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参数标准.docx
《气象参数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参数标准.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气象参数标准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4)城设字第124号通知的要求,为了适应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需要,由中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组办公室会同国家气象局北京气象中心气候资料室共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建筑、气象、城建等专业部门及各有关规范编制组的意见;通过对6个城镇的试编工作,确定了编制原则、成果表现形式、全国城镇定点与气象参数的项目内容;在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又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然后修改成本稿。
我国城镇较多,各专业需求的气象参数项目较广,限于当前条件,本标准仅选取了209个城镇,每个城镇列出55项常用的气象参数及气候特征分析,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使用。
为使各有关标准规范的数值统一起见,本标准中的“最热月14时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三十年一遇最大风速”、“日平均气温≤5℃的日数及度日数等”及“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系来源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送审稿)、《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等。
本标准共分三章,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
总则、参数的分类及其应用、参数的统计方法与标准及全国城镇参数定点示意图、参数表等。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为满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城镇小区规划设计的需要而提供统一的建筑气象参数,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中所选用的参数系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通用的建筑气象参数。
在编制有关规划、设计等文件时所用的气象参数,已列入本标准的应以本标准为准。
其他未列入本标准中的各专业专用的参数,仍应按各专业的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本标准按城镇定点提供气象参数。
其地名以经国务院批准的截至1985年底的行政区划资料所列为准。
第1.0.4条本标准所列的参数是根据各城镇气象台站30年(1951年~1980年)气象记录资料编制的。
不足30年记录者,按实有记录资料整理编制。
第二章 建筑气象参数标准的分类及其应用
第一节 建筑气象参数项目分类
第2.1.1条本标准按各定点城镇分别列出了各类建筑气象参数:
大气压、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风、日照、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地温、冻土及天气现象等10类55项(见附录二、三),并给出当地的“气候特征分析”、“全年、冬、夏季风玫瑰图”。
第2.1.2条“气候特征分析”扼要叙述该点的主要气候特点,为设计、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气候背景,其中有关数据亦可直接引用。
第2.1.3条全年及冬、夏季风玫瑰图给出了各风向的年、季平均频率分布。
第2.1.4条“太阳辐射强度”除附录三所列的城镇外,其他城镇可采用当地已有的数据或参照附录三中所列城市就近套用。
第二节 各项参数的引用
第2.2.1条本标准所列各项气象参数可供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直接引用。
第2.2.2条引用参数时应注意建设地点与拟引用数据的气象台站的距离、地形等因素对数值的影响。
一、地势平坦的区域
1.建设地点与拟引用数据的气象台站水平距离在50km以内,海拔高度差在100m以内时可以直接引用。
2.超过上款数值时,则应使用与建设地点相邻的二个以上气象台站(含本标准未列入的台站)的气象资料,按内插法取值(内插法可视情况采用直线内插或平面内插)。
二、地势崎岖的区域
气候受山脉的走向、总体高度、长度、地形形态(山顶、河谷、盆地、山坡)、坡度、坡向等因素的影响,地方性差异较大,选取参数值时宜依据邻近台站(含本标准未列入的台站)的长年代资料和工程现场的观测数据对比取值,或与当地气象部门共同商定。
第三章 气象参数的统计方法与标准
第一节 统计方法
