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江苏省职业学校对口招生十校联考高二期中语文试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0722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学期江苏省职业学校对口招生十校联考高二期中语文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一学期江苏省职业学校对口招生十校联考高二期中语文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一学期江苏省职业学校对口招生十校联考高二期中语文试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一学期江苏省职业学校对口招生十校联考高二期中语文试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一学期江苏省职业学校对口招生十校联考高二期中语文试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学期江苏省职业学校对口招生十校联考高二期中语文试卷.docx

《第一学期江苏省职业学校对口招生十校联考高二期中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学期江苏省职业学校对口招生十校联考高二期中语文试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学期江苏省职业学校对口招生十校联考高二期中语文试卷.docx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十校联考期中调研测试卷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页至10页。

两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44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按规定要求填涂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等项目。

2.用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

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成绩无效。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洗涤(dí)恫吓(xià)沼泽(zhăo)梁枋(fãng)

B.攒射(chuán)遗孽(niè)白桦(huà)应和(hè)

C.浸渍(zì)场院(cháng)苔藓(tái)嬗变(shàn)

D.惩创(chuàng)机杼(zhù)琢磨(mó)裹挟(xiá)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人在林子里走着,脑子翻来复去地想着词儿,这么想,那么想:

这些词儿是打哪儿来的?

B.中国军人的屠戳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C.至于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也决不易改悔,而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

D.不同阶段的重点也螺旋式地变幻着在画面上的位置,步步引人入胜。

3.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A.长歌当哭(当作)殒身不恤(抚恤)不欺暗室(昧心)沉沦之渐(沾染)

B.天作之合(配偶)似是而非(这)左睇右盼(看)杂乱无章(条理)

C.层出不穷(重复)若即若离(靠近)前瞻后顾(向前看)荒谬绝伦(类)

D.声色俱厉(严厉)词近旨远(主旨)肆口乱说(放纵)广有羽翼(羽毛)

4.下列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

为了多快好省,我们做了大量标准设计,“好”中自应包括艺术的一面,就是“百花齐放”。

我们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有些街道又一幢房子一个样式、一个风格,互不和谐;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不“利己”,“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

我们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

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琢磨的问题。

A.虽然而且因为但因此还

B.但是也即使且既又

C.尽管并且既然但一边一边

D.但是还虽然但既又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中国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B.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

C.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地前进,这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D.过去那种要求不搞则已,搞则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实际严重违反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B.但文字本身——不是它所表达的概念,譬如即使像露水闪这么一个普通的词儿,对我们的想像力的影响都是难以解释的。

C.自然中存在的一切(水、空气、天空、白云、太阳、雨、森林、沼泽、河流和湖泊、草原和田野、花朵和青草)在俄罗斯语言中,都有无数的美丽的字眼和名称。

D.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7.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

A.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对比)

B.自然要上当,但这正是《孟子》所谓“君子可以欺其方,难罔以非其道”了。

(引用)

C.许多俄国字本身就现出诗意,犹如宝石放射出神秘的闪光。

(比喻)

D.在“五四”前若干时,北京的空气,已为北大师生的作品动荡得很了。

(比喻)

8.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是()

A.蔡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

此两种伟大文化,具其一已难,兼备尤不可觏。

(抒情)

B.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

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

(叙述)

C.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

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

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说明)

D.每逢听到它,那些天蒙蒙亮的清晨,清晨中行进的长长的少先队列,郁郁苍苍的青山,山麓上的纪念碑,一下子就会涌上我的眼睛。

(描写)

9.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及国籍对应正确的一项()

A.《记念刘和珍君》议论文鲁迅中国

B.《亡人逸事》散文傅斯年中国

C.《小树林中的泉水》随笔康帕乌斯托夫斯基俄国

D.《五月的鲜花》音乐笔记李皖中国

10.对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念刘和珍君》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无比沉痛的悼念和充满深情的赞扬,对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的愤怒控诉,对“沉睡在铁屋子”里的国民的呐喊,于夹叙夹议中表达了作者悲愤的感情。

