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冲刺高一语文小说.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2954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冲刺高一语文小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期末冲刺高一语文小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期末冲刺高一语文小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期末冲刺高一语文小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期末冲刺高一语文小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末冲刺高一语文小说.docx

《期末冲刺高一语文小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冲刺高一语文小说.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期末冲刺高一语文小说.docx

期末冲刺高一语文小说

1、 现代文阅读(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流浪狗

崔立

  有一天,我们楼下门口处,出现了一条流浪狗。

很小的一条狗,狗毛呈白色,像是出生不久的。

冬日的天,足够冷,我看着那条流浪狗,使劲地抖动着自己的头,以运动来取暖。

间或,发出阵阵哀怨的声音。

  我匆匆赶着去上班,也来不及多去关注它。

我走过的时候,就在想,这狗,肯定是被遗弃了吧。

定是被哪个不负责任的主人,嫌家里狗太多,便把它给赶了出去。

说实话,我不讨厌狗,但也真没想过要养。

养狗太麻烦,要喂它吃喝,给它洗澡,最主要的,还要给它安排住宿的地方。

把一只狗安置在自己家里,我可想都不敢想!

  晚上回来时,天还没黑。

我看到那条流浪狗,还蹲在门口。

不过,看起来,它似乎比我舒服一些。

我上了一天的班,还饥肠辘辘的,它比我好,躺的位置上多了一只碗,碗里竟已盛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可能是周边的好心人舍给它的。

  我上了楼。

胡乱地端出冰箱里的剩菜剩饭,放在微波炉里热了几分钟。

一个人的日子总是那么寂寥,我又想起了那条流浪狗,觉得自己和那条狗,似乎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我吃了几口菜,看到了里面的几块大肉。

我就不再吃了,端着只碗盛上肉,下了楼,倒进流浪狗的碗中。

流浪狗似乎认真看了我一眼,并且还朝我摇起了尾巴。

  第二天一早,我下楼时,想着那只流浪狗,还在不在楼下。

推开楼下的大铁门,流浪狗果然还在,它蜷缩着身子,躲在旁边的几株小海桐之间,借以来取暖。

我看着,不觉有些心酸。

我跑回了屋,想起自己还有一条不大盖的小毯子,也许,这流浪狗会用得着吧。

  晚上,当我再度下班回家时,流浪狗睡觉的地方,已经多了好几条被子,它躺在那些被子中间,似乎很满足。

  后来的一天,我感冒了,高烧烧到40度。

我请假,到医院配了许多的药,然后就睡了一天。

晚上,我昏昏沉沉地还在睡着,间或能听到窗外噼里啪啦的雨声。

我的脑子里忽然想起了楼下的那条流浪狗,这么大的雨,它要被淋透了吧。

我是很想跑下楼去看看它,但刚直起身子,很快又躺了下去。

我根本就没有气力挣扎着起来,接着,又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天亮时,我醒来了,觉得神清气爽,也听不见了雨声。

再摸摸额头,已经没有一点烫意,看来这感冒已经被我扛过去了。

我猛然想起了那条流浪狗,快速跑到楼下,以为它一定被淋得很落魄。

可是——我呆住了,流浪狗身上的毛,是干的。

离它不远处,立起了一个小木屋。

  结尾一:

我回到楼上时,找出手机想看看时间,才发现上面的十几个未接来电,还有一条短信,是爸妈发来的。

他们好像已经知道我感冒了,只说了一句,想回家,随时都回来吧。

那十几个未接来电,也都是他们打的。

昨天因为我想好好睡一觉,都调了静音。

  我的眼眶瞬时就红了。

  当年,为了一段莫名其妙的所谓爱情,我固执己见地和爸妈大吵了一架,然后毅然决然地搬了出去,并且即便证明自己是错了,还是高昂着头不想低下。

  结尾二:

这个小木屋是谁搭的呢?

