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春》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0876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七年级《春》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七年级《春》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七年级《春》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七年级《春》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七年级《春》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七年级《春》教案.docx

《1七年级《春》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七年级《春》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七年级《春》教案.docx

1七年级《春》教案

1《春》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掌握借景抒情的方法,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写法。

授课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

“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一个美丽活泼的天使。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

(同学背诵:

“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

(同学背诵: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光。

二、题目解说

“春”是季节名称,是四季之首,也是本文描写的对象。

独字为题,简明平实,给人以清新明丽之感。

三、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其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绿》《春》等,被视为现代散文的典范。

四、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纠正字音。

涨(zhǎng)薄烟(bó)蓑笠(suō)抖擞(sŏu)

朗润(rùn)宛转(wǎn)嘹亮(liáo)喉咙(lóng)

窠巢(kē)黄晕(yùn)酝酿(yùnniàng)

烘托(hōng)卖弄(nong)风筝(zheng)

2、理解词语。

朗润:

明亮滋润。

酝酿:

本义是造酒时的发酵过程,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

有意显示,炫耀。

宛转: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同“婉转”。

嘹亮:

声音清晰响亮。

黄晕:

昏黄不明亮。

烘托:

陪衬,使明显突出。

静默:

寂静,没有声音。

舒活:

舒展活动(手脚等)。

欣欣然:

欢欢喜喜的样子。

呼朋引伴: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抖擞精神:

振作精神。

花枝招展: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美丽。

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3、找出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注意语句中的重音和语调。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读出盼望的语气)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读出陶醉的感情)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用惊讶、赞叹的语调读)。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用轻柔的语调读)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欢快的语调读出树的跃动的活力)。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用欢快的语调读)。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轻柔的语调),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4、听课文录音。

5、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1、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

春草图(3自然段)、春花图(4自然段)、春风图(5自然段)、春雨图(6自然段)、迎春图(7自然段)

文章结构:

一部分:

(1)盼春——写盼春的心情。

二部分:

(2——7)绘春——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

三部分:

(8——10)赞春——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

2、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

说说你的理由。

“春草图”:

抓住春草的情态、质地、色泽、长势写其特点。

“春花图”:

色味、虚实、动静、高低几个方面相结合,描绘了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很强的优美画面。

“春风图”:

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悦耳,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

“春雨图”:

从靜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从近写到远;由近景写春雨的滋润,又由远景烘托春雨之夜的安谧,再配以人的动态、屋的静状,由润物和缀景两方面写春雨的恩泽。

“迎春图”:

由景及人,颂扬抓紧春天的美好时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六、课堂小结

本文总体上是按盼春→绘春→赞春这个思路来行文的。

在“绘春”部分,又依次描绘了五幅画面: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七、课堂巩固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这节课我们来品味课文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二、精读课文

1、第1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反复、拟人:

叠用“盼望着”,表达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

“东风”带来了春天的讯息,“春天的脚步近了”又以拟人的修辞宣告春天的到来,为全文奠定了清新愉悦的感情基调。

2、第二段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春的什么特点?

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作者从宏观的角度总体勾勒春的轮廓,“朗润”“涨”“红”分别写出春山润泽、春水涣涣、春日暖人的特点。

这里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

3、第三段运用了哪些修辞书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采用拟人和排比,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草图。

4、第三段“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

“钻”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偷偷地”使春草调皮可爱了起来,也流露出作者不经意间发现春草时的惊喜之情。

5、第三段连用“坐”“躺”“打”“踢”“赛”“捉”有什么好处?

连用几个动词,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春草给人带来的欢乐,从侧面描写了春草的活力。

6、第4段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的三种颜色能否调换一下顺序?

不能。

三种颜色分别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相对应,所以不能调换。

7、“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花多,表现出欢欣跃动的活泼与情趣。

8、体会“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闹”字的好处。

动态描写:

一个“闹”字,不仅写出了声响,而且隐含了一片喧闹沸腾的景象。

作者写花下蜂闹蝶舞,是从侧面表现花儿的繁茂、鲜艳和甜香。

9、“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星星,像眼睛,还眨呀眨的。

”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采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百花争春的美好图景。

10、作者描写春花时采用了什么顺序?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采用了由高到低(树上→花下→地上)、由实到虚(花→果)的顺序描写春花。

这样写,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也是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11、第5段第一句“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句话运用引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

12、第5段作者分别从哪些感官角度来写春风的特点?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从触觉来写春风的柔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是从嗅觉来写春风的味道,“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嘹亮地响”是从听觉来写春风的悦耳。

13、第6段“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

“斜织”“薄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雨轻盈、迷蒙的特点。

14、第6段是写春雨,为什么要写“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这是从侧面描写春雨。

展现出植物经过春雨的滋润而清新闪亮的形象。

15、第7段作者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有什么意图?

用以启示人们珍惜大好春光,奋发向上。

16、第8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拟人:

作者在这里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她是“新生”的,突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17、第9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拟人:

作者在这里把春天比作“小姑娘”,因为她是“娇美”的,突出春天的艳丽多姿。

18、第10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拟人:

作者在这里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他有“无穷的活力”,突出春天的气魄与力量。

19、结尾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

这三个比喻句分别是对前文几幅图画的概括,点明了全文主旨,强调春天的“新”“美”“力”。

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力量上从小到大,时间上从先到后,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所以不能调换。

20、文章“领着我们上前去”结尾有什么用意?

“领着我们上前去”表达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

八、课堂小结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热爱、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九、巩固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盼春春草图

春花图

绘春春风图

春雨图生机

春迎春图活力

娃娃(新)希望

赞春小姑娘(美)

青年(力)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