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课堂实录.docx
《《老王》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王》课堂实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王》课堂实录
师:
好,我们开始上课。
上课
生:
起立
师:
同学们,好
生:
老师,好
师:
好,请坐!
很高兴和我们高一(12)班的同学一起来学习杨绛先生的《老王》,啊,曹老师呢,想问问大家,考考大家,杨绛的爱人是谁啊?
生:
钱钟书
师:
很好!
钱先生和杨先生的女儿叫什么?
生:
钱瑗
师:
很好!
这位同学大概平时经常看一点东西,看过一本书吗?
叫做《我们仨》啊,那么钱瑗有一次啊,就跟钱钟书先生就说,她说,爸爸的文章和妈妈的文章不一样,说爸爸的文章,钱钟书先生的文章呢,阿,像烈酒,像咖啡,很刺激,但是呢,喝过就过了。
妈妈的文章则不然,妈妈的文章像茶,一道一道的加水啊,喝到后面越喝越有股味,啊。
那么我在想呢,我们今天学习的老王,我们就好好来比一比,这个杨氏散文的那个特有的味。
那曹老师现在有一个困难啊,这个老王这篇文章,大家还有印象吧?
我们初中学过的,那什么时间学过的?
生:
初二吧
师:
初二,二年级,初二年级学过的。
那么一篇我们初中已经学过的文章,现在我们高中要来继续学习吧,大家想过没有这个问题没有,我现在作为一个高中的学生,我重新来学习它,恐怕我要提出更高的目标,我们从《老王》,再次重读《老王》,我们可以从中学哪些东西?
这是曹老师要问大家的问题,我们可以学哪些东西?
这样吧,两个同学呢,小声的进行一下,商量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说,再读《老王》,高一重学《老王》,我们学点什么东西。
(学生讨论中)
师:
好,下面呢,我就请同学来说一说,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呢,给大家伙呢,在一起在进行个交流。
你们两个,哪个来说一下。
生:
我们还要,就是深入挖掘,就是老王作为底层人员,他为什么还坚持着他纯洁,善良的这种品质?
师:
噢,大家听清楚了吗?
社会底层的这么一个劳动者,为什么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还坚持这样的一种诚实,善良的,美的品质。
同意不同意?
我们再请一位同学
生:
就是我觉得可以从它的历史背景来分析,就是从历史的眼中,老王这个人,在当时是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就是高贵品质,也是为什么和其他,当时社会上狭隘的人,会有这样的差距?
就这些。
师:
好。
跟刚才同学讲的呢,差不多,但是呢,进一步强调了,进一步强调,就是体会他这样的一种品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品格,要联系时代来看。
啊,联系时代,看来大家都提到这一点,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好吧?
你们两个人,哪一个来一下,给我们来说一说。
来,这个来一下。
生:
我觉得我们在这里学习杨绛她,这篇文章的一些写作手法
师:
这篇文章,老王这篇文章的一些写作手法,初中老师没教吗?
教过了是吧?
那教过了我们要体现一下,我们作为高中生,我们不断在发展,我们的发展性。
要提出新要求,你能不能再想一想,同样是学习这个写作手法,咱们怎么做,就比初中那个往前跨了一步?
怎么做,就比较那个了。
这位同学帮她补充一下。
生:
这要体会,看它的语言特色
师:
语言的特色
生:
其中透露出来的一些情感
师:
其中透露出来的一些情感,还有没有?
还有没有?
好,请坐啊,我们再请同学来,后面补充,来,这位同学,对。
生:
我觉得可以学一下,它们的语言结构上面的一些安排
师:
恩,语言结构各种各样的东西,其实这些东西啊,不能说你们在初中都没有学过,其实老师或多或少都已经涉及了,当然我们现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学习。
第一,我们自己学,这就是体现了我们跟以往不一样啊,以往完全是老师教的啊。
第二,咱们不限于老王这一篇课文,
咱们拓展开去,咱们多读一点杨绛的散文,是吧?
这样一些文章,我们读了以后,我们先由一篇到整个杨绛的文章,我们都有所了解,对杨氏散文我们有所了解,这也体现了我们的发展,是吧?
是不是这样?
好,刚才已经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确定了两个目标了,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还有没有?
