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高新完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校 Word版答案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2174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榆林高新完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校 Word版答案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陕西省榆林高新完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校 Word版答案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陕西省榆林高新完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校 Word版答案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陕西省榆林高新完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校 Word版答案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陕西省榆林高新完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校 Word版答案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榆林高新完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校 Word版答案全.docx

《陕西省榆林高新完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校 Word版答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榆林高新完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校 Word版答案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榆林高新完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校 Word版答案全.docx

陕西省榆林高新完全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校Word版答案全

榆林高新完全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20分钟试卷满分:

1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隐逸文化的精神价值

(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

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2)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

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

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

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3)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

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

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4)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

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

明清时期的壶天之隐既是传统隐逸文化的总结,也是传统隐逸文化的衰落。

  

(5)应当说,没有士人就没有中国的古代社会,而隐士则是士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其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

在此必须指出的是,隐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绝不仅仅指那些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更重要的是指隐逸传统、隐逸文化,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在此都应被当作隐士来看待,因为隐逸思想使他们升华了人格,丰富了社会价值。

隐士人格的强劲的辐射力和隐逸文化的强劲的张力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都不能不为之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灌注新鲜的活力。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因为陶渊明归隐田园而成为隐逸诗人,所以千百年来一直令后人追思敬仰不已。

  

B.中国的隐逸传统应当与民族的文明史差不多同源,隐士人数相当多,著名的隐士也不少,巢父、许由这两位大隐士算是中国最早的隐士。

  

C.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因此,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D.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是庄子,原因有两个,一是庄子本身就是大隐士,二是他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隐身的含义就是使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不能干扰内心,并进一步卸除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在

天地间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B.隐士是士阶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不只指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从隐逸文化的角度看,

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都应当被看作隐士。

  

C.隐心的含义是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了喜怒哀乐,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什么也

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D.隐士人格有强劲的辐射力,隐逸文化有强劲的张力,这两种力量会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变得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不仅提倡“无道则隐”,而且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来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这其实是孔子构建了一套积极入世者的处世策略。

  

B.传统隐逸文化以儒道文化的融合互补为基础,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所以,分析本民族的隐逸文化传统对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必的。

  

C.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他的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了强烈的破坏作用。

  

D.因为不同的时期有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不同时期的隐逸文化会呈现出各自的独特之处,汉代的朝隐注重现实功利,唐代的中隐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宋代的酒隐则更注重精神的超越。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4分)

少男少女

钟丽思

(1)四年前一个下午,我将提包遗忘在地铁上,才走出路面,就有只小手扯我的衣角:

“哈罗,中国人!

您丢东西了。

” 

(2)我转过身来,见一张白如粉团的脸蛋儿正朝我笑:

“我翻过提包了:

一个身份证,一件衣服,一本书,不是么?

”那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眉毛又细又浓,柔柔地几乎延伸到鬓际。

 

(3)我一面道谢,一面伸手去接那个背包。

(4)“请等等,”她好敏捷地将背包藏在身后,说,“您付多少钱?

”“50法郎。

好么?

”“不够的。

”她仰起那张美丽的脸,摇摇头,问我,“您知道去警察局补领一个身份证的价钱是多少么?

”“知道知道,是160法郎。

(5)“那么.我应该挣得80法郎——等于您有一半我让一半。

不是么?

”我哈哈大笑,身上却只有50法郎。

 

(6)我请她跟我回家去拿,来回10分钟就可以了。

(7)“那么,您就要多付10法郎了,因为您将耽误我的工作。

(8) 我们一起回家去。

“您可以叫我乌阿玛哈小姐。

”她说,一本正经地。

一路上,她告诉我,她是阿尔及利亚人。

姐弟共6个人,大哥大姐15岁,小妹才2岁。

 

(9)这不正是该上学的年龄么?

“我们当然读书!

”她口齿伶俐得很,只是带了些微北非口音,“放了学就工作呗,嗯,当然,是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们干两个工作日。

” 

(10)她告诉我,大姐去杂货店收款;13岁的二姐去餐馆洗碗;8岁的四妹抱了两岁的小妹去闹市讨钱;她刚满12岁,到地铁卖唱。

 

(11)到家时,我去揿门口的密码,她转开了脸,不看。

 

(12)拉开抽屉,我才发现家里也没有零钱,便又递给她一张50法郎。

她为难地瞧瞧我,说是无法找我10法郎。

我说不要紧的。

她先是嘀咕了一句“这不公平”,随即一拍巴掌道:

“哎!

