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docx
《杭州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市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
杭州市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百团大战》这部电影中有许多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中八路军战士奋勇杀敌的牺牲精神。
B.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
C.你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重蹈覆辙,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D.雨果先生慷慨激昂的演讲,博得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二、现代文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6分,各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当“听书”成为一种时尚
张音
①“读书”这件事,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正变得更为多元,比如“听书”。
②不久前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有声阅读也即“听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使用手机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相关内容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
2017年,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
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听书频率也相当高,其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达到28.4%。
③用耳朵代替眼睛,去占据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
听书的流行,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
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
种种已知或未知的尝试,都值得探讨。
④不难确认的是,听书的流行建立在数字化阅读的潮流之上。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所做的这项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
同时,有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
⑤如果说听书还只是一种“前沿”或者说时尚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则几乎已经可以被称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
君不见,早班地铁里,人手一部手机的“低头族”比比皆是,很多人手拿一张报纸的场景已一去不返。
当然,看手机是否就等同于“阅读”,还需要打个问号。
某种意义上,包含在这种场景中的数字化阅读,正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
如果说这种阅读方式起初只是为了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如今则需进一步发问,阅读是否正在被这种方式“撕成碎片”?
⑥仔细想想,无论何种阅读方式,你现在是否还能沉下心来读完一本书,还是隔几分钟就要拿起手机刷刷微博、流连于朋友圈?
当以秒计算的短视频日渐流行,无数转瞬即逝的兴趣点如走马灯般轮转。
脑海中的印象就像海浪一遍遍冲刷着沙滩,最终却难留痕迹。
“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
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需要更多维度、更深层面的观察。
⑦科技演进到今天,阅读方式的变迁早已超越人们以往的想象边界,但是阅读的真正内涵与价值,其实并没有发生多少改变。
读书使人进步,科技改变世界,而归根结底,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发展,“读书”这件事本身,已经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5.下列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读书(阅读)需要。
B.文章第②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听书”这种有声阅读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
C.作者认为数字化阅读几乎己经可以被称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
D.作者认为听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加融合。
阅读《黄芪的四季畅想曲》,回答问题
黄芪的四季畅想曲
刘汉斌
①飘了一夜雨,清晨起来,黄芪开花了。
②黄芪的花一开就是一串,就像是一串串铃铛,在晨风里轻轻地摇曳,听不到任何声响,只看见花儿怒放时的欢畅。
③黄芪真是植物中的精灵鬼,早不开晚不开,雨一落花就开了,就像是在下雨的夜里遇到了什么喜事,心里一乐,黄灿灿的花就开了一地。
④黄芪的花蕾是被雨水在夜里打开的,一串串像铃铛一样的小花,是黄芪绽放在大地上最幸福的表情。
花朵怒放的表情里,饱含着阳光的温暖、大地的关爱、雨水的温润。
此刻,黄芪的根系在土壤中所感受到的温暖,全都挂在枝头上,将黄芪在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无限延长。
⑤花期逢甘露,是大喜事。
黄芪的喜事,就是万物的喜事。
⑥印象中,在家乡的土地上,只要是撂荒的地方,就有黄芪,它厮混于各种各样的野草中,像所有野草一样,常常被忙于生计的人们遗忘。
⑦在孩子们的眼里,黄芪一生中最美的时候不是在开花期,而是在挂果以后。
荚果表皮膨胀,充满气体,用手轻轻一捏,“啪”的一声就爆裂了。
随着这一声轻响,黄芪正为生产下一代种子而憋的一股气就放掉了,上一代种子以发芽和传承种族繁衍为己任的梦想也随之而破灭了。
⑧那膨胀的果皮,那充满气体的荚果,就像是具有魔力的精灵,将懵懂的孩子牢牢地抓住。
⑨直到现在,有时候,我会不禁回想起儿时的那些情形,黄芪的荚果轻轻爆裂的声音,孩子们在荚果的爆裂声中欢畅的笑声,这些总会让我的心里产生一点点隐隐的疼,并日趋加重。
⑩现在,家乡的土地上已经很少见到黄芪了。
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因为小时候的喜好而破坏了黄芪种族繁衍的规律呢?
如果是,那么我将是黄芪的罪人。
小时候,每当黄芪挂果的时候,总会有一位老者阻挠我们的顽皮,这个被村里所有的人称为“九爷”的老者,是所有孩子心里的罪人。
⑪黄芪进入成熟期之后,枝叶开始干枯,身体日渐单薄,就像是进入暮年的老者。
那些果实被孩子们当“响炮”放了的植株,显得分外单薄。
它们佝偻着干瘦的身躯,在秋风里沉默,就像是在村口单身过了一辈子的九爷,满身秋色,满脸沧桑,满心孤独。
⑫深秋里的最后一场霜冻,让这些单薄的枝干彻底地趴下了,就如同在深秋里突然离世的九爷,心里最想留下的都没有留下。
⑬深秋时节,没有在大地上留下种子的黄芪,把根留在了土壤里,等待下一个春天。
而没有在世间为自己留下后代的九爷,把自己当做根留在了土壤里,与黄芪的根系为邻,继续着他守护黄芪的梦。
⑭我还是不知道黄芪的濒临灭绝,究竟是否与我们小时候的喜好有关,但是我知道,九爷最有资格和黄芪成为真正的朋友。
⑮黄芪一生,从萌芽到苍老,它们的身上始终带着人的灵性。
幼苗期,它们有着孩子般的快乐和率真;青苗期,它们有着年轻人的热情和奔放;到了种子成熟的时候,黄芪就像是暮年的老者,单薄的身躯里透出智者的豁达和宽容;等到深秋,那些在秋风中败落的枝叶和留在土壤中的根系,也总能给人类一些启迪。
3.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角度,说说你对第②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4.从文章第⑥段可以读出黄芪怎样的特点?
