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总复习材料剖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9265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音乐史总复习材料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音乐史总复习材料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音乐史总复习材料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音乐史总复习材料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音乐史总复习材料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音乐史总复习材料剖析.docx

《中国音乐史总复习材料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音乐史总复习材料剖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音乐史总复习材料剖析.docx

中国音乐史总复习材料剖析

古代史

(远古夏商)

1、中国音乐的起源

模仿说感情说劳动说信号说

摹仿自然说异性求爱说语言扬抑说巫术起源说

2、1986年至1987年,河南舞阳县贾湖村先后出土25支骨笛,由鹤骨制成,距今约8600年至9000年、七孔笛

(周秦时期)

3、佾(yi)指古代乐舞的行列。

关于乐队的使用:

周时盛行“金石之声”,编钟等悬挂乐器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

《周礼·春官宗伯》:

“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县,士特县,辩其声”县通悬,悬挂之意!

王享用的乐器是四面悬挂,然后依等级顺次为三面、两面、一面。

4、周代得宫廷乐舞包括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等

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从黄帝时期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

(1)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云是黄帝时的图腾;

(2)唐尧时的《咸池》,天上的星宿名;(3)虞舜时的《韶》,又名《箫韶》;(4)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籥yue》(5)商汤时的《大濩huo》(6)周朝当代的《大武》。

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

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6、八音分类法:

依乐器制作材料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1)金类乐器:

钟、铜铃、铜鼓、镈钟、甬钟、钮钟

(2)石类乐器:

磬、排箫

(3)土类乐器:

陶铃、陶鼓、陶响、陶角、陶镛yong、陶埙

(4)木类乐器:

柷zhu、敔yu、木鼓

(5)丝类乐器:

有柱:

瑟、筝、筑

无柱:

(6)革类乐器:

贲鼓、应、县鼓、鼍tuo鼓、鼗tao鼓、鞉tao

(7)匏类乐器:

“匏”即“瓠hu”,主要构成材料,一种葫芦。

笙、竽、巢

(8)竹类乐器:

箫、篴即笛、篪chi、籥yue、管

7、曾侯乙墓乐器1978年出土,符合“诸侯轩县”的周代等级制度规定。

编钟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于钟架上。

意义:

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反映了我国先秦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其卓绝的铸造工艺、良好的声学性能,显示出先秦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这些乐器的出土,为我们研究先秦的乐器、乐队编制、乐律、音乐审美提供了珍贵实物。

8、十二律:

十二律名依次为:

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rui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9、音乐思想

一、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孔子

(1)他确立了音乐审美标准是“尽善尽美”

(2)崇雅贬郑

(3)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

孔子的音乐思想本质上市保守的,所论及“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孟子

(1)认为无论圣人还是凡人,对音乐都由共同美感

(2)认为音乐本质是用来表现人的喜乐之情的

(3)倡导主要“与民同乐”不要“独乐乐”或“少乐乐”

荀子

(1)音乐表现的音响必须“中”“和”而不“淫”,所谓“审一定和”,“一”即“中声”

(2)抨击墨子的“非乐”思想,注重音乐的社会功能

(3)提出“中和”的审美标准,反对“夷俗邪音”“郑卫之音”,进一步发展了前人的“中和”思想

二、墨家音乐美学思想

墨子

(1)对音乐持否定态度,反对儒家礼乐思想

(2)认为音乐解决不了老百姓的“三患”

墨子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为他们利益着想,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他认为一种狭隘定的功利主义思想完全否定音乐的社会功能,这显然是错误的。

三、道家音乐思想

老子

(1)提倡“无知无欲”

(2)追求的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庄子

(1)批判儒家的礼乐思想

(2)推崇自然之乐

(3)倡导适性之乐

(两汉三国)

10、相和歌的形成

最初为清唱,无伴奏的“徒歌”;后来加入众人帮腔,进一步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只是仍无伴奏;再经乐府整理,最终形成唱者自击节鼓,以管弦乐队相和伴奏的歌唱形式——相和歌

