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综合训练题含答案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0674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综合训练题含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沪教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综合训练题含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沪教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综合训练题含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沪教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综合训练题含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沪教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综合训练题含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综合训练题含答案1.docx

《沪教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综合训练题含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综合训练题含答案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综合训练题含答案1.docx

沪教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综合训练题含答案1

沪教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易错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选择题

1.分类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下列图中的包含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为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K+、MnO4-、SO42-B.NH4+、Na+、NO3-、Cl-

C.K+、Ba2+、NO3-、Cl-D.Mg2+、Fe3+、Cl-、NO3-

3.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H+没有减少的是()

A.BaCl2B.NaOHC.CuOD.Zn

4.下列物质加入到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A.纯碱B.盐酸C.氯化钠D.硫酸铜

5.X、Y、Z分别是NaOH、HCl、NaCl中的一种溶液,将无色的酚酞试剂滴入Y,溶液变为红色,将此红色溶液少量滴加到X中,红色褪去,则ZYX依次是(  )

A.NaOHHClNaClB.NaClNaOHHClC.HClNaOHNaClD.HClNaClNaOH

6.下列有关汽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汽水呈碱性

B.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C.喝了汽水常有打嗝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胃酸过多的人要多喝汽水

7.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硝酸铵和氯化钠——水

B.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C.纯铝和硬铝——互相刻划

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酚酞溶液

8.下列是生活中四种常见物质的近似pH,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陈醋

苹果汁

牙膏

肥皂水

pH

2.5

3.1

8.5

10.0

A.酸性最强的是苹果汁

B.涂抹肥皂水可以缓解蚊虫叮咬后(分泌出酸)的痛痒

C.牙膏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胃酸过多的人在日常饮食中应多食用陈醋

9.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H+、SO42-、Cl-B.NH4+、K+、OH-、NO3-

C.H+、Ba2+、SO42-、NO3-D.Fe3+、H+、SO42-、Cl-

10.某电镀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CuSO4)。

若要从硫酸铜中获得金属铜,以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可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A.稀盐酸B.氢氧化钠C.铁粉D.银粉

11.如图所示的烧杯中盛有氢氧化钡溶液,当开关闭合后,不断加入稀硫酸,观察小灯泡发生的现象是

A.逐渐变暗

B.逐渐变暗,直至熄灭

C.逐渐变暗,直至熄灭,最后又逐渐变亮

D.逐渐变亮

12.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13.下列各组离子能共存的是(  )

A.Ba2+、K+、NO3-、CO32-、H+

B.K+、Cl-、Mg2+、NO3-、H+

C.Fe3+、SO42-、OH-、Cu2+、H+

D.Ag+、Ba2+、Cl-、NO3-、K+

14.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为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KCl、NaCl、Na2CO3B.KNO3、Ca(NO3)2、NH4Cl

C.CuSO4、H2SO4、MgCl2D.AgNO3、NaNO3、HCl

15.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变小的是(  )

A.铁和硫酸铜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

C.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16.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4Al+3O2 = 2Al2O3B.Ca(OH)2+Na2CO3 = CaCO3↓+2NaOH

C.H2CO3 =H2O+CO2↑D.H2+CuO

Cu + H20

17.室温下,将稀盐酸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

1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则发光、发热的反应一定是燃烧

C.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19.把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盐酸和苛性钠溶液混合,并滴入石蕊试液后溶液呈

A.红色B.蓝色C.紫色D.无色

20.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

A.CO2B.SO2C.NH3D.NO2

21.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A.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B.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

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D.常温下,pH<7的溶液

22.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的是(  )

A.Ca(OH)2、HNO3、BaCl2B.Na2SO4、MgCl2、KOH

C.Na2CO3、K2SO4、HClD.H2SO4、NaCl、Cu(NO3)2

23.厕所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

这种气体是

A.氢气B.氯气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

24.在只含有NH4+、Na+、Cl-、SO42-的溶液中能存在的离子是

A.OH-B.Ba2+C.Ag+D.NO3-

25.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

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①NaNO2+NH4Cl===NaCl+NH4NO2

②NH4NO2===N2↑+2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H4NO2由三种元素组成

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C.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

D.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四种

26.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蜇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

A.食盐水(pH≈7)B.牙膏(pH≈9)C.肥皂(pH≈10)D.米醋(pH≈3)

