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鄂教版语文五下《海上日出》word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3099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鄂教版语文五下《海上日出》word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春鄂教版语文五下《海上日出》word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春鄂教版语文五下《海上日出》word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春鄂教版语文五下《海上日出》word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春鄂教版语文五下《海上日出》word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鄂教版语文五下《海上日出》word教案.docx

《春鄂教版语文五下《海上日出》word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鄂教版语文五下《海上日出》word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鄂教版语文五下《海上日出》word教案.docx

春鄂教版语文五下《海上日出》word教案

《海上日出》教案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难点:

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动态过程。

  教学切入点:

从“伟大的奇观”切入课文,带动阅读。

  阅读点:

课文的2—5自然段。

  板书设计

  1.海上日出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范读课文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

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提问:

《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

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

(写景的课文,日出:

是太阳升起来;海上:

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

形容时间极短

  重围:

层层包围

  奇观:

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

观,景象

  三、默读课文,从课文文中找出赞美海上日出的句子。

  1、提问: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什么句?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2、让学生思考:

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

(“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

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

(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4、“奇观”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学习课文第一段。

  四、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

  

(1)读文,“奇观”?

  

(2)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五、练习朗读全文。

  六、作业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语引入,复习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学了《海上日出》这篇课文,通过学习,同学们都被作者生动的描写所吸引,都想亲眼看一看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今天,老师带来了海上日出的录像片,大家想现在就来欣赏吗?

老师提个问题大家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1、整体感知。

(放录像片)

  2、复习提问。

(板书:

常常看,晴天时,有云时,伟大奇观)

  二、交待任务。

  通过刚才欣赏,大家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

海上日出景象壮美,作者的文笔更优美。

那么,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观察,生动描写出。

海上日出这一自然的伟大奇观的呢?

我们这节课就未深入学习。

  三、学习新课。

  1、打开预习本,结合预习中的有关这一段的思考题来学习。

(具体讲一讲晴天日出的景象。

  2、按作者观察的顺序,学生讲课文中的句子。

(板书:

一片浅蓝,一道红霞)

  3、小结:

日出前,蓝天彩霞,颜色鲜亮。

那么,太阳出来时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结合录像中的画面,继续学习。

  ①板书:

小半边脸(看画面)

  ②幻灯出示:

“太阳……使劲儿向上升。

”一句。

  a谈理解。

b欣赏画面。

朗读体会。

  ③理解“冲破W跳出”“红亮”“光彩”等词语。

  4、小结。

  5、朗读第二段。

  6、尝试背诵。

  7、小结:

“晴天日出”一段,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

首先,作者是按日出的先后顺序来描写的,在叙述时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并展开了合理的想象。

正是这样细致观察才把晴天日出景象描写得生动传神。

晴天日出壮观雄奇,那么,有云时日出景象又是怎样的呢?

下面结合预习中的第三题,同学自己学习。

  

(二)学习第三段。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小黑板出示课后三题中的两个句子。

②读题。

③填空。

④这两个句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呢?

请同学一边欣赏图画(贴挂图),一边观看录像来讲。

  3、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描述,我们感觉晴天日出壮观无比,有云日出也别具一格,每个人看后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

  (三)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

  2、(幻灯出示)学生谈理解。

  3、改成陈述句后与原句比较。

  4、朗读。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大家回忆一下这节课,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是呀,像海上日出这样伟大的奇观,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很多很多。

要想领略它们的美,大家必须认真、细致地去观察。

如果你在观察时做到了有顺序、抓特点,展开了合理的想象,那么,老师相信,你们也会写出像《海上日出》这样优美的文章来的!

