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12201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

第4页共4页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图号:

S-2-1

1设计依据及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

5、《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

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9、《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

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1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12、《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E40-2007)

1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14、《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E41-2005)

2路基压实标准及填料强度

2.1路基压实标准及压实度

路堤填料压实的标准应根据工程规模、场地大小、填料种类、压实度要求、气候条件、压实机械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采用重型标准,分层压实。

2.1.1路堤的压实度

路基压实度标准见下表:

表21路基压实度控制标准表

项目分类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

路基最小压实度(%)

填方

0~80

≥95

80~150

≥93

>150

≥92

零填或挖方

0~30

≥95

30~80

≥93

注:

1、表列压实度数值系指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

2.2路基填料强度

路基填料强度见下表:

表22路基填料最小强度、最大粒径表

项目分类

路面底面以下(cm)

CBR(%)

填料最大粒径(cm)

填方

路堤

上路床

0~30

8

10

下路床

30~80

5

10

上路堤

80~150

4

15

下路堤

>150

3

15

零填及挖方路基

0~30

8

10

30~80

5

10

3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设计

3.1路基、路面排水

3.1.1路基排水

3.1.1.1垫层

因沿线地下水位较高,在路面结构设置了垫层的路段两侧设置纵向碎石盲沟,用于降低沿线低填、路堑路段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对路面的侵害。

纵向盲沟通过三通管设置直径15cm横向硬塑管与雨水检查井连接,把地下水导入雨水检查井,出口穿出雨水检查井管壁。

3.1.2中央分隔带排水

3.1.2.1分隔带纵向排水

分隔带底部、底基层下设置级配碎石盲沟,中央分隔带处尺寸为60×30cm,盲沟底设一根φ10cm纵向软式透水管,每隔30m(按检查井间距确定)设置一道φ15cm的横向硬塑料排水管,与检查井连接,将分隔带渗水排除。

3.1.3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采用管道排水系统,具体见排水工程图纸。

3.2路基防护工程

一般路基防护:

本项目为场区道路,按建设单位要求,两侧为待开发用地,为节约工程投资,道路两侧不需要作路基防护工程。

4路面设计

4.1路面设计原则及依据

本路段路面设计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且有利于机械化施工的原则进行路面综合设计,结合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质条件、筑路材料及地区高等级公路路面建设经验等,对路面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以及以工可的研究结论基础进行路面结构方案的多方案技术经济综合比选拟定。

水泥砼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

4.2路面结构

表41新建水泥路面结构

结构层

新建路面软基处理路段

表面层

水泥砼面板

24cm

基层

水泥稳定碎石(5.5:

100)

18cm

底基层

水泥稳定石屑(4:

100)

18cm

垫层

级配碎石

15

土基回弹模量

35MPa

总厚度

75cm

4.2.1人行道结构

新建人行道:

采用5cm人行道机制防滑面砖+2cm1:

2水泥砂浆+15cm4%水泥稳定石屑=总厚22cm。

4.3施工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石屑底基层要求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

4.4接缝设计

(1)面层板块划分及接缝设置原则

普通砼面板:

一般采用矩形,其纵向和横向接缝应垂直相交,纵缝两侧的横缝不得互通错位,必须缝对缝。

纵向施工缝间距(即板宽)按路面宽度和行车道宽度综合而定,变化范围一般为3.0~4.5m,纵缝应避开轮迹部位。

纵缝长(即横向缩缝间距、板长)一般为5m,最大不超过5.5m,最小不小于板宽。

板宽和板长的比例应控制在1:

1.3以内。

面板最小边长应不小于1.5m。

钢筋砼面板:

板长一般为6~15m。

碾压砼面板:

板长一般为10m,扩建的碾压砼面板和旧路的横缝对应。

纵缝与路线中线平行。

在路面等宽内或路面变宽路段的等宽部分,纵缝的间距和形式应保持一致。

路面变宽段的加宽部分与等宽部分之间,以纵向施工缝隔开。

板角小于90°的水泥面板应配角隅钢筋。

(2)纵缝

纵缝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采用设拉杆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当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采用设拉杆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钢筋混凝土面板可不设拉杆)。

纵缝上部锯切槽口灌塞填缝料。

新建面板之间纵缝的拉杆采用Φ14螺纹钢筋,杆长70cm。

(3)横缝

横缝采用设传力杆假缝型,上部锯切槽口灌塞填缝料。

每天摊铺结束、摊铺中断时间超过30min或连续摊铺长度约200m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与胀缝或缩缝重合。

