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0997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

《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oc

制定生态型绿地系统规划奠定城市可持续发展基础

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贺凤春、匡振鶠

一、前言

城市绿化是现代都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城市绿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所以必须研究和制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城市绿地系统,加强苏州市绿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延续性,促进苏州城市发展更上新台阶。

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切合点,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创造先决条件。

二、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苏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①依据山水,构筑五片八园、四楔三带、一环九溪的绿地结构

全市地势靠山濒湖,西高东低,城市位于山水之间。

地貌属江南丘陵山地的一部分,由低山丘陵过渡到山麓平原,洪积平原,广积平原。

城市西南临太湖,湖区有岛屿。

多低山丘陵,近郊有虎丘、何山、狮子山、天平山、灵岩山、七子山;远郊有阳山、邓尉山、穹窿山、清明山、洞庭东、西山。

群山海拔高度一般为100-300米,最高峰穹窿山高341米,西山缥缈峰336.6米,东山莫厘峰296.6米。

山势浑圆,一般坡度不超过20°25°。

城市东部地势低平,多大小湖泊,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黄天荡、石湖、澹台湖,水系网络主要有太湖和三江(吴淞江、娄江、东江),京杭大运河等。

古城区地形平坦,河流纵横,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海拔标高为4.2-4.5米,郊区一般3.8米左右(吴淞高程)。

古城内河道纵横密布,宋平江图上河道长82公里,桥325座,至清中期开始逐呈衰落趋势,至清末仅剩河道约55公里,桥241座。

民国期间又陆续填没,现今保存着“三横三直”骨干水系,河道35.28公里,桥梁163座,其中古桥约70座,仍为我国河桥最多的城市之一,形成街坊临河而建,居民依水而生“家家户户泊舟航”,“小桥流水人家”的独具特色的江南水乡城市风貌。

根据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充分利用自然河湖水系、自然山体及丰富的人文景观,开辟各类城市绿地,形成五片八园、四楔三带、一环九溪的结构体系,构成环形带状加楔形绿地的点、线、面相结合的“人工山水城中园、自然山水园中城”的城市绿地系统,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五片:

中心城区分区片、虎丘高新区分区片、相城区分区片、工业园区分区片、吴中区分区片;

八园:

东部金鸡湖滨公园、东沙湖公园、西北狮山何山中心公园、横山公园、南部石湖风景名胜公园、澹台湖公园、西北部大白塘公园、北部虎丘风景名胜公园

四楔:

东北角的阳澄湖及其周边绿化用地、东南角的独墅湖及其周边绿化用地、西南角的石湖上方山、七子山及其周边绿化用地、西北角的三角嘴湖及其周边绿化用地

三带:

沪宁城北交通干线防护林带、城西、城南京杭大运河沿岸防护及景观林带、城东虞嘉杭高速公路防护林带

一环:

古城区古城墙、护城河两侧用地所形成的环古城风貌景观带

九溪:

东北角的娄江两岸所形成的河滨绿地景观带

北部的元和塘两岸所形成的河滨绿地景观带

西北角的十字洋河两岸所形成的河滨绿地景观带

西部的上塘河、胥江两岸所形成的河滨绿地景观带

西南角的大龙港两岸所形成的河滨绿地景观带

东南角的老运河两岸所形成的河滨绿地景观带

东部的葑门塘(含黄天荡外河、斜塘河)、相门塘两岸所形成的

河滨绿地景观带

苏州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保持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为前提,注重城市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城市大环境绿化。

弘扬和加强苏州水城独具特色的绿化风貌,充分利用自然水网,加强其两侧绿地的建设,形成全城的绿色廊道系统,点、线、面相结合,构筑健全的绿色生态网络。

②苏州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

表一:

公园绿地(GI)规划指标一览表

表二:

绿地率、绿化覆盖率规划指标一览表

2.苏州市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根据苏州市域发展总体目标及城镇空间布局结构,结合苏锡常都市圈绿化系统规划布局的要求,苏州市市域绿地系统以“一城五片四隔,三纵四横一环,一区三带多点”为基本结构,构筑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化的生态绿地结构体系。

①一城五片四隔

一城:

苏州市城区规划区

五片:

张家港市区片、常熟市区片、太仓市区片、昆山市区片、吴江市区片

四隔:

苏州与无锡、苏州与吴江、苏州与昆山、昆山与太仓之间的城镇绿化分隔区,以苏州都市区、张家港市区、常熟市区、太仓市区、昆山市及吴江市区的绿化建设为核心,加强各片区及一般城镇之间的绿色隔离体系的建设成完整的市域绿地空间形态。

②三纵四横一环

大力发展道路、航道沿线绿色防护系统的建设,构筑市域大环境绿化网络框架。

三纵:

望虞河(一纵)

常浒河、苏虞河(二纵)

虞嘉杭高速公路(三纵)

四横:

沿江高速公路(一横)

锡太线公路(二横)

苏申内港线(三横)

太浦河(四横)

一环:

绕城高速公路

近期规划沿线两侧各建设绿化带30-50米,远期达到100-250米。

③一区三带多点

在现有山水格局的基础上,加强生态敏感区的建设,充分发挥绿化的保土涵水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为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改善创造良好的区域环境基底。

一区:

西部沿太湖山水生态保护区,包括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光福景区、木渎景区、石湖景区、西山景区及东山景区等五个景区。

三带:

北部沿长江岸线所形成的绿色生态廊道:

整个沿江区域除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镇建设用地、港口用地外,其余沿江岸线均应用于防护林建设,总宽度不少于200米中部沿沪宁交通走廊所形成的绿色生态廊道:

每侧控制范围为100米,防护林带宽度不小于50米西部沿京杭大运河岸线所形成的绿色生态廊道:

每侧控制范围为100米,防护林带宽度不小于50米。

多点:

包括各片区的市镇发展区的绿化及众多的湖泊山体所形成的森林公园及风景林地生态景观区。

市镇发展区:

张家港市的塘桥、绵丰、乐余,常熟市的海虞、练塘、支塘(董浜)、沙家浜(唐市),昆山市的陆杨、陆家、张浦、周庄(锦溪),吴江市的黎里(平望)、震泽、芦墟等,太仓市的沙溪、璜泾、浏河等。

市镇发展区的人均公园绿地原则上应在10.50平方米以上,绿地率37%以上,绿化覆盖率42%以上。

森林公园及风景林地生态景观区:

虞山国家森林公园、青剑湖森林公园、阳澄湖水网生态保护区、澄湖水网生态保护区、北麻漾水网生态保护区、双山景区、香山景区等等。

三、苏州市绿化建设发展情况

①解放初期,苏州城市绿化基础很差,市区仅有一座公园,近百株行道树。

其它几乎空白。

历史上遗留的名胜古迹和私家园林,都处于荒废和残破状态。

全市散存古老树木一千余棵。

五、六十年代,城市园林绿化成为社会主义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进行了绿化植树,绿地建设。

特别是抢修了一批著名的名胜古迹和古典园林。

1986年国务院批复苏州城市总体规划(含园林绿化规划),明确“苏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要大大加强绿化建设”。

经过七、八十年代的绿化建设,至1990年苏州公共绿地113.8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1.6平方米,绿地覆盖率16%,公园、园林、名胜游览点34处。

表一、苏州市历年城市园林绿化情况一览表:

近年来,苏州市区根据“古城居中,东园西区,一体两翼”的城市格局,因地制宜地采取“全面推进,东西中联动,古城上水平,园区新区上规模”的城市绿化方针,加大加快绿化建设步伐。

②苏州园林绿化和管理的工作成绩

苏州市在“创园”中,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采取规划建绿、拆违增绿、拆房扩绿、破墙透绿、租地造绿、买地添绿和见缝插绿等多种途径增加绿化用地。

