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答题规范.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8414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答题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学答题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学答题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学答题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学答题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答题规范.docx

《化学答题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答题规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答题规范.docx

化学答题规范

化学答题规范

咼考化学答题规范与解题指导

一、答题规范

1、卷面按规定位置填写

网上阅卷时给每一位阅卷老师的题目都是切块扫描的,

绝不会看到其他的题目,批哪一道题电脑屏幕上就只显示哪

一道题;

网上阅卷的基础是对学生答题纸的扫描。

所以要求学生

1保护好自己的答题纸,不能有污损;②扫描后的字迹与原来的有着很微小的差距,所以学生在答卷的时候字不但要好看,还要清晰;③答题时一定要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能超出边框。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往答题卡上书写答案前,一定要整理好思路再写。

2、认真审题,按要求答题

不按题目要求答题,虽然会做,但不得一分,所以在答题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规范答题,落笔之前,应看清要求,如:

1要求填“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

2要求填“元素名称”“符号”还是“元素符号”“序号”等;③要求填“大于”还是“>”、“增大”还是“变大”等;

④要求填“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

简式”还是“电子式”;⑤要求画“离子结构示意图”还是

“原子结构示意图”;

6要求填写“a”“b”“c”“d”还是“A”“B”“C”“D”

3、化学用语书写要规范高考评卷时,对考生乱写错写化学符号、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以及卷面乱写乱画都要扣分。

这类情况虽非比比皆是,但也屡见不鲜。

如:

1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注明反应条件以及

“_”“一一一”“

/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

物质状态、“+”“-”

号、“kJ•mol”、系数与热量值的对应;

3把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写

成“克”;

4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质量、溶解度、

密度、压强等的单位漏掉;⑤无机化学方程式错用“T”,

有机化学方程式中错用“一一一”;⑥有机物结构简式书写不合理;

7电极反应式不考虑得失电子数与离子的电荷关系;

8铜的元素符号Cu写成Ca,—氧化碳的分子式CO写成Co,磷化氢的分子式PH3写成H3P等。

4、书写要规范

写错别字:

在高考阅卷的评分细则中“中文名称”答案正确,但出现错别字,则根据该空的分值大小适当扣分,不少考生因书写错别字、生造字、潦草字而被扣分,常见的有:

氯气写成绿气;溶解写成熔解;分馏写成分流;蓝色写成兰色;苯写成笨;硝化写成消化;油脂写成油酯;酯化写成脂化;铵盐写成氨盐;金刚石写成金钢石等。

5、文字语言表达要规范、严谨简答题要求按要点得分,

语言叙述要符合逻辑关系,前因后果要明确。

“因”应是指

“化学原理”,只有紧扣化学原理去分析解决问题,逐步解答才能得到相应分数。

答题中应注意

语言突出原理、层次分明、文字精练,符合科学性、逻辑性、准确性、规范性,若思路混乱,言不及题,词不达意,即使长篇大论也不得分。

凡此种种,多是于答题时一系列的不规范所致。

因此,考生参加高考在答题时必须自始至终地事事、处处规范,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知识性失分。

高考评分细则实录:

实录1(14分)硫一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

应:

IS02+2H2O^I2===H2SO4+2HI

n2HI

H2+12

m2H2SO4===2SO+O2+2H2O

应川易在常温下进行

b.反应I中S02氧化性比HI强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

H20

d.循环过程中产生1mol02的同时产生1molH2

(2)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Hl(g),发生反应2HI

H2+I2,

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0〜2min内的平

均反应速率v(HI)=。

该温度下,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K=。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

HI(g)的物质

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是原来的2倍。

a.平衡常数b.HI的平衡浓度

c.达到平衡的时间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

(3)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

离平衡移动(填“向左”“向右”或者“不”);若加

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产生H2的速率将增大。

a.NaNO3b.CuSO4c.Na2SO4d.NaHSO3(4)以H2为燃料可制成氢氧燃料电池。

-1

已知2H2(g)+O2(g)===2H2O(l)△H=-572kJ•mol。

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kJ电能时,生成1mol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

高考评分标准:

(1)c(2分)⑵mol•(L•min)-1(2分)注:

不写单位或者单位写错不得分;64(2分)注:

写单位不得分;b(2分)。

注:

写成B错。

(3)向右(2分);b(2分)注:

写成B错。

(4)80%(2分)注:

写成不得分。

实录2(12分)对金属制品进行抗腐蚀处理,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1)以下为铝材表面

处理的一种方法:

1碱洗的目的是除去铝材表面的自然氧化膜,碱洗时常

有气泡冒出,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

示)。

为将碱洗槽液中的铝以沉淀形式回收,最好向槽液中加入下列试剂中的。

a.NH3b.CO2c.NaOHd.HNO3

2以铝材为阳极,在H2SO4容液中电解,铝材表面形成

氧化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取少量废电解液,

加入NaHCO3溶液后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沉淀的原因

(2)镀铜可防止铁制品腐蚀,电镀时用铜而不用石墨作

阳极的原因是。

(3)利用下图装置,可以

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

若X为碳棒,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置于处

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

高考评分标准:

⑴①2AI+2OHk+6H2O===2[AI(OH)4]—+3H2f(或:

2AI+2OH-+2H2O===2A+3H2f)(2分)注:

方程式配不平不给分;非离子方程式不给分。

b(2分)注:

写成B错。

2AI+3H2O===AI2O3+6H++6e—(或2AI+3H2C—6e—===AI2O3+6H+)(2分);注:

电子写成e不给分。

与H+反应使H+浓度减小,产生AI(CH)3沉淀。

(2分)(合理答案即得分)注:

(1)必须体现酸性减弱,碱性增强;

(2)双水

解不给分:

AI3++===AI(CH)3J+3CC2T不给分

(2)补充溶液中消耗的Cu2+,保持溶液中Cu2+浓度恒定。

(2分)注:

保持Cu2+平衡、保证Cu2+浓度、防止Cu2+浓度下降、补充Cu2+、提供Cu2+、增加Cu2+浓度、保持Cu2+的数量、不断提供Cu2+等均不给分(3)N(1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或牺牲阳极保护法)(1分)注:

(1)核心是体现牺牲阳极;

(2)活泼金属保护法、阴极保护法、原电池保护法、牺牲负极的阳极保护法,正负极等一律不给分。

(3)关键字不能错,否则不给分。

实录3(16分)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为[Fe2(OH)n(SO4)3—]m,广泛用于污水处理。

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C2等)制备

聚铁和绿矶(FeS04・7H2O过程如下:

(1)验证固体W焙烧后产生的气体含有S02的方法是

(2)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2所需仪器如下。

装置A产生SO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tttf。

装置

D的作用是,装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3)制备绿矶时,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充分反

应后,经操作得到溶液Y再经浓缩、结晶等步骤得

到绿矶。

(4)溶液Z的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用pH试纸

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为。

若溶液Z的pH偏小,将

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

高考评分标准:

(1)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加热恢复原

色。

(2分)(合理即得分)注:

以下三种答案同样给分,但其他答案不给分。

A.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B.将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或KMnO4溶液,溶液褪色;C.将气体通入溴水溶液,溶液褪色注:

(1)褪色写成退色也对

(2)必

须体现方法学原理:

①气体通入;②品红溶液或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③溶液褪色(3)关键字错不得分

(2)d—e—c—b(2

分);注:

写成大写字母算错防止倒吸(安全瓶)(2分)注:

错别字不给分;吸收(多余的)S02或除去多余的SO2(2分)

注:

(1)必须体现出SO2;

(2)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与尾气反应等等只要没有体现出S02都不给分。

(3)铁屑(2分)

过滤(2分)注:

只要出现错别字均不得分(4)将小片pH试纸

放在点滴板(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2分);注:

只要关键字出现错别字均不得分,低(小)(2分)注:

写成少算错

3解题指导:

解简答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认真审题,抓住核心,分清

要说明问题,还是要归纳结论,还是要验证原理。

②分析题意,找出题中所有的大小知识点,并抓住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③学会知识迁移,把书本知识渗透到题目中,积极思维,寻找交联点。

④草拟方案,联系题意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小结,并对语言进行加工提炼,做到:

原理正确,回答切题,操作规范,语言精练,意思完整。

最简单有效的训练方法就是复习近期做过的化学题及

其参考答案的表达方式、教材上的叙述以及化学教师规范的化学语言。

同时,还应适当揣摩出题人的意图,顺着出题人的思路去分析和答题。

类型一实验操作型

要求回答“怎么做”。

往往用来考查化学实验知识,最

常见的是实验的基本操作及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分析时要运用同中求异的思维方法,设计出简便而可行的实验方案。

回答时,需用文字陈述实验的操作步骤、所用药品、现象以及结论。

一般不必阐述“这么做”的理。

常见的答题模式:

(1)试纸使用的答题模式:

检验液体:

①取放试纸T②蘸待测液T③点滴试纸T④

观察颜色(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检验气体:

①取润湿t②粘棒端t③近气体t④察颜

色。

(2)气密性检验的答题模式:

①装置形成封闭体系(这

是常忽视失分的地方,如关闭活塞、导气管放入水中、液面没过长颈漏斗尖端等)t②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T③描述现象T④得出结论。

(3)物质鉴别的答题模式:

①各取少许t②滴加试剂t

3描述现象t④得出结论。

(4)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①试管

集(一般用排水法)T②拇指堵T③近火焰T④松拇指T⑤听声音T⑥得结论。

(5)实验现象的描述模式:

描述实验现象时,我们经常因叙述不全而失分,如果我们从“海”(溶液)、“陆”(固体)、“空”(气体)三方面再结合特殊要求进行分析,就能全面准确描述:

①溶液应从颜色变化、液面高度变化、变浑浊、变澄清等方面分析;②固体应从颜色变化、体积变化、溶解消失等方面描述;③气体应从颜色变化、气味变化等方面描述。

类型二实验评价型

评价一个实验方案,必须符合设计原则,对于不合理的设计能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能提出合理建议,对于不同的设计作出比较,实验方案的评价要比设计实验的难度稍大,要求稍高。

思维方向:

可行性、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等方面思

考;

常见的考查方式:

①评价装置的作用意义、②评价某项操作的作用及意义、③评价实验方案的优劣、④评价整套装置的优劣、⑤误差分析等。

类型三理论解释型

要求说明“为什么”。

多用来考查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

最常见的是分析说明和解释一个化学现象或事实。

分析时要运用果索因的思维方法,先分析题中给出的结果,然后结合化学原理、物质的性质等知识,推测出产生结果的原因,力争自圆其说。

回答时侧重于化学用语(如化学方程

式、离子方程式,特别是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时,一定要写

出化学方程式),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常见的答题模式:

叙述时一般可使用因果表述法,不但要回答出“是什么”,重点还要回答出“为什么”,回答问题一般要体现“前提、理、结论”的答题过程,切忌顾此失彼;最后联系题意综合

分析、归纳,并作语言的加工提炼,做到原理正确、回答切题、语言精练、意思完整。

类型四信息给予型

高考考试说明对能力要求中明确提出了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而在多年来的高考试卷中信息型试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这一类试题要求考生要把题中给出的新信息与已学过的旧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关键是通过一个结合点把信息知识与旧知识整合成一体,形成一个新的知识链,然后找到问题的答案。

当面临新问题情境时,必定将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待求条件及可能用到的解题方法等进行周密的思考,从而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迅速把握正确的解题方向。

不少同学在练习或考试时抓不住关键字、词、句,却被一些表面现象和节枝问题所迷惑,从而匆匆作答,自以为满有把握,实际却离题万里。

叙述时一般可使用因果表述法,不但要回答出“是什么”,重点还要回答出“为什么”,回答问题一般要体现“前提、理、结论”的答题过程,切忌顾此失彼;最后联系题意综合分析、归纳,并作语言的加工提炼,做到原理正确、回答切题、语言精练、意思完整。

类型四信息给予型

高考考试说明对能力要求中明确提出了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而在多年来的高考试卷中信息型试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这一类试题要求考生要把题中给出的新信息与已学过的旧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关键是通过一个结合点把信息知识与旧知识整合成一体,形成一个新的知识链,然后找到问题的答案。