11、相和大曲

随着相和歌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歌、舞、乐综合的多段式“大曲”,即所谓“相和大曲”。

相和歌的最高发展形式。

12、百戏:

百戏是汉代各种民间杂耍技艺的总称,包括杂技、武术、魔术、幻术、歌舞、杂乐、杂戏等多种民间艺术

13、琴曲《广陵散》聂政刺韩王。

又名《广陵止息》,由“正声”、“乱声”两个基本主题发展而成的器乐大曲,规模宏大。

14、嵇ji康的《声无哀乐论》

嵇康认为,音乐和万物一样,也是由天地间的元气所产生的,它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的主观感情无关。

音乐固然不能表现情感,却能以其音响去刺激人,使人产生“燥”“静”的反应。

历史意义:

(1)司马氏政权袭用《乐记》所代表的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将音乐当做宣扬名教,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工具,“声无哀乐”论的提出无疑是对其大胆的挑战,在当时具有叛逆的、革命的、反传统的现实意义。

(2)若将《乐记》和《声无哀乐论》这两篇各自自成体系的音乐美学专著进行比较,二者各有侧重。

(3)在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声无哀乐论》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

(4)如果说《乐记》是中国他律论音乐美学论著的代表,那么《声无哀乐论》则最具自律论色彩。

15、西汉京房六十律

(1)京房其人

在乐律研究方面提出开创性的六十律理论,针对管律计算的不精准性,大胆提出“竹声不可以度调”的见解,并为此制作了十三弦的“准”

(2)六十律理论

京房六十律的计算方法是在三分损益十二律之后,继续用此法上下相生,直至六十律为止。

(两晋南北朝)

16、吴声歌曲:

流传于江南一带的歌曲,最初是徒歌,即清唱,后加入管弦乐器伴奏。

17、西曲歌:

流传于当时的荆、郢、邓之间,即今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一带。

18、南朝梁丘明所传,古琴音乐,目前仅见的一首以文字记谱的琴曲——《褐石调·幽兰》

(隋唐五代)

19、表格

隋《七部乐》、《九部乐》与唐《九部乐》、《十部乐》对照表

最 初

传 入

中 原

时 间

开皇初

(581年后)

大业中

(605-618年)

武德初

(618后)

贞观十六年

(642年)

乐总名

七部乐

九部乐

九部乐

十部乐

 

 

 

燕 乐

燕 乐

清商伎

清 商

清 商

清 商

国 凉

西 凉

西 凉

西 凉

386年

高 昌

约520年

龟兹伎

龟 兹

龟 兹

龟 兹

384年

疏 勒

疏 勒

疏 勒

436年

康 国

康 国

康 国

586年

安国伎

安 国

安 国

安 国

436年

天竺伎

天 竺

346-353年

扶 南

扶 南

高丽伎

高 丽

高 丽

高 丽

436年

文康伎

礼 毕

(讌 后)

(讌 后)

20、隋开皇初年后设立了国伎、清商伎、天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文康伎等七部。

隋炀帝将国伎和文康伎改名为“西凉”和“礼毕”,并增设“疏勒”和“康国”两部,共九部乐。

唐武德初年后,去“礼毕”和“天竺”,增设“燕乐”和“扶南”,仍九部。

唐贞观十六年,加入“高昌乐”,形成“十部乐”。

唐玄宗时期,宫廷音乐又根据表演方式分为“坐部伎”(室内表演)六部和“立部伎”(室外表演)八部。

21、唐大曲是综合器乐、声乐和舞蹈于一体的大型歌舞音乐,它是由同一首宫调的若干“遍”组成的成套乐舞。

22、唐朝有四个重要的音乐机构:

大乐署、鼓吹署、教坊和梨园。

前两个属于太常寺,后两个隶属宫廷。

教坊是唐代新设的宫廷音乐机构,专管雅乐以外的歌舞和散乐得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成员有男有女。

