.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体现了教师的()

A、传道者角色

B、管理者角色

C、朋友角色

D、示范者角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师的示范者角色的内涵。

3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教育的工作方针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把()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A、提高质量促进公平育人为本改革创新

B、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C、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改革创新提高质量

D、提高质量改革创新促进公平育人为本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工作方针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33.将所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全部列举出来,逐一尝试,虽可保证解决问题,但效率不高的问题解决方式是()

A、研究式

B、探索式

C、启发式

D、算法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题干所述为算法式策略的概念。

34.我国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

A、接班人

B、建设者

C、建设者和接班人

D、劳动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要求之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35.教师在课前将教学意图或问题要求写在黑板上作为指导学生预习教学内容的板书是()。

A、课前讨论用板书

B、课前引入用板书

C、课前预习用板书

D、课前提问用板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课前预习用板书是教师在课前将教学意图或问题要求写在黑板上作为指导学生预习教学内容的板书。

36.下列关于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关系的描述,有误的是()

A、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B、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

C、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不必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D、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中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的学习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为使“研究性学习方式”尽快深入人心,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

再者,即使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有必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37.我国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

A、权利平等

B、义务平等

C、知识平等

D、人格平等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我国提倡和追求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就是强调师生之间在人格上的平等,强调学生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38.采用座右铭来激励学生属于()

A、品德修养指导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品德修养指导法主要包括学习、自我批评、座右铭、自我实践体验与锻炼等。

39.我国学校德育内容包含的两个层次为()。

A、现实性与理想性

B、个性与共性

C、一般性与特殊性

D、形式与内容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包含两个层次。

一是我们要注重德育的现实性。

这就是说,现阶段的学校德育要反映社会主义初级的生产关系,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等需要,应当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德育,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是对青少年学生的基本要求,应当教育学生普遍遵循,切实做到,并养成相应的品德。

二是我们也要讲德育的理想性。

这就是说,我们的德育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前进的历史运动,认真宣传,提倡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精神,鼓励先进青年去自勉、力行和为之奋斗。

40.某小学开展全校性的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课外活动,此活动属于()

A、个人活动

B、小组活动

C、群众性活动

D、班级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群众性活动是一种面向多数或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

从题干中的“全校性”可以得知此活动是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活动,属于群众性活动。

二、多选题

1.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指的是()。

A、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B、评价教师的工作效果

C、指明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向

D、检查学生的发展程度

E、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

【解析】:

2.科学家诺贝尔为了研究炸药,不顾自己生命危险进行试验。

在一次试验中,爆炸空前猛烈,烟雾浓烈冲天,诺贝尔从浓烟中冲出,满脸鲜血淋漓,但他却发疯似的高喊:

“我成功了!

”这属于()

A、心境

B、激情

C、理智感

D、恐惧

E、应激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

【解析】:

略。

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中的学习过程包括()

A、观察

B、获得

C、转化

D、评价

E、同化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D

【解析】:

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

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

4.下列关于德育原则的陈述,正确的有()

A、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B、德育原则来自于德育实践

C、德育原则是为了提高学生智育质量

D、德育原则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

E、我国的德育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E

【解析】:

德育原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而非提高智育质量。

5.我国中学生道德发展水平处于科尔伯格道德习俗期的()

A、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B、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C、遵守规范阶段

D、社会法制阶段

E、良心定向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

【解析】:

习俗水平是在小学中年级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

这一水平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1)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或社会习俗的定向或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

(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或秩序和法规定向或权威和社会权利控制的定向)。

6.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的作用有()

A、规范

B、管理

C、控制

D、教育

E、奖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D

【解析】:

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的作用。

7.体谅模式的观点有()

A、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尊重儿童发展需要

B、认为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C、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

D、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E、注重个体认知发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

该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其特征有:

(1)坚持性善论;

(2)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3)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4)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8.班级目标设计的主要依据是()

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B、班级成员的愿望

C、班主任的意愿

D、学校的培养目标

E、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D,E

【解析】:

班级目标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因素:

(1)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培养目标;

(2)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有()。

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B、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C、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D、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

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0.普通高中课程由哪几个层次构成()

A、学习领域

B、教材

C、科目

D、模块

E、学习目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

【解析】: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1.下列属于新兴的教育研究方法的有()

A、行动研究法

B、观察研究法

C、教育叙事研究

D、教育随笔

E、质性研究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E

【解析】:

新兴的教育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行动研究法、质性研究法(也叫“实地研究法”或“参与观察法”)、教育叙事研究、教育随笔等。

12.问题解决中常用的启发策略有()

A、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B、逆推法

C、算法

D、一一检验法

E、爬山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