我还在疑惑时,隔壁的一个年轻人告诉我,是楼下的那对老夫妻搭的,他看见他们在楼下噼噼啪啪地忙了大半天。

那对老夫妻,是有名的厉害,并且又吝啬。

我有些不信,他们怎么可能劳神费力去搭个什么小木屋呢?

不久。

又听到一个消息,几年前被老夫妻赶出门的儿子,也被迎了回来。

         (转载《小小说选刊》2013年19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写了一个由一条流浪狗引发的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曲折跌宕,使小说在平淡的叙述中营造了不平常的效果。

B.文中的“我”开始见到流浪狗时不大关注它,到后面却越来越想到它,说明“我”是一个非常有同情心的人。

C.小说开头写狗在寒冷的冬天里,用使劲地抖动自己的头来取暖,以及间或发出阵阵哀怨的声音,意在与后面狗得到照顾形成对比。

D.文中写“我”和邻居们为流浪狗送食物、送被盖、搭木屋等种种行为,彰显了人间自有大爱的主题。

8.简要分析小说中“小木屋”的作用。

(5分)

9.作者为小说续写了两个结尾,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好?

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6分)

2、(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医  心

明晓东

街上喧闹声传来时,王仁甫正在医心堂和白忠孝对坐品茗。

听着外面日本兵叽里咕噜的叫喊声和皮靴重重敲击青石板街道的声音,白忠孝的手一阵颤抖,绿莹莹的茶汤淋湿了面前摊开的医书。

白忠孝长叹一声:

“这群倭寇又在抢掠了,这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呢?

 王仁甫侧了身子仔细听了听,依旧低头无语。

 二更天时,急促的拍门声响起。

王仁甫轻轻拉开门,闪进两个人影,其中一个受伤者被另一个人拖了进来。

王仁甫扶伤者躺下,端起油灯仔细查看。

白忠孝拉过王仁甫,悄悄地伏在耳边说:

“师兄,怕是青龙山游击队的吧!

日本人追究起来,咱俩可就没命了。

 王仁甫看了师弟一眼说:

“伤者必救,这是师父的规矩,你不记得了?

 白忠孝就嗫嚅着退到一边,心惊胆战地听听窗外的动静,不再说话了。

 王仁甫先是取下墙上的皮囊,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

片刻,汩汩流血的伤口便止住了血。

王仁甫伸出一只手一点一点地捏着,把碎裂的骨头复位,再敷上草药,揩掉头上的细汗,牵出后院的骡子,套上车,扶伤者躺了上去,目送两个人在黑暗中离去。

 翌日,日本兵长驱直入,把医心堂翻了个底朝天,然后抓走了一旁瑟瑟发抖的白忠孝。

不几日,人们看到白忠孝点头哈腰地围着日本鬼子大队长宫本一郎转来转去,才知道白忠孝医好了宫本的头痛病,成了日本人的军医。

 白忠孝带着宫本走进医心堂的时候,王仁甫正捻着他的宝贝银针,一枚一枚地仔细看着。

宫本一郎进门就喝退了身边的随从,双手抱拳说:

“久闻王先生神针大名,今日总算有幸目睹了。

”王仁甫随意一笑,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宫本也不客气,单刀直入地说:

“听贵师弟白先生说,令师曾传针灸秘术于你,可否让在下看看?

 王仁甫正色道:

“中华医术博大精深,乃我民族之瑰宝,岂容异族觊觎?

先生死了这条心吧!

”然后拱了拱手,表示送客。

 宫本一郎沉下脸来说:

“王君再好好想想吧。

”说完,带着手下走了。

 过几日,白忠孝独自一人来了,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

白忠孝告诉王仁甫:

宫本怀疑青龙山游击队长刘一廷当日受伤是你救的,这一条就足以杀了你全家。

白忠孝还说,宫本有头痛病,一高兴或是一发怒就头痛,痛得满地打滚,要不是念在王仁甫的神针可以救他,早就抓了王仁甫进日本人的大牢了。

 王仁甫笑了笑说:

“咱俩师出同门,你就可以治他,而且可以凭着手艺尽享日本人的荣华呀!

