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软件质量与评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6802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软件质量与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3章软件质量与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章软件质量与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3章软件质量与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3章软件质量与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章软件质量与评价.docx

《第3章软件质量与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软件质量与评价.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章软件质量与评价.docx

第3章软件质量与评价

第3章软件质量与评价(软件测试标准)

1、质量的定义

质量是多维的概念,包括:

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对实体的观点。

GB/T6583-ISO8404(1994版)《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术语》对质量的定义是:

反映实体满足明确的隐含的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的总和。

GB/T18905-ISO14598(1999版)《软件工程产品评价》定义:

实体特性的总和,满足明确或隐含要求的能力。

2、测度与度量

在软件质量中用于测量的一种量化的标度和方法即为“测度”,而名词的“度量”用来指测量的结果。

影响软件质量可分为:

可直接测量、间接度量

3、软件质量模型

、McCall(麦考尔)质量模型

三个重要方面:

操作特性(产品运行)、承受可改变能力(产品修订)、新环境适应能力(产品变迁)。

McCall等认为,特性是软件质量的反映,软件属性可用做评价准则,定量化地度量软件属性可知软件质量的优劣。

②Boehm(勃姆)质量模型

提出了分层结构的质量模型,除了用户的期望和需要的概念,与McCall(麦考尔)质量模型相同外,还包括McCall模型中没有的硬件特性。

Boehm(勃姆)质量模型反映了对软件质量的理解,即软件做了用户要它做的;有效地使用系统资源;易于用户学习和使用;易于软件测试与维护。

③ISO9126质量模型

GB/T16260-1996:

六个影响质量的特性:

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各个子特性(及其定义)要求要背

GB/T16260-1996出发点是软件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明确的和潜在的需求。

国标16260中,在描述外部(内部)效率度量时,给出了若干针对计算机系统时间消耗的定义如下:

1响应时间是指从按动传送键到得到结果为止所需要的时间或响应时间包括处理时间和传输时间

2处理时间是指从接受一个消息到送出它的结果之间计算机的历时时间

③周转时间是指从提出要求到得到结果所需要的时间

4、标准的发展

GB/T16260-1996(ISO9126-1991)《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已被两个相关的由多部分组成的标准:

GB/T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和GB/T16260-2003(ISO9126-2001)《软件工程产品质量》所取代。

5、GB/T18905产品评价

(一、GB/T18905基本组成(6个部分组成)

GB/T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1部分:

概述

GB/T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2部分:

策划和管理

GB/T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3部分:

开发者用的过程

GB/T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4部分:

需方用的过程

GB/T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5部分:

评价者用的过程

GB/T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6部分:

评价模块的文档编制

(二、评价者用的过程(GB/T)

1、开发者用的过程2、需方用的过程3、评价者用的过程

定义软件评价过程的特性有四性。

①可重复性②可再现性③公正性④客观性(第四章内容P92)

(三、关于评价支持

评价支持标准:

1、策划和管理:

可供管理者制定一个定量的评价计划。

2、评价模块:

供组织用来产生新的评价模块。

(四、通用评价过程

软件产品的一般评价过程:

确立评价需求、规定评价、设计评价和执行评价。

确立评价需求内容有:

确立评价的目的、确立产品类型、指定质量模型

规定评价内容有:

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确立评估准则

设计评价内容有:

制定评价计划

执行评价内容有:

进行度量、与评估准则相比较、评价结果

(五、评价过需求

软件质量评价的目的:

是为了直接支持开发和获得满足用户和消费者要求的软件。

最终目标是保证产品能提供所要求的质量,即满足用户明确和隐含的要求

①评价中间产品质量的目的②评价最终产品质量的目的

6、GB/T产品质量

影响软件质量可分为:

可直接测量(如每个功能点错误)、间接度量(可用性、可维护性)

包括:

质量模型、外部度量、内部度量、使用质量度量。

外部、内部质量的质量模型:

质量属性包括:

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1、功能性:

是指当软件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满足明确和隐含要求功能的能力。

它的子特性包括:

适合性、准确性、互操作性、保密安全性、功能依从性。

子特性:

(子特性各含义解释见课本P88)

1适合性:

软件为指定的任务和用户目标提供一组合适功能的能力。

2准确性:

软件提供所需精确度的正确或相符结果及效果的能力。

3互操作性/互用性:

软件产品与一个或更多规定系统进行交互的能力。

4保密安全性:

软件产品保护信息和数据的能力。

5功能依从性:

软件依从同功能性相关的超标准、约定或法规的能力。

2、可靠性:

是指当软件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

它的子特性包括:

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可靠依从性。

1成熟性:

是指软件产品避免因软件中错误的发生而导致失效的能力。

2容错性:

在软件出现故障或者违反其指定接口的情况下,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

3易恢复性:

在失效发生的情况下,软件产品重建规定的性能级别并恢复受直接影响的数据的能力。

4可靠依从性:

软件产品遵循与可靠性相关的标准、约定或法规的能力。

3、易用性:

是指当软件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被理解、学习、使用和吸引用户的能力。

它的子特性包括:

易理解性、易学性、易操作性、吸引性、易用依从性。

1易理解性:

软件产品使用户能理解软件是否合适以及如何能将软件用于特定的任务和使用条件的能力。

2易学性:

是指软件产品使用户能学习它的能力。

3易操作性:

软件产品使用户能操作和控制它的能力。

4吸引性:

是指软件产品吸引用户的能力。

5易用依从性:

软件产品遵循与易用性相关的标准、约定、风格指南或法规的能力。

4、效率:

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相对于所用资源的数量,软件产品可提供适当性能的能力。

它的子特性包括:

时间特性、资源利用、效率依从性。

① 时间特性:

在规定条件下,软件产品执行其功能时,提供适当的响应和处理时间以及吞吐率的能力。

② 资源利用:

在规定条件下,软件产品执行其功能时,使用合适数量和类别的资源的能力。

③ 效率依从性:

软件产品遵循与效率相关的标准或约定的能力。

5、可维护性:

是指软件产品可被修改的能力。

修改可能包括修正、改造或软件适应环境、需求和功能规格说明中的变化。

它的子特性包括:

易分析性、易改变性、稳定性、易测试性、维护依从性。

1易分析性:

软件产品诊断软件中的缺陷或失效原因或识别待修改部分的能力。

2易改变性:

软件产品使指定的修改可以被实现的能力。

3稳定性:

软件产品避免由于软件修改而造成意外结果的能力。

4易测试性:

软件产品使已修改软件能被确认的能力。

5维护依从性:

软件产品遵循与维护性相关的标准或约定的能力。

6、可移植性:

是指软件产品从一种环境迁移到另外一种环境的能力。

它的子特性包括:

适应性、易安装性、共存性、易替换性、可移植依从性。

1适应性:

软件产品无需采用手段就可能适应不同的指定环境的能力。

2易安装性:

软件产品在指定环境中被安装的能力。

3共存性:

软件在公共环境中分享资源与其他独立软件共存的能力。

4易替换性:

在环境、目的相同的情况下替代另一个指定软件的能力。

5可移植性依从性:

软件产品依从可移植性相关的标准或约定的能力。

★软件构件质量模型(新增加的特性和子特性)

可复用性:

独立性、接口成熟性、已组装性、通用性、演化兼容性、可复用性的依从性

标准组成:

GB/T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1部分:

质量模型

GB/T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2部分:

外部度量

GB/T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3部分:

内部度量

GB/T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4部分:

使用质量的度量

7、GB/T概述

概述了软件产品评价的过程,提供了评价需求和指南

8、GB/T评价者用的过程+

GB/T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提供了软件产品评价的过程,其中GB/T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五部分评价者用的过程供对软件产品执行独立评估的评价者使用。

在GB/T18905《评价者用的过程》中定义软件评价过程的特性:

可重复性、可再现性、公正性、客观性。

9、GB/T16260-2003将软件质量特性分为内部质量特性、外部质量特性和使用质量特性。

10、GB/T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中确定的通用评价过程包括四个方面,即:

确立评价需求,规定评价,设计评价和执行评价。

其中有关“规定评价”部分包含的内容有:

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确立评估准则。

10、评价过程中如何编写评价规格说明。

编制评价规格说明的活动由下列3个子活动组成:

分析产品的描述、规定对产品及部件执行的测量、按照评价需求验证编制的规格说明。

11、在GB/T17544中,软件包质量要求包括三部分,即产品描述要求、用户文档要求、程序和数据要求。

 

12、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中将计算机安全保护划分为5个级别。

即:

第一级:

用户自主保护级;

  第二级:

系统审计保护级;

  第三级:

安全标记保护级;

  第四级:

结构化保护级;

第五级:

访问验证保护级。

13、相关标准(作参考,不要背)

GB/T8566-2007信息技术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8567-2006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GB/T9385-2008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

GB/T9386-2008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

GB/T14394-2008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GB/T15532-2008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GB/T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4部分:

使用质量的度量

GB/T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3部分:

内部度量

GB/T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2部分:

外部度量

GB/T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1部分:

质量模型

GB/T17917-2008零售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要求

GB/T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6部分:

评价模块的文档编制

GB/T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5部分:

评价者用的过程

GB/T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4部分:

需方用的过程

GB/T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2部分:

策划和管理

GB/T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1部分:

概述

GB/Z18914-2002信息技术 软件工程 CASE工具的采用指南

GB/Z20156-2006软件工程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用于项目管理的指南

GB/T20157-2006信息技术 软件维护

GB/T20158-2006信息技术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配置管理

14、使用质量的质量模型

使用质量是从用户角度看待的质量,其属性分为4种:

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和满意度。

1有效性:

软件产品在指定的使用环境下,使用户能正确和完全地达到规定目标的能力。

2生产率:

软件产品在指定的使用环境下,使用户为达到有效性而消耗适当数量的资源的能力。

3安全性:

软件产品在指定使用环境下,达到对人类、业务、软件、财产或环境造成损害的可接受的风险级别的能力。

4满意度:

软件产品在指定的使用环境下,使用户满意的能力。

15、质量保证手段(软件测试质量管理要素):

   制定质量保证计划、质量体系建立

   测试活动审核、测试文档评审

   测试过程数据的收集、度量与分析

16、软件测试过程的关键活动:

   测试需求分析

   制定测试计划

   测试设计

   测试执行

   测试分析与总结

17、提高软件质量的途径:

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主要有二个途径(仅在质量度量的观点下),一个是寻求改进软件开发过程质量的方法,以CMM提出的软件成熟度模型和GB/T8566给出的软件生存周期过程为主要代表,从规范软件过程出发,持续改进软件过程,来保证软件产品开发的质量;另一个是对开发完成的产品(包括中间产品)进行测试、度量和评价,用以验证所开发的软件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

18、思考题:

软件测试是与软件开发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在软件测试过程模型“V模型”的指导下,开发过程中应该安排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测试活动。

  软件测试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关键活动组成的,同时软件测试质量的保证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问题1]针对开发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应该包含那些类型的软件测试。

[问题2]简述软件测试过程的关键活动,以及保证软件测试质量的手段。

参考答案:

[问题1]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问题2]  知识点包括:

软件测试过程的关键活动:

 ①测试需求分析、②制定测试计划、③测试设计、④测试执行、⑤测试分析与总结

质量保证手段(软件测试质量管理要素):

①制定质量保证计划②建立质量体系③测试活动审核④测试文档评审⑤测试过程数据的收集⑥度量与分析

 

实训:

场景与案例---关于软件质量的真题(历年的上午题)

(2005年)

●在GB/T17544中,软件包质量要求包括三部分,即产品描述要求、_____(53)____、程序和数据要求。

 

