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讲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4675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4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讲义.docx

《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讲义.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讲义.docx

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9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讲义

一、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

名称

类型

例句

名词

活用

名词作状语

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动词

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的使动用法

徐孺下陈蕃之榻

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

形容

词活

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作名词

将军身被坚执锐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足以荣汝身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悦亲戚之情话

动词

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活用为名词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动词的为动用法

等死,死国可乎

数词

活用

数词活用为动词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数词的使动用法

六王毕,四海一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训练1.试标出下列各句中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词,并翻译句子。

(1)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滕王阁序》)雾、星

译文:

地大物博的洪州城中英俊的人才像浓雾密布一样到处都是,像流星飞奔一样(为国家的政事而奔波)。

(2)函封之。

(《荆轲刺秦王》)函

译文:

用匣子装好封上。

(3)而相如廷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廷

译文:

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

(4)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

译文:

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

(5)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上

译文:

头发向上顶起了帽子。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日

译文: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对自己检查反省。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如1句的“雾、星”),译时加“像”;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方法(如2句的“函”),译时加“用”;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如3句的“廷”),译时加“在”或“从”;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如4句的“兄”),译时加“像对待……一样”;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如5句的“上”),译时加“向”或“对”“到”;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如6句的“日”),译时加“每”或“一……比……”。

2.名词作动词

训练2.试标出下列各句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词。

(1)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王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第二个“师”

③君子不齿(《师说》)齿

 名词前有副词(“不”“已”“相”等),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在汉语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若修饰了,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2)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

②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刃

③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雨

④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京口北固亭怀古》)饭

 能愿动词(指“能”“可”“欲”等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3)①沛公军霸上(《鸿门宴》)军

②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舍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渔樵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质

 名词前面没有动词,后接介宾短语(后无动词),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4)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蹄

②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函

③策之不以其道(《马说》)策

④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鼓

 名词后面带“之”字,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5)①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鸿门宴》)衣、怀

②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籍

③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王

④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目

 两个名词连用(或者一个名词和一个名词短语连用),则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至于哪个名词活用,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6)①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五人墓碑记》)墓

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赤壁赋》)梦

③客逾庖而宴(《项脊轩志》)宴

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赋》)东

 名词+而+动词或动词短语(不构成主谓关系)=活用动词+而+动词(动词短语)。

或者:

动词(动词短语)+而+名词=动词(动词短语)+而+活用动词。

区别名词活用为状语和活用为一般动词的方法有:

①看后面有无动词。

有动词则修饰动词,是名词活用为状语;无动词,则表示独立动作,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②看有无标志。

名词前有副词“不、弗、先、后、已”或能愿动词“欲、能、可”,这时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③看理解、翻译起来是否通顺。

按名词活用为状语理解,翻译通顺,则是名词活用为状语,同理亦然。

(7)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是否相同,并说明理由。

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短歌行》)

名词活用为状语,“南”后有动词“飞”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名词活用为动词,“南”后无动词

③(成名)大喜,笼归,举家庆贺(《促织》)

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笼子装着

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促织》)

名词活用为状语,“笼”修饰“养”,用笼子

3.名词的使动用法

训练3.指出活用词,并翻译句子。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烛之武退秦师》)封

译文:

已经向东将郑作为自己的边界,又想向西方扩大自己的领土。

(2)阙秦以利晋。

(《烛之武退秦师》)利

译文:

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

(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

译文:

先打败秦国进入咸阳城的人我们尊他为王。

(4)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序

译文:

使八州排列座次,使六国诸侯来朝拜。

 名词的使动用法指的是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又带宾语,且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翻译为:

使+宾语+活用为动词的名词。

4.名词的意动用法

训练4.指出活用词,并翻译句子。

(1)越国以鄙远。

(《烛之武退秦师》)鄙

译文:

(秦国)要越过别的国家把(郑国)当作东部的边邑。

(2)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侣、友

译文:

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

(3)孔子师郯子。

(《师说》)师

译文:

孔子拜郯子为师。

(4)襟三江而带五湖。

(《滕王阁序》)襟、带

译文:

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腰带。

 名词的意动用法指的是名词必带宾语,且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可译为“把……看作(当作)”。

(二)动词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训练5.指出活用词,并翻译句子。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烛之武退秦师》)赐

译文:

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

(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至

译文:

大概那更深的地方,那些来到的人就更少了。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寡人之于国也》)生、死

译文:

这是让老百姓能够赡养活着的人,埋葬死了的人,而不感到有遗憾。

(4)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过秦论》)亡、北

译文:

追击逃走的败兵,(杀得)败军横尸百万,流淌的血水竟能使盾牌浮起来。

 1.标志:

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2.语法分析:

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

2.动词的为动用法

训练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名我固当。

(《种树郭橐驼传》)

名:

“名我”译为“给我起(这个)名字”。

名,

这里作动词用,为动用法,意思是“给……起名”。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

死:

为……而死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阿房宫赋》)

哀:

为……哀叹

(4)多情自古伤离别。

(《雨霖铃》)

伤:

伤,为…伤感、伤心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发出。

3.动词的使动用法

训练7.指出活用词,并翻译句子。

(1)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

(《劝学》)

译文: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负

译文:

权衡这两种策略,宁可答应而使秦国承担理亏的后果。

(3)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活

译文:

项伯杀了人,我使项伯活了下来。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舞、泣

译文:

让深潭中潜伏的蛟龙起舞,让船上被抛弃的妇女哭泣。

 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

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三)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训练8.指出活用词,并翻译句子。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贤

译文:

郯子这些人,他们的品德才能并不如孔子。

(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贤、少长

译文:

许多有才能的人都来了,年轻的年老的聚集在了一起。

(3)四美具,二难并。

(《滕王阁序》)美、难

译文:

(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

(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劝学》)高

译文:

登上高处招手,并非是你的胳膊变长了。

 1.形容词用在“其”“之”后,充当中心语,如

(1)句中的“贤”。

2.形容词作主、宾语,如

(2)、(4)句中的“贤、少长”“高”。

3.形容词用在数词后,充当中心语,如(3)句中的“美、难”。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训练9.指出活用词,并翻译句子。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烛之武退秦师》)敝

译文:

依靠他人的力量又损害他,这是不仁义啊。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直、利

译文: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3)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穷

译文:

那些喜欢游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

(4)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兰亭集序》)欣

译文:

过去所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已经变成陈迹了。

 1.形容词用在“所”后,如(4)句中的“欣”;

2.形容词带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如

(1)句中的“敝”;

3.形容词用在能愿动词后,如(3)句中的“穷”;

4.形容词不带宾语,但也表示某种动态,如

(2)句中的“直、利”。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训练10.指出活用词,并翻译句子。

(1)高余冠之岌岌兮。

(《离骚》)高

译文:

我把头上的帽子加得高而又高啊。

(2)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荣

译文:

(好运气)足够使你终身荣耀富贵。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谬

译文:

后世把他传下来的东西弄错并且连名称也说不出来的,哪里能说得完呢!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利

译文:

能利用车马的人,不是他有矫健的足力,而是依靠车马把他送达千里之地。

 形容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又带宾语,且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翻译为:

使+宾语+形容词。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训练11.指出活用词,并翻译句子。

(1)太子迟之。

(《荆轲刺秦王》)迟

译文:

太子嫌荆轲动身晚了。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张衡传》)奇

译文: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

(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先、后

译文:

把国家的紧急事情放在首位,把自己的私仇放在后面。

(4)而耻学于师。

(《师说》)耻

译文:

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

 形容词带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

使动与意动的区分

有些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较难区分,必须紧扣上下文,研究句子本身所表达的意念,方能确定其是何种用法,试看以下两组例句:

例①中的“小”是“使之小”,即“使它小了”。

例②中的“小”是“以之为小”,即“认为鲁地小了”,“认为天下变小了”。

由以上两例不难看出,使动侧重于客观行为,而意动侧重于主观感受,是个人的看法,事实未见得如此,如“小天下”,其实天下并未变小,变小只是孔子的一种主观感受。

(四)数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

训练12.指出活用词,并翻译句子。

(1)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贰,数词作动词

译文:

而且从属楚国却对其怀有二心。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一,数词作形容词

译文:

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一,数词的意动用法

译文:

我本来就知道将死生等同起来是虚诞的做法。

(4)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

一,数词作名词

译文:

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州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

 1.数词作谓语,又没有其他活用的词语。

2.数词作主语,又没有其他活用的词语。

二、文言句式

命题角度

(一) 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判断句的形式

例句

“……者……也”句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者”“者也”句

①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小石潭记》)

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也”字句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无标志句

①臣本布衣(《出师表》)

②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

“为”字句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

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

“是”字句

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判断句的判断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训练13.(教材链接)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C )

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B.且相如素贱人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解析 C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句为判断句。

训练14.(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

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终不一语加咎巫。

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

(选自《赠医者汤伯高序》)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角度

(二) 被动句——看清关键词,翻译成“被”的意思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形式:

被动句的类型

例句

“于”字句:

谓语+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

“见”字句:

见+谓语

或:

见+谓语+于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受”字句:

受+谓语+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为”字句:

为+动词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为……所”“为所”句

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被”字句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无标志句

(意念被动句)

①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②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判断被动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训练14.

