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水稻部分he综述.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2663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34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栽培水稻部分he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栽培水稻部分he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栽培水稻部分he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栽培水稻部分he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栽培水稻部分he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栽培水稻部分he综述.docx

《栽培水稻部分he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栽培水稻部分he综述.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栽培水稻部分he综述.docx

栽培水稻部分he综述

作物栽培学第一部分水稻部分

第一章概述

1、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是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

我国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5%左右,而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的40%以上,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物之首。

全国约有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2)水稻生产重要的原因1、水稻高产、稳产。

2、稻米的品质好,是人们喜爱的粮食之一。

3、水稻副产品综合利用广。

2、水稻的分布与生产概况

(一)世界分布水稻在世界上的分布非常广泛,世界各大洲都有水稻生产,其中90%的水稻集中在亚洲,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美洲次之,占5%;非洲占4%;欧洲与大洋洲均有1%以下。

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依次是印度、中国、印尼,但是中国稻谷的总产量居世界第一。

(2)中国水稻生产概况和分布

1、生产概况我国是稻谷生产大国。

水稻总产量世界第一,面积最大的省(市)依次是湖南、四川、江西。

2、分布与区划Ⅰ.华南双季稻作带(区)Ⅱ.华中单双季稻作区Ⅲ.西南高原单双季稻作区Ⅳ.华北单季稻作区Ⅴ.东北早熟单季稻作区Ⅵ.西北单季稻作区

Ⅰ、Ⅱ、Ⅲ又叫南方稻区,占全国面积的93.6%;除云贵高原有少量粳稻外,主要品种为籼稻。

Ⅳ、Ⅴ、Ⅵ又叫北方稻区,占全国面积的6.4%;主要品种为粳稻。

(3)安徽水稻生产概况与区划

1、生产概况安徽省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约3300-3400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36%,总产量约130亿千克,占粮食作物总产的54%。

2、生产区划:

(1)江淮之间丘陵单、双稻过渡区:

地貌多属缓坡岗地,干旱是主要灾害。

此外,本区土质较差,自然肥力不足。

实行冬作的小(大)麦、油菜和绿肥轮作,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本区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治本措施。

本区以麦—稻、油—稻一年两熟为主。

(2)长江沿岸双.单季稻作区:

长江两岸的圩田为主,包括宿松.望江.怀宁.潜山.桐城.枞阳.无为.当涂等23个县,水稻种植面积站全省的35%左右,单产水平较高.

双季稻目前以冬闲-稻-稻和绿肥-稻-稻为主,近几年,单季稻和稻茬麦种植面积上升.温光资源充沛

(3)皖南山地双、单季稻作区:

有山区特点,以林茶为主。

气候资源垂直性变化较大,在山区热量不足,但水稻生长期水分、光照资源较好,可种单季稻,以杂交籼稻为主;在山间盆地,水热资源丰富,适宜种双季稻,早稻以籼稻,晚稻有粳、籼两种。

(4)大别山地双、单季稻作区:

有鲜明的山区特点,以林茶为主。

气候资源垂直性变化较大,高海拔地区山高水冷,水稻安全播种期迟,安全齐穗期早,关键结实期常遇“寒露风”危害造成“封青”不实。

全区以单季稻为主,品种为杂交中籼。

(5)沿淮淮北稻区:

由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水稻单产较高,品质较优,历史上单产最高田块也都出现在这个地区。

本区主要为稻麦两熟,季节衔接较紧,水稻品种为杂交中籼稻河单季粳稻并存,近年来粳稻品种发展比较快。

但是近20年来在淮河流域的颍上、阜南、凤台、怀远、五河、霍邱、寿县、长丰、定远、凤阳、明光等县的水稻田中发生大面积的穗发育畸形症状。

每年导致大概有上千亩水稻绝收,上万亩水稻减产30%~80%。

第二章栽培稻的起源和类型

第一节、稻的起源

1、稻属植物22个种:

20个野生种、2个栽培种(普通、光稃)

2、起源:

宿根性野生稻——一年生野生稻——普通栽培稻

3、起源地:

亚洲——普通,非洲——光稃

4、传播途径:

a、中国系统b、印度系统c、南洋系统

普通栽培稻起源于普通野生稻

5、普通野生稻与普通栽培稻差异,下表:

第二节、中国栽培稻分类

一、普通栽培稻的类型

a、籼亚种:

晚稻,早、中稻

b、粳亚种:

晚稻(水稻、陆稻),早、中稻(水稻、陆稻)

1、籼粳稻

(1)籼、粳稻的区别

(2)籼、粳稻是两种不同的地理气候生态型

2、晚稻和早稻

根本区别在于对日长反应特性不同:

晚稻:

严格要求在短日照条件下完成光周期诱导,晚稻是基本型,大于150天。

早稻:

在完成光周期诱导时对日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

一般认为早稻是经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变异型,120天。

中稻:

对日长的反映介于早、晚稻之间,120-150天。

3、水稻和陆稻

水稻(包括深水稻和浮水稻)与陆稻(也称早稻)在植物学形态上差异不明显,水稻通气组织发达,早稻通气组织不发达,但根系发达,主要差别是耐旱性不同。

水稻的生活习性与沼泽植物的野生稻相似,从而可以认定水稻是基本型,陆稻是变异型。

4.粘稻和糯稻

 

第三节、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品种的生育期

(一)水稻品种生育期特点

短的不足100d,长的超过180d,其中幼穗分化至成熟一般为60~70d。

全生育期=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

生殖生长期=长穗期(约30天)+结实期(约25~50天)

营养生长期=基本营养生长期+可变营养生长期

基本营养生长期:

水稻在最适宜生长发育的短日高温条件下,从播种到抽穗的最少日数。

可变营养生长期:

营养生长期中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日数。

(二)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决定及原理

水稻品种生育期1、稳定性:

由遗传因素决定,若环境因素不变,其生育期不变。

2、品种的生育期随环境变化的规律

(1)在同一地区,随纬度增高,生育期延长;

(2)纬度相近,随海拔增高,生育期延长;

(3)在同一地点,随期推迟。

生育期缩短。

(4)不同条件下品种生育期的这种差异也主要是营养生长的差异。

(5)不同生育期的品种异地播种,一般生育期长的品种生育期的变化比生育期短的变化大。

二、水稻的发育特性

(一)水稻三性

概念?

水稻的“三性”

1、感光性:

水稻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称感光性。

2、感温性:

水稻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3、基本营养生长性

yd(基本)

播种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生殖生长期成熟

营养生长期受到短日高温而缩短的时间叫可消营养生长期,剩下的时间(短日高温下表现的最短的营养生长期)叫基本营养生长期。

4、水稻品种的感温、光性,基本营养生长

“三性”的强弱—品种生育期的长短——早、中晚稻

气温低、日照长的东北和西北,华中、南可作早茬稻,早稻,没有感光性

华北地区种植,中稻,感光性弱

华中、华南作晚茬稻种植,晚稻,感光性强

营养生长期包括基本营养生长期和感温性,可变营养生长期包括感温性和感光性,生殖生长期包括感光性。

(以上内容改编自水稻三性示意图)

(二)水稻“三性”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

1、栽培上应用

品种的搭配:

感温性强的早熟品种,栽培管理上应突出早字,适期早播种、早插、早施肥管理,并适当密植,尽量减少生物量不足引起的产量不高;南方的晚稻类型品种,感光性极强,在热量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出穗期比较稳定,早播并不早熟,栽培上要注意培育长龄壮秧和安全齐穗期。

2、引种上应用

(1)纬度海拔相近,东西方向相互引种:

因日长和温度条件相近,易于成功。

(2)北种南引:

因生育期间的日长变短,温度提高,品种的生育期缩短,通常减产,引生育期稍长的品种。

(3)南种北引:

因生育期间的日长变长,温度降低,品种的生育期延长,只要种植制度允许,能安全齐穗,通常增产。

(4)高海拔引至低海拔:

生育期缩短,与北种南引相似。

(5)低海拔引至高海拔:

生育期延长,与南种北引相似。

水稻气候规律:

由南向北,纬度每增加1°,品种出穗日数平均延迟2.4d;由低向高海拔每增加100m,品种出穗日数平均延迟2.4d。

3、在育种上应用可用于调节花期相遇;利用高温短日照处理杂交后代,加速世代繁殖,缩短育种年限

第三章稻的生长发育和器官建成

第一节、水稻的生育过程与器官建成

(一)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

水稻的一生在栽培学上是指从种子萌动开始到新种子成熟。

在水稻生育过程中,包括两个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性质互异的生长发育时期,即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

一般以稻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期开始的标志。

1、营养生长期分幼苗期和分蘖期。

1)、从稻种萌动开始到3叶期称幼苗期

2)、从开始萌发分蘖直到拔节为止为分蘖期。

3)、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损伤,有一个地上部生长停滞和萌发新根的过程,约需5d左右才恢复正常生长,称返青期。

4)、分蘖在拔节后向两极分化,一部分出生较早的分蘖继续生长,能抽穗结实,称有效分蘖;

5)、一部分出生较迟的小分蘖,生长逐渐停滞至枯死,称无效分蘖。

6)、在分蘖期内发生有效分蘖的期间称有效分蘖期,发生无效分蘖的期间称无效分蘖期。

2、生殖生长期

(1)生殖生长期是结实器官的生长,包括稻穗的分化形成和开花结实,分长穗期和结实期。

(2)长穗期从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需要30d左右,生产上也常称拔节长穗期。

(3)结实期从出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又可分为开化期、乳熟期、蜡熟期、黄熟期和完熟期。

第二节、种子萌动和幼苗生长

(一)稻种发芽

1.水稻种子的结构

 

 

2.种子发芽的条件

A发芽的内因

芽率:

在适宜的发芽条件下发芽种子所占的百分率。

芽势:

发芽势是指种子在最适宜的发芽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芽种子。

影响芽率的因素:

主要是贮藏时间、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

最怕湿湿干干

B发芽的外因

水分:

吸水量达本身重的25%-30%时开始萌发,吸水至饱和(达本身重的40%)时,最适于萌发。

低温渍种。

温度:

高温破胸,适温催根,保湿催芽,摊晾练芽。

氧气:

干长根,湿长芽

3.种子萌发过程

种子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皮,胚根突破谷壳,生产上称为“破胸”或“露白”;当胚根与种子等长,胚芽长达种子长度的一半时,称发芽

(二)、种子萌动和幼苗生长

幼苗生长的特点和条件

1.秧苗生长的特点

从地上部分看,鞘叶伸出地面,随后从鞘叶中抽出不完全叶,开始有叶绿素,伸长达1cm左右,称为“出苗”或“现青”。

出苗后2~3d长一片完全叶,出叶速度很快,到第3片完全叶展开时,称为3叶期。

此时胚乳养分已将耗尽,稻苗进入独立生活,所以又称为“离乳期”。

从地下部生长看,稻种萌发后由胚根向下伸长成种子根,扎入土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其后在鞘叶节上开始发根,一般为5条,因形似鸡爪,故称“鸡爪根”。

这5条根扎入土中,是稻苗初期生长的主要根系,鞘叶节上的5条根系,在稻苗立针期开始长出,到1叶1心期基本出完,所以要抓住这一时期,使田面无水,促进扎根立苗。

从3叶开始,随叶片伸出,依次从不完全叶节、第1片完全叶节长出根系,统称为节根或不定根。

不定根较粗壮,有通气组织。

因此,3叶期前秧畦或田面应保持通气。

2.秧苗生长的条件

水分:

出苗前保持最大持水量40%-50%,即可发芽出苗;三叶期前保持最大持水量的70%即可;三叶期后不得少于最大持水量的80%。

温度:

水稻出苗及幼苗生长所要求的最低温度,粳稻12℃、籼稻14℃,15℃以上能顺利出苗。

日平均气温20℃左右对培育壮苗最有利。

氧气:

秧田水中含氧量很低,不足0.3%,水稻幼苗期被水淹后,易形成有芽无根苗,苗也不壮,抗性弱;三叶期后,根部通气组织形成,对缺O2的环境适应性增强。

土壤营养:

氮素对秧苗生长的影响最大,应适时早施(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施用);磷、钾肥能提高发根力,特别在低温下效果更好,所以低温季节育秧更应施用P、K肥。

●(三)、叶的功能与生长

a、叶的形态结构

水稻的叶可分为三种,即胚芽鞘和分蘖鞘,是叶的变形,无叶绿素;不完全叶,有叶绿素,无叶片。

完全叶,具叶片、叶鞘、叶枕、叶耳、叶舌。

水稻最上一片叶呈剑形,因此称剑叶。

计算主茎叶龄时,我国多自第1完全叶算起,日本则从不完全叶算起,因此同样叶龄的品种,我国比日本少计一片叶

叶片叶片由表皮、薄壁组织、机械组织和大小维管束组成。

电镜扫描叶表面可看到三种细胞列

硅化细胞和木栓细胞列,二者相间排列,位于叶脉表面;

气孔细胞列,位于硅化细胞和木栓细胞两侧;

泡状细胞(运动细胞)列,位于两叶脉中间。

水稻的气孔密度明显大于玉米和麦类。

在细胞列间或外壁上着生有钩状针状茸毛,它们均向叶尖方向弯曲。

所有细胞表面均覆盖蜡质层,其下有角质层与硅质层,但泡状细胞角质层较薄,未木质或硅质化,水分胁迫时,易失水收缩,致使叶片内卷以减少蒸腾。

叶鞘与叶片比较,叶鞘无茸毛,叶绿体少,无泡状细胞,气孔也少,但气腔较多,通气组织发达。

位于分蘖节上的叶鞘横切面呈三角形,有明显的鞘脊。

拔节后的茎生叶鞘为圆形,组织紧,机械组织发达,硅质化与角质化程度高,叶鞘基部包围茎节的鼓起部分为叶节,机械强度大而富有弹性。

叶鞘的薄壁组织有暂时积累淀粉的功能,积累的顺序由下而上,主茎叶鞘比分蘖叶鞘蓄积淀粉力强。

这些淀粉是暂时贮藏的,抽穗后将运送到穗部。

叶枕、叶舌及叶耳

叶枕位于叶片与叶鞘的交界处,带状,无叶绿体,无茸毛、乳突、气孔、硅化细胞等,表面较平滑。

叶舌位于叶枕的内侧,先端分歧呈舌形,白色,膜状,表面有乳突及茸毛,靠,茎秆一侧较光滑,可防止雨水流入叶鞘。

叶耳生于叶枕两侧,有许多茸毛,环抱茎秆。

b、叶数与生育期水稻主茎叶数,各品种间有所不同。

生育期95~125d的早熟品种,主茎叶数约为9~13片;

生育期130~155d的中熟品种,约有14~15片叶;