第3.1.1条历年值的统计
历年即逐年、每年。
历年值是指统计气象资料时,针对所用记录年代中的每一年求得的不同时段(年、月、日)的统计值(平均值、总量、极值)。
一、平均值
1.日平均值:
由每日三次(或四次)定时观测值的和,除以观测次数所得的商。
2.月(旬)平均值:
某月(旬)逐日平均值的和,除以月(旬)内所含的日数所得的商。
3.年平均值:
逐月平均值的和,除以12所得的商。
二、总量
1.日总量:
一日内某要素的累计值。
2.月总量:
某月逐日日总量的总和。
3.年总量:
逐月月总量的总和。
三、极值
1.日极值:
一日内出现的最高(低)值或最大(小)值。
2.月极值:
某月逐日日极值之中的最高(低)值或最大(小)值。
3.年极值:
逐月月极值之中的最高(低)值或最大(小)值。
第3.1.2条累年值的统计
累年即多年。
累年值是指统计气象资料时,针对整个记录年代求得的不同时段(年、月、日)的统计值(平均值、总量、极值)。
一、平均值
1.月平均值:
历年月平均值(总量、总数)的和,除以年数所得的商。
2.年平均值:
历年年平均值(总量、总数)的和,除以年数所得的商。
二、极值
1.月极值:
历年月极值中最高(低)值或最大(小)值。
2.年极值:
历年年极值中的最高(低)值或最大(小)值。
第二节 大气压
第3.2.1条年平均大气压历年年平均气压的平均值。
第3.2.2条夏季平均大气压
累年6、7、8三个月的月平均气压的平均值。
第3.2.3条冬季平均大气压
累年12、1、2三个月的月平均气压的平均值。
第三节 干球温度
第3.3.1条全年年平均干球温度
历年年平均干球温度的平均值。
第3.3.2条干球温度年较差
累年最热月月平均干球温度减去累年最冷月月平均干球温度所得的差值。
第3.3.3条干球温度全年平均日较差
累年年平均最高干球温度与累年年平均最低干球温度之差。
第3.3.4条极端最高干球温度
累年各月极端最高干球温度中的最高值。
第3.3.5条极端最低干球温度
累年各月极端最低干球温度中的最低值。
第3.3.6条最热月月平均干球温度
累年各月月平均干球温度中的最高值。
第3第3.7条条最热月14时平均干球温度
历年最热月14时平均干球温度的平均值。
第3.3.8条最冷月月平均干球温度
累年各月月平均干球温度中的最低值。
第3.3.9条日平均气温≤5℃的初终日期、日数、度日数及平均温度。
一、日平均气温≤5℃的初终日期及日数:
以累年逐旬平均干球温度内插得出干球温度≤5℃的起止日期,及其间的日数。
二、度日数:
上款的起止日期之间各天日平均干球温度与室温18℃之间温差值的总和。
三、平均温度:
起止日期之间的日平均温度。
第四节 相对湿度
第3.4.1条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
累年各月平均气温中最高值出现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
第3.4.2条最热月14时平均相对湿度
历年最热月14时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第3.4.3条最冷月月平均相对湿度
累年各月平均气温中最低值出现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
第五节 降水
第3.5.1条平均年总降水量
历年年降水总量的平均值。
第3.5.2条一日最大降水量
历年一日最大降水量数列中的最大值。
第3.5.3条最大积雪深度及其对应密度
历年最大积雪深度数列中的最大值及出现此雪深时所测的积雪密度。
第六节 风
第3.6.1条风速
一、全年平均风速:
历年年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二、夏季平均风速:
累年6、7、8三个月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三、冬季平均风速:
累年12、1、2三个月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四、30年一遇最大风速:
对历年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数列采用极值Ⅰ型分布配置曲线后,根据曲线确定的重现期为30年的最大风速。
如无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时,可将历年不同高度定时观测的2分钟平均最大风速换算成离地10m高、10钟平均最大风速。
第3.6.2条风向
一、年(月)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累年全年(某月)平均各风向频率中的最大值及其相应的风向。
二、全年最小风频:
累年年平均各风向频率中的最小值及其相应的风向。
三、全年及冬、夏季风玫瑰图:
年、季16个方位的风向频率构成的封闭折线图。
第七节 日照
第3.7.1条年(月)日照时数
历年年(月)实有日照时数的平均值。
第3.7.2条年(月)日照百分率
历年年(月)实有日照时数占可照时数的百分比的平均值。
第3.7.3条冬季日照时数
累年12、1、2三个月月平均日照时数之和(即参数表中第37项三个数据之和)。
第3.7.4条冬季日照百分率
累年12、1、2三个月月日照百分率的平均值(即参数表中第38项三个数据的平均值)。
第3.7.5条冬至日、大寒日正午入射角
冬至日、大寒日中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第八节 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