5.说说你对下面句子加点词语“憋”“破灭”的理解。
黄芪正为生产下一代种子而憋的一股气就放掉了,上一代种子以发芽和传承种族繁衍为己任的梦想也随之而破灭了。
6.本文描绘黄芪的四季,却反复提及一位被村里人称为“九爷”的老人呢,二者有何相似之处呢?
三、句子默写
7.默写
(1)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_________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5)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7)__________?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8)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雪》)
(9)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作记为名,借景抒情,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旷达胸怀。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继,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选自《范仲淹苦学》)
(注)①粥:
稠粥。
②日昃:
太阳偏西。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
(2)微斯人(_______)
(3)日昃始食(_______)
(4)去之南都(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遂大通六经之旨。
10.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各划两处)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11.怎样评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五、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各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挂杖无时夜叩门。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南宋诗人陆游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围绕“游”字展开抒发悠闲惬意之情。
B.首联以劝说的口吻写农家的待客情意,间接抒发作客感受。
C.颈联描摹当地风俗画卷,用祭社公(土地神)的活动,来表达了丰收后的喜悦之情。
D.尾联“无时”意思为随时,表达诗人对农村自然风光、淳朴民风的热爱与赞美。
13.请赏析颔联中的“暗”“明”两字好在哪里?
六、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杨志取路,不数日,来到东京。
过数日,央人来枢密院打点理会本等的勾当,将出那担儿内金银财物,买上告下,再要补殿司府制使职彼。
把许多东西都使尽了,方才得申文书,引去见殿帅高太尉。
来到厅前,那高俅把从前历事文书都看了,大怒道:
“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斯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
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宥所犯罪名,难以委用。
”把文书一笔都批倒了,将杨志赶出殿帅府来。
杨志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
“王伦劝俺,也见得是。
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玷污了。
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
不想又吃这一闪!
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
”心中烦恼了一回。
在客店里又住几日,盘缠都使尽了。
杨志寻思道:
“却是恁地好?
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
”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
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
将立到晌午时分,转来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
杨志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
杨志看时,只见都乱撺,口里说道:
“快躲了!
大虫来也!
”杨志道:
“好作怪!
这等一片锦城池,却那得大虫来!
”当下立住脚看时,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攧撞将来。
杨志看那人时,形貌生得粗丑。
原来这人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
却说牛二抢到杨志面前,就手里把那口宝刀扯将出来,问道:
“汉子,你这刀要卖几钱?
”杨志道:
“祖上留下宝刀,要卖三千贯。
”牛二喝道:
“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
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
你的鸟刀有甚好处,叫做宝刀?
”杨志道:
“洒家的须不是店上卖的白铁刀,这是宝刀。
”牛二道:
“怎的唤做宝刀?
”杨志道:
“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
”牛二道:
“你敢剁铜钱么?
”杨志道:
“你便将来,剁与你看。
”牛二便去州桥下香椒铺里,讨了二十文当三钱,一垛儿将来放在州桥栏干上,叫杨志道:
“汉子,你若剁得开时,我还你三千贯。
”那时看的人,虽然不敢近前,向远远地围住了望。
杨志道:
“这个直得甚么。
”把衣袖卷起,拿刀在手,看的较准,只一刀,把铜钱剁做两半,众人都喝采。
牛二道:
“喝甚么鸟采!
你且说第二件是甚么?
”杨志道:
“吹毛得过:
若把几根头发,望刀口上只一吹,齐齐都断。
”牛二道:
“我不信。
”自把头上拔下一把头发,递与杨志,“你且吹我看。
”杨志左手接过头发,照着刀口上尽气力一吹,那头发都做两段,纷纷飘下地来,众人喝采,看的人越多了。
牛二又问:
“第三件是甚么?
”杨志道:
“杀人刀上没血。
”牛二道:
“怎地杀人刀上没血?
”杨志道:
“把人一刀砍了,并无血痕,只是个快。
”牛二道:
“我不信,你把刀来剁一个人我看。
”杨志道:
“禁城之中,如何敢杀人?
你不信时,取一只狗来杀与你看。
”牛二道:
“你说杀人,不曾说杀狗!
”杨志道:
“你不买便罢,只管缠人做甚么!
”牛二道:
“你将来我看。
”杨志道:
“你只顾没了当,洒家又不是你撩拨的!
”牛二道:
“你敢杀我?
