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录用考试必掌握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9154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6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录用考试必掌握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教师录用考试必掌握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教师录用考试必掌握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教师录用考试必掌握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教师录用考试必掌握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录用考试必掌握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docx

《教师录用考试必掌握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录用考试必掌握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录用考试必掌握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docx

教师录用考试必掌握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2020年教师录用考试必掌握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广义的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

狭义的是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教育学的发生和发展。

三个阶段:

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

孔子,墨子,朱熹,《学记》

2形成阶段:

163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1693美国洛克《教育漫画》。

1762法国卢梭《爱弥尔》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讲授纲要》

3发展阶段教育学流派:

1)实验教育学:

20世纪初,德国,代表人:

拉伊,梅伊曼

2)实用主义教育:

19世纪末,美国,代表人:

杜威,第一次提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概念。

克伯屈,胡克。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苏霍姆林斯基,赞科夫。

1930,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终生教育学

合作教育学:

20世纪80年代,苏联,

理论基础:

民主人道,尊重个性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历史法、调查法、统计法、个案研究法。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活动。

★学校教育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

1社会生产者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一部分人才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与学的活动。

2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有明显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

3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间接经验,即科学文化知识。

4记载和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工具——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原始形态

特点:

(1)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表现出与生产和生活原始的统一和结合。

(2)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性。

(3)教育手段和方式极为简单。

(4)教育内容原始简单。

2、古代教育

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3)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古代社会意识和文化为中心(4)教学组织形式采用个别教学。

3、近代教育

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

(2)教育的普及性(3)自然科学的内容大量增加(4)学校教育形式多样化(5)在教学形式上采用班级授课制。

4、现代教育

特点:

(1)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2)发展学生智力,使学生学会学习(3)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4)传统的学校教育概念有了新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的功能

★教育有两大功能:

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个体发展的功能。

第四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功能(作用)

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

★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结构:

1程度结构: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2类型结构:

普通教育、专门教育、特殊教育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构成

1、学校教育制度

2、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制度

3、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4、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

5、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

6、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第六章教育主体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广义上,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用语,即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师或教育者。

狭义,教师专指在学校中以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和思想、品德为主要职责的专门人员。

★教师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

1社会作用,即指教师职业对社会及其社会成员的发展所做出的实际贡献或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它是教师地位的基础。

首先,教师是人类文明与文化的传递者和继承者,在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教师是年轻一代的成长与发展的引导者、发掘者和激励者。

高校教师除以上两方面的作用外,还是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专业地位,即教师职业的从业条件或专业水平,它是决定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高低的内在指标

3政治地位,即指教师职业在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处的位置、待遇及其所发挥的作用

4经济待遇,即指教师职业所获得的物质报酬及利益在社会各个行业经济收入中所处的位置与水平,它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及各项福利待遇,是教师劳动的价值实现形式之一。

5教师的职业声望,即指他人和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综合认识和评价

★教师的职业角色:

1、知识的传授者

2、品行、个性的培育者

3、言行的示范者

4、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者

5、学生的朋友

6、不懈的学习者和研究者

1993教师法规定:

★教师的权利:

1教育的权利,2发展的权利,3参与管理权,4物质利益权。

★教师的义务:

1教师有“遵守宪法、法律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

2教师有“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义务

3教师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和“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判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

4“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

★教师的任务:

1、搞好教学工作

2、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3、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

★教师的专业素质:

1专业理念,指教师建立在教育、教学工作及教育对象的理解与认识基础上的关于教育、教学、课程、学生等的理想与信念

2专业知识,指教师职业所特有的知识结构与经验系统

3专业技能,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技巧,是教师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活动任务的专业本领。

(1)实际教学的技能。

(2)语言表达技能(3)沟通与交流技能。

(4)组织管理技能。

(5)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技能。

(6)教育教学机智。

(7)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4专业情感,指教师对待教育与教师工作、学生以及对待自己的态度与情感体验

★教师教育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1、职前教育

2、职初教育

3、职后教育

★学生观历史演变:

1、宗法制学生观

2、客体论学生观

3、自然主义学生观

4、儿童中心论学生观

5、个人主义学生观

6、建构主义学生观

★学生的本质特点: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接受教育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3、学生是正在成长有待成熟的人

4、学生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5、学生是权责主体

★学生的社会地位:

青少年、儿童作为独立的社会成员,不仅应依法享受各项社会权利,而且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未来社会的主义,应受到社会格外的关照与特别的保护,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社会的必然选择。

★学生的权利:

1、生存权

2、受教育权

3、受尊重权

4、安全权

★学生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

1教师2学生3学校环境

第七章课程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社会、知识、学生、课程人员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1忠实取向,即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

