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整理.docx
《电大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整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整理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
行政组织学作业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7次政府机构改革,请你查阅资料,把6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情况进行简单归纳,总字数不少于1800字。
第1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
臃肿的管理机构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
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
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第2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
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
其内容主要是合理配置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行机制,加速行政立法。
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
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
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第3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93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方案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共59个,人员减少20%。
1993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
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
此外,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第4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根据改革方案,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
新组建的有4个部、委。
更名的有3个部、委。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从1998年开始,国务院机构改革首先进行,随后中共中央各部门和其它国家机关及群众团体的机构改革陆续展开;1999年以后,省级政府和党委的机构改革分别展开;2000年,市县乡机构改革全面启动。
截至2002年6月,经过四年半的机构改革,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共精简行政编制115万人。
第5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2003年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以绝对多数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方案特别提出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协调的要求。
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经过改革调整为28个,不再保留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其职能并入新组建的商务部。
根据方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其任务是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组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属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同时,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以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以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机构安全、稳健、高效运行。
第6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被称为“大部制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
具体内容包括:
——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加强能源管理机构。
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
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
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组建交通运输部。
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
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组建环境保护部。
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不再保留建设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
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
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到2020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专家普遍认为,国务院这轮机构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体现了积极稳妥的指导思想。
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
具体内容是:
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
这次改革,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其中组成部门减少2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
行政组织学答案2
一、名词解释
组织
组织是在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构成的,为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外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组织环境
从广义而言,组织的环境是无限的,包括组织外部的每一一个因素。
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行政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群体
群体是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二、单项选择题
1.行政组织是追求(A)。
A.公共利益的组织B.利益最大化的组织
C.公共价值的组织D.行政权力的组织
2.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人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D)。
A.罗森茨韦克B.卡斯特
C.孔茨D.帕森斯
3.学者(A)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A.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B.罗森布鲁姆和法约尔
C.帕森斯和里格斯D.斯蒂格利茨和巴纳德
4.上世纪六十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本书名为(A)。
A.《战略与组织结构》B.《组织管理战略》
C.《战略管理》D.《组织与战略》
5.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B)和自治县三级。
A.自治乡B.自治州
C.自治市D.自治地方
6.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D)两方面的内容。
A.人的能力B.气质
C.性格D.个性心理特征
7.领导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领导者个人的品德修养和(A)。
A.人格魅力B.个人形象
C.个人履历D.个性特征
8.(A)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A.选择方案B.科学预测
C.调查研究D.收集情报
9.群体凝聚力是一个(C)的概念。
A.褒义B.贬义
C.中性D.创造性
10.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C)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A.《管理心理学》B.《人类动机的理论》
C.《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D.《组织与管理》
三、多项选择题
1.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ABCD)。
A.互利组织B.服务组织
C.企业组织D.公益组织
