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人文与社会上册教案更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6915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人文与社会上册教案更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年人文与社会上册教案更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年人文与社会上册教案更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年人文与社会上册教案更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年人文与社会上册教案更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人文与社会上册教案更新.docx

《五年人文与社会上册教案更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人文与社会上册教案更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人文与社会上册教案更新.docx

五年人文与社会上册教案更新

五年人文与社会

教案设计

第一学期

课题

1.防洪胜利纪念塔

教学目标

了解防洪胜利纪念塔的建筑时间、结构及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

了解防洪胜利纪念塔的结构及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

你们知道防洪纪念塔是什么时间建筑的吗?

整体结构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要建塔呢?

2、阅读教材知识窗,回答问题

防洪纪念塔的塔身分为几个部分?

各部分有什么特点?

防洪纪念塔共有几个部分组成?

(1、)哈尔滨防洪纪念塔位于(松花江南岸),是为纪念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而建的是(哈尔滨)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2、)塔身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

(塔身)以浮雕方式描绘了当年战胜洪水的生动情节;塔顶)为由工农兵和知识分子形象组成的圆雕;;(塔座)下部的两级水池,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

(3、)塔基前的(喷泉),象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

(4、)古罗马式回廊高7米,谐调壮观,环立着20根圆柱,上端有环带连接,组成了长达35米的半圆回廊。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防洪胜利纪念塔

塔身环廊喷水池音乐台广场

黑龙江人的自豪

教学反思

了解了防洪胜利纪念塔的建筑时间、结构及历史意义。

五年人文与社会

教案设计

第一学期

课题

2、大洪水的考验

教学目标

了解历史上哈尔滨遭受的三次洪水侵袭和在党的领导下哈尔滨人民与解放军官兵是怎样战胜洪水的。

教学重难点

了解党的领导下哈尔滨人民与解放军官兵是怎样战胜洪水的。

教学准备

松花江历史上的几次特大洪水做一回顾:

1、1932年:

2万人丧生当时受灾的情景?

2、1957年:

市区安然无恙当时的灾情?

  3、1998年:

凝聚力空前加强是如何抢险救灾的?

阅读知识窗

讨论交流:

说说历史上哈尔滨三次大洪水发生的时间?

哈尔滨人是如何战胜洪水的?

第一次是(),第二次(),第三次()。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了“大洪水的考验”这课后你联想到了什么或者受到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大洪水的考验

第一次1932年第二次1957年第三次1998年

黑龙江人万众一心战胜困难

教学反思

了解了历史上哈尔滨遭受的三次洪水侵袭和在党的领导下,哈尔滨人民与解放军官兵是怎样战胜洪水的。

五年人文与社会

教案设计

第一学期

课题

3、和谐大自然

教学目标

知道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萌发保护家乡环境,节约家乡资源,促进家乡和谐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污染的危害性,创造和谐的大自然。

教学准备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洪水灾害的形成,除了自然引发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水土流失,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原因造成的。

可见,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

你们知道吗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爱护身边的资源,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和谐的大自然。

(板书:

和谐大自然)

二、出示目标

了解知道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萌发保护家乡环境,节约家乡资源,促进家乡和谐发展的意识。

三、探究新知

1、了解自然界的资源

我们每天从起床、洗漱、早餐、上班、工作、下班、买菜、做饭、刷碗、洗衣、看电视、看书、、、、、、到睡觉,都在不断的使用来自地球的资源。

谁知道我们使用的到底是什么资源吗?

2、出示人体图片:

谁能说说我们的身体是由自然界的资源组成的吗?

3、人体通过新陈代谢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保持着平衡,如果这种平衡被破坏了,会怎么样?

四、尝试解决

了解环境污染与防治: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破坏自然环境的事例。

针对森林污染、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三个问题,你们进行了不同的调查,我知道各小组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哪个小组先介绍呢?

A组调查的内容是:

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以及怎样防治。

关心我们的环境,关心我们的家园

B组查资料知道了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世界上就不会有生命。

如果水资源遭到污染,人类将无法生存。

愿人人成为节水、爱水的小标兵。

C组森林对我们有许多好处,大量的乱砍滥伐树木,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物种的减少,出现了沙尘暴、泥石流、洪水暴发等。

一定要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

五、教师点拨

1、出示公益广告:

乌龟说:

老爷爷,您已经800岁了,您的寿命是最长的。

老爷爷说:

不,寿命最长的是塑料袋。

乌龟大吃一惊:

啊!

同学们,从这则广告中你明白了什么?

2、、多媒体演示:

未破坏的海滩和被破坏的海滩。

看了这两幅图片,你想说什么?