解析 

(1)“楚俗信巫不信医”是无标志的判断句;“自三代以来为然”是“为”表判断的判断句。

(2)“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是用“……也”表判断的判断句。

答案 

(1)楚国的风俗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学,从三代以来就是这样,现在更为严重了。

(2)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

楚国的风俗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学,从三代以来就是这样,现在更为严重了。

一切疾病不考虑病的时间长短轻重,药一旦入口不奏效,立即就摒弃不用。

至于巫术,反复试验十几次没有效果,也不悔改,并且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沉痛自责,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

最终没有一句话是归罪于巫师的。

所以功劳永远归于巫师,而失败永远归于医生。

训练15.(教材链接)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D )

A.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B.帝感其诚

C.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

D.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解析 A项,“被”表被动的被动句;B项,无标志被动句;C项,“为……所”表被动的被动句;D项,“于”为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可不译,不表被动。

训练16.(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

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君车而出。

君闻之而贤之曰:

“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

”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君曰:

“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

君曰:

“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

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

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

(选自《韩非子》)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译文:

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

(2)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

译文:

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

(3)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

译文:

所以说,被君主宠爱时就认为他聪明能干,愈加亲近。

被君主憎恶了,就认为他罪有应得,就愈加疏远。

解析 

(1)句中的“见……于”表被动。

(2)“前见贤而后获罪者”中的“见”表被动。

(3)“故有爱于主”中的“于”表被动,“见憎于主”中的“见……于”表被动。

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

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人要判断足的罪。

不久,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知他,弥子瑕就诈称君主的命令驾着君主的车子出去了。

君主听到这件事反而赞美他说:

“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惩罚!

”弥子瑕和卫君到果园去玩,弥子瑕吃到一个甜桃子,没吃完就献给卫君。

卫君说:

“真爱我啊,自己不吃却想着我!

”等到弥子瑕容色衰退,卫君对他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得罪了卫君。

卫君说:

“这个人曾经诈称我的命令驾我的车,还曾经把咬剩下的桃子给我吃。

”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

所以说,被君主宠爱时就认为他聪明能干,愈加亲近。

被君主憎恶了,就认为他罪有应得,就愈加疏远。

因此,劝谏游说的人,不能不调查君主的爱憎态度之后再游说他。

命题角度(三) 宾语前置句——判定形式,调整提前宾语到动词后

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谓语动词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

其常见的类型有三种:

宾语前置句的类型

例句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用“之”或“是”为标志,强调宾语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②唯利是图(成语)

 宾语前置句在文言倒装句中最为复杂,判断方式主要是辨清类型,识准标志。

训练17.(教材链接)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D )

A.

B.

C.

D.

解析 D项,①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

训练18.(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呜呼!

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

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

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

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者,未易与言。

有官君子,其审择焉。

(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译文:

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

解析 句中的“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则子孙不能救我也”。

 唉,如果为了妻妾来做这些事,那么妻妾是救不了我的;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如果为了朋友来做这些事,那么朋友是救不了我的。

妻妾、子孙、朋友都不能救我,哪比得上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廉洁勤政,并自己做自己喜欢的更好呢?

自己做自己喜欢的,虽然关门闭户长久淡泊,却能够使子孙安康荣耀;做人虽然欢乐无比,但是祸患就会发生在身边。

(对于)这两种情况,不是真切地知道,深刻地体悟的人,不容易与之交流。

做官的君子,应该仔细思考选择啊。

命题角度(四) 省略句——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

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略以及概括性省略等。

省略句主要有五种形式:

省略句的类型

例句

省略主语

①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承前省略主语)

②(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蒙后省略主语)

③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今日之事)甚急!

”(《鸿门宴》)(对话省略主语)

省略谓语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承前省略谓语)

②因跪请秦王(击缶)。

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蒙后省略谓语)

省略宾语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省略动词宾语)

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省略介词宾语)

省略介词

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

省略兼语

使(之)快弹数曲(《琵琶行》)

 省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一般省略的是主语、宾语、介词。

此外,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还有省略谓语。

识别省略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训练19.(教材链接)下列各句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C )

A.拔剑撞而破之

B.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D.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解析 A项,“撞”后省略动词宾语“之”,“之”代指“玉斗”;B项,“使”后省略兼语“之”,“之”代指“蔺相如”;C项,没有省略现象;D项,“为”后省略介词宾语“之”,“之”代指“赵王”。

训练20.(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

少好学,博涉书记,擅于文辞。

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

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

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

统谓干曰:

“君有雄志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