梨园是设立在宫廷中的音乐机构。

由唐玄宗亲自教习,并自创新曲,让“梨园弟子”演奏

23、音乐理论著作

(1)《乐书要录》是唐武则天组织元万顷等人员编写,共10卷,该书是对唐武则天前乐律学的总结。

(2)《教坊记》是唐崔令钦撰写,共一卷,所记录的是唐开元、天宝年间乐部内教坊的制度和轶事。

(3)《羯鼓录》是唐南卓所著的笔记形式的专著。

叙述了羯鼓源流以及玄宗以后的音乐生活故事

(4)《乐府杂录》是唐段安节撰写,此书研究唐代礼乐制度,音乐、舞蹈、百戏的专门论著

(宋元时期)

24、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江西鄱阳人,南宋诗词名家与音乐家。

自度曲如《扬州慢》

25、唱赚:

宋代艺术歌曲形式之一,以鼓、拍板和笛为主要伴奏乐器,不清唱套曲的宋代一种表演形式。

缠令(引子—A—B—C—D······尾声)和缠达(引子—A—B—A1—B1—A2—B2······)是宋代的两种曲式结构形式。

26、元散曲

散曲是元代时在宋代曲子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新音乐风格和语言特色的歌曲形式。

散曲的曲体形式有小令、带过曲和散套三种。

27、说唱音乐

(1)鼓子词:

宋代的一种说唱艺术,因歌唱时主要用鼓击节而得名。

(2)诸宫调:

宋元时期一种结构庞大的长篇说唱艺术,由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勾栏艺人孔三传所创。

它的歌唱部分由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使用一个宫调,但各套的宫调则不同,故得名。

(3)货郎儿:

宋时流行于民间的歌曲,元时演变成一种说唱艺术形式。

28、戏曲音乐

(1)宋杂剧音乐:

宋代源出北方的一种戏曲形式。

(2)元杂剧音乐:

元代在宋金杂剧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高度成熟的戏曲艺术。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元杂剧唱腔为曲牌体,一般为七声音阶,节奏明快,风格刚健。

音乐结构严密逻辑关系。

(3)南戏音乐:

南戏是宋元时期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一种戏曲艺术,因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的浙江温州,初名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29、《潇湘水云》是浙派琴乐奠基人郭沔mian,于南宋末年定居湖南衡山附近时创作的琴曲,为浙派代表作之一。

成功的表现了云水摇曳奔腾和烟波浩淼的景象,以及对元兵南侵,民族危亡的忧思之情。

30、

(1)《梦溪笔谈》乐论是北宋沈括(字存中,杭州人)的一部笔记体著作,该书的乐论部分占有相当篇幅,涉及乐器、乐曲、宫调、乐谱、律学、音乐思想和音乐声学等各个领域。

(2)《乐书》是北宋宫廷雅乐派代表人物陈旸撰的音乐类书,被誉为我国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

(3)《琴史》是现存最早的琴史专著,北宋朱文长撰。

(4)《碧鸡漫志》、《词源》和《唱论》是宋元时期以研究词曲的,源流构成原理与演唱方法为中心内容的三部著作。

《碧鸡漫志》是研究歌曲的笔记体音乐著作,南宋王灼撰。

《词源》由南宋张炎撰,是研究古代乐律与宋词音乐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唱论》是现存最早论述声乐的音乐论著,元代燕南芝庵撰。

(明清时期)

31、四大声腔:

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32、昆山腔,魏良辅改革:

主要是把“平直无意致”的昆山土戏改为“细腻水磨,一字数转,轻柔婉折,圆润流畅”的“水磨腔”。

还丰富了乐队的配置,除笛主奏外,加笙、箫管、三弦、琵琶、月琴和鼓等乐器

明汤显祖《牡丹亭》、清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汤显祖,“临川四梦”又“名玉茗堂四梦”:

《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33、梆子腔,最初因用枣木梆子击节而得名,又因源于秦地陕、甘等地,故又称“秦腔”

音调高亢激越,节奏强烈急促,唱腔中常有“花音”又名“欢音”,有“哭音”又名“苦音”

34、音乐理论著作

(1)《乐律全书》明代朱载堉著。

详细记载了“新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的推演方法,彻底解决了“黄钟不能还原”的历史问题

