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克隆技术的利与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11147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克隆技术的利与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克隆技术的利与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克隆技术的利与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克隆技术的利与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克隆技术的利与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克隆技术的利与弊.docx

《论克隆技术的利与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克隆技术的利与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克隆技术的利与弊.docx

论克隆技术的利与弊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LYL

摘要:

自从克隆羊多利诞生以来,有关克隆技术的伦理学争论就一直喋喋不休。

本文分析了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论述了克隆技术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前景,并对其所引出的伦理、道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克隆,多利,伦理.

前言

1997年2月27日,著名的《自然》杂志发表了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威尔莫特(IanWilmut)等人撰写的实验研究论文,作者声明采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也即人们常说的克隆技术)成功产生出一例小羊羔,后来被命名为“多利”。

许多人赞誉这是一项划时代的科学成果。

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先生曾经指出,“克隆羊”的出生是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1]。

同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宗教人士、法律专家、哲学家、社会学家等对克隆技术派生出的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产生强烈反响,并引发伦理问题的广泛争议。

1克隆技术的发展

1952年,科学家用青蛙进行克隆实验。

从此以后,动物克隆的试验结果不断涌现。

1970年克隆青蛙实验取得突破,青蛙卵发育成了蝌蚪。

1984年第一只胚胎克隆羊诞生。

1997年2月24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用取自一只6岁成年羊的乳腺细胞培育成功一只克隆羊。

1998年7月,日本科学家利用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的两头牛犊诞生。

2000年1月,美国科学家宣布克隆猴成功。

2000年3月14日,曾参与克隆小羊“多利”的英国PPL公司宣布,他们成功培育出5头克隆猪。

随着一系列克隆技术突破的完成,克隆人从技术上来讲已成为可能。

有的科学家认为,从技术上说克隆人并不比克隆其它哺乳动物更困难。

克隆人即将出世的消息也不断传来。

意大利著名的“克隆狂”安蒂诺里曾宣布,克隆胎儿将于2003年1月问世。

2003年第一期《发现》杂志也把2002年“命名”为“克隆年”,理由是克隆技术在当时已经进入了克隆人的阶段。

该杂志断言:

“虽然世界不想要克隆人,但克隆人却将要出现[2]。

2生殖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比较

目前,人们关于关于克隆技术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

所谓生殖性克隆,就是将克隆羊多利的技术应用于人,把成人的某一体细胞(如包皮细胞、乳腺细胞等)核注入去核的卵细胞质中,通过特定技术(如电刺激)使其重新编程,分化发育为胚胎,再植入母体子宫,长成与体细胞提供者的遗传基因相同的个体。

顾名思义,生殖性克隆就是要借无性生殖(即克隆)技术,实现自我复制。

治疗性克隆也要将某一体细胞核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并通过特定技术使其重新编程,分化发育为早期胚胎,但是胚胎不再植入母体子宫,而是从所得到的极早期胚胎中提取胚胎干细胞,用于治疗目的。

由此可见,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的技术路线,只是在前期相同,而在后期却根本不同:

一个要重新植入子宫、发育成人;一个不能。

因此,加以严格地规范,治疗性克隆不是必然滑向或导致生殖性克隆,然而危险是始终存在的[3]。

3克隆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

(一)对人类社会的伦理挑战

1人类克隆技术将冲击传统的人伦关系,造成家庭不稳定。

传统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亲生父母,而克隆人是对单个人的复制“他”与那个供体是什么关系?

是母女(或父子),还是兄弟(或姐妹),或是别的。

“他”又与代孕的那个女人是什么关系?

这些问题都将破坏传统家庭的稳定性,造成社会对爱的缺失。

2人类克隆技术是对人类尊严的挑战。

每个生命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就如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所说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而克隆人是对供体的复制,这将损害人类的尊严,破坏人类的独特性。

又如对人兽混合体的研究,是对人类尊严更严峻的挑战,这对整个人类来说,都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3人类克隆技术对人类生育模式也是一种挑战。

传统上来讲,人类的生育模式是两性生殖,缺少男女一方都不可能实现,而克隆技术是一种无性生殖,女性的重要性凸显,而有没有男性似乎变得无所谓。

(二)克隆人自身所面临的伦理问题

1人类克隆技术将侵犯克隆人作为“人类”的自主性。

如为供体捐献器官,供体为了自身利益,投巨资克隆出一个自己,当他身体出现问题时,就需要那个克隆体来帮助解决。

而克隆人也有正常人的思维与理想,仅仅因为自己是克隆人,而失去了所有的理想。

我们要承认克隆人也是人,他并不是机器,不能因为繁殖方式不同而否定他的人的本质。

2人类克隆技术将侵犯克隆人作为“人类”出生的偶然性。

自然人的出生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克隆人的出生则不同,他的性别、体貌特征等都是被科学家设计好的,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这必将造成克隆人自然性的扭曲。