第3.8.1条冬季太阳辐射强度
取各地采暖期的累年(1、2、3、4、10、11、12月)各月平均总辐射和平均直射辐射总量,通过计算分别列出各月南、北、西(东)垂直面及水平面逐时(当地太阳时)的太阳辐射强度及昼夜平均值。
第3.8.2条夏季太阳辐射强度
取各地历年7月份最大的总辐射、直射辐射日总量的平均值,通过计算分别列出南、北、西(东)各垂直面及水平面上逐时(当地太阳时)的太阳辐射强度及昼夜平均值。
第九节 地温
第3.9.1条某深度的月平均地温
历年某深度月平均地温的平均值。
第十节 冻土
第3.10.1条最大冻土深度
历年冻土深度最大值中的最大值。
第3.10.2条某深度土壤的冻结、解冻日期
历年某深度土壤冻结、解冻日期的平均日期。
第十一节 天气现象
第3.11.1条大风日数
一、全年大风日数:
历年大风(风速≥17m/s或风力≥8级)日数的平均值。
二、最多(最少)年大风日数:
历年大风日数序列中的最大(最小)值。
第3.11.2条年(月)积雪日数及初终期
历年地面积雪日数的平均值,以及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之间出现积雪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日期的平均日期。
第3.11.3条年(月)降雪日数及初终期
历年年(月)降雪总日数的平均值(某日出现降雪即作为降雪日计),以及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之间出现降雪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日期的平均日期。
第3.11.4条全年雷暴日数
历年出现雷暴总日数的平均值(闻雷声即作为雷暴日计)。
第3.11.5条年(月)冰雹日数
历年年(月)冰雹总日数的平均值(凡有降雹现象之日即作为冰雹日计)。
第3.11.6条年(月)沙暴日数
历年年(月)出现沙暴总日数的平均值(某日出现沙暴水平能见度不足1000m即作为沙暴日计)。
第3.11.7条年(月)雾日日数
历年年(月)雾日总数的平均值(某日出现水平能见度不足1000m的雾的现象即作为雾日计)。
第3.11.8条年(月)雨凇日数
历年年(月)雨凇总日数的平均值(某日出现雨凇现象即为雨凇日计)。
第3.11.9条年(月)雾凇日数
历年年(月)雾凇总日数的平均值(某日出现雾凇现象即作为雾凇日计)。
附录一 建筑气象参数全国城镇定点示意图及附表
附录一 附表
省级行
政单位
地区级 市
县级 市
附注
省级行
政单位
地区级 市
县级 市
附注
行政单位
合计
行政单位
合计
行政单位
合计
行政单位
合计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石家庄市
唐山市
邢台市
保定市
张家口市
承德市
秦皇岛市
沧州市
太原市
大同市
阳泉市
长治市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乌海市
赤峰市
沈阳市
大连市
鞍山市
本溪市
丹东市
锦州市
营口市
阜新市
长春市
吉林市
四平市
通化市
8
4
4
8
4
临汾市
二连浩特市
海拉尔市
东乌珠穆沁旗
锡林浩特市
通辽市
东胜市
杭锦后旗
集宁市
图们市
白城市
天池
1
8
3
直辖市
直辖市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哈尔滨市
齐齐哈尔市
双鸭山市
大庆市
牡丹江市
佳木斯市
伊春市
南京市
连云港市
徐州市
常州市
南通市
淮安市
扬州市
盐城市
苏州市
杭州市
宁波市
温州市
衢州市
合肥市
芜湖市
蚌埠市
安庆市
铜陵市
福州市
厦门市
莆田市
三明市
南昌市
景德镇市
九江市
新余市
鹰潭市
7
9
4
5
4
5
绥芬河市
嫩江县
漠河乡
黑河市
嘉荫县
铁力县
泰州市
屯溪市
阜阳市
龙岩市
宁德县
建阳县
赣州市
广昌县
6
1
2
3
2
直辖市
(盱江镇)
(贵溪县
雄石镇)
续表
省级行
政单位
地区级 市
县级 市
附注
省级行
政单位
地区级 市
县级 市
附注
行政单位
合计
行政单位
合计
行政单位
合计
行政单位
合计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四川省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东营市
潍坊市
烟台市
济宁市
郑州市
开封市
洛阳市
平顶山市
焦作市
安阳市
濮阳市
武汉市
黄石市
十堰市
沙市市
宜昌市
襄樊市
长沙市
株洲市
衡阳市
邵阳市
岳阳市
大庸市
益阳市
永州市
广州市
汕头市
湛江市
茂名市
深圳市
珠海市
韶关市
南宁市
柳州市
桂林市
梧州市
北海市
成都市
8
7
6
8
7
5
7
日照市
信阳市
南阳市
南邱市
三门峡市
恩施市
怀化市
郴州市
常德市
海口市
梅县市
百色市
凭祥市
达县市
1
4
1
3
2
2
4
(垦利)
(江陵)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
重庆市
自贡市
渡口市
泸州市
乐山市
绵阳市
贵阳市
六盘水市
昆明市
东川市
拉萨市
西安市
宝鸡市
铜川市
兰州市
金昌市
白银市
天水市
西宁市
银川市
石咀山市
乌鲁木齐市
克拉玛依市
台北市
2
2
1
3
4
1
2
2
西昌市
甘孜县
酉阳土家族
苗族自治县
遵义市
个旧市
大理市
景洪县
昭通市
丽江纳西族
自治县
日喀则县
昌都县
林芝县
那曲县
渭南市
汉中市
榆林县
安康县
酒泉市
敦煌县
靖远县
窑街
格尔木市
德令哈镇
化隆回族
自治县
茶卡
固原县
石河子市