(2)《溪山琴祝》是一篇关于古琴表演的美学理论文献,明代徐上瀛撰(明末虞山派著名代表人物)。

系统阐述了古琴演奏中的音质、音色、技巧、方法及演奏者得素养等问题,是古琴演奏与研究的重要文献。

35、重要曲谱集

(1)《神奇秘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琴曲谱集,明代朱权编辑。

(2)《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是一部清代声乐乐谱曲集,内容包括唐宋诗词、金元诸宫调、宋元明南戏、元明杂剧、元明清散曲、明清传奇、清代宫廷戏等多种体裁。

对于研究唐以来的音乐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3)《华秋萍琵琶曲》又称《南北二派秘本琵琶真传》、《琵琶谱》,是我国现存最早刊行的琵琶曲谱集,刊行年代为嘉庆二十三年。

(4)《纳书楹曲谱》是戏曲曲谱集,清叶堂编辑,成书于乾隆五十七年。

近现代史

“学堂乐歌”的兴起

“戊戌变法”失败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文人,鼓吹音乐对鼓舞士气以及进行启蒙教育的重大作用,积极提倡设立唱歌课,发展学校音乐教育。

“学堂乐歌”的内容,大多是反应中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化,多以“反帝”、“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等思想为主题。

“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

选曲填词、按词选曲。

“学堂乐歌”的意义:

是近代民主主义音乐的开端,它使集体歌唱这一新形式得到确立和传播;普及了简谱,介绍了五线谱和西方音乐知识;其歌曲体裁对其后音乐创作影响很大;“学堂乐歌”影响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所以这一切都具有启蒙时期的开创意义,它直接影响了我国“五四”运动以后的音乐文化发展。

 

近代艺术歌曲的代表人物赵元任的代表作:

《卖布谣》、《织布》、《劳动歌》、《教我如何不想他》、《茶花女中的饮酒歌》、《听雨》、《也是微云》、《我们不买日货》、《抵抗》、合唱《海韵》。

冼星海及其音乐创作

200多首群众歌曲,4部大合唱,2部歌剧(其中一部《滏阳河》未完成),2部交响乐,4部交响组曲(其中两部仅完成钢琴谱,未及配器),1部交响诗(钢琴谱,未配器),1部大型管弦乐曲,许多器乐独奏、重奏和声乐独唱曲。

群众歌曲分两类:

一类是赋予号召性的、雄伟的进行曲,如《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

一类是抒情性与战斗性相结合的歌曲,如《茫茫的西伯利亚》、《做棉衣》、《打到汪精卫》、《三八妇女节歌》、《在太行山上》等。

抒情独唱曲:

《夜半歌声》、《黄河之恋》、《热血》、《江南三月》等。

这些作品多是为舞台剧或电影所写的插曲,形式结构较复杂,并有着悠长宽广的、热情奔放的旋律和舒展和缓的节奏。

劳动歌曲:

《拉犁歌》、《搬夫曲》、《炭夫曲》、《顶硬上》、《起重匠》等。

儿童歌曲:

《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谁来跟我玩》等。

大型声乐作品:

《生产运动大合唱》,分为“春耕”、“播种与参战”、“秋收”、“丰收”,其中代表作《二月里来》。

《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音乐风格:

全曲建立在三个基本主题上

1.《黄河船夫曲》的主要动机:

象征斗争和力量

2.《黄河颂》的主题:

象征我们民族精神的宽广和自由奔放

3.《怒吼吧,黄河》的主题:

表现中国人民苦难的主题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是人民的斗志和力量的集中表现。

最后一个乐章《怒吼吧,黄河》,是全部音乐发展的总结。

在斗争主题基础上也穿插着苦难的主题和对民族的歌颂,但是斗争还是主要的,并且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因此,整个套取的音乐具有非常紧密的内在统一性。

音调风格上,不仅引用了民间的音调(如《黄河船夫曲》),创作了许多非常富于民族特点的旋律(如《黄水谣》、《河边对口唱》、《保卫黄河》等),而更重要的是他并不以创造具有民族风格的旋律、运用民间形式作为目的曲追求,而是把它们用来为反映新的斗争生活内容服务。