 白忠孝拉着王仁甫的手说:

“师兄,你明知我的针灸术不如你,我只能治得了宫本一时呀!

 王仁甫拍拍白忠孝的手说:

“好吧,你坐下,我把师父的针灸术教给你,你就可以治好宫本一郎的病了。

”白忠孝坐在椅子上,王仁甫捻起一排银针,悉数刺入白忠孝头顶,片刻后取下,对白忠孝说:

“这神针之妙就在于针的深浅不一,深一毫则当场毙命,浅一毫则治不了根本,师弟切记啊!

 七日后,宫本头痛病再犯,白忠孝依着师兄传授之术,将银针一一刺入宫本的胖脑袋,片刻间宫本只觉得神清气爽,而扎完针后,白忠孝却颓然倒地,再无气息。

宫本挥挥手,让手下将白忠孝拖到荒野弃尸。

自此,宫本的头痛病不再犯了。

 再说白忠孝被扔在荒野,被青龙山游击队发现,认出竟是当日救过队长的先生的师弟,就抬上了山,准备找个地方掩埋,岂料一锨土下去,白忠孝却长出了一口气,醒了过来。

活过来的白忠孝不敢说自己帮过日本人,就留在了游击队给伤员治病。

 几个月后,宫本一郎指挥手下围攻青龙山,游击队已经弹尽粮绝,眼看着青龙山就要被攻下,宫本手舞军刀大笑,正指挥着日本兵冲锋的时候,突然觉得头皮一麻,头痛病又犯了。

宫本丢了军刀,捂着脑袋直挺挺地倒下去,一蹬腿死了。

 游击队乘机反攻,全歼了日本鬼子。

游击队员不解,为什么没人击中官本,宫本却自己死了。

只有白忠孝不语,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医心堂再次开张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投降。

王仁甫端坐在草药味弥漫的大堂里,白忠孝也进来了。

白忠孝进门就跪在王仁甫面前说:

“师兄,我没能遵从师父教诲,帮了日本人,害了别人也差点害了自己呀!

要不是师兄扎我几针,恐怕我已是罪人了呢。

”见王仁甫不语,白忠孝又说:

“你扎我,我再扎宫本,一样的针法,咋就治死了宫本呢?

 王仁甫哈哈一笑说:

“宫本病在身上,一针进神经止住疼痛,再一针刺出脑血管微疵,欣喜若狂自会出血而死;而你身体虽无病却病在心神,一针刺你灵魂出窍,再一针刺你回归正道,是为医心啊。

”白忠孝跪地不起,王仁甫双手搀起白忠孝说:

“心已归正,就忘记过去,我把师父的神针绝技教给你吧。

 自此,医心堂名震省内外。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白忠孝独自一人来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因为他很担心师兄的生命安危,更希望师兄能与他一道享受日本人赏给的荣华富贵,过上太平日子。

B.小说语言自然而简练,用词准确而形象,如"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中的"捻''"燎"等动词的使用贴切而生动。

C.游击队员们不明白宫本为何会突然倒地身亡,只有白忠孝内心清楚而不语,因为他知道宫本的死是师兄传授的针法导致的,自己不想邀功。

D.小说大量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方法,刻画了王仁甫与白忠孝两个形象,展现了师兄弟两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

E.小说多处设置伏笔和悬念,内容前后照应,这样不但使情节发展曲折起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而且使作品的结构严谨完整,主题更加突出。

8.小说中王仁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分)

9.小说的标题为“医心”,王仁甫的医馆名为“医心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医心”的理解。

(4分)

3、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晕厥羊

铁凝

老马一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吃蒜。

但是,这个通俗而又廉价的嗜好并不总是能够顺利地被满足,原因是他的老伴绝不能闻大蒜的气味。

昨晚临睡前,她已经向他交代了这几天他一个人在家应该注意的事情:

冷水表里的存水不多了,水表好像有点不准。

现在,老马穿好衣服来到客厅,又推开老伴房间虚掩着的门观察片刻,在确认房子里真的没有老伴之后,便疾步进了厨房,拉开柜橱的最下边一只抽屉,拿出预先藏好的两头蒜,三下两下地剥起来。

这时有人按门铃。

老马不觉浑身一激灵:

莫非她丢了什么东西又折回来取?