”杨志道:
“和你往日无冤,昔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现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
”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
“我偏要买你这口刀。
”杨志道:
“你要买,将钱来。
”牛二道:
“我没钱。
”杨志道:
“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
”牛二道:
“我要你这口刀。
”杨志道:
“我不与你。
”牛二道:
“你好男子,剁我一刀。
”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交。
牛二爬将起来,钻入杨志怀里。
杨志叫道:
“街坊邻舍,都是证见:
杨志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
”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
牛二喝道:
“你说我打你,便打杀直甚么?
”口里说,一面挥起右手一拳打来,杨志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嗓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
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
杨志叫道:
“洒家杀死这个泼皮,怎肯连累你们!
泼皮既已死了,你们都来同洒家去官府里出首。
”坊隅众人慌忙拢来,随同杨志径投开封府出首。
正值府尹坐衙。
杨志拿着刀,和地方邻舍众人都上厅来,一齐跪下,把刀放在面前。
杨志道:
“小人原是殿司使,为因失陷花石纲,削去本身职役,无有盘缠,将这口刀在街货卖,不期被个泼皮破落户牛二强夺小人的刀,又用拳打小人,因此一时性起,将那人杀死。
众邻舍都是证见。
”众人亦替杨志告说,分诉了一回。
(节选自《水浒传》)
14.下面是《水浒传》中有关杨志的回目,顺序已乱,请按原书回目先后重新排序。
①三山聚义打青州 ②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③急先锋东郭争功 ④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⑤众虎同心归水泊 ⑥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顺序(只写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回答下面的小题。
(1)“牛二便去州桥下香椒铺里,讨了二十文当三钱。
”“讨”在词典里有多个义项:
声讨,征伐,探究,索取,乞求,诛杀,娶,招致。
此处中的“讨”应当作何解释?
为什么?
(2)“自把头上拔下一把头发”,为什么是“一把头发”,而不是“几根头发”?
(3)“牛二道:
‘你好男子,剁我一刀。
'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交。
”牛二的一句话让杨志大怒,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16.“性格即命运”。
杨志的性格与他的命运有何关系?
请只就上面选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17.选文说:
“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
”如果你是“众人”之一,恰在现场,你会选择如何去做?
这样做在当时情境下会有什么结果?
18.此前王伦劝杨志落草梁山,杨志没有答应,但他最终还是上了梁山。
请结合上面的选文,分析将门之后杨志上梁山的根本原因。
19.名著阅读。
(1)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
A.《水浒传》塑造的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冲的经历最为典型,他曾因误入白虎堂而被发配沧州,途中大闹飞云浦,最终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B.《水浒传》中宋江成为梁山寨主之后,将“忠义堂”改名为“聚义厅”。
C.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比较整齐;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比较深沉;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变得比较警策,充满哲思。
D.明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封建科举制为中心思想的长篇小说。
书中揭露了封建社会早期各种丑恶现象。
(2)阅读《水浒传》和《儒林外史》选段,根据原著填空。
①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搠那两个小虎。
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 手起,先搠死了一个。
……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
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
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
上文中横线上应填的人物是____,他的性格特征是____。
②你这奴才!
“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说的好容易,是云片糕!
方才这几片,不要说值几十两银子,“半夜里不见了枪头子——攮到贼肚里”!
只是我将来再发了晕病,却拿什么药来医?
你这奴才,害我不浅!
上面文字中的“我”指的是《儒林外史》中的____。
七、综合性学习
2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今年,株洲某网站随机抽取了540名中小学生,进行上网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
请你对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写出你得出的结论。
抽样年级
起始触网年龄
平均上网时间/天
无线上网方式所占比例
小学三年级
7岁
20分钟
80.3%
小学六年级
8岁
36分钟
83.5%
初中二年级
10岁
1小时15分钟
78.6%
高中二年级
12岁
1小时48分钟
80.5%
(1)
(2)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铁观音”一直 甲(A.饱受B.备受)大家欢迎,对于行业中高手来说jiàn()别茶叶的优劣()很容易,而对外行人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
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
精品茶叶汤色金黄,浓艳清chè(),茶叶冲泡展开后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 乙 (A.光泽B.光亮),此为上,汤色暗红者次之。
安溪铁观音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其类似兰花的香味。
但是,并不是所有安溪铁观音茶都会有兰花香,只要少数制作成功的优质产品就具有馥郁的兰香。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jiàn(_________)别清chè(_________)优劣(_________)卷曲(_________)
(2)从文中甲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
只要少数制作成功的优质产品就具有馥郁的兰香。
修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22.按要求作文。
疫情期间,我们静心居家,你可曾打开父母的手机相册,翻看以前的照片?
那一个个美好的瞬间定格为一幅幅温暖的画面。
这一幅幅画面相连,构建了一串串往事。
同心战疫期间,我们守望相助,你可曾被电视上、朋友圈里的某一幅画面,瞬间泪目或久久感动?
照片上的一张张面庞,其实也是那一个个照片后的一个个故事,诉说温情,传递力量。
请以“照片里的__________”为题目,完成写作。
要求:
(1)补全题目;
(2)文体不限,建议写成记叙文;(3)不少于600字;(4)文中出现的校名和姓名,用XXX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