2相互适应取向,

3课程创生取向,是课程实施研究中的新兴取向

★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

1、“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它把课程变革视为一种技术化、理性化的过程

2、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伯曼和麦克劳林)。

3、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美国-帕里斯

★课程评价的主要类别及其工具:

1决策性评价,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

2研究性评价,以课程理论工作者为主体

3工作性评价,以课程实施者——教师为主体。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一)目标评价步骤——泰勒提出的:

二)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斯克里文1967年提出的

三)外观评价模式

斯塔克1967年提出的

四)CIPP评价模式

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

斯塔佛尔比姆等学者提出的

第八章教学(上)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形成科学世界观、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及个性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特点: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2、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3、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健康成长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性

1、准备阶段

2、感知教材

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阶段

4、巩固知识阶段

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阶段

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阶段

(二)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必然联系

1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与社会需要的必然联系。

一方面,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受社会需要的制约。

另一方面,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对一定的社会也有促进作用。

2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

间接经验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理性认识、书本知识;直接经验指学生亲身获得的知识,主要指学生亲自获得的感性认识。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

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他们知识的掌握,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他们的智力发展。

4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

首先,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

其次,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了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但是,学生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提高了思想觉悟。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一直是教育史上的一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九章教学(下)

★教学方法的概念

1“教法优势说”。

——德国-赫尔巴特和苏联-凯洛夫

2、“学法优势说”。

美国杜威、罗杰斯和中国陶行知

3、“教法与学法辩证统一说”。

——前苏联-斯卡特金、巴班斯基。

“教法与学法辨证统一说”。

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教学方法自然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且两者是相互依存辨证统一的。

★教学方法的结构及其特征:

教学方法的特性:

整体性,层次性,方向性,双边性,开放性,发展性

结构是由教法和学法组成

教学方法的构成要素: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时间、物质技术条件、操作程序、操作要求。

★教学方法的分类

(一)综合分类说——王策三

(二)外部形态说——李秉德、李定仁主编的《教学论》

(三)按照教学活动的过程分类——苏联-巴班斯基

★我国学校常用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

(一)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方法:

1讲述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以叙述或描述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2讲解法是教师凭借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的说明、解释、论证概念、原理、定理、法则、公式的方法。

3讲读法是教师凭借口头语言以讲与读交叉进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4讲演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教学中的一个主题进行系统地分析、论证并做出科学结论的方法。

(二)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围绕某一教学活动的主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相互问答的形式来领会、理解、巩固、应用知识的方法。

(三)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相互取长补短的一种方法。

(四)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

运用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2、指导学生阅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参考资料3、指导学生养成读、思、疑相结合的良好的读书习惯4、教给学生写批注、做摘要、写提要的方法,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与能力

(五)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

(六)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组织学生到自然界,工农业生产现场,社区,学校等场所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七)实验法,是教师和学生利用一定的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和变化,使学生在观察、研究和独立操作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八)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实践活动,是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以检验知识、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九)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发现法,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具体事物或现象的真实情境,以个人或小组活动的方式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代表人:

美国的杰罗姆.S.布鲁纳。

发现法的一般步骤:

1、创设问题情境2、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3、检验假设4、得出结论

发现法的优点:

1、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能提高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潜力2、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对发现过程表现出一种迷恋和专注,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3、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得发现的兴奋感,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造态度

缺点:

A.由于发现活动是围绕着某一问题或主题展开的,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B.教师和学生为了弄清某一问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资料查阅,分析和讨论,在时间的利用上和知识的获得上是不经济的

(二)暗示教学法;是指教师精心创设一种活泼的学习环境,巧妙运用教师的威信、音乐、节奏等多种因素,充分调动大脑右半球和人体功能来协调一致地支持大脑左半球的学习,在愉快、放松的状态下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

运用暗示教学法的要求:

1、在放松中集中精力2、正确地选择音乐3、呼吸和脉搏跳动要有同步的节奏

(三)范例教学法:

是指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教给学生经过精心选择的某一学科的基础性和基本性的知识,使学生通过与范例的接触,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一种方法。

主要思想和观点表现在“三个性”、“四个统一”“五个分析”、“四个阶段”。

“三个性”指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四个统一”指:

1、教学和教育的统一,2、解决问题的学习与系统学习的统一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4、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五个分析”指:

1、基本原理的分析2、智力作用的分析3、未来意义的分析4、内容结构的分析5、内容特点的分析。

“四个阶段”指:

1、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2、范例性地阐明“类”的阶段3、范例性地掌握规律的阶段4、范例性地阐明世界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阶段

★选择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1坚持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

2坚持教学效果最优化,反对教学浪费

3坚持优势互补,整体协调

4坚持教法服务学法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2、教学内容

3、学生的实际

4、教师自身的条件

5、学校的物质技术条件

6、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教学组织形式:

是在一定教学条件下,教师和学生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所确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及其展开程序。

★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

1是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中进行的。

2是围绕着特定的教学内容而设计的

3最终体现为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

4是构成教学活动诸要素之间多层次,多方面的优化组合和合理搭配。

5都有独特的展开程序。

★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类型:

1、个别教学制:

指教师以个别教授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活动

2、班级授课制:

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由教师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和统一的教学进度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3、贝尔——兰喀斯特制“导生制”:

是教师以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

4、道尔顿制:

主张打乱班级,教师不再通过上课这种形式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是分别给学生指定一些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

5、设计教学法:

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6、文纳特卡制:

将课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按学科进行,由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等知识和技能;另一部分通过音乐,艺术,运动,组织自治会等团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7、分组教学制:

指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学生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

1、以“班”为教学单位

2、以“课时”为教学的时间单位

3、以“课”为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单位

4、以“统一”为教学活动的标准

5、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活动

★班级授课制的具体形式:

1、全班上课

2、班内小组教学

3、班内个别教学

★班级授课制的变式形式:

1、复式教学:

指一个教师在同一节课上分别给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2、现场教学:

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要求,选择相关的现场,以现场为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实际操作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工作基本程序:

1、备课:

是教师的基本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备教材:

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明确本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及各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弄清楚教材内容的逻辑体系和编排原则,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心中有数,做到“懂”、“透”“化”。

备学生:

教师在备好教材的基础上,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

备教法: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要求,教学条件,自身素质来选择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有法,教学得法

2、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

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语言标准生动4、教学方法适当5、教学组织得好6、教学积极性高

3、作业的布置与检查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班级授课制改革的基本目标

一、进一步完善班级授课制度,克服班级授课制不能满足学生个人需求,不利于因材施教的弊端,力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活动形式和学习环境

二、在班级授课的基础上,探索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方式,克服基本授课制以教为主的倾向,寻求教与学相协调的教学组织形式

三、探索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全班学生的学习潜能的教学组织形式,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四、寻求面向每一个人,使每一个人都获得理想的、最大限发展的、高效率的、个性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当代对班级授课制的有代表性的几种变革:

1、能力分组:

是以学生的能力,学科成绩或智力测验成绩作为分班的依据

2、小班化教学:

一个班人数大约在20——40人之间

3、不分级制:

保留年级制,打破班级界限,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才能,兴趣,学习进度,学习方式,理解方式等自愿选择学校所提供的灵活的和多样化的课程。

4、选科制,充分尊重学生与家长的选择,由学生和家长自己决定要去的班级和要学的课程。

5、灵活的课程表——特朗普制,是一种把学生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研究相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

★有代表性的几种教学模式:

1、讲解——接受模式,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2、发现——探究模式,是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

3、合作教学模式,是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重在改善和重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

4、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美国的罗杰斯,是一种调整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关系的教学模式

5、掌握学习模式,美国的卡罗尔和布卢姆,是一种对学生学习能力给予乐观估计的个别化的教学模式

6、“精讲——自学——讨论——操作”四结合教学模式

★几种有代表性的教学评价:

1、诊断性评价,指教师在学年或某一教程进行之前,通过学习测验来了解学生群体和个体的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倾向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在系统分析和归因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2、形成性评价,指教师在教学进行之中,为及时获得教与学的相关信息进行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验

3、终结性评价,指在学期结束或某一教程的教学结束之后进行的教学效果测验

第十章德育

★学校德育的构成:

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有

(一)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进行热爱父母、孝敬长辈的教育

2、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

4、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

(二)理想教育:

理想按其主体可划分为阶级理想、群体理想和个人理想;按其对象和内容可划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按期时间的长短可划分为远大理想和近期理想;按其性质可划分为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庸俗理想。

学校理想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理想教育与人生教育相结合。

2、职业理想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3、道德理想教育

4、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三)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2、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

3、通过集体的发展事实来教育每一个学生。

(四)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珍惜劳动成果。

3注意在劳动中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五)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学生对人要有同情心,并且乐于助人。

2教育学生讲究环境道德。

3教育学生诚信、礼貌、大方,要有风度。

(六)纪律与法制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要进行自觉纪律教育。

2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做到知法、守法。

(七)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心理健康的学生,要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心理及人格的完整。

2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排除其心理障碍,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3对心理障碍较重者,要进行心理治疗。

★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德育原则提出的依据:

1、是根据德育的目的和任务提出来的

2、是根据德育过程的规律提出来的

3、是在总结了优秀教育遗产和许多优秀教师的德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学校常用的德育原则主要有: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思想实际出发,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