慌乱中他把蒜藏进抽屉赶紧去开门——他从来不敢怠慢老伴的门铃声。

门开了,唉,原来是单位的出纳给他送工资来了。

老马接了工资信手放在门厅的餐桌上,接着赶紧回到厨房继续剥蒜。

眼看着那些象牙色的、光溜溜、鼓绷绷的小蒜瓣在他手下越聚越多,老马心中那鬼祟的激情和暧昧的欲望说什么也按捺不住了,他抓起一瓣丢进嘴里猛嚼,一股热辣辣的蒜香伴着脆生生的响动在老马口腔里爆炸。

这就是幸福了,咀嚼中的老马暗自思量。

这时又有人按门铃。

正在享受大蒜的老马本来不愿意此刻有人造访,但是,正因为几头大蒜下肚,经常打不起精神的老马,现在是精神昂扬力量充沛,尤其当他看见门口没有老伴。

门口是个全新的陌生人,可这个陌生人按了门铃又转身要走,老马就非常想把他拦住,他觉得现在他既有拦住这人的力量又有拦住这人的权利。

老马说,那你怎么按了门铃就走啊。

陌生人说,你这是201,我找错门了。

老马说,你想找谁家?

陌生人说301,说自己是小区物业公司的水工。

提起物业公司,老马更不想放这人走了。

我正想找物业公司呢,你必须进来先给我查查。

老马的态度是不由分说的,陌生人却显得犹豫,也许还有几分不易觉察的慌张。

但这犹豫和慌张显然敌不过老马的不由分说,于是他跟着老马走进了老马的家。

其实老马也未必想到陌生人这么听话,他一向缺少让别人听他发令的体验。

现在他发令了,陌生人居然听令了,老马终于体验了命令别人的愉悦。

陌生人摘下身上的工具包,站在水表跟前似是而非地鼓捣了几下。

他鼓捣不成什么,急于离开的样子。

陌生人的态度很让老马恼火。

他开始厉声谴责站在门厅里的这个人。

陌生人低眉顺眼地听着老马谴责,不争辩也不反驳。

就为了陌生人的低眉顺眼和他的不争辩不反驳吧,情绪激昂的老马还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外满足感。

原来人都有看别人低眉顺眼的欲望,对别人低眉顺眼一生的老马今天终于也尝到了别人对自己低眉顺眼的甜头。

老马头上冒着热汗,满嘴喷着不散的蒜气,借着不请自来的某种珍贵的快感连想带说连说带想,从务实说到务虚又从务虚返回务实,最后,他终于向面前这个沉默而懦弱的“水工”喊出了他此刻打算实施的计划:

既然你做不了经理的主,我也就不再怪你。

沉默的“水工”就在这时突然把身子晃了几晃,接着双膝一弯就软软地倒在老马家门厅的地上。

怎么了,这是怎么了?

难道他是被我吓晕了不成?

老马有点惭愧,然而,让老马不敢承认的是,这惭愧里却又搀和着某种莫名的满足。

原来他老马也有今天,他也能对一个年轻力壮的活人充满威慑力量,他也能让一个活人低眉顺眼,最后他也能把一个活人吓晕过去。

当老马要通电话叫了对方来救人,很快从客厅里出来时,发现门厅地上那个晕着的人已经不见了。

他的心紧缩了一下,好像刚明白了什么。

惊慌中的老马赶紧回屋,进门先看餐桌,餐桌上他那沓不算厚实的工资也不见了,确实不见了。

一切都在瞬间。

这晚老马不吃不喝和衣睡去。

老马再次醒来并不是早晨,可能是深夜一点钟。

他再也睡不着,耷拉着一张更显“自来旧”的脸爬起来看电视,一个澳大利亚的电视片,讲他们那里有一种奇怪的羊,那是一种长不大的小羊,害怕声音,害怕风雨,害怕比它们大的动物,外界稍有响动就会导致它们晕厥,动物学家命名它们为“晕厥羊”。