因此,在这里他创造了富于战斗性的、新的民族形式,创造了真正具有民族气派、又富于时代特征的大合唱形式。

《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的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诉了敌人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人民群众纷纷起来包围祖国、反抗敌人的壮丽情景。

整个作品自始至终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雄伟浑厚的气魄,以及必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念。

1938年,在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在延安成立了“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

1942年全党进行整风运动,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新歌剧的发展

1945年4月,在延安成功地演出了歌剧《白毛女》(贺敬之、丁毅作词编剧,马可、张鲁、李焕之、瞿维等人作曲),为我国歌剧创作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阶段。

《白毛女》的艺术成就

1.《白毛女》的艺术成就,最突出的一点是它开始解决如何通过音乐来具体而细致地刻画剧种人物形象的问题。

已中国不同的民歌河西区音乐味基本素材,借鉴西方的音乐发展手法,创作了不同风格的音乐唱段,并以音乐的变化推动剧情的发展,经过戏剧化和性格化的艺术创造,成功地刻画了杨白劳、喜儿、黄世仁、黄母等诸多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准确表笑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世界和心理变化。

2.将中国古典戏曲的创作手法运用到歌剧的艺术表现中,以增强戏剧性。

如用歌唱来叙述某一事件的发生情景;用歌唱来介绍剧中的主要人物;用独白来叙述某一事件;用歌唱结合道白的方式深入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3.以独唱、重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如喜儿、杨白劳的独唱;第四幕喜儿获救后的众人合唱;第五幕声讨黄世仁人大会上的群众合唱等。

歌剧的内容既深刻地反映了农村生活的现实,又给被压迫的农民群众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此外,歌剧剧本也富于浪漫主义地保留了民间有关“白毛仙姑”这种传奇式的情节,并使之提高到“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哲理高度。

当代史

一、瞿希贤建国初期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作家之一。

(1)群众性歌曲:

《全世界人民心一条》(1950年)《我们要和时间赛跑》(1952年)《在和平的大道上前进》(1953年)

(2)少年儿童歌曲:

《早操歌》《我们是春天的鲜花》《踏着先烈留下的脚印》《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快乐的晚会》

(3)合唱歌曲:

无伴奏合唱《牧歌》(1954年)《红军根据地大合唱》(1955年)

创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音乐语言清新生动、刚柔兼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独创性;歌曲创作风格奔放洒脱。

 

二、刘炽的歌曲创作

 《新疆好》(1951年,选自《边疆战士大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1955年)

 《我的祖国》(1956年,电影《上甘岭》插曲)《祖国颂》(1957年)

三、时乐濛的歌曲创作

 《歌唱二郎山》合唱《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长征大合唱》《解放军大合唱》《祖国万岁》

 《东方红》中《就义歌》、《红军战士想念毛主席》、《遵义城头霞光闪》

刘炽的创作旋律隽永秀美,民族风格浓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时乐濛善于运用和发展民间曲调来塑造生动的、充满时代精神的音乐形象。

四、“战友派”歌曲作曲家群

 “战友派”作曲家是指集中在“战友文工团”的一批歌曲作家。

战友文工团前身是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1949年进入北京后,逐步发展成以音乐、舞蹈为主的专业歌舞团。

  作曲家晨耕、唐诃、生茂、李遇秋等人是“战友派”作曲家群的主要代表。

大型声乐套曲《红军不怕远征难》

 1965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30周年,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历史壮举,由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肖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创作了大型声乐套曲《红军不怕远征难》(简称《长征组歌》)。