2.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ABCD)。
A.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B.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
C.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D.行政组织的相互作用性
3.县级政府包括(ABCD)政府。
A.自治县B.市辖区
C.旗D.自治旗
4.群体意识主要包括(ABC)。
A.群体归属意识B.群体认同意识
C.群体促进意识D.群体抵触意识
5.美国学者西蒙认为构成权力的基础有(BCD)。
A.信仰的权威B.认同的权威
C.制裁的权威D.合法的权威
四、简答题
1.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哪些?
(1)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
(2)负责执行基本法和依照基本法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
(3)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政府备案;
(4)决定政府政策,发布政府命令;
(5)提名并报请中央政府任命各司司长、各局局长、各处处长等主要官员;
(6)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
(7)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
(8)执行中央政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
(9)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
(10)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入或支出动议;
(11)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作证或提供证据;
(12)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
(13)处理请愿、申诉事项。
2.简述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在组织激励中要更多考虑人的社会性、情感性、心理性需要,充分重视人的成就欲与事业心在调动工作积极性中的作用。
特别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这点将越来越重要。
要尽可能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的转化所导致的激励成本上升和激励手段减少。
五、论述题
1.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
(10政令统一,不会出现政出多门,分歧互异现象。
(2)能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效能。
(3)组织上下形成一个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彻执行。
缺点:
(1)组织目标、规划与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忽视下层利益,刻板,缺乏弹性,不能收因地制宜之功效。
(2)下级机关没有决策权,一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的工作作风,容易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3)上下控制严密,容易形成公文旅行、推诿责任、贻误时机、缺乏效率的流弊。
(4)在集权制下,重内轻外,“能密不能疏”,“知控制而不知纵舍”,一方面容易导致个人专断、独裁、滥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端;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庸愚无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等问题。
2.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
所谓决定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组织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组织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
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必须做到:
第一,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
特别是要理顺同级政权机关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这三个决策主体之间的关系。
具体措施有:
(1)党政分开。
党组织要从过去集中管理一切权力的领导方式中跳出来,在保证大政方针领导的同时,不包揽、代替政府决策,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决策作用。
政府要在贯彻党的主张、意图的前提下,作出执行党的决策的具体执行性政策。
(2)理顺党委对决策的领导权与人大最高决策权的关系。
人大在决策时要充分体现党的意图,党委要支持人大充分行使决策权。
(3)处理好人大与政府的相互关系。
(4)人大在监督政府决策时,应切实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促使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可行性。
第二,决策程度法制化。
决策过程中应加以规范的程序有:
(1)调查程序。
(2)方案设计程序。
(3)可行性论证程序。
(4)社会交流程序。
(5)决策合法化程序。
第三,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
(1)发挥内外两大监控体系的作用。
(2)依法保护监控子系统成员的权利。
行政组织学作业3
以组织结构的方式为标准对信息沟通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与平行沟通三种方式。
一、请你分别详细分析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的优缺点。
下行沟通是指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和沟通。
其优点主要有:
(1)领导把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意图传递给下属,从而给下属指明工作的目标,明确其职责和权力;
(2)领导可以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要求传达给下属,与下属协商解决,可以增强下属的归属感;(3)下行沟通可以协调组织中各层次的活动,增进各层次、各职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了解。
其缺点是由于信息是逐级传递的,所以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信息的搁置、误解、歪曲,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
而且长期使用下行沟通,一方面易形成一种“权力气氛”,影响士气;另一方面会养成下级依赖上级,一切听从上级裁决的权威性人格,从而使下级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上行沟通是指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的汇报工作,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征求意见等。
其优点是:
(1)下级和组织成员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向上级和领导反映,能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能够增强下级的参与感;
(2)上级和领导可以通过上行沟通了解下级和组织成员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
其缺点主要是:
在上行沟通的过程中,下级因地位、职务的不同有一定的心理距离和障碍;下级往往害怕领导打击报复,致使下级不愿反映真实情况。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上行沟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管理层次过多,下级的意见不能及时反映到上面;上行沟通的渠道不畅通,人民群众缺乏上情上达的机会与途径;领导作风不民主,存在压制下级意见、打击报复、官僚主义等恶习,致使人民群众敢怒不敢言;下级和下属的权威性人格使其缺乏参与感;等等。
平行沟通,又称横向沟通。
指在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其优点主要有:
(1)办事程序和手续简便,节省工序和时间,办事效率高;
(2)可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消除相互之间的冲突、扯皮,增进团结;(3)可以增进组织之间和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助,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克服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弊病。
二、针对上述分析,结合你的工作实际,举实例具体分析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是如何运行的?
在具体的组织沟通中,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是如何互为补充并发挥优势的?
(可以举实例进行分析,也可以拟题写成一篇小论文。
字数不少于500字。
)
1998年,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开展了“沟通宣传周”活动,向员工推出了众多的沟通方式:
(1)“我建议”。
这是上行沟通。
