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高中物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5248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半年高中物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下半年高中物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下半年高中物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下半年高中物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下半年高中物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半年高中物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总.docx

《下半年高中物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年高中物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半年高中物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总.docx

下半年高中物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总

2019下半年高中物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总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

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汽车转弯和过山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运动有什么特点,它们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而引出新课。

  环节二:

新课讲授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忆必修一学习过的各种运动,对比图片中展示的汽车转弯和过山车的运动,提问:

这两种运动的轨迹有什么区别?

归纳并总结出曲线运动的特点:

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选择哪些图片中物体所做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2.探究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

  教师展示砂轮切割钢材时火花四溅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砂轮在做曲线运动的时候,如何确定砂轮上某一点在某一位置的运动方向?

学生进行大胆猜测:

可以在某一瞬间撤去物体所受的外力,让它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匀速直线运动的方向就是曲线运动的方向。

  实验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教师提示实验方案应该遵循的原则,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讨论出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实验步骤。

  

(1)物体做曲线运动,并在某一点撤去外力;

  

(2)物体的运动轨迹要是可见的;

  (3)多次进行实验,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教师提问并归纳总结出一个可行性最好的实验:

在水平板上铺一张白纸,纸和平板上刻有一道弧形窄缝,缝上嵌着一条透明胶片做的弧形护栏。

让一个表面沾有红色印泥的铁球从斜槽的顶端滚下,拉动透明胶片,改变弧形护栏的末端在窄缝的位置,重复几次实验。

提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问题:

  

(1)轨迹曲线前半段和后半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2)根据每一次轨迹,说出小球运动,离开护栏时的速度方向。

  学生回答:

轨迹前半段和后半段之间是相切的关系;小球运动离开护栏时速度方向是沿着原来运动的切线方向的。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曲线运动过程中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在该点的切线方向上。

  环节三:

巩固提高

  如图所示曲线是铅球抛出后运动到B的一段轨迹,其中箭头②沿竖直方向,箭头③沿过P点的切线,铅球经过P点时速度的方向应是()。

  A.箭头①所示方向

  B.箭头②所示方向

  C.箭头③所示方向

  D.箭头④所示方向

  环节四:

小结作业

  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说出曲线运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在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上。

  作业:

找出生活中的曲线运动并寻找运动轨迹上某一点的速度方向。

  板书设计

 一、考题回顾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

新课导入

  。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自由落体运动。

由此导入课题

  环节二:

新课讲授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

  (演示实验:

让一片羽毛与小钢球同时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

钢球落得快。

教师讲解: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经验,似乎很容易得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这也是公元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那这个观点到底正确与否呢?

我们下来继续来看这样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

用一个长约1米,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的玻璃管(牛顿管),把形状和质量不同的小金属片、小羽毛等,放在玻璃管里。

  

(1)打开开关,管里有空气,把玻璃管倒立过来,现象如何?

学生:

这些物体下落的快慢不同。

  

(2)把管里的空气几乎全部抽出(先让学生用抽气机把管里的空气几乎全部抽出),现象如何?

学生:

下落的快慢接近相同。

  老师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出:

可见导致物体下落有快有慢的原因是空气有阻力。

根据实验现象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师生总结:

物体只有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这种运动只有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里,如果空气的阻力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做是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引导学生从上面的实验现象和定义分析得:

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

  教师用问题进行引导:

自由落体运动得加速度是怎样的呢?

  (学生分组实验:

重物自由下落,用打点计时器打一纸带。

  教师提问,通过分析纸带能否确定自由落体运动是否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学生回答,能够根据来算出加速度,比较运动过程中加速度是否一致,从而得出物体是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论,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而且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

  环节三:

巩固提高

  教师:

这个实验便于操作,却很粗糙,人们发明了许多先进的实验手段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种较先进的方法──频闪照相法。

  (看多媒体投影:

这是自由落体运动(小球)的频闪照相的照片,照片上相邻的像是相隔同样的时间拍摄的,类似纸带的分析我们可以较准确地求出小球的加速度。

  环节四:

小结作业

  小结:

老师提问学生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

思考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公式。

  板书设计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

新课导入

  先在课上播放一些合力和分力分别作用物体,而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的物体的运动的视频,让学生整体有歌感知,其次采用温故知新的方式进行引导。

上节课学习了力的合成,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力的合成的内容,以及利用橡皮筋探究的实验过程,思考问题:

  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等效于一个弹簧的拉力,即将两个力进行合成,得到合力,那么反过来,如果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分力的方向,那么,如何确定两个分力的大小呢?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力的分解。

  环节二:

新课探究

  1.利用多媒体展示:

拖拉机拉耙沿水平方向前进

  让学生思考耙受力情况是如何的,可知耙除了受重力和阻力之外,还受到绳子的拉力,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可知重力和阻力的合力大小就等于绳子的拉力,这是用力的合成的思想,此时教师提出问题:

  如果想要将重力看成是分别抵消重力和阻力方向,该如何做呢?

