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3259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关于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关于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关于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关于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docx

《《关于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docx

《关于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惠福西路小学)

2008-10-1414:

53:

48|  分类:

文件阅读75评论0  字号:

大中小 订阅

一、选题背景                                                                 

   开展读书活动,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开展课外阅读,扩大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提升学生认知水平,无疑地将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发展,是新课程改革之所需。

于读书的重要性,先贤哲人皆有独到的体验与精辟的论述:

   莎士比亚说: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高尔基说:

“富有真理的书是万能的钥匙,什么幸福的门用它都可以打开。

   歌德说:

“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

我们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让阅读的触角与信念散播开来,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生活的方式,使学生能从阅读中体会充实盈满的阅读乐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毫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启迪我们,本课题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围绕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和配套系列化教材,探索出一套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强化个性体验、珍视独特感受的基础上,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途径,为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内容。

(一)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因此教师要拓宽阅读的范围,不光是学习哪篇课文就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

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丰富积累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

1、 总体目标: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好书陪伴孩子成长”。

2、 建立组织机构,并制定相应的职责和保证措施:

组织保证——校长负责,带领语文教研组成员,共同制定具体研究方案并组织实施;开展多渠道,多形式读书活动;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物质保证——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订阅学生喜闻乐见的刊物,充实图书馆藏书;图书馆全天候开放;班级设立图书角、阅读交流园地等。

时间保证——设立每周一节阅读课;每周两次全校共同阅读时间。

3、研究方式:

以小课题研究的方式,围绕总目标分设低、中、高年段三个子课题进行研究:

低年段开展“大声读给孩子听——师生共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中年段结合听说训练,开展文学赏析启蒙教育;高年段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

(二)  研究重点与难点

1、实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研究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多课外拓展的机会,学习兴趣与潜能得到发展,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但优等生原有的基础扎实,视野更开阔,发展速度愈快,从而加速了班级的两极分化。

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

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受益,这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更加深入的思考。

2、小学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独特性使学生的阅读活动受教师的直接影响更大,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更明显,因此,语文教师的改革意识、阅读品位、兴趣爱好、自身的语文素养等诸多因素也影响着方案的实施效果。

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指导中,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外阅读”水平,也是一个研究的难点。

(三)研究内容

    1、通过课内外贯通融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自动性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研究如何能根据基础课程需要,正确选择课外读物。

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3、探索阅读方法。

内容与学生语言积累的内在联系,探索针对不同的语言材料及不同年级进行有效语言积累指导的方法。

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阅读中吸取更多的养份,提升语言积累.并能“化乎其心”准确运用。

4、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评价性

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

如通过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或“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对学生课外阅谈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创建和使用阅读成长记录袋,督促学生形成习惯。

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避免重复研究,浪费资源,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高起点和课题成果的高水平。

   2、经验总结法。

读书月活动的研究,是一项非零起点的研究项目,要避免一切从头做起,要善于总结和筛选以往的经验,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3、行动研究法。

采用边学习、边研究、边改进、边总结、边提炼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培养起一支高素质的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队伍。

(五)研究进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五年,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6、09——2007、07)

   1.递交课题研究申请书。

   2.拟订课题实施方案及研究计划。

   3.课题组讨论、交流,调整研究思路

   4.专家讲座,教师理论培训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07、08——2009、01)

1、实施计划,开展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做好前测、收集积累、观察、个案等资料的整理与保存,定期分析对比。

   第三阶段:

回顾与反思阶段(2009、2——2010、01)

   课题组分析材料、交流、研究撰写论文

第四阶段:

结题阶段(2010.02----2010、06)

   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研讨会

 

三、研究价值

1、书籍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丰富积累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

2、开展读书活动,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语文学科本身特质的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需的。

3、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立竿见影的。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主动帮助他们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经常性地围绕课外阅读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让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航灯。

 

四、          研究基础

1、题组成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将关心、热心于推动青少年读书活动的教师组织起来,共同为这项事业出谋划策。

成员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实践经验,有的曾在市级刊物发表论文,有的获市级教学研究成果奖,为课题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题由学校大力支持,并保证启动经费到位,有一定财力支持。

3、课题组内划分若干研究小组,各研究小组根据课题组研究方案制定具体的研究实施方案,报总课题组审议通过,组织实施。

4、除总课题外,设立了子课题,全体指导教师都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5、课题组定期召开相关会议,研究并推动课题研究工作的进程。

每年由课题组 牵头拟订一本阶段性研究成果文集,以便交流各方面的经验,并为课题的终结成果积累素材。

主要参考文献:

《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例谈》     《教育评论》          2000年第5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2008年11月24日16:

16:

32来源:

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教育体育局

一、课题的提出和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题的提出

2001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决定》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成为近期我国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决定》对中小学德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中小学德育要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为重点。

从长远看,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帮助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他们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是小学生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是重中之重。

几十年来,我们国家一直都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其投入和声势比起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毫不逊色的。

但是,我国的德育教育除了一些口号式的说教之外,实际教育效果却差强人意。

深入反思,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违背了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脱离实际追求“高、大、全”。

从反思中不难发现,小学德育教育一个重大的弊端就是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

另外,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就我国目前中小学德育教育实际看,不仅忽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

它既没有切实可行的教育内容,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这对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培育和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同时,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多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特殊技能的培养,他们宁愿花钱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而忽视基本的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

鉴于此,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在小学生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家庭教育的改进。

   因此,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育,不仅可以找出解决小学生德育工作中存在主要弊端的对策与措施,而且也可以探索出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下如何进行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新路子,以满足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新需求。

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研究和探讨,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将着眼小学生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原理、方法和途径,为小学德育及家庭教育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习惯:

是人在一定情境中通过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较为固定的、自动化的个人行为方式。

依据习惯对于人的价值和作用,可以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按照习惯的性质和层次水平,可以分为动作性习惯和智慧性习惯。

依照人们日常活动的领域,可以分为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

良好行为习惯:

是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良好行为、健康倾向或社会风尚。

本课题涉及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

具体指:

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良好的守纪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安全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与人合作共处的习惯;良好的劳动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就是通过行动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寻找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范围及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涉及大武口区属所有小学。

研究对象为区属小学1-6年级全体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小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

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做事、学习基本习惯;

   2.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新途径,形成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

   3.探索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预防及矫正方法,为学校及家庭教育提供帮助;

4.通过研究,细化各年段的德育目标,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培养需要,为学校德育教育提供应用指导。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通过实践研究,对我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进行探讨,尤其要研究由认知——行为——习惯是如何转化的。

为此,将本课题细化为以下几个子课题:

   1.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预防与矫治(以个案为主);

2.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3.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4.优秀小学生和普通小学生两大群体之间基本习惯的比较研究和分析;

5.学校、家庭、社会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

   这几方面的研究重点是小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

如果小学生在这三方面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课题将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具体化为一系列习惯,并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

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具体指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在做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具体指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体指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科尔伯格。

其理论精髓是“认知——发展”,他认为道德发展的核心是道德思维的积极发展,而道德发展同理智发展一样有着一个明显阶段特点和顺序的连接过程。

道德发展及道德认知的循序发展。

这种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知行统一,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

   2.人本主义道德教育论: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马斯洛。

人本主义认为传统学校德育压抑人性,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展个体的“自我意识”,促进自我本性的完善。

这种理论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和主体作用,注重现实生活和儿童品德发展实际需要,激发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兴趣,注重发展儿童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

3.社会学习论: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特别强调:

道德教育要关心人格的整体性;教学中要注重教师的人格形象和师生互动的道德因素;注重隐蔽课程对道德情操的重大影响。

同时强调儿童道德发展中的观察学习和自我强化。

强调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可习得他人行为。

这种理论要求教师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科学研究需要有正确研究方法。

就本课题而言,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等。

下面就主要的几种方法作简要说明。

   文献研究法:

任何科学研究都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运用前人提供或留下的文献资料,吸收借鉴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不断进行深化研究。

本课题运用文献研究法,从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学者论著中吸取营养和材料,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调查法:

本课题将采用教师、家长座谈交流的形式了解教师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同时发放学生问卷,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与分析,获得对比性数据及相关性数据,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

观察法:

本课题拟在学校的优秀学生、普通学生、学困生中随机选出300余名,对这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过程进行跟踪观察,掌握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成长过程,总结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得失,从而提炼习惯养成教育的好经验、好方法。

实验法:

本课题拟在各学校进行实验研究。

学校成立课题组,在研究的过程中,力争做到点面结合,在点上进行实践,在面上进行理论和方法指导。

以点带面进行课题研究。

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组拟调查一些杰出人物,了解习惯养成对成功人物成长的影响,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习惯与成功的关系。

采访一些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典型家庭,了解他们在孩子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捕捉具有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学生的典型个案,分析其习惯养成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预防和矫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3年(2008年——2010年)。

课题按年度总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启动阶段(2008年3月—2008年9月)主要工作包括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课题组的成立,有关人员的培训等。

具体工作:

(1)组织学习《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2)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理论。

(3)选定子课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

(4)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子课题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2008年10月—2010年7月)主要工作是全面开展子课题研究,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进行具体实验,进行个案追踪与访谈、理论研讨、指导与培训,推广成功经验等。