通过这种沟通,可以使下级和组织成员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向上级和领导反映,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增强其参与感;同时,上级和领导可以通过上行沟通了解下级和组织成员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
(2)“畅所欲言”。
这是平行沟通。
这种沟通方式可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消除相互之间的冲突、扯皮,增进团结;还可以增进组织之间和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助,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克服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弊病。
(3)“报纸及杂志”。
这是下行沟通。
通过这种沟通方式,领导可以把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意图传递给下属,从而给下属指明工作的目标,明确其职责和权力;领导还可以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要求传达给下属,与下属协商解决,可以增强下属的归属感;还可以增进各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了解。
(同学们实际回答本题时,还应对以上案例进行分析,说明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是如何互为补充并发挥优势的。
)
行政组织学作业4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组织学习
以行政组织为主体,是指行政组织为应对环境变化,提高治理能力,进行系统化、持续的集体学习过程。
2.行政组织文化
所行政谓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行政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对组织及其成员具有持久影响力的行政价值观、行政意识、行政规范和行政思维模式的总合。
3.标杆管理
所谓标杆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杆的行为着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
4.工作再设计
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
二、单项选择
1.(D)是管理冲突的基础。
A.提出解决原则B.找出解决策略
C.形成解决方法D.冲突分析
2.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此种形式的信息沟通为(D)。
A.非正式沟通B.单身沟通
C.组织沟通D.正式沟通
3.20世纪90年代(A)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并提出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OLST)。
A.陈国权B.曾士强
C.吴琼恩D.张国庆
4.行政组织文化主要包括行政制度文化和(A),但是受行政物质文化的客观影响。
A.行政精神文化B.行政人员文化
C.行政领导文化D.行政规范文化
5.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作用,它具有(D)的特性。
A.稳定性B.实践性
C.强制性D.软约束性
6.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C)问题。
A.投入B.结果
C.手段D.质量
7.1957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事人事部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把训练实验室的技术系统地在公司使用。
这个小组被称之为(C)。
A.“团体动力小组”B.“拓展训练小组”
C.“组织发展小组”D.“T训练小组”
8.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薛恩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C)。
A.组织变革模式B.有计划的变革模式
C.适应循环的变革模式D.系统变革模式
9.缓解策略比回避策略更(B)。
A.退一步B.进一步
C.不退不进D.没有可比性
10.组织发展起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的调查反馈方法和实验室培训动力。
它的先驱是法国犹太籍心理学家(D)。
A.哈特B.孔茨
C.西蒙D.烈文
三、多项选择题
1.行政组织学习途径之一的试验,可分为(AD)。
A.持续性试验B.稳定性试验
C.设计性试验D.示范性试验
2.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技术包括(BD)。
A.统计法B.调查反馈法
C.工作分析法D.职位期望技术
3.从组织沟通的一般模式和组成要素来看,组织沟通具有(ABCD)等特点。
A.动态性B.互动性
C.不可逆性D.环境制约性
4.目前在理论界,对行政组织文化的理解主要有(ABC)。
A.大行政组织文化概念B.小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C.辩证综合的行政组织文化概念D.多元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5.绩效指标包括的要素有(ABD)。
A.考评要素B.考评标志
C.考评对象D.考评标度
四、简答题
1.简述格雷纳组织变革模式。
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为三种:
独权、分权和授权。
一是独权。
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变革往往由掌握最高权力者来决定,由下级来执行。
在这种管理方式下,组织变革有三种方式:
命令式、取代式和结构变革。
二是分权,就是实行权力分享,让下级参与变革的决策。
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变革方式:
团体决策变革方式、团体解决问题方式。
三是授权,即将权力和责任转交给下属,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变革什么和如何变革。
这种变革也有两种方式:
个案讨论的变革方式、敏感性训练的变革方式。
2.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
第一,民主是社会成员人格尊严和生存权利的基本保障。
第二,民主是实现社会各种利益诉求有效整合的基础。
第三,民主是实现社会有序沟通的唯一途径。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
为了防止冲突的破坏性功能放大,从而减少或化解冲突,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谈判。
谈判实质上是一种交易,一方先提出建议和要求,另一方作出评估和反应,反之亦然,直至达成协议。
(2)设置超级目标。
当对立双方的目标不可调和时,可以考虑有没有设置双方一致的、更高层次的目标的可能性。
(3)第三方介入。
在矛盾陷入僵持层面时,引入第三方力量有助于缓和紧张态势。
第三方可民主充当调停者、协调者或仲裁者的角色。
(4)结构调整。
一种办法是对个别人员实行调整,把在冲突中起关键作用的人调离或者撤换。
另一种办法是作机构重组,对人员、职责、资源等重新配置;或者设置一个综合领导,让冲突各方归并到其属下由其协调管理。
2.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
绩效评估作为管理的中心环节对行政组织绩效管理以及组织自身都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
(1)绩效评估对绩效管理具有基础性作用。
首先,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绩效管理的目标是提升组织和个人的绩效,通过对绩效的科学有效管理,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组织效率和服务水平,因此,绩效管理需要建立一套机制来衡量绩效。
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提供了一套指标体系和相配套的操作机制,寻找目标绩效与实际绩效的差距,并以此作为奖惩、晋升、培训等的依据。
同时,绩效评估凸显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
绩效管理源于现代企业管理应对信息技术和激励市场竞争的需要,而行下组织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管理有着相似之处,包括市场取向、社会取向、分机取向等,而其中最根本的还是服务取向。
这不仅是现实的市场竞争需求,也反映了行政组织公共服务的本质属性。
传统行政管理以过程为中心,以权力、命令为特征,追求内部管理效率,重点在于管制。
绩效管理的引入,把社会公众当成顾客,强调服务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增强了行政部门对社会公众需求的回应力和对管理活动产出、效率与服务质量的重视。
绩效评估通过设定绩效指标、民众参与评估等方式,使得行政组织的绩效管理逐步体现出按照顾客的要求提供服务、让顾客作出选择的原则和做法。
(2)绩效评估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机制。
从绩效评估对行政组织自身管理及组织目标实现的角度看,绩效评估具有以下几项功能:
第一,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提供了控制机制。
如果发现绩效管理实施过程或具体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可通过评估及时纠正错误,使之导向组织目标所要求的方向。
第二,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监督机制。
它的存在促使政府必须按评估的标准而不是按自己意愿去行事,从而将政府行为导向更有效的为人民谋得的轨道上。
同时,行政组织绩效评估为整个社会从外部监督政府作为提供了基准线。
第三,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