五、电影音乐

(1)王云阶的电影音乐

 《护士日记》、《林则徐》、《魔术师的奇遇》等22部电影配乐。

 《林则徐》配乐采用以民族乐器为主的“中西合璧”的混合乐队形式,以广东民歌和戏曲音调为素材,加以戏剧性、交响化的发展。

《护士日记》插曲《小燕子》 

(2)雷振邦的电影音乐

 《董存瑞》、《芦笙恋歌》、《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等多部电影配乐。

 《五朵金花》(1959年)音乐主要根据白族民歌改编而成,《蝴蝶泉边》最为知名。

 《刘三姐》(1961年)根据原歌舞剧音乐主题发展,展现了壮族音乐风格。

 《冰山上的来客》(1962年)是学习新疆各民族音乐的结晶。

插曲《高原之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冰山上的雪莲》、《怀念战友》。

雷振邦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元素,从民间音乐中提炼旋律的精华,再将它们编成曲子。

为了寻找创作素材,他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深入多个少数民族地区,通过他的电影音乐,展现了我国众多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3)其他作曲家的电影音乐

1、女作曲家黄准:

《新儿女英雄传》、《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1959)-《红色娘子军连歌》、《舞台姐妹》等。

2、吕其名:

《铁道游击队》-《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家》、《红日》-《谁不说俺家乡好》、《白求恩大夫》。

 3、傅庚辰:

《地道战》-《地道战》及《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雷锋》-《雷锋,我们的战友》等。

沈心工:

(1870~1947)对中国早期普通音乐教育的创始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是最早针对中小学和学前儿童特点编写音乐教材的音乐教育家。

代表《体操——兵操》《革命军》《铁匠》《竹马》《小小船》《黄河》《光伏之柏》等。

沈心工在进行选曲填词的同时也尝试自己进行作曲,其中以《黄河》影响最大。

沈心工是乐歌运动的杰出代表,李在叔同在《音乐小杂志》中称他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

其实学堂乐歌之父。

李叔同1880~1942,1906在日本编印发行中国近代第一份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同年与曾孝谷登成立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次年在东京演出格局《茶花女》李叔同编创的乐歌主要有三类题材:

一是反映作者爱国思想和忧国忧民情怀的作品,有《祖国歌》《我的国》等;二是借景,淘恋情操的作品,有《春游》《忆儿时》《送别》《早秋》等,这类作品歌词富于韵味。

三是出家以后写的《清凉》《山色》《花香》《世梦》《观心》五首歌曲,歌词合为《清凉歌集》写佛门境界之悟性。

李叔同的《春游》是中国近代较早的多声部合唱(三声部)

华彦钧民间音乐家《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

萧友梅中国近代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院校任教务主任。

后任校长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

在萧友梅建议下,1922年10月在原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这是我国近代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

该所遵循蔡元培“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采兼容并包主义的精神,提出以养成乐学人才为宗旨,一面传授西洋音乐,包括理论和技术,一面保存中国古月,发扬而光大之。

萧友梅当之无愧被誉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之父。

国立音专在专业设置,教学管理,教育质量以及培养音乐人才等方面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也显示出萧友梅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家的胆识,智慧,才华和远见。

萧友梅办学思想中最为可贵的是,将聘用高水平的教师视为保证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

萧友梅作为一名作曲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我国专业音乐创作的开拓者。

1.“倡乐”“非乐”“大音希声”分别是谁提出来的(荀子,墨子,老子)。

2.写出黄河大合唱其中的三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怒吼吧,黄河》),3.贺绿汀钢琴作品代表作(牧童短笛),独唱代表作(嘉陵江上),管弦乐代表作(森吉德玛)。

4.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代表作(乐记)和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代表作(声无哀乐论)相反。

5.明清流行的说唱音乐北方是(大鼓),南方是(弹词)。

6.擅长写儿童歌曲的是(黎锦晖),代表作是(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

7.宋元北方流行(杂剧),代表作(),南方流行(南戏),代表作()。

8.江文也的管弦乐代表作(《台湾舞曲)和声乐代表作(台湾山地同胞歌)。

三、简答题(5题,每题4分,共20分)

1.曾侯乙墓编钟 

战国早期文物1977年9月出土编钟是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

2.相合歌相和歌是汉代时期在“街陌谣讴”基础上继承先秦楚声等传统而形成的。

相和歌也是极具汉族代表性的汉族舞蹈之一。

3.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指20世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