具体工作:

(1)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

(2)落实课题研究方案,及时召开课题研究会议,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3)不断总结反思研究过程,形成初步的课题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4)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思路。

(5)整理研究成果,进行成果展示,进行验证性研究。

第三阶段:

课题验收总结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2月)主要工作是验收子课题,总结和评定实验成果,发布研究报告,推广研究成果等。

具体工作:

(1)成果展示,交流研究成果。

(2)组织结题培训,明确结题工作要求。

(3)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汇编研究成果。

(4)申报结题。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完成“大武口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的调查报告。

   

(2)公开发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验研究”的研究报告,提供相应的理论和做法,供一线教师参考。

   (3)编写“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论文集、案例集、教育故事集。

(4)编写一套关于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预防与矫治的操作手册,供广大父母和教师使用。

十、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

领导小组:

   组长:

任永勤

   成员:

教研室主任、各校校长

指导小组:

   组长:

任永勤

专家组成员:

王少元、植广宁

指导一组:

王翠霞(组长)、王金华、刘希、王香华

指导学校:

市六小、市七小、市十小、市十二小、育才

学校、市十四小、市十七小、乌兰小学

指导二组:

沈彩霞(组长)、路月琳、王桂兰、耿旭娟

指导学校:

市十一小、市二十一小、胜利学校、奔牛学校、市十八小、白芨沟小学、大峰学校

指导三组:

程清梅(组长)、马军花、马学芳、黄波

指导学校:

市十三小、市十五小、市十六小、一站小学、

二站小学、四站小学、五站小学、六站小学

2.具体分工

任永勤(课题负责人)主要负责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教研室负责完成《大武口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负责课题研究成果资料的整理,将各校的优秀成果编辑成册。

市六小承担子课题“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预防与矫治”的报告撰写。

市七小承担子课题“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的报告撰写。

市十一小承担子课题“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的报告撰写。

市十三小承担子课题“优秀小学生和普通小学生两大群体之间基本习惯比较的研究与分析”的报告撰写。

市十五小承担子课题:

“学校、家庭、社会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报告撰写。

3.保障措施

(1)加强研究人员的培训。

教研室、各学校组织研究人员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的,了解研究内容,掌握研究方法。

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专著。

(2)各学校要把该项课题研究纳入日常工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实施计划,明确参研人员职责、分工,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研究,确保研究落实到位。

要把课题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研讨课、交流研讨会等形式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覆盖到学校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各个层面,形成学校总课题——课题组成员子课题——班主任、学科教师小专题的研究网络。

(3)制定课题管理制度:

①学习培训制度。

课题组成员和参加课题研究的学校教师要按时参加各种学习培训等活动,并自学相关理论文章,交流经验体会。

②交流研讨制度。

每一阶段完成后,课题组成员和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都要交流汇报阶段性的课题研究情况。

③总结反思制度。

课题组成员要按照阶段研究要求进行阶段性课题总结,形成文本资料。

(4)资金保障:

课题研究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

如外出学习、购置图书、研究人员的科研经费、论文的评选等,预算经费,学校从办公经费中支付。

附:

小专题选题方向(仅供参考):

儿童整洁卫生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低年级学生独立睡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儿童生活自理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儿童专心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小学生勤俭节约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小学生经常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小学生合理消费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小学生“拖拉”不良习惯的矫正研究

小学生遵守规则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关于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背景:

我校(东街小学)是敦煌市的一所重点小学,拥有学生人数2000多人,我校一直在倡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新课程背景下,虽然在语文教学中提出了大量阅读的要求,但具体的落实情况还是不尽人意,学生的大量时间不是被繁重的作业所占据,就是被影视所吸引。

一些常识性的文学内容如四大名著的一些知识还是从电视中获得的,由于没有养成了自主的阅读习惯,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不够浓厚,课外阅读就落不到实处。

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要达到万字。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加大相关的课题研究的力度。

   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积极地倡导自主阅读,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教育学生读好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从书中受益,逐步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实验目标:

    1、制定阶段性的阅读目标。

让每一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有一定的目标可循。

    2、把减负与学生的阅读结合起来,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阅读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教育功能。

   3、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阅读当做自主的行为。

    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组织课题小组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明确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讨论研究的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课题分工。

      2、研究阶段:

积极科学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内容的阅读书籍,及时的进行跟踪检查,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并进行记录,对比、分析,写出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3、就课外阅读的专题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上课,交流方法,查找不足,达成共识。

      4、推广阶段,课题形成一定的成果后,先在年级,后在全校推广,在推广中进一步补充,改正。

提高课题的可操作性。

      实验时间

        1、学习阶段(2011年1月----3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