当面临新问题情境时,必定将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待求条件及可能用到的解题方法等进行周密的思考,从而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迅速把握正确的解题方向。

不少同学在练习或考试时抓不住关键字、词、句,却被一些表面现象和节枝问题所迷惑,从而匆匆作答,自以为满有把握,实际却离题万里。

高考化学答题规范与解题指导

一、答题规范

1、卷面按规定位置填写

网上阅卷时给每一位阅卷老师的题目都是切块扫描的,绝不会看到其他的题目,批哪一道题电脑屏幕上就只显示哪一道题;

网上阅卷的基础是对学生答题纸的扫描。

所以要求学生①保护好自己的答题纸,不能有污损;②扫描后的字迹与原来的有着很微小的差距,所以学生在答卷的时候字不但要好

看,还要清晰;③答题时一定要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能超出边框。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往答题卡上书写答案前,一定要整理好思路再写。

2、认真审题,按要求答题

不按题目要求答题,虽然会做,但不得一分,所以在答题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规范答题,落笔之前,应看清要求,如:

1要求填“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

2要求填“元素名称”“符号”还是“元素符号”“序号”等;③要求填“大于”还是“>”、“增大”还是“变大”等;

4要求填“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还是“电子式”;⑤要求画“离子结构示意图”还是

“原子结构示意图”;

6要求填写“a”“b”“c”“d”还是“A”“B”“C”“D”。

3、化学用语书写要规范高考评卷时,对考生乱写错写化学符号、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以及卷面乱写乱画都要扣分。

这类情况虽非比比皆是,但也屡见不鲜。

如:

①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注明反应条件以及

“_”“一一一”“

等;

/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

物质状态、“+”“―”

号、“kJ•mol”、系数与热量值的对应;

3把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写

成“克”;

4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质量、溶解度、

密度、压强等的单位漏掉;⑤无机化学方程式错用“T”,

有机化学方程式中错用“===”;⑥有机物结构简式书写不合理;

7电极反应式不考虑得失电子数与离子的电荷关系;

8铜的元素符号Cu写成Ca,—氧化碳的分子式CO写成

Co,磷化氢的分子式PH3写成H3P等。

4、书写要规范

写错别字:

在高考阅卷的评分细则中“中文名称”答案

正确,但出现错别字,则根据该空的分值大小适当扣分,不

少考生因书写错别字、生造字、潦草字而被扣分,常见的有:

氯气写成绿气;溶解写成熔解;分馏写成分流;蓝色

写成兰色;苯写成笨;硝化写成消化;油脂写成油酯;酯化写成脂化;铵盐写成氨盐;金刚石写成金钢石等。

5、文字语言表达要规范、严谨简答题要求按要点得分,

语言叙述要符合逻辑关系,前因后果要明确。

“因”应是指

“化学原理”,只有紧扣化学原理去分析解决问题,逐步解答才能得到相应分数。

答题中应注意

语言突出原理、层次分明、文字精练,符合科学性、逻辑性、准确性、规范性,若思路混乱,言不及题,词不达意,即使长篇大论也不得分。

凡此种种,多是于答题时一系列的不规范所致。

因此,

考生参加高考在答题时必须自始至终地事事、处处规范,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知识性失分。

高考评分细则实录:

实录1(14分)硫一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

应:

IS02+2H2O^I2===H2SO4+2HI

n2HI

H2+12

m2H2SO4===2SO+O2+2H2O

(1)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

应m易在常温下进行

b.反应I中S02氧化性比HI强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

H2O

d.循环过程中产生1mol02的同时产生1molH2

(2)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Hl(g),发生反应2HI

H2+I2,

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0〜2min内的平

均反应速率v(HI)=。

该温度下,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K=。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

Hl(g)的物质

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是原来的2倍。

a.平衡常数b.HI的平衡浓度

c.达到平衡的时间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

(3)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填“向左”“向右”或者“不”);若加

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产生H2的速率将增大。

a.NaN03b.CuS04c.Na2SO4d.NaHS03(4)以H2为燃料可制成氢氧燃料电池。

-1

已知2H2(g)+O2(g)===2H2O(l)△H=-572kJ•mol。

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kJ电能时,生成1mol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