来,这位同学。
对,就是你
生:
我觉得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更好的了解到杨绛在文化大革命时候,所遭遇到的一些事情,还有她在,还有这个一些底层人民,对这个遭受批斗的人的一些好的看法。
师:
好,其实你这个问题呢,你刚才没有太注意这个同学的说法,就是通过特定的时代背景,通过特定的社会环境,来体会老王的品质的可贵。
其实呢,你和她,异曲同工。
啊,说的呢,有相似的地方,好,有相似的地方。
我觉得呢,有一个东西,倒也不妨我们在一起做一个探讨吧。
杨绛文革过了以后,这么多年还念念不忘,还写了《老王》这篇课文,她为什么要写《老王》这篇课文?
这个,如果咱们做一个探讨,也可以加深我们对这篇文章的认识,理解。
好,我们下面呢,就按照这样的一个基本的,大家提出来的这样的一个。
作为高一学生,重读《老王》的这么一个新的要求,我们来学习,啊。
先请大家拿出课前发给大家的杨绛的另一篇散文,一篇长文,《丙午丁未年纪事》。
大家看了吧?
看了,好。
那么我们来探讨几个问题,文章很长,探讨几个问题。
问题之一,先问大家一个简单的,丙午年,丁末年,指的哪一年啊?
啊哪一年?
1966年,还有1967年,对,文化大革命,那时候开始的,那么在那样一个特定的,特定的历史时期,那么当时的那个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好,我觉得文章里面有很多这方面的描写,我请同学把它稍加归纳,给我们大家呢,做一个分享。
一起来看一看,当时的社会环境。
来,这位同学。
生:
那个,这可以从她列的的小标题里面可以做一个分析
师:
好,请讲。
生:
第一个小标题讲是《风狂雨骤》,就可以大概表现出,因为是刚刚开始写,1966年8月9日,是文革刚开始的时间,那个时候呢,进行各种各样的批斗啊,她其中提到了他丈夫被剃了一个十字头,自己被一些,就是被一些的人怎么给嘲弄的。
这个可以看出来,当时社会的一种黑暗,混乱的
师:
混乱,很好啊,这个词很好啊,继续
生:
然后,从后面呢,比如说,《颠倒过来》就可以写出他们那种是非不明,将一些黑与白混淆颠倒的这么一种,这种社会的一种现状,一种现象。
然后提到后面,她有一段是《四个骑士和一个妖精》,这里呢,就运用了是《堂吉诃德》里面的,一开始是以《堂吉诃德》为,以《堂吉诃德》为指责中,大概是在这一段中都讲到了她翻译《堂吉诃德》这个事情。
也就是,因为这个人是用一种讽刺的手法来描写当时欧洲的社会环境的。
所以这篇,个人认为是一种隐射中国也是这个样子,很荒谬,各种各样的荒谬现象,然后中间也是大概像《精彩的表演》以及《帘子和炉子》,还有《披着狼皮的羊》,我觉得都具有一种象征意义或者讽刺意义的标题,然后最后我想讲一下就是那个,《乌云和金边》,最后讲了一下每一朵乌云都有一道银边,也就是表现出那种,是在混乱过后,终于看到曙光的,可以说带有一点点希望这样的,希冀的一种期盼。
师:
好,讲到很好啊,概括的很完整,而且大家看他既有概括,而且还有文章里面的一些具体的~~~,把它放进来,佐证自己的概括,很好,请坐。
我们继续请同学来说。
来,后面的同学。
生:
我觉得她可以从她的心理语言中来体现出来,就是在第一部分,就是那位“极左大娘”还在大院里大声恫吓,就是当时即使很晚了,这个人还,就是再发生警告就是表明当时也是挺混乱的
师:
当时的混乱,不仅混乱,而且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怎么样?
人与人之间的扭曲,是吧?
被扭曲了,变得很疯狂,啊那样一种举动,刚才那位同学举得极左大娘,那几句话,很有味道。
现在这个看来,这个很荒谬,很可笑,放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它不可笑就是那样子的。
请坐。
来,旁边这位女同学。
来
生:
就是有一个是,有一个姑娘她用那个鞭子抽杨绛,然后杨绛说,你爸爸也是我们一样的人,但是那个姑娘说他和你们不一样,是他爸爸投靠了有权利的人,说明当时一个混乱期的,他爸爸因为投靠有权的人。
因为他爸爸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因为一些有权的人,那个女生就积极去,~~~~~~~~~~
师:
上面说用什么?
杨柳是吧?