生育期160天以上的晚熟品种;主茎叶数在16片以上,最多有19片叶品种。

在不同栽培条件下,主茎叶数有增有减。

c、.叶的分化与出生

叶的分化发育可分4个阶段,即叶原基形成突起;叶组织分化;叶片伸长;叶鞘伸长。

主茎各叶自下而上逐叶发育伸长,当N叶尖由下叶叶枕抽出;其叶片伸长基本完成,由叶鞘伸长,将叶片全部抽出展开。

上下相邻两叶的生长,存在着叶片、叶鞘的同伸关系。

各叶从露尖到完全展开(即叶枕露出)所需日数,营养生长期各叶较快,生殖生长期各叶较慢。

d、叶的长宽水稻主茎各叶的长宽,在正常栽培条件下,其变化有一定规律。

叶片长度,自第1片完全叶起,随叶位上升而增长,至倒数第3叶达最长,以后到剑叶又依次缩短。

叶片宽度,自第1片完全叶开始,向上逐叶增宽,到剑叶达到最宽。

一般茎生叶长于蘖生叶,最上两叶与粒数呈正相关,叶片直立程度与根系活力有关。

e、.叶的功能

不同时期各叶的功能不同

叶的光合产物在不同生育时期输出方向不同

最后四片叶中,各叶所司功能不同

水稻一生中主茎叶片可分3组

近根叶组:

指着生在分蘖节上的所有叶片。

其制造的光合产物主要供根系、分蘖和新生叶片的生长

中部叶组:

指包围在茎基部第1、2、3节间的抱茎叶。

其光合产物主要供给移栽发根分蘖、新生叶、基部第1、2节间伸长、长粗、充实及幼穗进一步分化发育用,与培养壮秆大穗关系密切。

上部叶组:

指剑叶、倒2叶和倒3叶,其光合产物在抽穗前主要供小花分化和中上部节间的伸长、充实,抽穗后的光合产物主要供给子粒灌浆,有少量供给根系。

f、叶色与叶态

水稻叶色是叶诊断中常用的指标,分“黄黑”(包括一系列色阶)变化。

叶色反映了稻株的生理状态。

色“黑”说明含氮量高,以氮代谢为主(又称扩大型代谢),光合产物用于新生器官生长,贮存少。

色“黄”表明以碳代谢为主(又称积累型代谢),叶含氮量少,光合产物贮存较多,新生器官生长慢。

生产中的正常“黄”指由浓绿转谈中的秀绿或浅黄,而不是衰亡中的深黄。

群体的“黄黑”变化是中国农民早就应用的诊断技术

7.叶的生长条件

光照强光对稻叶伸长有抑制作用,可破坏稻叶生长素使叶片生长缓慢;黑暗则促使叶片伸长。

高产水稻的叶片,既要有足够大的叶面积指数,又要使植株基部具有光补偿点两倍以上(1200~2000LX以上)的光强。

温度稻叶生长以气温32℃、土温30~32℃为最适宜,温度在7℃以下或40℃以上,稻叶停止生长。

叶的光合作用在15℃以上正常进行,25~35℃作用最强,25~30℃时利于光合生产和叶片寿命的延长

水分水分充足可促进叶片生长,但叶薄易干枯。

如水分不足,叶片生长受抑制,生长缓慢,组织较硬。

晒田的作用就是降低水分吸收,控制叶片生长。

养分在各种养分中,氮肥对叶的生长影响最大,可使出叶提早,寿命相对延长,所以氮肥亦称叶肥。

但氮肥施用过多,叶大而薄组织松软,叶片寿命反而缩短

●(四)、分蘖的生长

1 .分蘖发生的位置水稻主茎一般有十几个节。

每节各长1片叶,叶腋内均有1个腋芽,腋芽在适当条件下生长而成分蘖。

但是鞘叶节、不完全叶节、各伸长节,一般不发生分蘖,只有靠近地面的密集节上的腋芽可形成分蘖,所以称为分蘖节,着生分蘖的叶位称为蘖位。

分蘖节位数一般等于主茎总叶数减去伸长节间数。

2 分蘖的发生规律主茎出叶和分蘖发生的同伸规律水稻主茎上的分蘖为1次分蘖,1次分蘖上出现的分蘖为2次分蘖,余类推。

当主茎N叶抽出时,N叶下第3个叶节的分蘖同时伸出,即第4叶抽出时,其下第3叶即1叶叶腋的分蘖同时伸出,形成N叶与N一3的分蘖同伸规律。

分蘖由叶腋芽发育而成;分蘖结构:

叶、茎、分蘖鞘、根;

分蘖分级:

一次分蘖、二次分蘖、三次分蘖

3 有效分蘖与无效分蘖

水稻群体中,有10%出生分蘖为分蘖始期。

分蘖增加最快的时期为分蘖盛期。

分蘖数达到最多的时期为最高分蘖期。

分蘖期茎数与收获穗数相同的时期为有效分蘖终止期。

在此期以前出生的分蘖多为有效,以后出生的分蘖多为无效。

分蘖成穗结实期为有效分蘖,反之为无效分蘖。

A、有效分蘖与无效分蘖的生育差异

有效分蘖的生理基础是主茎拔节时分蘖具有较多的自生根系和独立生活能力。

分蘖茎有3片叶后才有自生根系。

因此拔节时有4叶的分蘖(3叶1心)能成穗,有3叶的分蘖(2叶1心)处于动摇之中,有1~2叶的分蘖基本无效。

B、群体有效分蘖的临界叶龄期

按照叶蘖同伸和叶节间同伸的关系,在“主茎总叶数N-伸长节间数”的叶龄期以前出生的分蘖到拔节时(基部第一节间伸长时)可具有4个以上叶片,因此可将N—n叶龄期称为有效分蘖的临界叶龄期。

4 合理捉控群体分蘖

在合理确定基本苗数的前提下,通过栽培管理,使群体的分蘖数在N-n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或其前一个叶龄期,达到或略超过预期的穗数,而后控制无效分蘖与控制过渡叶的生长结合起来,可改善有效分蘖长穗期的光、肥条件,提高产量形成期的生产水平。

5 影响分蘖发生的条件

温度发生分蘖的最适气温为30~32℃,最适水温为32~34℃,气温低于20℃、水温低于22℃,分蘖缓慢;气温低于15~16℃、水温低于16~17℃,或气温超过38~40℃,水温超过40~42℃,分蘖停止发生。

光照水稻分蘖期间,如阴雨寡照,则分蘖迟发,分蘖数减少。

光照强度越低,对分蘖的抑制越严重。

光强低至自然光强的5%时,分蘖停止发生。

水分保持浅水对水稻分蘖有利。

在浅水层下可提高土壤营养元素的有效性。

无水或深水易降低泥温,抑制分蘖发生。

栽插深度栽插深度以2cm左右为好,栽插过深,分蘖节位上移,分蘖延迟。

弱苗深插会造成僵苗。

营养在各营养元素中,氮、磷,钾三要素对分蘖的影响最为显著。

分蘖期苗体内三要素的临界量是:

N2.5%,P2O50.25%,K2O0.5%。

叶片含氮量为3.5%时分蘖旺盛,钾的含量在1.5%时分蘖顺利

●(五)、根的生长

1).根的种类稻种有种子根、胚轴根和不定根三种。

种子根:

由胚中的根原基形成,只有一条,担负发芽期的养分吸收。

胚轴根:

一般胚轴上不发根,但播种较深,或旱直播,有时会发出许多细根,横向生长,数目不定。

不定根:

是从鞘叶节及以上各节出生的根系,呈冠状长出,又称冠根。

2).根的形态与解剖结构

根的形态节间上的不定根是根系的主要部分,按节间结构单位概念分上位根与下位根,在节的上部根带发生的根,为该节上位基本单元的下位根;下部根带发出的根,为下位基本单元的上位根。

根系形态和生育时期有关,分蘖期一级根大量发生,但分布较浅,多数在0~20cm土层内横向扩展呈扁椭圆形,穗分化期分枝根大量发生并向纵深发展,上三位根即表根也陆续出现。