我为您唱支歌好吗?

为您一个人唱,用心唱。

”说着就把条粗粗的褐色大辫往后一甩,轻轻唱起来。

歌声清清甜甜,很美,带着些许忧伤……我送乌阿玛哈下楼时,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来:

“你父母是干什么的呢?

”“父亲死了,两年前。

”她说,眼圈儿便红了起来,“他是位商人,去贝鲁特做生意时死于战乱。

妈妈只在家照管我们,干不了工作。

(13)“那——你哥哥呢?

”“哥哥跟大姐是双胞胎,在学校专心读书,跳过两级的,明年就可以参加高中毕业会考了。

”小姑娘的眼睛倏地亮了起来。

(14)“你哥哥课余又干什么工作呢?

”“我哥课余就到蓬皮杜图书馆看书,他读得很多很多。

(15)“他怎么可以这样?

(16)“哥哥是男人,对我们穆斯林来说,男人是家庭的荣光,不是么?

”我正思量应该如何回答,她又追补一句:

“你们中国人也这样,不是么?

” 

(17)三天后,我刚踏入地铁,乌阿玛哈就跟了进来,她冲我甜甜一笑就开口,一开口,就吓了我一跳——那嗓门儿干干巴巴,口齿倒依旧伶俐:

“小姐们女士们先生们,请原谅我不得不打扰你们。

我是罗马尼亚人,因为国破家亡来到法兰西……”我分明记得前几日她才对我说是阿尔及利亚人,怎么忽又变成罗马尼亚的了呢?

“……如今为大家唱支我家乡的歌。

”她正眼也不瞧我,张口便唱。

天哪!

那歌子又硬又粗!

当乌阿玛哈唱完时,只见乘客都不约而同长长吁出口气。

(18)“罗马尼亚语,”有先生说道,“我还听过她唱阿富汗歌哩!

”说着,“噗”地笑了起来,“我发现哪个国家发生动乱,她就说她是哪个国家的。

也怪,这孩子还真不知去哪儿学这些歌来唱,居然都是原文的。

” 

(19)乌阿玛哈拎只做工精巧的小陶罐,一路收起钱来。

 

(20)我满肚狐疑,见她下车,便不由得匆匆跟了追着问:

“嘿!

你的嗓子出什么事了?

”她脆脆一笑,清清朗朗对我说:

“哎呀您!

地铁里噪音那么厉害,就是认真唱,别人也无法听。

我粗声粗气,人们为了图个耳根清净也会赶紧掏钱打发我的。

”忽地,那张美丽的脸庞严肃起来,“哎呀糟糕!

您会觉得我这样做不正派,不是么?

”她又仰了脸,款软地求我:

“您可以见见我哥哥么?

(21)“那应该付你多少法郎呢?

”我想开个玩笑,话一出口,却又后悔。

 

(22)她已是红了脸,红了耳根,不过依然仰起头看着我的眼睛:

“不,不是您付账。

我请您喝咖啡,再加一份点心,好么?

”我暗自叹息,便干脆请他们翌日上我家小聚。

 

(23)第二天,乌阿玛哈如约候在我家门前。

一见面,她就神采飞扬地将兄长介绍给我。

那兄长,是个目光深沉英气勃勃的卷毛小伙,举手投足都很见教养。

他送给我一盒录音带,说:

“希望您给予我这种荣幸——向您介绍我故乡的音乐。

” 

(24)我冲咖啡招待我的客人。

妹子就去扯哥的衣角:

“你快点提问题,别浪费时间呀!

”小伙子开始提问了,问及中国风貌,问及中国习俗,然后问及儒、道、佛之宗义……我越来越惊诧于他的思路之清晰与兴趣之广泛。

便忍不住打断道:

“乌阿玛哈先生,您了解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了将来去中国经商。

(25)“经商?

”“经商。

如果与中国人交谈时,能对中国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首先就会使对方从感情上产生一种亲切感,感情上越契合,签约的可能性就越大……” 

(26)我不由得在心中暗暗喝彩。

 

(27)夜色越来越重,谈兴却越来越浓,我便留这兄妹俩吃饭。

 

(28)饭后,鸟阿玛哈小姐手脚麻利地收拾残局,她的兄长端坐着喝茶,我忍不住向他提了个问题:

“您知道您的母亲和姐妹为您所做的一切么?