B.《亡人逸事》精心选择了亡妻一生中四个重要的横断面,从对真实的生活细节的回忆着笔,熔写人记事议论于一炉,幽默的笔调中饱含对亡妻的深情。

C.《五月的鲜花》有对作品的欣赏,又有对自己音乐启蒙的回顾,同时还是一篇情感深厚的怀人之作。

D.《小树林中的泉水》的作者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谈起,对自己的母语的特点作了生动形象的阐述,充满了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一)

我已经说过: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的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1.下列有关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一般泛指所有的中国人。

B.“苟活者”指被反动派所愚弄、所摆布而偷生的人。

C.“流言家”指陈西滢之流的御用文人。

D.“真的猛士”是指真正的革命者。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论述刘和珍等死难的意义,鼓励革命者更加奋勇前进。

B.赞扬三个女子在弹雨中互相救助,团结友爱的精神。

C.控诉当局者的凶残暴行,揭露流言家的卑劣行径。

D.三个女子是中国的骄傲,我们应当永远纪念她们。

13.“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一句中的“此”指()

A.在弹雨中互相救助,殒身不恤B.中国女子的勇毅

C.中国女子遭阴谋秘计压抑D.证明了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

14.联系课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悼词在悼念死者、寄托哀思的同时,还揭露、抨击了杀人者的罪行,激励后人继续斗争。

B.课文以作者悲愤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C.课文将简练的叙事、深刻的议论和强烈的抒情三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D.鲁迅称刘和珍为“君”,是因为刘和珍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是表示对她的尊敬。

(二)

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

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者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

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

 

   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例子。

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

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

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

 

在绘画的艺术处理上,有时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们熟悉的名画。

它的手卷的形式赋予它以空间、时间都很长的“持续性”。

画家利用树木、船只、房屋,特别是那无尽的瓦陇的一些共同特征、重复排列,以取得几条街道?

亦即画面?

的统一性。

当然,在重复之中同时还闪烁着无穷的变化。

不同阶段的重点也……在画面上的位置,步步。

画家在你还未意识到以前,就已经成功地以各式各样的重复把你的感受的方向控制住了。

 

宋朝名画家李公麟在他的《放牧图》中对于重复性的运用就更加突出了。

整幅手卷就是无数匹马的重复,就是一首乐曲,用“骑”和“马”分成几个“主题”和“变奏”的“乐章”。

表示原野上低伏缓和的山坡的寥寥几笔线条和的几棵孤单的树就是它的“伴奏”。

这种“伴奏”(背景)与主题间简繁的强烈对比也是画家的匠心所在。

 

15.选文横线上处词语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A.悠然自得引人入胜稀稀落落殚精竭虑

B.怡然自得令人神往疏疏落落惨淡经营

C.悠然自得引人入胜疏疏落落惨淡经营

D.怡然自得令人神往稀稀落落殚精竭虑

16.对下列艺术形式特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音乐是一种从头到尾持续重复的艺术。

B.舞蹈通过重复表达出某种思想情感。

C.绘画以各色各样的重复控制着观众的感受。

D.建筑以重复和变化的统一而取胜。

17.下列对选文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介绍音乐艺术、舞台艺术、绘画艺术创作的重复与变化的特点。

B.作者要强调的是有些绘画作品是时间、空间综合持续的艺术创作,

C.乐曲的作者通过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独特性。

D.《清明上河图》的手卷的形式赋予它以空间、时间都很短的“持续性”。

18.对选文第二段划线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主题中有固定不变的节奏,而节奏又离不开主题,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B.主题中有层出不穷的节奏,而节奏离不开主题,它们是不统一的

C.主题中有层出不穷的节奏,而变奏又离不开主题,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D.主题中有固定不变的节奏,而变奏又离不开主题,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19.下列对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的核心是要谈建筑,先从音乐和绘画谈起,从而引出建筑的空间表现中也与前两者一样,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统一。

B.文章围绕中心论点选材,例证典型,过渡自然。

C.第1段是全文的总纲,也提出了中心论点。

D.先从音乐和绘画谈起还打开了视野,让读者驰骋想象的翅膀,去理解艺术中重复与变化统一的普遍规律。

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20.下列各句中“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吾尝终日而思矣

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D.尊贤而重士

21.下列各项中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举酒属客

B.孝公既没合从缔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