横向施工缝应与路线中心线垂直。

普通水泥砼和钢筋砼面板横向施工缝在缩缝处采用平缝加传力杆型,在胀缝处其与胀缝构造相同。

(4)胀缝

在临近桥梁、其他固定构造物处或与其他道路相交处应设置横向胀缝,胀缝宽20mm。

普通水泥砼和钢筋砼面板采用设传力杆的胀缝,碾压砼面板采用不设传力杆的胀缝。

除上述特殊要求部位以外,在一般路段约200m左右设一道胀缝。

(5)传力杆

传力杆采用光面钢筋,其尺寸和间距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表5.2.5中规定。

4.5水泥混凝土面板配筋

面层板的平面尺寸较大或形状不规则的异型板,面层采用设置接缝的钢筋混凝土面层。

(1)面板配筋

钢筋混凝土路面面板纵横向配筋采用φ12钢筋,纵向钢筋间距一般为10cm,横向钢筋间距一般为20cm。

钢筋网与拉杆或传力杆相互干扰时,应酌情调整其相互位置。

纵向钢筋设置于面板顶面以下8cm处,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之下。

纵向钢筋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35倍钢筋直径,搭接位置应错开,各搭接端连线与纵向钢筋的夹角应小于60°。

边缘钢筋至纵缝或自由边距离一般不小于10cm,纵横钢筋两端头保护层厚5cm。

(2)面板锐角部位

面板锐角部位需设置角隅钢筋,角隅钢筋采用2根长250cm的Φ12螺纹钢筋弯制而成,置于面板上部,距顶面不小于7cm,距边缘为10cm。

4.5.1水泥路面

4.5.1.1水泥砼面用粗集料

表41水泥砼路面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项目

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压碎值(%)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

(%)

表观相对密度

(kg/m3)

含泥量(按质量计)

(%)

抗压强度

(MPa)

面层粗集料

<10

<5

>2500

<0.5

≥100

4.5.1.2接缝材料

1)填缝材料:

应具有与混凝土板粘结牢固、回弹性好、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挤出、不流淌、抗嵌入能力强、耐老化龟裂,低温时不脆裂、负温拉伸量大,耐油、耐火、抗疲劳耐久性好等性能。

应优先选用(聚)树脂类、橡胶类、沥青等高档、高耐久的填缝材料,并宜在填缝料中加入耐老化剂。

表42常温施工式填缝料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高弹性型

固含量

%

≥15

表干时间

h

≤3

实干时间

h

≤34

流动度

mm

0

失粘(固化)时间

h

3~16

弹性(复原)率

%

≥90

与混凝土粘结强度

MPa

≥0.4

粘结延伸率

%

≥400

(-10℃)拉伸量

mm

≥25

拉伸强度

MPa

1.00~1.85

针入度

0.1mm

20~40

耐老化性(抗光、氧、热加速老化,采用疝弧光灯照射法)

--

180h照射后,外观:

无流淌、变色、脱落、开裂,-10℃拉伸量、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粘结延伸率保持到未老化前的80%

热压冷拉疲劳循环(15℃压缩50%8h,-20℃拉伸50%8h再拉伸100%8h,1次循环36h)

--

3次循环(108h)后,拉伸位移可保持50%而不开裂

耐高温性

--

80℃±2℃×168h倾斜45°表面不流淌、开裂、发粘

耐低温性

--

-20℃±2℃×168h弯曲90°不开裂

耐油性

--

93号汽油浸泡48h前后质量损失率不大于5%

耐火性

--

天然气火焰260℃±10℃120s不闪火、不燃烧,并观察有无硬化、流淌、开裂现象

2)胀缝接缝板:

采用塑胶、橡胶泡沫板或沥青纤维板。

其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43胀缝板的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胀缝板种类

塑胶、橡胶泡沫类

纤维类

压缩应力(MPa)

0.2~0.6

2.0~10.0

弹性复原率(%)

≥90

≥65

挤出量(mm)

<5.0

<3.0

弯曲荷载(N)

0~50

5~40

注:

各类胀缝板吸水后的压缩应力不应小于不吸水的90%。

4.5.2水泥稳定碎石(石屑)技术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石屑)所选用的水泥品种,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均适用于稳定土,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水泥。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4.0MPa,参考水泥掺量为5.5%,以强度控制配合比。

水泥稳定石屑底基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2.5MPa,参考水泥掺量为4%,以强度控制配合比。

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集料采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表3.2.2的3号级配。

级配范围见下表。

施工单位应根据材料的来源和品质,做混合料组成设计的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表44混合料级配范围

方筛孔尺寸(mm)

结构层

37.5

31.5

26.5

19

9.5

4.75

2.36

0.6

0.075

液限(%)

塑性指数

通过质量百分率(%)

基层

100

90~100

72~89

47~67

29~49

17~35

8~22

0~7

<28

<9

底基层

100

50~100

17~100

0~30

<40

<17

4.5.3路面验收弯沉值

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应严格按强度指标控制。

土基和路面面层应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附录Ⅰ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附录A的规定执行,路面验收弯沉值如下表:

表43新建水泥路面竣工验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