27.一些食物的近似pH值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苹果汁

葡萄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9~3.3

3.5~4.5

6.3~6.6

7.6~8.0

A.葡萄汁比苹果汁的酸性强B.葡萄汁和苹果汁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牛奶和鸡蛋清都接近中性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

28.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

B.反应前的溶液均可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不导电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29.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盐酸除去铁锈

D.用氨水(NH3·H2O)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

30.推理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某物质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B.通过小磁针静止时S极的指向能够判断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

C.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铃声逐渐变小,由此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选择题

1.B

【解析】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盐和氧化物是并列关系。

【详解】

A、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故A选项错误;

B、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是包含关系,故B选项正确;

C、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C选项错误;

D、盐和氧化物是并列关系,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区分应用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关系等是解题关键。

2.C

【解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的微粒不共存。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B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氨气,不共存;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共存;含K+、Ba2+、NO3-、Cl-的溶液为无色,且共存。

选C

3.A

【解析】A.BaCl2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盐酸完全电离,所以氢离子没有减少;B.NaOH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而水几乎不再电离产生氢离子,所以氢离子减少;C.CuO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氢离子减少;D.Zn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逸出,氢离子减少;选A

4.A

【解析】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

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正确;

B、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现象,故错误;

C、氯化钠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无现象,故错误;

D、硫酸铜与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错误。

5.B

【解析】A、稀盐酸不能是酚酞变色,故A错误;B、氢氧化钠会使酚酞变红色,氯化钠不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会使红色褪去,稀盐酸会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使红色褪去,所以ZYX依次是NaCl、NaOH、HCl,故B正确;C、氢氧化钠会使酚酞变红色,氯化钠不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会使红色褪去,故C错误;D、氯化钠不能使酚酞变色,故D错误;故选:

B。

点睛:

酚酞遇碱会变红色,酸碱中和会使红色消失。

6.B

【解析】A、汽水中含有碳酸,显酸性,错误;B、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正确;C、喝了汽水常有打嗝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D、胃酸过多即胃液酸性过强,汽水中含有碳酸,显酸性,不能过多摄入,错误。

故选B。

7.D

【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可以鉴别,正确;B、硬水与肥皂水混合能生成浮渣,软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C、硬铝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大,互相刻划,纯铝上会留有痕迹,可以鉴别,正确;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遇酚酞溶液都变红,无法鉴别,错误。

故选D。

点睛:

在进行物质鉴别时,所选择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应出现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把欲鉴别的物质区分开来。

8.B

【解析】

A、陈醋的pH=2.5,酸性最强,错误;B、蚊虫叮咬人的皮肤分泌出蚁酸,如果涂含碱性物质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所以可以用牙膏、氨水、肥皂水等中和,正确;C、牙膏的pH大于7,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错误;D、陈醋的pH=2.5,小于7,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应多吃陈醋,错误。

故选B。

点睛: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9.A

【解析】A.因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则能够大量共存,并且没有有色离子,故A正确;

B.因NH4+、OH-能结合生成氨气和水,则不能共存,故B错误;

C.因Ba2+、SO42-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则不能共存,故C错误;

D.因Fe3+溶液为黄色,故D正确。

点睛: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就是指当不同的离子或物质存在于同一溶液中时,如果不能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等特殊物质,则说明它们是能够共存的;例如,氢氧化钠和硝酸钾在同一溶液中是能够共存的。

如果能够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等特殊物质的话,则说明它们是不能够共存的;例如,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在同一溶液中是不能够共存的(因为其中的氢氧离子和氢离子能够相互结合生成水)。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若要从硫酸铜中获得金属铜,得通过置换反应,将废液中的铜置换出来。

铁的活动性强于铜,可以使用铁粉置换废液中的铜。

选C。

考点:

金属活动性;置换反应。

点评:

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1.C

【解析】

【详解】

溶液中导电微粒是自由移动的离子,烧杯中盛有氢氧化钡溶液,当开关闭合后,不断加入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离子逐渐减少,溶液的导电能力逐渐减小,会观察到逐渐变暗,直至熄灭;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稀硫酸,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不断增多,导电能力增强,最后又逐渐变亮。

故选C。

12.D

【解析】

【详解】

A、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B、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溶液显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滴有酚酞溶液的盐酸溶液显无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13.B

【解析】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B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五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C、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OH-、Cu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故选项错误。

D、Ag+、Cl-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4.B

【解析】pH=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离子,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A、氢离子会和碳酸根离子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不能共存,故错误;

