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14665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营利组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非营利组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非营利组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非营利组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非营利组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营利组织.docx

《非营利组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营利组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非营利组织.docx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论文题目:

浅析中国非营利社会组织发展的社会背景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社会工作

姓名:

高巍

学号:

14100021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九日

目录

一、 相关概念 1

(二) 社会组织的定义 1

(三) 非营利组织的定义 1

二、 政治背景 1

(一) 改革开放 1

(二) 其他因素 1

三、 经济背景 1

四、 文化背景 1

(一) 西方思想的影响 1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

五、 总结 1

六、 参考文献 1

浅析中国非营利社会组织发展的社会背景

摘要:

非营利组织(NPO)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由西方国家传入中国。

2007年之前一直叫做民间组织,2007年之后更名为非营利组织。

从洋务运动之后,1949年之前,尤其是20世纪20年代之后我国出现了一个民间组织的高峰。

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一些组织基本上都是政府部门的分支,没有独立性,所以这段时间基本是中国民间组织的空白期。

改革开放以来,开展各种公益活动的民间组织迅速发展。

非营利性组织具有非官方性、非营利性、非政治性、组织性、自愿性这五个特征。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包括社会团体,民间非企业和基金会三种。

关键词:

中国社会组织、改革开放、文化因素

一、相关概念

(一)概念的界定

在我国,社会组织是最近今年才开始使用的最新概念,之前官方最开始使用的是“社会团体”,之后使用的是“民间组织”。

1988年国务院分别出台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两个文件,对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有了法律的规范的界定。

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对民间组织实行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双重管理双重负责体制,并提出了“民间组织”的官方称谓。

2004年国务院出台《基金会管理条例(试行)》,在这份文件中将基金会分离出来,成为民间组织中独立的一部分。

(二)社会组织的定义

社会组织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家庭、政府、学校等。

狭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有意识地组织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医院、社会团体。

它只是指人类的组织形式中的一部分,是人们为了特定的目的而组建的稳定的合作形式,社会学中主要研究的是狭义组织。

(三)非营利组织的定义

“具备法人资格,以公告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待,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并具有民间独立的性质之组织”(Hansmann,1980)

二、政治背景

(一)改革开放

1.1978年开始中国进行的改革开放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垄断和严格私人控制私人活动空间的格局,为中国各种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2.从1978年到1980年,是中国的政治体制回复时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提出了建设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在实践上主要体现在拨乱反正,把“文化大革命”中破坏掉的政治机构重建起来,把破坏的政治秩序恢复起来,为新时期的政治发展确立了起点和目标。

3.从1980年到1986年,是中国政治改革的启动时期。

1980年8月,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奠定了新时期中国政治改革的理论基础。

在深刻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基础上,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提出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史性胜利的总结,确定了正确前进的路线,任务是从当前实际出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继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认真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争取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

4.从1986年到1989年,是政治改革的初涨期。

邓小平多次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所应达到的目标。

同年,中共中央成立政治体制改革研组,并设立中央政治体制改革办公室为其工作机构。

改革国家权力结构机制的“党政分开”成为政改重点。

5.从1989年到1992年是政治改革的调整期。

根据当时国内国外的形势,从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出发,逐步进行改革,这一时期相对淡化了政治体制改革,但并没有停止。

6.从1992年至今是政治改革的深化期。

政府的智能和管理体制有了很大的进步,逐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政治参与的范围和程度扩大。

(二)其他因素

政府的一系列政治改革不仅强大了政府的职能,更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空间,尤其是我国的政治环境变得越来越宽松,干部的选拔体制,有限制的差额选举,党政分开,政务公开都有益于非营利组织的兴起并发展。

三、经济背景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同时也繁荣了中国的经济,在此之前中国的经济策略一直都是追求“多、快、好、省”,把重工业放在首位,一切都靠政府配置。

最终的结果也没有使中国摆脱贫困,摧毁了中国的经济。

直到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破除了人们对坚持走改革开放道路的疑虑,是改革开放从摸索期到大发展期的转折点。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对外经济交流十分有限,国内的市场化水平不高,与国际市场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

此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进出口贸易额都很低。

这时是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的兴起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35年,我国国民经济联系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年上升。

在此期间,中国的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长速度高达9.8%。

经济总量连创新高,综合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上升到2013年的568845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也有了质的改变,成功实现由低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1978年人均生产总值只有381元,2010年突破3万元大关至30015元,2013达到41528元。

财力的增加不仅对我国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民生,减小社会差距,加强社会保障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更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各种民间组织的确立和活动创造了经济基础。

非营利组织本身不以盈利为目标,具有非营利性,但是作为一个组织,必须要有运转的资金和服务的资金。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收入水平提高,人们更加去注重公益和热心于服务,而不是局限在自身的温饱问题。

所以1878年之后,中国的非营利组织陆续发展到300万家(清华NGO中心统计)。

如香港的乐施会1988年注册成为一个独立的发展与救援机构;爱德基金会于1985年成立;中国法律基金会于1997年成立。

四、文化背景

(一)西方思想的影响

非营利组织是一个从西方引入的词语,即NPO(non-profitorganization)。

洋务运动之后,西方一些先进的关于助人的思潮开始涌入中国,逐渐被中国的知识分子,学者所接受。

人类的交流和竞争所产生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人类和社会的进步。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社会思想也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孔子所强调的“礼治”和“仁”。

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爱护,要做到待人宽容。

孟子坚持“民贵君轻”,在对人性的论述上,孟子提出“性善论”儒家所强调的民主制度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行的。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孔子认同从协调个人与社会进而协调个人与社群的关系。

就传统而言,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典范。

墨家“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整体主义思想,“爱民谨忠”“利民谨厚”的民本主义思想,“赴汤蹈火,死不旋踵”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这些思想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墨子认为天下人都应该“兼爱非攻”,包含了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并认为只有“爱人若爱其身”,才不会出现持强凌弱,富悔贫,贵傲贱的现象。

老子说“上善若水”,进而提出七善,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特别是“与善仁”个人认为这一点和非营利组织的目标是相吻合的。

上善的水德是没有分别心的,它一视同仁,润物无声,予而不图报,施而不图名。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追求真善美的伦理性文化,而善是其最重要的特质和核心价值。

一方面“善”是人具有的一种利人或利于社会的个性与品性,等同于善良品德;另一方面,“善”是利益,善是促进国家,组织,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有力的行为和思想,等同于社会正义。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兴起与发展是必然的,也是如此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五、总结

在我国,发展社会组织主要是为了解决新时期发展所产生的新问题。

当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发展总体是全面蓬勃,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组织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如:

政府仍然处于领导地位、结构不平衡、管理不规范、缺乏专业性人才以及自身作用未得到完全发挥,群众影响力不大等。

基于以上的问题,社会组织的未来发展应当发展组织成员的自主性,不应当单方面依靠政府或市场的扶持。

现代政治学者普遍认为,一个成熟的社会应当是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三种力量基本均衡。

社会组织更应该贴合群众,扩大群众影响力、加大力度,开闭渠道,促使我国的社会组织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社会组织应该大力组织成员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同时在全体公民和居民中大力宣传志愿者精神。

志愿者精神作为现代社会的公益理念,是慈善观念和现代社会公民积极主动参与公益行动的初步结合,是社会主义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六、参考文献

陆道生,王慧敏,毕率贵著,《非营利组织企业化运作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8

朱贻庭主编,《与孔子对话:

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8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