他本能地对画面上那些晕厥羊有好感,那是活脱儿一个他自己啊。

可是,早晨晕在老马家地上的那个人他又是谁呢?

一只晕厥羊兴许完全有能力去恐吓另一只晕厥羊。

                (节选自《铁凝自选小说集》)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写老马第一次听见门铃声响起时非常紧张,透露出老马平日在家对老婆的畏惧心理。

  B.老马随手就把单位出纳送来的工资放在门厅的餐桌上,这个情节不仅说明老马不在乎钱,而且也为下文“水工”拿走钱埋下伏笔。

  C.老马“不由分说”地把“水工”“请到”家里来,是因为他老婆临走的时候交代了家里的水表有点问题需要修理。

  D.老马在谴责“水工”时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外的满足感,而正是这种满足感让他失去了警觉,导致最终丢失了工资。

  E.当“水工”假装被吓晕以后,老马心里既惭愧又有莫名的满足,这暗示了老马性格的复杂。

小说主人公老马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分)

小说开头写了老马非常喜欢吃蒜的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4、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游子吟

侯发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儿子韦大摇头晃脑地朗读着孟郊的《游子吟》。

韦伟心中一动,想起了乡下的母亲,有半个月没有回去看望她老人家了,当即决定回老家一趟。

听说可以不学习了,韦大欢呼着跳起来。

   到超市采购了一些水果,他们就开车上路了。

车上,妻子凌华不忘辅导儿子,说:

“韦大,知道《游子吟》什么意思吗?

”韦大从窗外收回目光,摇了摇头。

“《游子吟》,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就是说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凌华一张嘴就卡壳了。

她没有做过针线活,也不会做针线活,怎么去讲这首古诗呢?

   果然,韦大天真地问道:

“妈妈,什么是针线啊?

   “儿子,回到老家我给你讲啊。

”韦伟开着车,不容分心。

   看到韦伟一家子回来了,母亲既感到意外又感到高兴。

   韦大给奶奶打声招呼就去跟村里的一帮野小子疯去了。

   说了一阵子话,母亲系上围裙,忙着和面擀面条。

凌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

“妈,晚上也吃面条啊?

”婆婆迟疑了一下,说:

“起脚饺子落脚面,是咱这儿的风俗。

”韦伟接上话茬给凌华解释道,家里有人外出或者欢送客人,要请上路的人吃饺子,这叫“起脚饺子”,说是饺子的样子像古时的银锞和元宝,希望他(她)出门发财;家人归来或者有客登门,接风的饭必定是面条,这叫“落脚面”,传说面条像绳索,绊住来客的腿,要他多住几天,表示亲热。

   怪不得每次回来都是吃面条,回城时都是吃饺子。

原来有这么多讲究,凌华心里感慨着,忙晴了脸,挽起袖子去帮婆婆做饭。

   晚上吃罢饭,母亲坚持自己收拾家务,说还要给韦大洗一洗裤子。

韦大出去疯了一下午,裤子弄得脏兮兮的。

韦伟知道拗不过母亲,就去休息了。

   临睡前,韦伟就给韦大讲他小时候的事:

   有一天下午放学,他跟村里的几个孩子在路上玩耍。

一会儿下河摸螃蟹,一会儿上树逮知了,一会儿山上捉迷藏,一会儿沟里丢手绢……听到大人们的呼喊,他们才发觉天已经黑了。

回到家里,他才发现自己的裤子上磨破了好几个洞。

第二天咋去上学呢?