啊,用杨柳做成的鞭子抽杨绛,抽这样的一些知识分子,啊很积极的参与当时文革的那样一种批斗,啊批斗。
好,请坐,再请旁边的同学。
生:
就是,然后就是通过里面她描写了,就是描写了几位在混乱的社会背景下,还是比较就是善良的那种人的本性,去帮助那些当时被批斗的那些知识分子,体现出来那种底层人民的善良淳厚的本性
师:
善良淳厚的本性,请注意他是披着狼皮的羊,善良是本性,但是呢,他披着狼皮,在文革的时候呢,他也参与了批斗啊,为这些知识分子带高帽子啊,然后了这个羞辱这些知识分子,只不过呢,相比较而言,做的呢,还有分寸。
在一些关键时候呢,对杨绛这样的老知识分子,还有一些关心,同情,暗暗地帮助。
请坐,啊,请坐。
刚才我们请几个同学呢,说了一下,其实说的都是我们整个阅读《丙午丁未年间纪事》,这篇文章啊,大家的这样一个体会。
啊,由这个我们可以看出来,看出当时在文革时期,在这样的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呢,当时的知识分子和干部都成了牛鬼蛇神,成了黑帮,他们被打倒,被揪出来,被抄家,被剃阴阳头,被挂牌子,被戴高帽子,示众批斗,那么群众那个时候变得很疯狂,人心变得很扭曲,刚才很多同学都讲,我这里可以再补充一个细节,当时作者头被剃过以后,做了一个假发,她上公交车,怎么啦?
人家马上就说啊拽出来,是吧?
这个人有假发,那是充满了一种,那样的一种敌意的,那样一种社会的风流。
可以说在这样的环境中,尊严被践踏,知识分子不仅受到肉体上,而且受到精神上的这样的一种巨大的摧残,但是作者这么多年过去以后,作者对这样的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啊,是有她独到的感悟的。
刚才有同学已经提到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乌云的金边》,我们下面啊,就全班把这个最后一部分,全班来齐读。
来,按西方成语,一,二、
(全班齐读最后一部分)
(按西方成语:
“每一朵乌云都有一道银边”。
丙午丁未年同遭大劫的人,如果经过不同程度的摧残和折磨,彼此间加深了一点了解,孳生了一点同情和友情,就该算是那一片乌云的银边或竟是金边吧?
——因为乌云愈是厚密,银色会变为金色。
常言“彩云易散”,乌云也何尝能永远占领天空。
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蕴含着光和热的金边。
)
师:
这是作者的一个感悟。
想一想这个乌云的金边和银边,指什么?
乌云的金边或者是银边,指的是什么?
来,我们请这位同学。
生:
乌云的金边或者是银边指的是在大文化革命中,人与人之间就是因为同情,而出的友情,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关照,关爱。
师:
在文革时候,在那样的一种,啊,这种互相之间欺诈,互相之间这个,这个你争我斗,那样的一个特殊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关爱。
其他同学同意不同意,有没有补充的?
有没有补充的?
来,这位同学
生:
我觉得不仅,不仅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还有一些,一些人就是在文革时期也不会放弃对那个未来中国的一种愿望。
师:
啊,还有一种对未来的憧憬。
好,也有这样的意思。
好,请坐。
还有没有?
还有没有?
对。
生:
我觉得就是不管在多么黑暗的时代,人们会有善良的本性在里面,本性上会对人同情啊,友情啊,应该说很稀少,但很耀眼。
师:
稀少而又耀眼,你刚才讲的一个意思很好,刚才这位同学,她补充的一个意思,我觉得大家可以好好地再进行琢磨一下,就是在那样的一种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那样的特殊一种环境中,很多人,甚至这些人去,也参与了这次荒谬的革命,可是慢慢的他们自己也开始觉悟了,很多人,即使参与了也身不由己,可是他们内心的那样一种善良也并没有被完全的泯灭。
啊,那么这些东西虽然稀少但是非常的耀眼。
啊请坐。
补充的很好。
比如在《颠倒过来》的那部分里面就讲到了,一个小刘,是不是啊?
小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小刘后来作者杨绛从干校回来,回来了以后啊,又碰到了小刘在路上,小刘没跟她打岔,没跟她在一起说话,为什么不说话,情节很复杂啊,情节很复杂,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可能有很多很多的想法。
但是有一个可以也包含着对从前的那样一种,荒谬的举止的一种愧疚,啊也包含着这样的一个意思。
好的,那么读完了杨绛的《丙午丁未年纪事》啊,我们了解了那个时代,曹老师的问题是丙午丁未年,老王在哪?
丙午丁未年,老王在干嘛?