鄂教版语文五下:

《暴风雨》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真阅读,感悟课文,体会暴风雨来临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风雨过后,万物争荣的景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真阅读,感悟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暴风雨来临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风雨过后,万物争荣的景象。

  教学切入点:

抓住课文第12自然段中“狂暴的大自然”和“绚丽的早晨”展开阅读。

  阅读点:

课文的7—11自然段。

  教学课时:

1

  板书设计:

  2、暴风雨

  大自然如此神奇

  大自然那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暴风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可以带来灾难,令人恐惧,也可以以它的气势,使人振奋,尤其是暴风雨过后,大自然展现的是江山似景、风景如画的另一番景色。

  2、老师先给大家看一段片子。

(放暴风雨),看完刚才的片子,请你谈一谈刚才的片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3、今天,意大利作家弗拉里斯为我们带来一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寓意深刻的著名散文《暴风雨》。

  二、分小组进行学习。

  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写作顺序。

  3、检查第一次自学情况:

  

(1)每个小组成员任选一部分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后评议。

  

(2)讨论每段内容:

①暴风雨之夜的情景(时间先后顺序)②黎明雨过天晴的景象(由近及远)

  4、第二次进行小组学习:

  要求:

这一次主要是品位、感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下几点在讨论时师注意点拨:

  ①第一自然段写雨前,突出“闷热”“闪电”“雷声”

  ②雨来时的势头。

“瓢泼”“撕开”“倾注”等写出了雨势之凶猛。

  ③写狂风声音—力量(震撼人的心灵)

  ④写雨(有何不同?

)由惊恐—放松、舒展。

  ⑤将雨后的景色与雨前相比较来学习,讨论

  三、大组交流

  1、、在这么多的景物中,一定有你自己认为写得比较好的景物吧!

请你用最优美的语调来读一读,并且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2、小结:

你们的朗读给课文增色不少。

你们的观点表示你们自主阅读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我们不难看出,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紧紧抓住夏季暴风雨前后景物变化,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恰当地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是如此神奇。

  3、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再一次走进暴风雨,体会大自然那顽强的生命力。

(对比读、个别读、齐读。

  4、一篇好的写景文章,不光要有精彩的景物描写,还必须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具体的景色中去,做到情景相融。

那么你认为这篇文章,想要通过暴风雨,告诉大家什么呢!

(理解最后一段)

  5、总结:

学完这篇课文,希望不仅在写作上能带给你启发,而且要能理解这暴风雨所给你带来的人生哲理。

  四拓展学习:

  1、介绍《海燕》这篇文章

  2、听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鄂教版五年级下: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对湖水的描写和对湖周围风光的描写,从中体会到青海湖梦幻般的美。

  教学准备

  青海湖风景图(挂图或网络)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湖泊?

  2.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青海湖(板书),作者还说它是梦幻般的湖(板书)。

你想了解它吗?

  二、学生自主阅读: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个人,小组等)阅读课文,想想并讨论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了青海湖。

  2.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认真读一读。

  3.小组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全班交流:

  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教师引导:

作者来到青海湖畔,“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

作者虽然介绍了在这幅画卷里是“绿茵茵的草滩”,长满“黄灿灿的油菜花”和“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但相比之下,重点写的是什么?

  2.

(1)这节开头的“抬眼望去”,望见了什么?

  

(2)眼前的美景使作者想到了什么?

  (3)作者幻想到了什么情景?

  3.从哪儿看出青海湖的物产资源很丰富?

  4.组织讨论:

“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这句话的意思。

引导学生根据并联系课文内容来讲。

  5.交流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朗读时要把惊奇、赞美、被陶醉的感情表达出来。

  四、课外延伸:

  1.鼓励学生摘录、背诵文中的好词佳句。

  2.鼓励学生课外去寻找有关青海湖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支寻找其他湖泊的资料

鄂教版语文五下:

古诗诵读《江南春》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导入

  L、指名读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二、揭示课题

  1、《江南春》:

江南的春天。

  2、介绍作者:

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

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三、自学古诗

  1、自由诵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6、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7、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8、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背诵古诗

  四、小结

  两首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抄写生字词两遍。

  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鄂教版五年级下:

《背课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从中领悟到读书的方法和背课文的好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情感的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合作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说一说课文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

  四、重点品读、感悟。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过渡:

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对背课文一直是充满热情和兴趣。

第一部分中,因为所背内容简单有趣,在作者看来背书就像唱歌一样。

可随着课文越学越多,越来越长,背书的难度不断加大,又是什么使作者对背书仍然充满热情呢?