B、各物质的离子在氢离子存在环境中不会发生反应,并且都无色,故正确;

C、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故错误;

D、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并且氯化银沉淀不溶于酸,故错误。

点睛: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就是指当不同的离子或物质存在于同一溶液中时,如果不能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等特殊物质,则说明它们是能够共存的;例如,氢氧化钠和硝酸钾在同一溶液中是能够共存的。

如果能够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等特殊物质的话,则说明它们是不能够共存的;例如,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在同一溶液中是不能够共存的(因为其中的氢氧离子和氢离子能够相互结合生成水)。

15.C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前后溶液组成的改变,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进行分析,判断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的大小关系。

【详解】

A、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属于置换反应,故A不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混合后溶液质量不变,故B不正确;

C、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属于复分解反应,由于生成了沉淀,则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故C正确。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时溶液质量的变化,明确物质间的反应、溶解物质的质量与所析出物质的质量的差值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当析出质量大于所溶解质量时,所得溶液质量会小于反应前溶液。

16.B

【解析】A、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B、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

C、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D、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故选B。

17.C

【解析】

【详解】

A、B处放出的热量最多,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图,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示可知,A到B过程中,放出的热量逐渐增加,氢氧化钠逐渐减少,碱性减弱,故pH值逐渐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B到C的过程中,是盐酸完全中和完氢氧化钠后继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过量,故C点溶液中的溶质含有NaCl和HCl,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8.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有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石墨和金刚石,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发光、发热的反应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会发光、放热,不属于燃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有可能是碳酸盐,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是因为水中有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A

【解析】

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盐酸和苛性钠溶液中HCl、NaOH的质量相等,反应HCl+NaOH=NaCl+H2O中HCl、NaOH按质量之比36.5g:

40g进行反应,故HCl有剩余,溶液呈酸性,故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颜色呈红色,故选A。

20.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B.二氧化硫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C.氨气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色,故正确;

D.二氧化氮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亚硝酸,亚硝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故选:

C。

【点睛】

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21.D

【解析】

试题分析:

A、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B、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如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但二氧化碳不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常温下,pH<7的溶液,一定显酸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测定.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2.D

【解析】

【分析】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生成气体、沉淀、水。

【详解】

A、Ca(OH)2、HNO3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硝酸钙和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A不正确;

B、MgCl2、KOH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镁,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B不正确;

C、Na2CO3和HCl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三者之间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23.D

【解析】

试题分析:

厕所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盐酸将与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选D。

考点:

盐酸与碳酸钙反应。

点评:

盐酸与碳酸钙反应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24.D

【解析】A、OH-与溶液中的NH4+结合放出氨气,OH-不能在此溶液中存在,错误;B、Ba2+与溶液中的SO42-结合生成硫酸钡的沉淀,Ba2+不能在此溶液中存在,错误;C、Ag+与溶液中的Cl-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Ag+不能在此溶液中存在,错误;D、NO3-与溶液中的离子不能形成沉淀、气体、水,NO3-能在此溶液中存在,正确。

故选D。

点睛:

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25.D

【解析】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 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

A.NH4NO2由氢,氮,氧三种元素组成。

故A正确。

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故B正确。

C.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三种物质.故C正确.D.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3,-3,,0三种.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组成及反应类型。

26.D

【解析】

【详解】

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黄蜂的毒液呈碱性,所以应使用米醋中和。

选D。

27.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葡萄汁比苹果汁的pH值大,葡萄汁比苹果汁的酸性弱,说法错误;

B、葡萄汁和苹果汁pH值都小于7,溶液都显示酸性,故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说法正确;

C、牛奶和鸡蛋清pH值都接近7,接近中性,说法正确;

D、苹果汁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说法正确;

故选A。

28.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反应后的容器中的离子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中没有氢氧根离子,只有氯离子、钠离子、水分子,所以pH等于7,选项A错误;

B、如果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就能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所以反应后的溶液能导电,选项B错误;

C、图中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除了钠离子和氯离子外,还有水分子,选项C错误;

D、钠元素、氢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都是+1,氯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是-1,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选项D正确。

故选D。

29.C

【解析】

【分析】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详解】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故A正确;

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故B正确;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用盐酸除铁锈是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属中和反应,故C不正确;

D、用氨水(NH3·H2O)处理工厂污水中的硫酸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故D正确。

故选C。

30.C

【解析】

【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物是该物质与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