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强化训练40题有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0571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70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强化训练40题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强化训练40题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强化训练40题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强化训练40题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强化训练40题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强化训练40题有答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强化训练40题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强化训练40题有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强化训练40题有答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强化训练40题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强化训练40题有答案

姓名:

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

一、实验探究题(共40题)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电子表的读数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2.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

(1)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光线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

将纸板向后折,此时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现象说明:

________;

(2)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

(3)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

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

(4)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在同一平面内。

3.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

(2)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

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上。

(3)如图所示,当蜡烛距离凸透镜4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日常生活中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4)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找到某一位置,使像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理由是________。

4.小明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__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低于100℃。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图________(选填“乙”或“丙”)能反映水沸腾前产生气泡的情形。

5.在流感频发的春季,有些学校要求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其中就用了到体温计,如图所示,请问:

(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性质制成的。

(2)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下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

使用时,它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3)如果我们仅消毒就粗心的直接用以上这支体温计去测量37℃和38.5℃这两位同学的体温,则该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4)给体温计消毒的下列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A. 用酒精棉擦一擦      B. 在酒精灯上烤一烤      C. 在开水中浸泡一下      D. 甩一甩后再放在水中煮沸

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①厚为2mm的茶色玻璃;②厚为5mm的透明玻璃;③直尺;④光屏;⑤两只相同的蜡烛;⑥火柴.

(1)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________(填序号).

(2)如图所示,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__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不能接收到像,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

7.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好奇的小王同学想知道老师所用粉笔的密度。

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1)他把10支粉笔放到调好的托盘天平上,当天平再次平衡,右盘的砝码和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则每支粉笔的质量为________g。

(2)小王在量筒中加入体积为V1的水,把一支粉笔放入量筒,发现粉笔在水面停留一瞬,冒出大量的气泡后沉底。

量筒中水面到达的刻度为V2若把(V2﹣V1)作为粉笔的体积来计算粉笔的密度,测得粉笔的密度会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

(3)小王把一支同样的粉笔用一层保鲜膜紧密包裹好放入水中(保鲜膜的体积忽略不计),发现粉笔漂浮在水面上,于是他用水、小金属块、量筒和细线测量粉笔的体积,如图乙。

粉笔的密度为________g/cm3,粉笔越写越短后密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王看到步骤(3)中量筒内浸在水里的粉笔变长变粗,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填“反射”、“折射”或“直线传播”)形成的粉笔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8.小明同学在家发现妈妈洗完衣服后总是将衣服充分展开放在阳光下或通风处晾晒,结合物理课上学过的知识,提出了“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问题,并作出如下猜想:

①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有关;②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③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设计了如下的实验,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填序号)。

(2)通过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

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2).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

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

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

9.物理小组测量一个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天平调平时,把游码移到标尺的________处观察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线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如图-1所示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用图-2所示方法测得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3)如果天平的砝码缺失,如何测量小石块的质量?

小组设计了下列两种测量方案(已知水的密度为ρ)

方案一,如图-3所小

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水闻上放置塑料盒、此时量筒的读数为V1

②将小石块轻轻放入塑料盒内,量筒的读数为V2

③上述方法测得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用物理量符号表示)

方案二,如图-4所示

①将两个相问的烧杯分别放在天平左、石托盘中,调节天平平衡

②向右盘烧杯中加水直到天平平衡

③将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空量筒中,测出体积

④将小石块轻轻放入左盘烧杯中

⑤计算小石块的质量

上述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

10.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________(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标记物和像的位置;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另一位置,重复以上操作;测量并比较两组物距和像距,得出结论:

“像距和物距相等”。

分析评估上述实验,请指出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________。

(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________。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11.五一假期,晓雯和妈妈到南方旅游,在珠宝店买了一只金灿灿的观音项坠,回来后晓雯特别想知道这个项坠是否是纯金的(p金=19.3×103kg/m3)。

她在实验室选用托盘天平、量简、细线、烧杯和水等,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C.将项坠用细线系好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此时液面示数;

D.将项坠放在左盘中,往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在量筒内倒人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液面示数;

请你回答下面问题:

(1)正确测量项坠密度的实验顺序是:

A、B、D、________(其余两个步骤请用字母序号填出);

(2)在上述D项操作中,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项坠的质量是________g。

(3)若测得项坠的体积是8cm3,则项坠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由此结果可以确定项坠是不是纯金的。

12.如图所示,是小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A、B两块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时,在光屏上出现了不同的光斑,由此判断________是凸透镜。

(2)如图乙所示,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_上。

(3)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关系,若此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该像应该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________(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如图丙所示,小禹经过多次实验,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与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u”的关系图像。