您心安理得么?

”少年那黑色的眼睛深深地看着我:

“我知道一切,也心安理得。

因为我们全家没有一个人会怀疑我不能成为父亲那样的人——成为家庭的光荣。

我是男人。

(29)“我为您唱支歌,好么?

”那妹子又轻轻地拉我的衣角,“唱支罗马尼亚民歌。

”我不懂罗马尼亚文,但知道那确是一首罗马尼亚民歌。

鸟阿玛哈如上次那样,微微靠在墙上,用心唱,表情幽默,音色亮丽。

        

(摘自《最感人的小小说》,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选取了一个非洲家庭在法国的艰难生活,以小见大,反映了西方社会繁华背后的辛酸,揭

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残酷现实。

B.“我”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因为丢包被乌阿玛哈敲诈80法郎,还索要了10法郎的“误工费”,又借口无钱找,唱歌抵了10法郎。

C.第二次在地铁见面时,乌阿玛哈声称自己是罗马尼亚人,被一位先生揭穿了她利用人们对战乱地区人民的同情,讨要钱财的把戏。

D.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但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巧合与误会等艺术手法,精心剪裁,匠心独运,读来常有峰回路转的惊喜。

5.小说在刻画乌阿玛哈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做简要分析。

(6分)

6.小说三次写到乌阿玛哈唱歌,每次唱歌的具体表现和原因都不同,请结合小说的相关内容加以分

析,并说说这样写的效果。

(5分)

三、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7——10题。

(19分)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

(1)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

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2)去官之后,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

然不能得如意。

(3)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

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4)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

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

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

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幸而破绍,枭其二子。

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5)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6)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

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

何者?

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

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7)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B.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C.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D.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孤:

古代王侯自谦之称。

曹操当时是丞相,被封武平侯,故此自称。

B.孝廉:

汉代选举官吏的科目。

“孝”指孝悌之人,“廉”指清廉之士。

C.侯:

是古代高于“公”“伯”的爵位。

爵位制度是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D.僭号:

一是指冒用帝王的称号,二是指超越本分的封号。

在这里是第一个意思。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想建功立业,却招致怨恨。

曹操起初想做个好太守,他在济南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却遭到豪强权贵的怨恨。

B.曹操辞官还乡后,欲与世断绝。

他辞官还乡后,建了一栋学舍,准备在此读书打猎,曾一度产生断绝与宾客交往的念头。

C.曹操先后打败敌人,位极人臣。

他打败了袁术、袁绍和刘表后,又收编了黄巾军,当上了宰相,他认为自己的地位已显贵至极。

D.曹操审慎考虑进退,以减少谤议。

他拒绝交出兵权,但主动提出退还三县的封地,希望能够减少别人对他的议论和指责。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5分)

(2)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5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11——12题。

(8分)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

尘羁。

【注】①远望时复为:

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

②绁[xiè]:

捆绑,束缚。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草”指众多的草和树。

诗歌的一、二两句写经过风霜,青松不凋,而众多的草和树都枯萎、零落了。

B.“独树”指青松独立傲然。

单看青松,“岁寒知松柏之后凋”,独立不凋,这时人们才觉得珍奇。

C.诗歌前六句,集中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

诗人用“众草”反衬“青松”,以“连林”反衬“独树”,塑造了青松不畏严寒、卓然独立高大形象。

D.本诗全写青松,诗人借青松表达了自己坚贞高洁的人格,托物言志,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12.这首诗题为“饮酒”,但很显然,诗人意不在酒,请具体分析诗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志趣?

(5分)

5、名句名篇默写(每空0.5分,共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归去来兮辞》中用“,”

两句,把“云”和“鸟”都人格化了,作者将感情寄托在物上,达到了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归去来兮辞》中,“,”两句描写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

”两句,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4)范仲淹有词云: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其中关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也曾出现过:

“,

(5)在《逍遥游》中,庄子用水与舟的关系,来形容大鹏飞翔必须依赖广阔的天空的句子是:

“,。

(6)庄子在《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的句子是:

,。

6、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8分)

1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饥冻虽切,违己交病②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B.①问征夫以前路②乐夫天命复奚疑。

C.①奚惆怅而独悲②乐夫天命复奚疑

D.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寓形宇内复几时

15.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不知其几千里也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也。