  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能为自己的家园做点什么。

大家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下节课我们制作手抄报,主题是:

我们与地球同在。

六、总结

1、谈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同学们,为了有一个和谐的大自然,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你是一个保护生态环境的小卫士,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带动周围的人,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板书设计

和谐大自然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教学反思

知道了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了解了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明确了保护家乡环境,节约家乡资源,促进家乡和谐发展的意识。

五年人文与社会

教案设计

第一学期

课题

4、感受莽莽大森林

教学目标

了解森林的作用,知道大、小兴安岭是黑龙江巨大的森林宝库,知道红松是我省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产地在小兴安岭。

教学重难点

森林的作用。

教学准备

一、激趣揭题:

谁能说说森林有哪些特点?

(温馨提示:

可以从气温、声音、气味、湿度、风速等几个方面来描述)

二、出示目标:

了解森林的作用,知道大、小兴安岭是黑龙江巨大的森林宝库,知道红松是我省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产地在小兴安岭。

三、自学提示:

了解森林的作用?

由于森林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面积大小、地形特点、林木种类、林型结构等综合影响而形成不同的气候。

森林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森林和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可以说人离不开森林,但是,森林却可以离开人类,早在人类产生以前,森林就伴随着地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

而今,人类开发地球,对森林的需求与日俱增却绝不能滥用,因为,人对它是有很大的依赖性的,正因为如此,人类应该善待森林!

知识窗:

莽莽大森林的作用不可估量,可是你们知道一公顷的树林又有多大的作用吗?

看了这段资料你想说什么?

你能归纳出森林的益处吗?

四、尝试解决巨大的森林宝库

我国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远山区,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是我国的三大林区。

东北林区是最大的天然林区,其中大兴安岭、小兴安岭是黑龙江省的巨大森林宝库。

珍贵的树种是红松。

它的故乡是素有“林都”和“红松之乡”的伊春市。

五、总结。

了解了森林的作用以及我省的森林资源分布情况,知道了我省珍贵而又古老的树种—红松,我们应为之自豪!

青山常在,绿水常流,这是几代人的梦想,为此,让我们共同努力!

板书设计

感受茫茫大森林

大、小兴安岭是黑龙江巨大的森林宝库

“林都”和“红松之乡”——伊春市

教学反思

了解了森林的作用,知道了大、小兴安岭是黑龙江巨大的森林宝库,知道了红松是我省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产地在小兴安岭。

五年人文与社会

教案设计

第一学期

课题

5、地球的肺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森林资源是有限的,懂得去珍惜,了解生活中节约用纸的具体措施。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森林资源是有限的,懂得去珍惜,了解生活中节约用纸的具体措施。

教学准备

一、目标导入:

地球之肺——森林。

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但能转化太阳能而形成各种各样的有机物,而且靠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净化了环境,使人类不断地获得新鲜空气。

因此,生物学家曾说,“森林是地球之肺”。

二、自学提示

1、森林与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息息相关?

生态环境森林给予人类的是清洁的生存环境,是绿色宝库,而人类对森林的毁坏,却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灾难频繁。

(讨论交流)

2、历史教训(教师讲解):

甘地曾感慨,“自然满足人的需要绰绰有余,但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

”几个世纪以来,砍伐森林带来的大自然惩罚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

二三百年前,我国的陕北榆林地区曾是个林草茂密、土肥水足的好地方,后来由于清朝政府滥毁森林,致使风沙侵蚀,现在的榆林城外变成了一片沙漠。

3、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讨论合作相互交流)

三、总结

1、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大力植树造林,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2、森林是地球之“肺”。

可怕的是,这个“肺”由于大量砍伐现已被割去了2/3。

保护森林、挽救森林、扩大森林,现今已成为人类保护自己的生存,永续利用的必由之路。

板书设计

地球的肺

地球的肺——森林资源有限

教学反思

初步认识了森林资源是有限的,懂得了去珍惜,了解了生活中节约用纸的具体措施。

五年人文与社会

教案设计

第一学期

课题

6、我们的承诺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森林资源匮乏及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野生物种面临消失的危险。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森林资源匮乏及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野生物种面临消失的危险。

教学准备

一、创设情境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碳氧平衡,并能清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保持空气的清新。

我国森林资源的情况怎样呢?

二、自学提示教师点拨

1、虽然中国领土面积居世界前列,可是森林的覆盖率和人均水平却远远落在后面。

2、指导阅读知识窗:

了解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百分之二十。

3、了解我们东北林区可采森林资源几近枯竭。

经过半个世纪的过度砍伐,中国东北林区森林严重萎缩,成材林蓄积量大幅度下降,可采森林资源几近枯竭。

4、小组讨论:

森林植被的破坏与下面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

水土流失和沙尘暴学生阅读知识窗了解世界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的危害长期以来,人们只想到利用森林植被的,却忽视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5、了解野生物种面临灭绝:

东北虎、金丝猴、大熊猫

三、自学:

阅读知识窗

了解我国保护自然资源的做法:

建立保护区、退耕还林。

马永顺的思考与行动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贺卡

四、拓展学习:

写一份保护家乡森林资源的倡议书

板书设计

我们的承诺

森林的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几近枯竭

水土流失和沙尘暴野生物种面临灭绝

教学反思

了解了我国森林资源匮乏及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野生物种面临消失的危险。

五年人文与社会

教案设计

第一学期

课题

7、鹤舞扎龙

教学目标

了解丹顶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了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是丹顶鹤的故乡,名列六大湿地之首。

了解黑龙江省是世界丹顶鹤的主要繁殖区之一。

了解仙鹤姑娘徐秀娟的感人事迹。

教学重难点

为挽救濒危野生动物---丹顶鹤,人们所做的努力。

教学准备

一、自学提示:

参观扎龙----仙鹤的故乡

分角色朗读P21页的对话。

听了他们的对话,你想说什么?