伊宁市
哈密市
库尔勒市
喀什市
奎屯市
吐鲁番市
且末县
和田市
阿克苏市
阿勒泰市
1
5
4
4
4
4
1
11
(钟多镇)
(水城镇)
(允景洪)
(大研镇)
(普拉)
(红古)
(乌兰县)
(巴燕镇)
(乌苏)
共计 132 77
63% 37%
附录三 全国主要城市冬季太阳辐射强度表[W/㎡]
序号
城市
名称
月份
朝向
当地太阳时
日总量
昼夜
平均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哈尔滨
10月
S
W(E)
N
H
2
1
1
1
177
43
43
123
273
75
75
251
457
98
98
358
538
112
112
428
566
117
117
451
538
247
112
426
457
340
98
358
273
362
75
251
177
286
43
123
2
6
1
1
3460
1687
775
2769
144.2
70.3
32.3
115.4
11月
S
W(E)
N
H
113
16
16
41
287
51
51
150
431
76
76
250
521
90
90
315
552
95
95
338
521
210
90
315
431
282
76
250
287
274
51
150
113
157
16
41
3256
1251
561
1850
135.7
52.1
23.4
77.1
12月
S
W(E)
N
H
3
1
241
45
45
101
402
81
81
196
504
103
03
262
539
110
110
284
504
208
103
262
402
255
81
196
241
217
45
101
3
4
1
2839
1023
568
1404
118.3
42.6
23.7
58.5
1月
S
W(E)
N
H
12
2
2
3
281
59
59
133
436
95
95
234
534
125
125
326
568
125
25
326
534
230
118
303
436
287
95
234
281
261
59
133
12
16
12
3
3095
1193
673
1672
128.9
49.7
28.0
69.7
2月
S
W(E)
N
H
163
38
38
98
333
77
77
231
473
105
105
344
561
122
122
417
591
127
127
443
561
254
122
417
473
338
105
344
333
346
77
231
163
245
38
98
3651
1652
811
2623
152.1
68.8
33.8
109.3
3月
S
W(E)
N
H
66
30
30
70
196
74
74
208
332
109
109
343
444
133
133
451
516
147
147
521
541
152
152
545
516
280
147
521
444
372
133
451
332
303
109
343
196
346
74
208
66
191
30
70
2649
2237
1138
3731
152.0
93.2
47.4
155.5
4月
S
W(E)
N
H
19
19
19
40
77
63
63
157
176
103
103
290
280
133
133
414
366
154
154
511
423
167
67
573
444
172
172
595
423
282
167
573
266
265
154
511
280
398
133
414
176
367
103
290
77
260
63
157
19
101
19
40
3126
2584
1450
4565
130.3
107.7
60.4
190.2
2
沈阳
11月
S
W(E)
N
H
131
25
25
62
297
61
61
182
431
87
87
287
515
101
101
355
543
105
105
379
515
219
101
355
431
293
87
287
297
290
61
182
131
180
25
62
3291
1361
653
2151
137.1
56.7
27.2
59.6
12月
S
W(E)
N
H
11
2
2
4
269
61
61
137
421
97
97
239
516
118
118
308
547
125
125
331
516
225
118
308
421
277
97
239
269
247
61
137
11
15
2
4
2971
1167
681
1707
124.2
48.6
28.4
71.1
1月
S
W(E)
N
H
115
23
23
46
287
70
70
161
432
108
108
268
525
131
143
339
557
138
150
364
525
240
143
339
432
296
108
268
287
272
70
161
115
151
23
46
3275
1429
838
1992
136.5
59.5
34.9
83.0
附录三 全国主要城市冬季太阳辐射强度表[W/㎡]
续表
序号
城市
名称
月份
朝向
当地太阳时
日总量
昼夜
平均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沈阳
2月
S
W(E)
N
H
1
177
46
46
123
343
89
89
267
476
119
119
389
561
137
137
168
591
143
143
495
561
270
137
468
476
354
119
38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