请自由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思考这个问题。

  2.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自主思考。

  3.全班交流。

(以下为预设的教学板块,不分先后顺序。

  

(1)所背课文隽永有趣。

  品读义小引用的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厂,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结合文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匆匆》的喜爱。

  指导学生把感受带进朗读。

  

(2)教师的示范激发了“我”背书的兴趣。

  扣住“一字不差”体会作者当时的惊奇、佩服。

教师可以适当介绍《匆匆》,让学生认识到一字不差地背下《匆匆》并不容易。

  指导朗读,突出“一字不差”。

  (3)妈妈的激励。

  “妈妈拿着课本,很平静地说:

‘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

’”引导学生关注妈妈的语气,体会到“平静”的语气说明妈妈的分析理智客观,还要体会到妈妈的责备之情。

  “妈妈接着说:

‘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

还不懂啊,就让背。

’说完,她就背起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师可以以结合作者引用的妈妈背的孔子名言展开教学:

指名读读孔子的这句名言;教师给出这句话的译文;比较古文和译文,体会背古文的难度较大。

  “我听着很新鲜,看看妈妈,她容光焕发,背得那样起劲。

”理解“容光焕发”,说说为什么妈妈背得容光焕发,那样起劲。

  再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感受。

  4.小结:

虽然背书是个艰难的过程,但作者多找积极因素,不断树立背好课文的信心,童年的学习生活也因此变得趣味横生。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三部分,想想这部分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

  2.全班交流,重点指导理解两个重点句子。

  “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1)文中哪些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话,请把它们画下来。

  

(2)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桃花源记》,帮助学生理解“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地活画出那个捕负人有趣的经历……”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指导朗读第17自然段,注意感情的变化。

  “多背一些名篇,储存在记忆里,在一次次的重温中,不断地加深着理解,就好像牛儿吃下草,经过多次反刍,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

”,

  

(1)指名读该句,说说“反刍”的意思。

  

(2)把温习背过的课文比成牛儿反刍好在哪里?

从两个“慢慢”你读懂了什么?

  (3)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背课文”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3.小结:

在背课文的过程中,作者掌握了科学的读书方法,从背书中获益颇多。

  二、你原来对“背课文”持什么态度?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钟楼读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反复的写法在感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培养正确、流利地朗读。

  3、培养主动主动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在钟楼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爱读书、乐读书的感情

  2、培养主动主动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点切入点:

了解在钟楼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爱读书、乐读书的感情。

  阅读点:

“我”在钟楼读书的乐趣。

  课时安排:

2

  板书设计5、钟楼读书

  “我非常喜欢我们学校的阅览室,他以前是一座钟楼”

  爱读书、乐读书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合作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说一说“我”在钟楼读书,享受到了那些乐趣?

  四、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

  1、指名读第4—6自然段,交流最感兴趣的地方。

  2、教师相机教学下列句子:

  ①“小刺猬弟弟、小白兔弟弟、小青蛙弟弟,都坐在幼儿园的小椅子上了

  师:

能不能把这句改成“小刺猬、小白兔、小青蛙都坐在幼儿园的椅子上了……”?

  指导学生比较、体会作者对书中小动物们的喜爱之情后感情朗读。

  ②“……看见小松鼠弟弟背起书包,从澳洲大沙漠跑来了;随后,看见长颈鹿小弟弟从非洲坐一条独木舟来了……”

  师:

熊猫生活在哪卫?

看见从澳洲和非洲来的小动物,生活在中国的小动物心情会怎样?

作者的感情呢?