老王在干嘛?
来,这位同学
生:
丙午丁未年时候,因为老王就是没有赶上大部队,他就一个人单干在~~~~~~~~
师:
单干是在丙午丁未年啊,你仔细看看文章噢,文章里讲的是什么,没有赶上大部队,没有搞合作社,没有进去参加组织,他单口单干,那是什么时间啊,
生:
奥,解放区
师:
哎,刚解放。
50年代,好。
50年代。
所以还不行,还不行。
来坐下来,前边的女同学
生:
就是那个时候载客三轮被取消了。
然后老王只好把他载客三轮改为平板的运货的三轮。
师:
那是什么时候?
生:
干校
师:
奥,干校。
这个时候我们看杨绛在干校是不是丙午丁未年,没有。
她也提到干校的事情,但干校是69年到76年,刚才我们大家搞清楚的是66年到67年,所以大家你看啊,丙午丁未年,当人们都在发了疯一样搞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老王在干嘛?
生:
就是那个杨绛的丈夫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老王就帮默存扶下车,送钱先生去看病
师:
哦,送钱先生去看病,仅仅是去送钱先生去看病吗?
生:
还不要钱
师:
还不要钱,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还记得?
生:
拿着钱还不大放心
师:
拿着钱还不大放心,是这个吗?
旁边的同学你给他补充一下,在这个情节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啊,来,旁边同学
生:
就是最后哑着嗓子问了一下,还有钱吗?
师:
哑着嗓子问了一下:
你还有钱吗?
为什么要这样问啊
生:
就是我感觉要钱的呢,是为生活所迫的,然后他就是说他在那个时代不敢和这个“牛鬼蛇神”多打交道。
师:
不敢多打交道。
你读的时候还没有留心啊,像杨绛这样的老知识分子,文化大革命以后啊,工资都停发了。
老王很关心她,你看在《丙午丁未年纪事》里面,讲的清清楚楚,就在第一部分,啊,就在第一部分里面,好的。
那么,我们现在知道老王在文革的时候,他依然是那样的一如既往的帮助杨先生,帮助钱先生,而且是那样充满了善意。
啊,那么,我们一起来看啊,我们的课本啊,把《老王》这篇课文放到这么一个环节中,叫做底层的光芒,底层的光芒,人格充满了那样的一种光辉。
那么现在呢,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觉得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格光芒的可贵的细节,有哪些?
闪耀着这种光芒的,在文章里面可以看到的那个细节,尤其是咱们初二读了以后,读到今天在脑海中还是念念不忘的,那些细节,你还有哪些?
来,我们请
生:
比如说,在老王帮那个作者家送冰,然后送的比之前的要大一倍,冰价还是一样的
师:
冰价是一样的,那这是,啊这是
生:
然后他送钱先生去医院,他很关心他们
师:
啊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
生:
最后他是把那个鸡蛋和香油,鸡蛋和香油送给作者
师:
鸡蛋香油最后送到作者,自己生着那样的重病,最后把那种很困难的,一般人都弄不到的鸡蛋香油最后送过来,好,请坐。
来这位同学
生:
没有了
师:
还有没有?
生:
我觉得没有了
师:
没有了,和他差不多。
还有哪位,自己觉着记忆中特别印象深刻的,再次重读,依然很震撼自己,还有没有?
还有没有?
没有了?
后面同学
生:
就是那个老王不能再?
?
之后,他就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的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
其实就是老王虽然说他就是他自己虽然很困难了,他仍然为他运送的那位老先生着想,就是它虽然说,半寸高,已经也没有什么作用,但是他仍然这么做,他有颗善良的心。
师:
啊你请坐。
还有没有?
好,同学找的都挺好啊,刚才都把我们的脑海中难以磨灭的,也是作者杨绛笔下的定格的那样一个,历史的那样的一个细节,大家把它又重新的叙述一下,把它找到。
还有没有?
还有没有?
还有没有?
生:
我觉得就是最后那个包鸡蛋的布是一块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
然后包老王尸体的是多少尺全新的白布,然后我觉得其实老王很悲惨,他生前没有人关心他,然后他自己只用那个那些破布,然后他死了之后,人家才念他是回民,然后才给他包上白布
师:
啊,这个细节,由你的独特的生活阅历读出其中,很好啊,其实细节这个东西啊,他是有活力的,每个人阅读过以后,每个人都自己对一些细节的不同的认识和感悟。
曹老师,讲一讲自己读这篇文章,至今难以忘怀的一个细节。
请大家看课文的第五十页。
当老王最后一次来到杨先生的家里,作者打开门一看,看的什么?