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6.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三径就荒”中的“三径”,源于西汉末年的蒋诩,他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三径”成为隐士的代称。

B.“序属三秋”中的“三秋”是指季秋,就是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C.“舍簪笏于百龄”中的“簪”指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是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

手板,“簪笏”代指官职。

D.“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17.下列各句中,和“复驾言兮焉求”句式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遂见用于小邑②童子何知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④而莫之夭阏者

⑤之二虫又何知⑥门虽设而常关

⑦大王来何操⑧蚓无爪牙之利

A.①②⑤⑦B.③⑤⑥⑧C.③⑤⑥⑦D.②④⑤⑦

七、语言文字运用:

(6分)

18.以下面给出的文字为开头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要求以古代文人为例,运用排比修辞,不少

于60字。

(6分)

保持独立的人格,展现特有的魅力,孤芳自赏也是一种美。

八、作文:

(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0分)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的句子,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勃的压抑和不得志。

而“文革”中,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屡遭批斗,却以一篇自制的“陋室铭”激励自己:

“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

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

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

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

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

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来音乐,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完全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A因果错误。

B.文中说“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C.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不是由孔子的“道”发展来的;)  

2.B(“隐士是士阶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说法错误。

)  

3.C(有两处错误:

第一处,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依据原文,“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种客观效果,而非主观目的;第二处,“发挥了强烈的破坏作用”表述错误。

4.D(A项的错误在于标签化的思维方式,乌阿玛哈的家庭固然艰辛,但作者主要是表现他们在艰辛中充满乐观、坚忍顽强的生活态度,而非借此批评社会。

B项的错误,在于错误地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倾向性,乌阿玛哈捡包后要“我”付钱,固然不值得提倡,但决算不上“敲诈”,而且,她没10法郎找“我”,也决不是“借口”,因为“我”说不要紧时,她觉得“不公平”。

C项理解基本正确,但是,对那位先生的话解读片面,他还赞赏了乌阿玛哈学到不同国度的原文歌。

5.①坚忍乐观。

身经忧患,志气不灭,12岁就在上学之余卖唱养家,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②活泼大胆。

跟陌生人交往毫无惧色,主动请求“我”见她哥哥,提醒哥哥向“我”提问。

③聪慧狡黠。

在地铁里故意粗声粗气地讲话唱歌,哪个国家发生战乱就谎称是哪国人。

④自尊自省。

不看“我”揿密码,不白要我多给的10法郎,反思自己粗声唱歌“不正派”。

(每点2分,答出三条即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言之成理——如“精明老练”“早熟懂事”“热爱家庭”——亦可酌情给分。

但要注意概括的是性格特点,而非形象特点——如“口齿伶俐”“容貌姣好”等。

6.①第一次是为我一个人认真唱歌,因为没有10法郎找“我”,觉得不公平,唱歌补偿“我”;第二次是在地铁里,谎称罗马尼亚人,故意粗着嗓子唱歌,是因为她觉得这样要钱更方便;第三次是在“我”接待他们兄妹以后,请求为我唱歌,是因为我回答了她哥哥的问题而报答我。

(3分)

②三次描写,前呼后应,首尾圆合,使小说结构严密;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揭示了乌阿玛哈的形象,使之丰满真实。

(2分)

7.B(待到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势强盛,我估计自己的力量,实在不能和他匹敌;但想到我这是为国献身,为正义而牺牲,这样也足以留名后世.“及至袁绍据河北”译为“待到袁绍占据黄河以北”,表述完整,为一句,故排除AC.“势”是“度”的宾语,不可断开,故排除D.选B.)

8.C(古代爵位的顺序是公、侯、伯、子、男,所以“侯”的爵位低于“公”、高于“伯”。

9.C【应是先收编黄巾军,后打败袁术、袁绍和刘表。

10.

(1)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回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超过三千人,

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

(关键点:

更、募、本志,判断句“此其本志有限也”)

(2)这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失败,那么国家将有颠覆的危险.因此不能贪图虚名而使自己遭受实际的祸害.这是不能做的啊。

(关键点:

计、倾危、募、为。

11.D(本诗后四句写了诗人酒壶挂枝、自由自在的生活,直抒胸臆,表达了不愿被尘世束缚的感慨。

12..①诗歌的前六句托物言志,以卓尔不群、岁寒后凋的青松自况,表达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