  ③指导朗读该句,读出作者的喜悦。

  “我看见熊猫阿姨向长颈鹿小弟弟看了一眼,长颈鹿小弟弟马上踏着舞步在草地上跳舞场。

  师指导学生休会动物们之间的默契,感受幼儿园小动物们的快乐心情。

  3、说说作者从这个故事中享受到哪些乐趣。

  相机指导学生从下列句子中体会作者的心情。

  “我赶紧把书翻下去。

  “我好像听见书里有一阵音乐传来了……”

  “我非常喜欢我们学校的阅览室,它原是一座钟楼。

  感情朗读。

  4、小结:

在钟楼里读书,作者认识了好多可爱的动物,被小动物们的快乐情绪感染着,这就是作者读了这本书的乐趣。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6—17自然段

  1、默读第16—门门然段,说说作者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2、结合前文说说,为{卜么作者想到奥登赛去看看,为什么还想到爱斯基摩人的渔村去看看?

  3、师述:

读书:

作者的视野不仅仅停留在家乡的大海和兴化湾;读书,使作者能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读书,使作者拥有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梦想……坐在钟楼里,看着周围那么多的书籍,对这座钟楼的喜爱之情怎能不喷薄而出?

让我们一起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作者由衷的喜爱。

  4、齐读文章第17自然段。

  5、浏览全文,想一想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读书的乐趣。

  从全文来看,先介绍学校、学校阅览室;再写自己读书享受到的乐趣;最后写我的理想。

  6、读写三本书乐趣的语段,说说它们在段落组合上有哪些特点。

  仿照“有一天,我看到—本书,里面有……我好像……”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读书给你带来了那些快乐?

请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我好像…

鄂教版五年级下:

《意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感受高尔基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的优良品质。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2.培养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继续培养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高尔基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的优良品质

  2、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学习课文2—12自然段

  1.自由独第2-12自然段

  2.读后自主思考,全班集体交流。

  ①陌生人主动搭话,碰到钉子后仍不放弃。

  师:

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这个人就是《童年》的作者,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

让我们揣摩一下高尔基当时的内心。

为什么他要主动和作者搭活,在碰到钉子后仍然不停地追问呢?

  启发学生结合作者看书的急切心情和剧院这个特殊的场所来思考。

体会高尔基对青少年的关心。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不同的情感。

  ②在作者大声哭了起来的时候,陌生人安慰“我”。

  指导学生把描写高尔基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分别画下来,认真读一读,说说从这些词句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从刚才大家的交流中,我们知道高尔基体察作者的内心感受,适时地安慰使作者走出了悲伤,他对青少年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人对他不由得产生崇敬之情。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10自然段。

  ③“我”和陌生人成了好朋友。

  扣住“微笑”一词,引导学生讨论:

从高尔基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这是对作者在剧院中读书的批评。

既然是批评,为什么还要带着微笑说?

从“一同欣赏”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悟高尔基刘?

作者真诚的帮助和平等友好的态度。

  指导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一.揣摩作者的写作特点

  1.同学们,文章在最后才交代“我”遇到的是高尔基骨高高的,又非常面熟的人就是高尔基呢?

  为什么作者不一开始就点明这个颧

  2.学生自主思考,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作者这样安排确实独具匠心。

既符合事情发展的顺序,使事情更真实可信;又使文章跌宕起伏,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使文章耐人寻味。

  3.教师拓展:

简单介绍用了类似写法的一些作品,并向学生推荐这类作品阅读。

  二.“我”读《童年》时大声地哭了,这也是读书地乐趣吗?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鄂教版语文五下: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等词的意思。

  2、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3、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4、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引导学生创作。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课时安排:

1

  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东水流,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启发谈话:

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背一首,指名学生背诵。

本课我们学习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师板出课题,学生挤读。

  2、释题;题目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不行的话,请看诗后注释⑴,指名学生说说诗题意思。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自读古诗3分钟左右,然后指名说说读懂了什么?

  2、精读第一句:

黄师塔前东水流,春光懒困倚微风。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

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

“懒”是何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