镶嵌,镶嵌前面是什么?
直僵僵的。
镶嵌一看,什么叫直僵僵的镶嵌在那里?
怎么叫直僵僵的镶嵌在那里?
她说他进来他不显得那么高,抱着冰以前都没有发现这一点。
然后呢,棺材里倒出来的,这么一个僵尸。
她问老王,她给老王打招呼,老王你好些了吗?
老王嗯了一声,老王直着脚往里走。
什么叫直着脚往里面走啊。
大家看出来的第二个直字。
再往下面,我们翻过来,于是我问老王,这个这个,这些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老王说,我不吃。
我赶快转身,老王说,我不要钱,我不要钱。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
于是他站在那,最后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
请注意啊,笨滞的转过身。
赶快开门,开过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步一步下楼去,作者当时说害怕,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了一堆骨头。
大家看,这里面几个直字啦,四个了吧?
四个直,啊,想想直僵僵的,不能弯曲,直着腿往前走,直着脚下楼梯,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我请同学来说一说啊,展开我们的想象,去体会人物当时的那样一种心情?
那样的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来,这位同学,来
生:
就是他走一步,全身都动一下都会要动一起动。
师:
要动一起动,说明什么?
生:
说明他僵硬
师:
僵硬,僵硬说明什么?
生:
说明他身体很虚弱
师:
虚弱,病重啊,好不容易走到那个楼上来以后,最后简直是没有任何力气了,就靠在那,也动不了。
直僵僵的镶嵌在那个上面,进来以后他那个腿是不能弯曲的。
撑着,强撑着自己的身子往前走,想着鸡蛋送过来,最后下去的时候呢,拿着钱很笨重的转过身,不能像我们这样柔软的弯曲,最后直着身子,一步一步下楼去了。
好,请坐啊,读过这篇文章很多年以后在我的脑海里,始终是这样的一幅肖像在我脑海里面,挥之不去啊。
我觉得大体也是杨绛先生她自己吧,她定格在她记忆的那样一个深处。
最后写成了这样一个文章啊,这个杨绛,老王,他有很多美好的品质,这些美好的品质什么是最最核心的,那样一个品质。
什么是最最核心的,或者是让我们印象最最深刻的,那种品质。
后面的男同学。
生:
我觉得他最最令人感动的是他的善良
师:
善良
生:
因为他感觉到对很多人都是觉得,就是不管是文革里面的人和被批得人很平等,很愿意交往,然后很关心,很愿意帮助他们的这种感觉,就是很诚实,很老实的那种,也很关心吧
师:
讲善良,我不反对。
但是我要问的是,老王的品格那么震撼我们,仅仅是善良吗?
或者说这个善良是被什么东西衬托的,最后我们才如此的震撼我们,永远的定格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坐下来,后面同学。
好,请坐,旁边女同学。
没想好,请坐。
前面的女同学
生:
我觉得是老王他就是对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也就是说
师:
为什么你不把人物放到丙午丁未年去,你为什么不能够,你前面讲过那么多东西,你为什么不能够在丙午丁未年,人们的那样的一种普遍的表现,由此去体会老王那种品质的无价和高贵。
坐下来,我再请一个同学。
再来说
生:
我觉得应该是维护一种人性尊严
师:
老王是在维护一种人性的尊严?
老王是在维护一种人性的尊严?
对于这样一个底层的劳动者,他最最可贵的东西,刚才同学已经讲到,我觉得你讲的这个东西和初二讲的东西没有区别。
我现在作为一个高一的孩子,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向前跨一步。
你已经举起脚来了,可是还没有迈出去。
生:
老王他自身非常不幸,然后在丙午丁未年,那个人人都疯狂的时候,他大可有机会去把自己的不幸发泄出来,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相反的更加去照顾其它的人。
我觉得这点是非常可贵的。
师:
你想想看,丙午丁未年的时候,那些人为什么能够拿柳条鞭子抽杨绛啊,为什么一些人能够给她剃阴阳头啊,为什么动不动就把别人揪出来,就向别人施虐。
为什么?
说她出生好,说她又怎么样。
我们来看老王,老王是单干户,工人阶级啊,是不是?
劳动者嘛,有这样的一种政治资本的人,在那个时候,那很得势的啊。
是可以玩这些知识分子于鼓掌之上的,很是可以借这个机会自己啊,翻身解放,宣泄一下自己长期积压的不满,老王有吗?