二、自主解决:

一个真实的故事:

听了徐秀娟的故事,你们想说什么?

做些什么呢?

三、了解人类的朋友教师点拨

1、不同种类的鹤。

在这些鹤类朋友中最可爱的是丹顶鹤,我们一同来看看书中是怎样介绍他们的。

2、请学生阅读P23第二、第三自然段。

书中对丹顶鹤做了简单的介绍,你还知道丹顶鹤的那些生活习性?

3、你们知道吗?

丹顶鹤目前在全球的数量还有多少?

为了拯救丹顶鹤,人们在行动着。

(阅读23页第五自然段。

4、拓展学习。

(P23页资料)在资料中我们知道了鹤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7000多万年,是鸟类的“活化石”,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鸟类。

如今,他们的栖息地是怎样的呢?

下一站我们要走进近仙鹤的乐园----湿地。

5、了解湿地---仙鹤的乐园

(1、)这湿地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湿地?

(阅读P24页“知识窗”)。

扎龙是怎样的湿地呢?

(阅读P24页第二-第三自然段。

(2、)我省的湿地及我国六大湿地:

为拯救珍稀野生动物,黑龙江省在行动了,请大家看这段资料。

(阅读P24页资料。

(3、)想一想:

作为小学生,为保护湿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鹤舞扎龙

丹顶鹤的故乡主要繁殖区之一仙鹤姑娘

教学反思

了解了丹顶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了解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是丹顶鹤的故乡。

了解了仙鹤姑娘徐秀娟的感人事迹。

五年人文与社会

教案设计

第一学期

课题

8、寻找大鸨

教学目标

了解大鸨的外貌,生活习性,生存现状。

教学重难点

大鸨濒临灭绝的原因。

教学准备

一、目标导入

大鸨是鹤形目鸨科的大型地栖鸟类。

翅长超过400mm。

嘴短,头长、基部宽大于高。

翅大而圆,第3枚初级飞羽最长。

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通常成群一起活动。

十分善于奔跑,大鸨既吃野草,又吃甲虫、蝗虫、毛虫等。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寻找大鸨》

二、出示目标

了解大鸨的外貌,生活习性,生存现状。

三、探究新知

1、大鸨的外形特征你知道吗?

  2、大鸨的生活习性你了解吗?

 3、大鸨是怎样生长繁殖的呢?

  4、为什么把这种鸟叫“大鸨”呢?

  5、大鸨濒临灭绝的原因?

  6、国家对大鸨有了那些保护措施?

  四、阅读教材,自主解决

五、反馈梳理

小组交流,对濒临灭绝的大鸨有了哪些了解?

板书设计

寻找大鸨

了解大鸨保护大鸨

教学反思

了解了大鸨的外貌,生活习性,生存现状,大鸨濒临灭绝的原因。

五年人文与社会

教案设计

第一学期

课题

9、虎园遐想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东北虎的各种情况,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知道东北虎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既稀少又珍贵。

教学准备

一、激趣导入:

“山中一大王,黄袍穿身上,虽然没兵将,一叫谁都慌。

”谜语的谜底就是兽中之王——老虎。

(板书课题:

虎园遐想)

二、探究新课

1、你了解到了东北虎的哪些情况呢?

兽中之王——东北虎(板书)

(1、)请同学们自读28页蓝色部分,看看这部分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

(生读后汇报,师板书:

猫科动物;最大的长约4米,体重达300多千克;淡黄色,“王”子纹;栖息山林中,善游泳,善夜行。

(2、)东北虎如此可怕,那是不是会伤害人呢?

(生自由说)看看知识窗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跟据生回答,板书:

森林的保护者……)

2、了解东北虎的无奈东北虎的数量在迅速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阅读29页的知识窗)

3、为挽救东北虎黑龙江人做了哪些努力?

(1、)集贤县七星砬子自然保护区、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繁殖中心、哈尔滨东北虎野生自然园林……

(2、)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该为濒危的东北虎做些什么呢?

4、拓展延伸:

学习其他国家或民族的虎文化。

板书设计

虎园遐想兽中之王——东北虎:

猫科动物;

最大的长约4米,体重达300多千克;淡黄色,“王”子纹;

栖息山林中,善游泳,善夜行。

教学反思

了解了东北虎的各种情况,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