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集体备课主讲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7949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集体备课主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集体备课主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集体备课主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集体备课主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集体备课主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集体备课主讲稿.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集体备课主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集体备课主讲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集体备课主讲稿.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集体备课主讲稿

《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集备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第四实验小学的,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共同来分享、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集备。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教学内容安排和作用

(2)、单元教学目标

(3)、各例题的具体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安排和作用

“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积的变化规律、常见数量关系。

具体结构如下:

(一)教学内容安排

(二)本单元内容的主要作用

一是总结整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本单元是整数乘法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对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回顾与整理。

结合梳理进一步学会在整数乘法运算中采用估算的方法,初步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

进一步强调对乘法运算的结果进行验算,以保证运算结果的正确性,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二是研究“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总结梳理基于乘法运算的数量关系,充分体验运用相应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作准备。

(三)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选择便于学生解释算理的情境。

本单元内容涉及的知识背景比较广,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也比较密切。

如对常见数量关系的梳理,教材创设的情境及选择的学习材料,是学生很熟悉的,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又如在例1的内容呈现中,创设了一个已知速度、时间,求路程的情境,并以12小时作为讨论点,学生比较容易想到将12小时拆成10小时和2小时来解释,这与乘数是两位数时用“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分别乘另一个因数比较吻合,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算理,从而建构起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运算法则。

2.体现了总结整理的教学意图。

首先表现在对口算、估算、笔算以及验算等计算要求的整体设计上。

本单元内容没有单独编排口算与估算的例题,而是将其渗透在问题解决与相关练习中。

如例1将估算与笔算结合起来学习,例2则将口算的方法融于笔算中等。

对于验算的编排,则是根据需要适时作出要求。

这样的编排方式可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各种计算方法均是计算技能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各有特点又互为补充的。

其次表现在“积的变化规律”的编排上。

因为学生对整数乘法的学习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所以引导学生探讨乘法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很有必要。

3.强化了与乘法相关的常见数量关系的学习。

数学学习基于生活,高于生活。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解决生活问题,更主要是基于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习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积累数学学习的基本活动经验,最终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因此,数学教学应对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进行适时适度地提炼与归纳。

4.注意对数学规律的总结与提炼。

数学学习中,对规律作适时适度的总结提炼,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

本单元内容在涉及探索规律时,比较关注相关规律或数学模型的结构化提炼。

如两组常见数量关系的提炼,清楚而又简洁,便于学生理解与应用。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课时建议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规律内涵,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两种的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运用数量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课时建议

课时建议:

6课时

1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1课时 

2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的中间或末有0)................1课时 

3 积的变化规律.....................................1课时 

4 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1课时 

5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1课时

6 单元整理与复习...................................1课时 

三、例题解读与教学建议

(一)1.例1编写意图

(1)以简单行程问题为素材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是体会计算的现实需要,二是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积累一些经验。

(2)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本内容突出自主探索。

例题教学在估算后直接揭示145×12的笔算过程,通过提出“第二部分该怎样写?

”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第二个因数中的“1”与“145”相乘的结果表示什么?

积的末尾应与第一部分积中的哪一位对齐?

最终归纳145×12的具体步骤。

(3)多项计算技能交互整合设计。

对于如何计算145×12,教材要求先估算,再笔算,最后用计算器验算,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笔算、用计算器算等多项计算技能的应用,沟通关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2.例1教学建议

(1)关注经验,引导迁移,经历过程。

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请其估计145×12的大致结果,然后尝试笔算出结果,对照估算情况,看估算值与准确值是否有误差。

反馈时,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

重点引导说明: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最后算什么?

由学生自主梳理计算步骤,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使其懂得应如何有序地进行操作和思考,如何有条理地去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

(2)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如在例1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中,首先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练习时,应让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可引导从估算人手,估计结果正确与否,并借助计算器进行检验。

反馈出现的典型错误,借助交流评改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二)1.例2编写意图

(1)教材以直接呈现两道典型习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研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这两种特殊情况。

第1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确定。

第2题的重点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2)例2的编排以笔算教学为主,口算、笔算交互进行。

教材呈现了两位学生的不同算法,意在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即在计算时,能口算就口算,不能口算再用笔算或其他算法,鼓励学生以多种算法解决乘法运算问题。

(3)“你知道吗”作为知识介绍呈现,让学生了解“格子乘法”的过程与笔算乘法的密切关系,也可作为整数乘法算理的一种解释方式。

2.例2教学建议

(1)独立尝试计算,讨论比较中归纳简便写法。

(2)及时跟进练习,提高运算技能

(三)1.例3编写意图

(1)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例3重点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发生变化时,积的变化规律。

(2)例题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①研究问题:

教材设计了两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在观察、计算、对比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②归纳规律:

结合广泛交流,畅说发现的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③验证规律:

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普适性。

(3)关注探索过程的梳理,体验规律探索的基本方法:

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或模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

2.例3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引导独立尝试探索。

本例题情境源于数学本身。

因此,应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

教学时,也可将教材上右边一组算式略作改动,得到下面两组算式:

6X2=1280X4=320

6×20=12040X4=160

6×200=120020×4=80

并提问:

“你能根据上面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

试试看!