抽穗期根系呈倒卵圆形。

3)根的出生与发育

水稻根的出生,由下部节逐次向上,先1次根,再2次、3次根。

分蘖的出根规律与主茎相同,所以根数激增时期,一般比分蘖激增时期晚15~20d。

不同节位的根系对产量形成的作用不同,下层根(移栽后到幼穗分化前出生的根系。

在栽培上分蘖期促下层根,长穗期促上层根,抽穗后保上层根,防止早衰,才能获得高产。

4.)根的发育与环境条件

土壤的通透性和还原物质

稻根的发育需要氧气,在氧气充足的土壤条件下,根系生长良好,吸收水分、营养也较多,使地上部生长旺盛,光合产物也相应增多,这些物质又送到根部,进一步促进根的生育。

因此,要改善稻田的排水设施,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采取搁田、晒田等措施,供给根系氧气,促进其健壮生长。

土壤营养土壤中的无机营养与根系的生理机能关系很大,因为根系需要的碳水化合物是由地上部光合作用制造供应的,凡影响地上部光合作用的因素,都间接的影响根的生长。

矿质营养对根的影响亦大,在各种肥料成分中,氮素对稻根的生长影响最大,氮量适中根系多,过量根系减少。

磷和钾可使根长、根数增加,并向深层分布。

氮、磷、钾供给平衡+可使稻根生长和功能保持旺盛水平。

厩肥营养全,可改良土壤,并分解产生一些促进根系生长的物质,利于根的发育。

温度稻根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低温度为12~15℃,最高温度为40~46℃。

当土壤温度高于35℃,对根的生长不利;低于15℃时发根力和吸收能力明显减弱;

春季低温时应注意以水增温,夏季高温时要注意排水通气和流水降温。

在低温条件下,首先磷的吸收受阻,其次为铵态氮,再次为钾和水。

低温铵化速度慢,土壤有效氮少,影响根系生长。

光强度光强促进根系生长。

在自然光照下,叶片光合产物的17%运往根部;自然光减半,运往根部的光合产物为12%;再减半,只有1%运往根部。

在长穗期对稻株基部遮光,使上位根数减少44%,总根量减少37.1%,根系活力下降30%~44%。

5.)黑根与防治

当稻田土壤含铁量较低,或硫化氢过多时,硫化氢与根系表面的氧化铁膜化合,形成硫化铁,使根系成为“黑根”。

可分三种类型:

轻度黑根黑色物质主要是高价铁的硫化物,不污手,在石灰水中(万分之1~5浓度)黑色很快消失,无明显臭味,根未腐烂。

严重黑根黑色物质主要是亚铁硫化物,较污手,在石灰水中黑色难消失,拔时少有臭气,根内未腐烂。

腐烂黑根硫化氢侵入组织内,根色灰白半透明,拔起有恶臭,部分腐烂变质。

稻田产生黑根的原因主要有:

地下水位高,长期漫灌缺氧,大量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硫酸铵等化肥施用过多,土质过黏通气不良等。

防治:

要采用降低稻田地下水位,施用腐熟良好的肥料,避免过量施用硫酸盐肥料,适时露田、晒田,改良黏重土壤,进行综合治理,方能收效

●(六)、茎的生长1).茎(秆)的结构

茎(秆)的形态水稻的茎由节和节间组成,节间分伸长节间和未伸长节间,前者位于地上部,圆筒形,中空直立,约占全部节间数的l/3,后者位于地面下,各节间集缩成约2cm的地下茎,是分蘖发生的部位,称分蘖节。

茎秆的分化发育过程茎秆的分化发育可分4个时期:

节和节间分化形成期当某一叶露尖时,该叶叶鞘所抱节间的维管来数已被决定。

节间伸长期出叶与节问伸长有同伸关系。

N叶抽出,(N一1)~(N一2)节间伸长。

物质充实期节间伸长后开始充实,是决定抗折断力和抗病虫能力的时期。

物质输出期水稻抽穗开花后,茎秆中贮藏的物质向穗部转移,结实期叶和根的活力及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是转移的必要条件。

2.)茎秆的发育

茎的生长方式稻茎的初期生长,是由顶端分生组织的活动,形成新的茎节和叶子,称之为顶端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