高考评分标准:

(1)c(2分)⑵mol•(L•min)-1(2分)注:

不写单位或者单位写错不得分;64(2分)注:

写单位不得分;b(2分)。

注:

写成B错。

(3)向右(2分);b(2分)注:

写成B错。

(4)80%(2分)注:

写成不得分。

实录2(12分)对金属制品进行抗腐蚀处理,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1)以下为铝材表面处理的一种方法:

1碱洗的目的是除去铝材表面的自然氧化膜,碱洗时常有气泡冒出,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

示)。

为将碱洗槽液中的铝以沉淀形式回收,最好向槽液中

加入下列试剂中的。

a.NH3b.C02c.NaOHd.HNO3

2以铝材为阳极,在H2SO4容液中电解,铝材表面形成

氧化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取少量废电解液,

加入NaHCO3溶液后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沉淀的原因

(2)镀铜可防止铁制品腐蚀,电镀时用铜而不用石墨作

阳极的原因是。

(3)利用下图装置,可以

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

若X为碳棒,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置于处。

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

高考评分标准:

⑴①2AI+2OH-+6H2O===2[AI(OH)4]—+3H2f(或:

2Al+2OH-+2H2O===2A+3H2f)(2分)注:

方程式配不平不给分;非离子方程式不给分。

b(2分)注:

写成B错。

2AI+3H2O===AI2O3+6H++6e—(或2AI+3H2O-6e—===AI2O3+6H+)(2分);注:

电子写成e不给分。

与H+反应使H+浓度减小,产生AI(OH)3沉淀。

(2分)(合理答案即得分)注:

(1)必须体现酸性减弱,碱性增强;

(2)双水

解不给分:

AI3++===AI(OH)3J+3CO2T不给分

(2)补充溶液中消耗的Cu2+,保持溶液中Cu2+浓度恒定。

(2分)注:

保持Cu2+平衡、保证Cu2+浓度、防止Cu2+浓度下降、补

充Cu2+、提供Cu2+、增加Cu2+浓度、保持Cu2+的数量、

不断提供Cu2+等均不给分(3)N(1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或牺牲阳极保护法)(1分)注:

(1)核心是体现牺牲阳极;

(2)活泼金属保护法、阴极保护法、原电池保护法、牺牲负极的阳极保护法,正负极等一律不给分。

(3)关键字不能错,否则不给分。

实录3(16分)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为[Fe2(OH)n(SO4)3-]m,广泛用于污水处理。

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

聚铁和绿矶(FeS04・7H2O过程如下:

(1)验证固体W焙烧后产生的气体含有SO2的方法是

(2)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2所需仪器如下。

装置A产生SO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tttf。

装置

D的作用是,装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3)制备绿矶时,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充分反

应后,经操作得到溶液Y再经浓缩、结晶等步骤得

到绿矶。

(4)溶液Z的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为。

若溶液Z的pH偏小,将

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

高考评分标准:

(1)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加热恢复原

色。

(2分)(合理即得分)注:

以下三种答案同样给分,但其他答案不给分。

A.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B.将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或KMnO4溶液,溶液褪色;C.将气体通入溴水溶液,溶液褪色注:

(1)褪色写成退色也对

(2)必

须体现方法学原理:

①气体通入;②品红溶液或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③溶液褪色(3)关键字错不得分

(2)d-e-c-b(2分);注:

写成大写字母算错防止倒吸(安全瓶)(2分)注:

错别字不给分;吸收(多余的)SO2或除去多余的SO2(2分)

注:

(1)必须体现出SO2;

(2)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与尾气反应等等只要没有体现出S02都不给分。

(3)铁屑(2分)

过滤(2分)注:

只要出现错别字均不得分(4)将小片pH试纸放在点滴板(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2分);注:

只要关键字出现错别字均不得分,低(小)(2分)注:

写成少算错

3解题指导:

解简答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认真审题,抓住核心,分清要说明问题,还是要归纳结论,还是要验证原理。

②分析题意,找出题中所有的大小知识点,并抓住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③学会知识迁移,把书本知识渗透到题目中,积极思维,寻找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