他就这一条裤子。

不到过年,家人是不会给买新的。

母亲也没有责怪他,叹了口气说:

“这条裤子已经穿了好长时间,早晚要破的……你赶紧吃了饭睡觉,我给你缝。

”吃了饭,他就上床睡了。

母亲坐在煤油灯下,就着昏暗的灯光,一针一线地缝起来。

他半夜起来上厕所,看到母亲还在煤油灯下佝偻着腰,仔细地缝着……听到父亲吆喝母亲起来做饭,他才睁开眼,看到趴在桌子上瞌睡的母亲醒过来。

母亲把裤子撂给他,他发现裤子上的几个洞已经被密密麻麻的针脚缝好了。

当时,他咧开嘴巴笑了。

要不然,穿个破裤子,小伙伴们还不叫他“叫花子”啊?

   讲到这里,韦伟自己也被感动了,鼻子酸酸的,眼角潮潮的。

他转脸去看儿子,发现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韦大起床穿衣服时,发觉裤子跟往常不一样,“哇”地一声哭起来。

伤心又委屈。

   母亲揉了揉红肿的眼睛,尴尬万分地说:

“嗨,奶奶不中用了,眼花了,多年不拿针了,缝得不好……乖乖,别哭!

乖乖,别哭!

   原来,母亲连夜把韦大裤子上的几个窟窿全都给缝好了!

   韦伟和凌华知道事情原委,哭笑不得。

   韦伟给母亲解释:

“妈,现在城里流行这种有破洞的衣服,叫作‘乞丐服’。

裤子买来时,韦大嫌裤子的颜色新,洞不大,凌华找来砂布打磨了好几个晚上呢。

   “以为你们日子过得艰难,回家拿钱呢……”母亲从口袋里摸出一团零碎的票子,不好意思地说。

看来,要让韦大理解《游子吟》的内涵是很难了。

韦伟叹了口气。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韦大摇头晃脑地朗读孟郊的《游子吟》,表明他对唐诗有极大的兴趣,也自然引出他向妈妈提出疑问让妈妈卡壳的情节。

 B.儿子在一边说话,韦伟开车不能分心,而以“儿子,回到老家我给你讲啊”一句搪塞,这既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又能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

 C.作者注意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凌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不仅流露出她内心的不悦,同时也反映了她不了解传统习俗,不理解老人的用心。

 D.小说注意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韦伟被故事感动而儿子却睡着了,表现出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极深。

5.小说中的奶奶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以“游子吟”为题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5、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微笑的鸭子     包利民

当家家户户的炊烟依次消散,太阳便已爬到了东边树林的梢上。

这个时候,丫崽便赶着一大群鸭子去村西的小河边了。

十二岁的丫崽跟在那些蹒跚的鸭子后面,笑容满面。

一直以来,村里人对于丫崽每天都能笑得出来,很是不解。

丫崽本是孤儿,后被村里的李家夫妇领养,那一年,她才三岁。

这个女孩的到来,并没有给这对不育的夫妇带来什么欢乐,不过李家夫妇对她尚好。

丫崽五岁的时候,她终于为这个家里带来了天大的惊喜,李家媳妇忽然便怀孕了!

当弟弟出生以后,家里便充满了欢乐,可丫崽的艰难生活便开始了。

六岁的她就要干家务,七岁开始做饭带弟弟,连学都上不了。

弟弟上学后,她除了每天干活做饭,就是放鸭子。

即便如此,养父母也不待见她,常打骂她。

可这个孩子却极少哭,而且只要和鸭子在一起,就会笑个不停。

弟弟上学以后,便回到家给姐姐当老师,丫崽起初只是抱着哄弟弟玩儿的心思,乖乖地当学生。

可是学着学着,竟是入了迷。

弟弟也越发有兴趣,为了回家能给姐姐好好地讲课,每天都极认真地上课听讲。

如此一来,学习成绩竟稳稳地保持住了第一名。

本来养父母很讨厌丫崽跟弟弟学习,可见到这个效果,也就默认了。

有一天,弟弟给丫崽上课的时候,忽然问:

“姐,你咋每天都那么爱笑呢?

