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12667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道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道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道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德.doc

《道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德.doc

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

构建新时期高校和谐校园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及原因分析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之本。

大学生作为国民中的优秀分子,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否具备诚信的品德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任务。

当前,各大高校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助学贷款、假文凭、假学术等现象仍呈增长趋势。

高校诚信教育的效果不佳、大学生出现诚信危机呼吁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并建构完善且行之有效的诚信道德建设体系。

  一、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及突出问题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学生普遍认同。

然而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会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就业方面,这使得大学生的命运更加坎坷。

大学生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就容易诚出现庆信方面的偏差。

近几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大学生诚信状况开展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主观愿望是在行为中表现出诚实守信,但在现实中却表现出知行不一。

  

(一)、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分析:

  各类对大学生诚信调查的统计结果,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大致有几个特点:

  1、从认识层面来讲,多数学生把诚信作为一种重要品质来看待。

  调查中基本是80%以上的学生认为诚信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至少有50%左右的学生认为诚信在自己的为人处事中非常重要,是自己的原则,有50%左右的学生认为讲诚信需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的人、事有不同的判断。

  2、大学生将诚信划分为理想认识与现实操作两个层面。

  各类调查结果表明,当诚信作为一种理想道德操守时被学生认为是重要的,但诚信作为一种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实践时并没有充分被体现,体现出学生在思想道德上的知行不一。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较多学生来讲,诚信不是作为一种一以贯之的品质修养,而是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主观性。

  3、从对别人要求的角度,学生对于别人的诚信品质要求普遍较高,而作为自己的道德要求不高,且自身实践诚信较差。

  4、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什么是“诚信”认识不清。

  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开展的对“上海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调查”中,承认在大学期间有过作弊行为的学生中有67%,但这些学生中绝大多数仍认为自己是“诚信学生”,仅有3.9%的学生承认自己“不是诚实守信的人”;在赞成作弊的同学中,居然有高达95.2%的人认为自己是“诚信”的人……。

可见这些学生所谓的“诚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诚信,从这项十分有代表性的调查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诚信”的概念认识不清。

  5、大学生选择诚信同时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有强烈的功利倾向

  学生在选择是否诚信时更多地是出于对自身现实利益的考虑,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们往往选择做一个诚信的人,但利益受到损害或出现新的利益诱惑时,他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道德准则。

  

(二)、大学生的在诚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日常言行缺乏诚信,背信违约。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生占0.48%。

具体表现为:

到图书馆借书,拖延不还;;家庭并不困难却要申请助困补助;有的借钱不还;制造各种假证书……

  2、信贷诚信:

恶意拖欠贷款、学费,银行高校处境为难。

  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1999年国家推行国家助学贷款,但此项活动却遭遇了“诚信危机”的重棒。

据教育部门统计,1999年至2001年某省57所高等学校开展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4.5万名贫困大学生获得了2.76亿助学贷款。

然而近有20%的学生在获得贷款后没有考虑还款的事宜,中国银行在某校签订国家助学贷款协议的218名97级学生中,截至2001年11月,仅有3名学生毕业后与中行联系还贷事宜;这其中除了一部分学生确实是无力负担高额的学杂费外,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还应当归结于大学生的诚信危机。

  3、考试诚信:

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考试制度,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

过去作弊者被发现时其自身感到羞愧,要承担很大的舆论压力,而现在周围人对作弊者的行为表示理解,甚至可以抱以同情。

大学生的作弊现象也由“个别”迅速发展成为“群体”或“团体”作弊。

  4、就业诚信:

求职履历,弄虚作假;就业签约,无故悔约。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大学毕业面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大做文章,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手段。

在关于就业诚信的调查中,作为一种品质,诚信体现出很强的相对性特征。

调查中高达60%以上的学生认为求职过程中简历的适当修饰是可以理解的;而更多学生认为就业签约后再找到自己更满意的单位然后违约是可以理解的。

  5、学术诚信:

抄袭成风,瞒天过海

  有关大学生抄袭、剽窃的报道,不绝于报端;大量的“枪手”广告、论文交易广告充斥于大学校园和网络。

学术腐败问题已成为一个困扰学术发展的障碍和笼罩在校园象牙塔的阴影。

在学术诚信上,学生往往对于教师和他人的要求高,对自己的要求差。

“剪刀加浆糊”的学习方式被相当一部分学生认同。

  二、大学生出现诚信危机的原因分析

  人是社会的人,大学生亦是社会中的群体,同样受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影响。

大学生发生诚信危机的原因有历史积淀、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1、针对大学生出现的诚信危机,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下降,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

社会中的失信之风和不完善的信用体制,历史与现实积淀等负面影响,直接造成了大学生的诚信度下滑。

  日常生活中的虚假广告、假冒伪劣产品;还有企业、经营者的拖欠赖帐、偷税漏税,走私骗汇;一些单位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浮夸虚报欺骗……社会中的不诚信现象如此泛滥,即使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也难免不受其影响。

大学生受到生活经验的“教育”,老实人总是吃亏,尤其是吃眼前亏,遵循诚信法则的人并不能得到太多的实惠,相反那些处处行事与诚信相悖的人常常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这些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端不良的影响和诱惑。

  在法制领域,目前我国还没有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没有失信惩罚机制,没有相应的立法规范实施。

诚信虽然在观念上得到尊重,但是在现实中却没有明显的约束力。

  2、长期教育中,学校、家庭重智育而忽视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教育环境和手段不利于学生培养诚信的品格。

学校教育中,智育的首席位置乃德育教育之无法比拟,尽管学校也在不断开展德育教育,但往往也只注重受教育者对社会的绝对服从,而不够重视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3、责任意识的淡薄、反思能力的缺失是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内动力。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阴暗面的全面理解和认识。

同时由于他们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还不够,很容易使他们将观察了解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误导他们失去诚信观念,甚至出现与公民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规范。

  4、学校诚信教育效果甚微:

众所周知,近几年不仅是高校,各类各级院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然而收效不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