分析图像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等于________cm。

(5)若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清晰的像,其原因不可能是     (填序号即可)。

A.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

B.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1倍焦距

C.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倍焦距

(6)保持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仅将凸透镜缓慢向右移动,这过程中光屏上将再出现________次清晰的像。

13.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得到下列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温度(℃)

95

96

97

98

98

98

95

98

98

98

(1)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_分钟时的错误。

(2)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________℃。

(3)在水沸腾过程中水________ 热。

(填“吸”或“放”)

14.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明应按照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图乙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3)图丙是两个同学分别用相同的器材和初温相同的水进行实验,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描绘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象(图上标注:

上面小明下面小红)。

由图象可知________(选填“小明”或“小红”)先记录数据;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__℃,说明此时当地大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

(4)老师看了两个同学的图象后,指出他们图象不符合实际,并指出造成这个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

(5)图丁是将装有液态海波的大试管放入室温的水中。

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戊)。

由图象可知,在第2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在此过程中,海波不断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5.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cm3;

(2)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75g,则矿石的密度是________ 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 (选填:

“偏大”、“偏小”或“不变”);

(3)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来称量矿石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这时应该        。

A. 向左调平衡螺母             B. 往右盘中加砝码             C. 从右盘中减砝码             D. 向右移动游码。

16.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

(1)实验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方便________。

(2)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其所成的像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保持蜡烛A的位置不变,移动蜡烛B,直到蜡烛B与A的像重合,此时移动蜡烛B,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7.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4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8的焦距为10cm。

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________凸透镜(选填“A”或“B”)。

(2)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实验次序

物体凸透镜的距离u/cm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cm

光屏上像的大小

1

60

12

缩小

2

30

15

缩小

3

20

20

等大

4

15

30

放大

5

12

60

放大

①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_______;

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________。

(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

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________。

18.小明为了测量独流老醋的密度,进行了一下实验:

⑴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⑵接下来进行以下操作,如图所示: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__(填字母代号)。

⑶由图可得老醋的体积是________cm3,质量是________g,密度是________kg/m3。

19.小林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则由装置图(如图)和上表数据可知: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64

68

72

76

81

81

81

81

84

88

92

96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该________(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安装。

(2)此物质是________。

(填“非晶体”或“晶体”)

(3)此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在第12min时,物质处于________。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整个熔化过程大约经历了________分钟。

(4)此物质的温度为81℃时,物质处于________。

(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或“前三种都有可能”).

(5)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________:

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6)此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

20.小明在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时,得到如下表的实验记录.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60

67

73

80

80

80

80

80

80

84

88

93

(1)请按上述实验数据在坐标格中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2.5min时该物质是________态.6min时该物质是________态.

(3)熔化过程进行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_ min.

(4)根据上述数据,可以归纳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________.

(5)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

21.如图甲,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________.

(2)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3)该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

比较像与物________关系;

(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填“虚”或“实”);

(5)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远一些,则它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________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选填“M”或“N”)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应知道凸透镜的________,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作用.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________.

(3)调整后,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时,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_

(4)如果让蜡烛在图乙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23.小明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

(2)当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不断________时说明水已沸腾;

(3)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________(选填“A”、“B”、“C”或“D”).由图象可知水的沸腾过程中特点是________.

(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加热时间过长,其原因可能是(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

2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

(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________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__,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3)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5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时它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________ cm,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__像.

(4)如图2甲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时钟的像,请在乙图上画出时钟的实际时间.

25.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请在图中纸板B上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      (选填“A”或“B”)

A. 寻找普遍规律                                   

B. 减小实验误差.

(3)在图中,若把纸板B向后折,则在纸板B上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6.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

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 三角形光斑                      B. 圆形光斑                      C. 蜡烛的正立像                      D. 蜡烛的倒立像

(3)为了增大蜡烛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写出一种办法):

     ________   。

27.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透明玻璃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置在桌面上,点燃前面的蜡烛A,用眼睛观察A所成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与之重合。

在此实验中:

(1)平面玻璃成像的原因是________ 。

(2)为了用蜡烛B准确确定A的像的位置,应将玻璃板________ 立在水平桌面上,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 关系。

(3)移去蜡烛B,在其所在位置上放置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 (能、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

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 像。

(4)本实验用一透明玻璃板而不是用平面镜,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 。

28.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

(1)甲、乙两组同学用同样多且初温相同的温水进行实验,加热所用的酒精灯也相同,结果甲组同学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用时较短,则甲组选择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套装置。

(2)乙、丙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并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C所示的a、b两条曲线(a表示乙组的,b表示丙组的),由图像可知,他们两组测得的水的沸点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图________(选填“D”或“E”)所示的情形可表示水正在沸腾。

他们两组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