你看爸妈对你那样,你怎么还能笑出来呢?

”弟弟心里对父母如此对待姐姐很是生气,不过却也无能为力。

丫崽却说:

“和那些鸭子学的,你看,鸭子的眼睛都是弯弯的,就像一直在笑着,你听它们叫的时候,也像是在笑呢!

其实爸妈对我挺好的,哪家的爸妈不打骂孩子?

弟弟上初中后,在镇里住校。

每周回来的时候,依然会给姐姐讲课。

可是两年后,丫崽的心里第一次有了挣扎。

因为这个时候,养母开始张罗着给她找婆家。

那个时候,嫁出一个女儿,可以得到不少彩礼钱。

丫崽一露出不乐意的神情,养母就骂:

“我把你养了十五六年得花多少钱?

”丫崽即使不高兴的时候也是微笑着的,养母看着她的笑就来气:

“赶明儿把你许配给一个爆脾气男人,一天打你八遍,看你还笑不笑?

终于有一天,说妥了一门亲事,丫崽根本反抗不得。

那天家里很热闹,杀了好几只鸭子待客。

丫崽注意到,那些鸭子被割断了喉咙,那眼睛依然是微笑着的。

于是心里有了更大的悲哀,可她依然笑迎客人。

就在那个晚上,丫崽失踪了。

养父母带着好多亲戚四处寻找,也没能找到。

好几个月后,丫崽寄回了五百元钱,并写来一封信,说:

“爸,妈,我会把那些彩礼钱都挣回来!

你们别找我,我没事。

让弟弟好好上学。

”养父母就真的没有再去找,虽然知道了她在哪里。

就这样,每个月丫崽都要寄钱回来,养父母有时望着满院的鸭子,心里就会忽然很不是滋味。

一晃四年过去,丫崽依然往家里寄钱,而弟弟也快高考了。

这个时候,养父去山上拉石头的时候,被滚下来的石头砸到了头部,去世了。

丫崽回来了,大哭,这次她没有笑,可是看着她哭,养母的心里更是难过。

临走时,丫崽对弟弟说:

“你好好学习,要是考上大学,姐就一直供你!

果然,弟弟考上了大学,而丫崽一直在供他上学。

养母独自一人在家,每当喂鸭子的时候,就会念叨丫崽。

在养母年年的念叨中,丫崽终于又回来了,那天她说:

“妈,我要结婚了。

你别担心,那个男人脾气一点儿也不爆,不能一天打我八遍。

你放心,我会把弟弟供完大学!

”养母笑了,然后又哭了。

丫崽在城里结的婚,养母和弟弟都去参加了婚礼。

养母仔细地看着新姑爷,的确是那种很安生的男人,便也放了心。

三天回门的时候,丫崽带着丈夫回到家,养母要杀鸭子,丫崽没让。

晚饭的时候,养母拉着丫崽的手,说不出话来,丫崽笑着说:

“妈,你可要高兴啊!

你把我养大不容易,可惜爸没享着福!

幸好当初弟弟教我那么多知识,要不去城里打工,会更难。

丫崽走的时候,带走了两只鸭子,她说她要一直养着它们,看着它们!

(选自《天池》2012年第4期,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一直以来,村里人对于丫崽每天都能笑得出来,很是不解”,既承接上文,又引起下文,由此引出丫崽不幸的身世,更可见她乐观坚强性格的难能可贵。

B、“那些鸭子被割断了喉咙,那眼睛依然是微笑着的”,借写鸭子被伤害来表现丫崽的情感被伤害,更表现出丫崽的乐观坚强,为下文她离家出走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C、本文语言平实质朴,不事雕琢,所写故事情节也贴近生活,令人感到真实亲切。

D、小说虽然短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