三年来,针对古城区建筑密度大、可绿化用地少的现状,动迁居民8000余户,单位85个,拆迁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腾出土地160多万平方米,不搞楼盘搞绿化,建设公园绿地,实现了市民出行350500米就可以步入绿色空间的目标,满足市民休憩、晨炼和娱乐的需求,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拥护和称赞。

传承历史文化,以保护和恢复为主,进一步完善城市人文景观建设工作。

坚持古典园林保护寓于古城保护之中,按照国际标准,全面地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科学保护,同时完成了29座园林、5处园林遗址的调查、考证工作,投资1亿多元修复耦园、艺圃、曲园、鹤园、北半园、畅园、五峰园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疏浚园内河道35公里,拆除有碍观瞻的建筑物6800平方米,拆除各类杆线3000多米,建成全国唯一的苏州园林档案馆,赢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2001年2003年三年来的绿化投入超过建国以来绿化投入的总和,共投入绿化资金31亿元(不含土地和拆迁费)。

据测算,到2003年城区绿地率为32.2%,绿化覆盖率达37.1%,人均公园绿地面7.6平方米,达到了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并顺利通过验收,成为第七批国家园林城市。

四、目前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

①公园绿地建设特色不明显,与城市性质、地域历史文化结合不够,精品工程少。

②新建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结构简单,乔灌草比例不恰当,乡土树种开发利用不够,造成生态上的不科学性和养护管理费增高。

③园林科学研究和生产绿地规模及发展不能适应城市绿化建设,植物新种类的引种培育及试验维护作用缺乏。

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方面需加大力度,以提高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

④城市防护绿地系统不连续,不成规模,且树种单一,防护功能很难充分发挥。

⑤城市周边风景区及风景林地建设与管理缺乏科学性和统一性,被各类开发建设占地现象时常发生。

⑥各城市分区片的绿地系统规划多方参与,导致水平参差不齐,绿地范围变动大,

统一性和延续性不够,城建过程中绿地被挤压改性易发生,影响整体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

五、从长计划,全面科学发展苏州城市绿地建设

1.生态优先原则,增加生物多样性

①苏州的自然条件优厚,为丰富动植物品种创造条件

苏州地处温带,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水量1000mm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全市现有耕地面积288168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5公顷。

其中耕地87%为水田,主要种植水稻、蚕桑、林果等。

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出产淡水鱼30多种,长江白鲒,太湖银鱼、阳澄河大闸蟹,吴江紫须蟹等为著名特产。

淡水珍珠养殖頗具规模,品质优良。

苏州市据28年的实测,年平均气温15.8℃,月平均最高温度30.3℃,年相对湿度为80.8%,平均风速3.4米/秒,年降水量1076.2mm,常年无霜期为248日,蒸发量1255.8mm,年平均气压1016.2hpa,年平均日照时间1983.1小时。

常年夏季主要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

苏州的土壤绝大部分系第四季沉积的一般性粘性土,太湖沿岸地区低山丘陵土壤,为地带性自然黄棕壤,山坞和山间开阔平原为耕作黄棕壤。

丘陵山地土壤酸性PH5-5.5,古城区土壤偏碱。

自然植被好的土壤含有机质4%,含氮量0.2%以上,差的有机质仅1.34%-1.73%,含氮量低于0.1%。

平原农田为水稻耕填土,古城区多杂填土。

②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生物资源的丰富程度,其中丰富城市绿地中园林植物品种,构建多层次的城市植物群落是基础。

采用近自然的绿化理论,通过建设各类绿地,吸引野生生物进入城市,才能建设景观优美物种多样化的稳定生态系统。

A.苏州地区植被类型与特点

苏州地处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交接地带,生物气候过渡特点较为明显,受东南季风影响,温暖湿润,自然植被属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主要分布在太湖丘陵山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