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8688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重点图幅:

图5.5

1、地理差异表现

(1)自然环境差异

地势: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降水: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气温:

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

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主要原因是气候。

人口、城市、交通线:

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高,西部低。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自然差异

一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小于800毫米

大于800毫米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干湿地区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

平原、丘陵、盆地、高原交错分布

河流冬季结冰

河流流量

河流汛期

人文差异

农田类型

旱地

水田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传统交通方式

以陆路运输为主

常用水运

民居特点

屋顶坡度较小,墙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总结

导致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人文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3、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名称:

D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A青藏地区。

界线①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接近,主导因素是夏季风或降水。

界线②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即第一、二级阶梯界线),主导因素是地形或地势。

界线③秦岭---淮河一线。

大致与我国一月0oC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4、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的分界线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⑷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本章重点图幅:

图6.3、图6.6、图6.11、图6.13、图6.19、图6.20、图6.24、图6.25、图6.28、图6.29、图6.30、图6.32、图6.42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地理位置:

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特征:

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

(1)气候类型:

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华北平原由海河平原、黄河平原和淮河平原组成,是由黄河、淮河、海河冲击形成的。

4、黑土地和黄土地

(1)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2)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3)“黑土地”与“黄土地”的自然差异”

黑土地

黄土地

地形区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温度带

中温带和寒温带

暖温带和中温带

干湿区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沼泽湿地、森林破坏严重

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5、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a.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b.气候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

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2)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谷子等。

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

甜菜、棉花、大豆等。

(3)自然灾害: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解决措施:

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修建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称谓:

“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2、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东北三省的积雪期长,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3、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东北平原又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4、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山河大势。

(地形特征)

山环:

大兴安岭、长白山、小兴安岭

水绕:

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界河;图们江、鸭绿江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河)

5、气候:

东北三省气候冷湿。

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6、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窗户小、墙体厚等特点。

房顶坡度大可以有效的避免雨雪在屋顶积存;窗户小、墙体厚有利于御寒保暖。

7、东北农业发展

有利条件:

(1)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

(2)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不利条件:

(1)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2)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8、东北平原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热量成为制约东北三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9、东北平原(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1)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2)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3)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4)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5)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10、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开发较晚,人烟稀少,沼泽遍布,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

(1)开发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大面积开荒,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2)采取的措施:

停止开荒,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

(3)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11、地位:

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目前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2、重工业基地的发展优势:

(1)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2)铁路网稠密,交通便利。

13、部门:

依托丰富的资源,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东北三省的工业主要分布在矿产地附近(靠近原料产地)。

1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

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解决措施:

(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实施产业转型;(3)调整产业结构;(4)发展多样化工业。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称谓:

文明的摇篮黄土风情:

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2、范围: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

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等。

3、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相传在四五千年前,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4、民居:

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原因:

(1)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容易干燥,容易开挖;

(2)降水较少,气候干燥。

5、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

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6、黄土地貌景观:

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7、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原因:

长期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8、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1)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2)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3)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

(1)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9、水土流失的危害

(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10、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1、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是首都北京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古城北京的符号,“鸟巢”、“水立方”是现代北京的符号。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2、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

东南与天津相邻,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经纬度位置:

40°N,116°E

3、北京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主要河流由潮白河、温榆河、永定河,流向自西北向东南流。

4、主要城市职能

(1)政治中心:

我国首都,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2)文化中心: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学研究机构,国家图书馆,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

(3)国际交往中心:

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跨国公司等。

5、北京古城的变迁与水源有关。

6、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

《世界遗产名录》:

明清故宫、长城、颐和园、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天坛、明十三陵等。

历史文化传统:

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7、北京旅游名胜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现为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文物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院。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前门大街是老北京城最繁华的商业街,有许多中华老字号。

南锣鼓巷是我国唯一完整的保存着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区,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

8、北京的重点功能区:

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等。

9、北京的交通网络

(1)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2)北京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

(3)城市轨道交通也很发达,并且已初步建设成网。

(4)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10、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目前,北京正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11、

(1)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北京把大型钢铁企业“首钢”迁出北京。

“首钢”旧址改建成首钢工业遗址公园。

(2)皇城根遗址公园在紫禁城和王府井商业街之间构筑了一条绿色走廊。

第七章南方地区

本章重点图幅:

图7.3、图7.7、图7.13、图7.15、图7.19、图7.22、图7.28、图7.36、图7.41、图7.43、图7.46、图7.47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黄海和南海。

2、地形:

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

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3、土壤:

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

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四川盆地被称为“紫色盆地”。

云贵高原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4、河流:

水量大、汛期长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气候条件:

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2)地形条件:

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3、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或三熟)

(1)粮食作物:

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2)经济作物:

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三种常见的食材:

莲藕、椰子、竹笋。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一、江海交汇之地

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2、“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这里以平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

这里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3、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这里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古都城市:

南京、杭州。

历史文化名城:

苏州、扬州等。

2、特点:

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3、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且随着浦东的开放开发,该作用进一步增强。

4、城市群不同城市间的“同城效应”

(1)依据条件:

交通的发展,主要指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2)生活方式:

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工作和生活,就想是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文化特色:

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南京明孝陵。

3、水乡风貌:

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

4、特色文化:

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5、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1)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2)便捷的交通(3)较为完善的服务措施(4)经济发达,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大。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1、区域全貌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位置(中国大陆东南端)

位于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市(经济特区)。

位于珠江口西侧,毗邻广东省珠海市(经济特区)。

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组成

香港岛、九龙和“新界”组成

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面积和人口

710万人,1104km2

55万人,29.7km2

人口密度

地狭人稠。

历史回顾

英国侵占

葡萄牙侵占

回归时间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2、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方式:

“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

两种方式有效缓解了香港城市建设用地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3、香港和澳门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

地狭人稠,自然资源匮乏;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的优势,祖国内地强有力的支持。

4、地位: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

澳门博彩旅游业发达,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5、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

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⑴祖国内地: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日常生活消费品。

⑵香港:

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丰富的信息和管理经验。

6、港澳和祖国内地的合作模式

(1)改革开放初期——“前店后厂”

(2)目前——先进制造业+现代化服务业

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

2、台湾岛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占97%,主要来自广东、福建两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是高山族。

3、台湾多地震,原因:

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4、台湾岛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平原。

铁路线呈环状分布于沿海地区。

5、地形:

台湾岛多山,山地面积约占2/3。

台湾山脉纵贯南北,主峰玉山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

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地势中部高,东西低。

6、气候:

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7、台湾岛等温线呈环状分布,气温由外向内降低,原因:

主要受地形的影响,中部是台湾山脉,随海拔上升气温降低。

降水东多西少,原因:

主要受地形的影响,东部位于台湾山脉的迎风坡,降水多。

8、河流:

台湾岛岛上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浊水溪是最长的的河流。

9、台湾岛的著名景点:

阿里山、日月潭、野柳地质公园、玉山等。

10、台湾岛也是一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和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11、台湾岛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

岛上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红桧是特有的树种

12、此外台湾岛还有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兰花之乡、植物王国、东南盐库的美誉。

13、外向型经济

(1)20世纪50年代,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水果,稻米和樟脑,属于初级产品,主导产业类型是原料密集型产业。

(2)20世纪60~90年代,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主要出口纺织服饰,玩具和日用电子消费品,属于普通工业制成品,主导产业类型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薪技术产业,主要出口软件、晶圆、集成电路板,属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业制成品,主导产业类型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4)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经济水平越来越高,附加值越来越大,劳动力投入越来越少。

14、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1)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

(2)海岛多港口;(3)吸收外国资本;(4)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第八章西北地区

本章重点图幅:

图8.3、图8.4、图8.5、图8.7、图8.8、图8.9、图8.10、图8.11、图8.13、图8.16、图8.18、图8.19、图8.21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位置:

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地形: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3、气候:

由于距海较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4、降水:

降水比较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超过一半的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甚至在50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5、河流:

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本区的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

6、自然景观:

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

(植被景观变化:

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原因:

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

7、牧区:

内蒙古牧区和新疆牧区

(1)贺兰山以东地区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分布有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温带草场,贺兰山以西地区降水稀少,地表多戈壁、沙漠,但山地降水较多,分布有高山草场。

(2)优良畜种有三河牛、三河马和新疆细毛羊等。

(宁夏滩羊、伊犁马)

(3)民居:

草原上可移动的房子叫蒙古包,蒙古包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适于游牧生活。

8、灌溉农业

(1)西北地区天然降水较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有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形成灌溉农业区。

(2)由于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闻名国内外。

(3)a.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上,人们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发展农业,使这些地方成了粮棉瓜果之乡。

b.在宁夏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上,人们引用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

自古以来,这里被誉为“塞外江南”。

c.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糖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的瓜果特别甜。

d.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

新疆的长绒棉享誉全国。

(4)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水源是地下水。

坎儿井的开凿利用了当地的哪些有利条件?

利用山麓地带的坡度开发利用地下水,山麓地带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下形成的地下水,地势沿山麓倾斜,便于暗渠水自流。

为什么修建暗渠而不修建较容易开凿的明渠?

采用地下输水,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分蒸发,以适应当地气候干旱、水分蒸发大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1、位置: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气候:

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

这里戈壁、沙漠广布,人迹罕至,在盆地中心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3、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是当地人口、城镇和交通线的主要分布地区。

城镇和交通线呈环状分布于盆地边缘的绿洲上。

4、塔里木盆地蕴藏着分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地天然气储量的1/4。

5、西气东输工程

(1)西气东输一线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经甘、宁、陕、晋、豫、皖、苏,止于上海,经过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主要地形区;)西气东输二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经甘、宁、陕、鄂、贛,止于广州,经过准噶尔盆地、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珠江三角洲等主要地形区。

(2)意义:

对西部地区来说,发挥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增加了财政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对东部地区而言,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优化了能源结构,减轻了环境污染,改善了环境质量。

6、塔里木盆地环境脆弱,在开发油气资源时避免环境破坏,要加强绿洲环境保护。

(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重经济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