  引导学生思考,按照作用效果,找到绳子的拉力的两个分力,并且方向分别再水平和竖直方向。

  2.引导学生:

在找到合力的两个分力的过程,即为力的分解,而等效的两个力即为合力的分力。

明确了力的分解的概念之后,再学生根据概念将耙所受的绳的拉力进行力的分解,并引导学生使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法则进行分解,加深其理解。

  3.让学生总结一下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的区别和联系,教师进行适时地引导,最后得出结论并强调:

力的分解是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环节三:

巩固练习

  1.设置一些基础性的练习,如给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一个分力的方向和大小,能否确定另一个力呢?

如果给出的是两个分力的方向呢?

让学生深刻感受合力和分力的关系。

  2.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行分析并尝试用力的分解的知识进行说明。

  环节四:

小结作业

  老师进行总结,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的区别和联系—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并说明其遵循的规则都是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下课让学生思考,力的合成与分解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板书设计

题目:

《单摆》

  内容

  3.基本要求:

  

(1)有实验的要讲清楚实验过程。

  

(2)试讲过程中要有设问环节。

  (3)10分钟内完成试讲。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

新课导入

  教师讲述18岁时伽利略在教堂观察吊灯振动,发现吊灯振动周期相同,惠更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出第一个摆钟的历史故事进行导入。

  环节二:

新课讲授

  

(一)单摆的认识

  教师在铁架台上利用细线悬挂一小铁球,摆动小铁球,学生结合教材明确什么是单摆。

  单摆:

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球相连,如果细线的质量与小球相比可以忽略,求的直径与线的长度相比可以忽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这样的装置叫单摆。

  根据单摆的定义,让学生区别单摆与实际摆间的区别,讲解单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介绍理想化模型能够简化所物理问题的研究。

  教师展示几幅图片,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单摆模型。

  通过此活动,学生更加理解单摆这一理想模型的构成条件。

  

(二)单摆的运动

  教师提问:

单摆小角度摆动时摆球在做振动,但它是不是在做简谐振动呢?

  教师通过视频演示实验:

细线下悬挂一除去了柱塞的注射器,注射器向下喷出一细束墨水。

沿着与摆振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匀速托动一张白纸,白纸上的墨迹便会画出单摆的振动图像。

  利用得到的振动图像,先分析这一实验中为什么要匀速拉动白纸,引导学生知道匀速拉动白纸能使可以保证得到的单摆图像的时间轴的间隔均匀分布。

明确这一点之后,学生分析振动图象,先粗略地感知单摆振动时简谐运动。

  之后教师提出问题:

如何通过理论分析单摆振动是否是简谐运动?

根据这一问题,引出单摆回复力的探究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简谐运动的回复力,明确只要满足回复力image.png就可以把振动看做简谐运动。

  教师出示单摆的受力分析图:

  环节三:

巩固提高

  习题:

求解单摆从平衡位置开始运动一个周期的过程中摆球的位移、速度、回复力、加速度的变化?

  环节四:

小结作业

  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

思考单摆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如何就实验进行探究?

 题目:

《导线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

  内容

  3.基本要求:

  

(1)讲课过程要有板书设计。

  

(2)试讲过程中要有设问环节。

  (3)10分钟内完成试讲。

题目:

《元电荷》

  3.基本要求:

  

(1)讲清楚什么是元电荷。

  

(2)试讲过程中要有设问环节。

  (3)10分钟内完成试讲。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

新课导入

  复习电荷守恒定律的知识:

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提问:

电荷量有大有小,最小的电荷量是多少?

引入本节新课。

  环节二:

新课讲授

  1.电荷量

  教师根据学生初中知识提问:

什么是电荷量?

单位是多少?

学生根据之前所学能够得到: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单位是库伦,简称库,用C表示。

  2.元电荷

  教师播放密立根油滴实验视频,同时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两个问题:

(1)最小的电荷量是什么?

(2)最小的电荷量具体数值是多少?

根据实验视频,学生能够得到迄今为止,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用e表示。

现在公认的元电荷的值为e=1.60217733×10-19C,在我们的计算中可取e=1.60×10-19C。

  教师提问:

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元电荷,也知道了它的具体数值,那么之前我们学过的哪些粒子的电荷量是元电荷?

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原子结构的知识能够得到:

质子,正电子带有的电荷量为元电荷,且为正值,电子所带电荷量也为元电荷,且为负值。

  教师根据实验视频补充,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

这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资料,展示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这是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重要原因。

在密立根实验之后,人们又做了许多测量。

  3.比荷

  教师介绍比荷定义:

带电粒子所带电荷量q与其质量m之比,例如电子的电荷量e与电子的质量me之比,叫做电子的比荷。

  环节三:

巩固提高

  学生计算电子比荷大小:

电子的质量me=0.91×10-30kg,所以电子的比荷为image.png。

教师强调计算比荷时,带入q的为电荷量,电荷量是所带电荷的多少,所以仅代入数值即可。

  环节四:

小结作业

  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

  作业:

预习下节课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