没有。
老王仍然是像平常那样,认认真真的做人,清清白白的做人,老王仍然像从前那样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
我们说,老王善良,老王淳朴,这都对。
可是老王最可贵的东西是在那样的一个特定的,疯狂的,荒谬的年代,他坚持做人的本色。
你看那个时代,有的是拼着羊皮的狼,有的是披着狼皮的羊。
老王,老王就是老王。
这可贵,啊,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是吧?
贫贱,你不管怎么贫贱,你不移你这样的一种品质。
你再想想看,最后一次来到杨先生家里面。
所以这么多年来以后啊,杨先生仍然难忘啊,就觉得和他想比啊,自己有一种,有一种特别想倾诉的,表达出来的感情。
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一二。
(学生齐读最后一节)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
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
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
师: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谁是幸运的人,谁是幸运的人?
杨绛是吧?
杨绛。
作者。
不幸者呢?
老王啊,老王。
我们在《丙午丁未年间纪事》那篇文章里面,我们看,被人斗成那个样子,上面有一个精彩的表演,最后气的杨先生,杨先生最后气的没办法,最后拿着个锣鼓干嘛,咚咚咚使劲地敲,我就是牛鬼蛇神。
最后被逼的就是人会疯掉。
就是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她说,我问心无愧。
可是面对老王,啊,老王走了以后,作者说作为一个幸运着对不幸的人,我有一种愧怍之情。
我现在想请同学来说一说,这个愧怍为什么愧怍?
为什么愧怍?
为什么愧怍?
生:
首先我觉得在,我觉得杨绛在那个文化大革命时期,所接受到的那些羞辱的话,对于她本身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但是呢,在这个期间,老王。
师:
还没想好,好好,请坐。
旁边同学
生:
我觉得老王,他是一个在那个贫困交加的一个,旧中国的一个,就是时代下的一个比较悲剧的人物
师:
贫困交加的旧中国。
不会吧?
没搞错吧?
生:
~~~~~~~~~~
师:
那也不能说贫困交加,那个时候已经建立新社会,解放了,对吧?
当然人们的生活面临着基本的不富裕,这个词我们可以换一下。
意思呢,表达的没有问题,但这个词表达的不是很准确,继续
生:
作为一个底层劳动人民,它的一生可能并没有享受过什么,但是他却有着这样美好的性格,这样的对比使得作者感觉对他的一种愧疚
师:
他有一种美好的品格,作者和他进行对比,自己突然产生一种愧疚之情。
你讲这个对比这个意思很好。
我们沿着这个往前继续来探讨。
啊,往前继续来探讨。
我们来看看这个愧怍,为什么愧怍?
这么多年过去。
来,这位同学
生:
我觉得在那个年间,杨绛受到了那个比较不公平的待遇,但是那个老王,他作为底层人民的话,他也是非常的不幸的,但是他仍然对杨绛很好,杨绛觉得他对自己很好,自己也应该对他很好,他觉得自己就是对老王做的还不够多。
师:
还可以更好地帮助老王啊,但是觉着自己呢,还是没能更好地去关心他,帮助他。
至少老王对自己,在那样一种贫病交迫之中,最后仍然来帮助自己,不嫌弃自己啊,不怕受到到什么牵连,在别人都疯的一样的时候,仍然来帮助自己,而自己却没有能够很好的去帮助他。
一对比,有一种愧疚之情,是这个意思吧?
那好,啊,我们往前又跨了一步。
我们再请同学来说啊,再请同学来说。
能不能说一下呢?
生:
~~~~~~~~~~我觉得是对他人精神的拯救吧
师:
对他人精神的拯救,大家请注意听。
生:
就是老王甚至比他做得还要好,关心着他们,没有达到她本应尽到的职责
师:
没有达到她本应尽到的职责,职责这个词更关心一种精神的,灵魂的东西。
是吧?
老王,他,他觉得和老王相比,自己还没有老王帮助人,体贴人,那么善良。
是吧?
没有他那样的精神的高度,是这样吧?
一对比,职责有一种愧疚之感,愧疚之情。
很好啊,很好。
来这位同学
生:
作者和老王相比,作者所处的环境和生活条件都比老王要好一些,但是作者却没有像老王那样对周围的人,就是不如老王,然后她觉得和老王相比,自己品质也没有老王那么高尚,自己却是比老王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