”让每个学生在尝试写算式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规律。

(2)注重规律的概括、总结与验证。

教学时,应及时组织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将规律从现象上升到文字表达。

在学生用能的语言表达的基础上,教师适时补充或纠正使总结的规律简明、流畅。

在此基础上,及时举例验证,强化规律理解。

由学生随意写乘法算式,根据规律举例八异式计算验证是否存在同样的变化关系,确认规评成立。

(四)1.例4编写意图

(1)教材首先提供两个典型购物问题,已知每件商品的价格和购买商品的件数,求商品的总价。

解决后,通过“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来引导学生从两个问题的相关性入手,提炼出共同点:

两个问题中都是知道每件商品的价格,也就是单价;还知道商品的件数,也就是数量;要求的都是共花的钱,也就是总价。

(2)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分析“单价、数量与总价”三量之间的关系。

教材以“你知道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吗”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索、总结出数量关系。

2.例4教学建议

(1)基于生活现实理解概念。

学生对单价、数量与总价并不陌生。

因此,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生活现实出发来认识理解概念。

既可顺接着上节练习课中的问题解决,直接引导学生去提炼归纳;也可如教材编排的那样,先呈现两个典型问题进行探讨解快,然后引导学生去寻找它们的共同点,从而提炼出“单价、数量与总价”这三个概念,进而理解三个概念的含义。

(2)抓住概念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量关系。

有了对单价、数量与总价三个概念的充分体验,在总结“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时,可放手让学生自主找出实例中“单价、数量与总价”间的关系,自主分析,相互交流,逐步归纳提炼出数量关系。

(3)适时应用,及时巩固。

可结合“做一做”第1题,由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全班分析单价、数量与总价,并以数学问题的形式进行求解,强化对数量关系的认识。

(五)1.例5编写意图

例5是探索速度、时间与路程三者之间关系。

(1)相对于“单价”,对“速度”的理解更难,“速度”的内涵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

实例中“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

这里的“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

(2)教材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如汽车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分别写成:

70千米/时、225米/分,意在让学生体会用这样的符号表示速度具有简明、清楚的特征。

(3)结合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应用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

2.例5教学建议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概念内涵。

教学“速度”概念时,重点引导理解“单位时间”和“走过的路程”。

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每秒……“路程”则有别于“距离”。

可根据“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的要求,让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熟悉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并相互交流。

教师也应准备一些相关的资料,如,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或一些动物的行动速度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2)结合概念意义,自主建构数量关系。

结合问题解决,引导学生独自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请每一位学生写出关系式。

然后全班交流。

交流时尽可能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关系式,给他们鼓励,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课后练习

第四单元测评

一、填空。

1.卡车在普通公路上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驶,4小时可行驶(  )千米。

轿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卡车的2倍,轿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驶(  )千米。

2.小军每分钟能打108个字,他半小时大约能打(  )个字。

3.口算780×50时,先算(     ),再在所得的积的末尾添上(  )个0。

4.根据“16×30=480”直接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16×60=(  )   32×30=(  )

16×(  )=240 32×15=(  )

5.在○里填上“>”“<”或“=”。

120×20○12×200 50×10○10×550

16×400○210×4 19×300○30×190

二、判断。

1.两位数乘三位数,积一定是五位数。

(  )

2.知道每小时走的路程和所走的时间,可以求出一共走的路程是多少。

(  )

3.88×99的积的最高位一定是万位。

(  )

4.两个因数的末尾没有0,它们的积的末尾也一定没有0。

(  )

5.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扩大到原来的110倍。

(  )

三、选择。

1.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积是(  )。

A.9000     B.9900    C.900

2.一个因数乘6,另一个因数除以6,它们的积(  )。

A.不变 B.乘6 C.除以6

3.计算

时,竖式中的5与348相乘的实际意义是(  )。

A.5×348     B.50×348

C.500×348

4.下面有关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速度=路程×时间

B.速度=时间÷路程

C.速度=路程÷时间

四、直接写得数。

五、用竖式计算。

132×23=               800×36=

164×32=               145×54=

460×35=                     409×23=

六、解决问题。

1.回收1吨废纸可以生产750千克再生纸,同时还能节省化工原料300千克,节约用电600千瓦时,节约用水100吨。

(1)某废品回收站上半年回收废纸14吨,用这些废纸可以生产多少千克再生纸?

(2)回收26吨废纸,可以节约用电多少千瓦时?

2.寒假期间,陈老师一行10人从杭州出发到北京旅游。

他们去时坐动车,回来时坐普通列车。

坐动车需要11小时,回来时需要多少小时?

  

  160千米/时        88千米/时

3.“天宫一号”在轨道上运行了109圈,每运行一圈要90分钟,那么运行109圈要多少分钟?

4.这26人买两处景点的门票共需多少元?

5.公园里有一块长方形草坪,宽8米,占地面积是480平方米。

为了需要,现在要把宽增加到60米,长不变,扩大后的草坪面积比原来多多少平方米?

 

实践作业

我是小小调查员

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过程:

1.测量自己一步多少厘米,然后数从家到学校走了多少步,并记录下来。

2.结合所学的知识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如:

自己家距离学校多少厘米?

合多少米?

3.把你提的问题和算式记录下来,和家人说一说。

4.思考:

你还有其他的数学问题吗?

把你的想法和家人说一说。

5.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制作一期数学手抄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