3.人类克隆技术将侵犯克隆人作为“人类”的平等性。

克隆人会因为自己与别人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

特别是人类对克隆人的歧视是不可避免的,克隆人肯定会因为自己是无性繁殖而感到自卑,由此可能会产生报复社会、报复人类的行为。

“克隆人技术的发展在它刚一出现人们就已认识到其中布满陷阱、前途未卜,但科技发展的惯性使得人类无力回首,甚至没有留一点准备的时间,也许理性上想去从容应对,但事实上却万难做到。

”虽说如此,但我们也应该积极地正视克隆人的出现,如今的伦理学家们未雨绸缪,将会引导人类克隆技术趋利避害[4]。

4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

克隆技术在动物身上取得的初步的成效引发了世人深深的疑虑。

人们甚至由此产生了“我们将跟在羊的后面吗?

”这样不安的思考。

然而科学家却不以为然。

许多科学家都强调了要“保持科学的独立性”。

他们认为科学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由于信仰而去羁绊科学这是不可取的。

因此,克隆技术对于科学来讲应该受到支持。

至于社会层面,应该视情况而定。

在历史上,科技的进步总是伴随着恐惧与咒骂。

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前曾引起了巨大的非议,但是现如今试管婴儿技术已经获得世界上多数人的赞同与支持。

曾参与此项技术的罗伯特·爱德华兹还因此而获得了201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经过三十几年的探索与发展,试管婴儿技术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如2011年广州一富商借助此项技术孕出八胞胎便是明证。

除此之外,即便现在看似简单的输血技术在其应用初期也曾受到过极大的阻挠。

所以说人们还是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克隆技术的发展。

就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大众的认可程度而言,克隆技术可以应用于医学实践,农业生产,拯救濒危动物[5]。

在医学实践中,克隆技术可用于移植学研究。

自1954年首例器官移植手术成功以后,器官移植技术得到了迅速推广,这无疑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可是此项技术也有不足之处。

由于供体缺乏以及人体自身的排异反应,使得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步履维艰。

而克隆技术的应用无疑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这是因为人类通过克隆自体器官可以避免排异反应,这将会给广大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如克隆技术可以培植新的皮肤,制造人造膝盖等等。

除此之外,科学家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能看到人造耳朵、人造肝脏、人造动脉,甚至可以进行异种器官移植等等。

克隆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如通过对动植物基因状况的改良或者复制可以大大地提高生产的效率和优良品种的保存度。

但是,在此之前,情况却并非如此。

人类由于采用了存优汰劣的留种方法,使得选种过程耗时又耗力。

但是克隆技术却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可以采用基因转移技术培育出抗虫、抗病、抗旱的植物,也可以采用此项技术繁育出生长快、毛多、肉多而耗料少的动物等。

由于这些技术在使用中方便、安全、有效,因此其前景十分为人们看好。

另外,克隆技术在拯救濒危动物方面还具有特殊意义。

2001年,一头名为诺亚的印度野牛在美国成功诞生。

尽管诺亚在出生2天后,不幸夭折。

但是这次试验足以证明了人类通过克隆技术可以拯救濒危动物的可能性。

可是尽管如此,人类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克隆技术来保存物种,这是因为克隆技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毕竟能力有限,而且从保存物种的长远眼光来看,物种的繁衍仍需要物种群体力量的支撑,因此人类还是应该要保护好物种的生存空间才能维持物种的长久生存。

5结论

综上所述,尽管克隆技术是对人类的挑战,但从伦理学的观点来讲,这个挑战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物技术的新进展,问题不在于这个技术是善还是恶,而在于它怎样才是有利于人类的。

并且“怎样对待”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立法工作的范围内,还包括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心理上、感情上对克隆技术创造出的成果的理解和评价。

当我们讨论克隆所涉及的伦理问题时,我们不能带着某种先入之见,而对之一味批评或赞成。

参考文献

[1] 秦健.对克隆技术的异议及传统伦理应有的宽容性[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9):

5-8.

[2] 刘海龙,朱西周.论克隆技术发展与科技伦理进步[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

15-19.

[3] 何亚娟,.关于治疗性克隆技术的伦理困境及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24(3):

196-198.

[4] 樊蕊.对克隆技术的伦理反思[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014

(1):

48-50.

[5] 陈甜甜.浅析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M].电子世界.北京;中国电子学会.2012.

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