(53)A.用户文档要求 B.系统功能要求  C.设计要求说明  D.软件配置要求

●软件内部/外部质量模型中,可移植性不包括_____(54)____子特性。

 

(54)A.适应性   B.共存性  C.兼容性  D.易替换性 

●《GB/T18905软件工程产品评价》中确定的通用评价过程包括:

___(55)____。

(55)A.确立评价需求、设计评价、执行评价和评估结果 

     B.确立评价目的、规定评价、设计评价和执行评价 

     C.确立评价需求、规定评价、设计评价和执行评价 

     D.确立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执行评价和评估结果 

●GB/T16260-2003将软件质量特性分为内部质量特性、外部质量特性和_____(56)____。

 

(56)A.安全质量特性 B.适用质量特性 C.性能特性 D.使用质量特性

(2006年)

●GB/T16260—2003《软件工程产品质量》规定的软件产品使用质量特性包括___(50)___。

  (50)A.适应性、生产率、可靠性、满意度  

B.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满意度

    C.有效性、可靠性、适应性、满意度

D.适应性、适用性、效率、满意度

●软件可靠性是指在指定的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其子特性___(51)___是指在软件发生故障或者违反指定接口的情况下,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

  (51)A.成熟性  B.易恢复性   C.容错性  D.可靠性依从性

●GB/T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中确定的通用评价过程包括四个方面,即:

确立评价需求,规定评价,设计评价和执行评价,其中有关“规定评价”部分包含的内容有___(52)___。

  (52)A.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确立评估准则:

    B.指定质量模型、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

    C.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制定评价计划

    D.确定产品类型、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

●GB/T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提供了软件产品评价的过程,其中GB/T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五部分评价者用的过程_(53)___。

  (53)A.计划获取或复用某个已有的软件产品的组织予以使用

   B.对软件产品执行独立评估的评价者使用

   C.计划开发新产品或增强现有的产品,以及打算利用他们自己的技术人员进行产品评价的组织使用

   D.编制评价模块的文档提供指南

●关于软件质量的描述,正确的是___(56)___。

  (56)A.软件质量是指软件满足规定用户需求的能力

   B.软件质量特性是指软件的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C.软件质量保证过程就是软件测试过程

   D.以上描述都不对

(2007年)

●下面关于软件测试的说法,(48)是错误的。

(48)A.软件测试就是程序测试B.软件测试贯穿于软件定义和开发的整个期间

C.需求规格说明、设计规格说明都是软件测试的对象D.程序是软件测试的对象

●软件测试按实施组织分,测试应该包括以下的(50)。

①开发方测试②用户方测试③第三方测试④验收测试⑤确认测试

(50)A.①、②、③B.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

●以下(53)属于 在GB/T18905《评价者用的过程》中定义软件评价过程的特性。

①可重复性②可再现性③公正性④客观性⑤合理性

(53)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GB/T16260将软件的内部(外部)质量属性划分为六大质量特性,分别是(65)。

(65)A.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B.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稳定性和可移植性

   C.功能性、可靠性、安全性、效率、易用性和可移植性

    D.功能性、可靠性、兼容性、效率、稳定性和可移植性

●软件内部/外部质量模型中,以下(66)不是功能性包括的子特性。

(66)A.适合性    B.准确性   C.稳定性   D.互操作性

●《GB/T18905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中确定的通用评价过程包括四个方面,其中有关“规定评价”部分包含的内容有(67) 。

(67)A.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确立评估准则

   B.指定质量模型、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

   C.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制定评价计划

D.确定产品类型、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

(2008年)

●软件内部/外部质量模型中,(33)不是可移植性包括的子特性。

A.适应性B.易改变性C.共存性D.易替换性

●评价规格说明中不包括(34)。

A.分析产品的描述

B.规定对产品及部件执行的测量

C.按照评价需求验证产生的规格说明D.请求者说明评价覆盖范围

●在进行产品评价时,评价者需要对产品部件进行管理和登记,其完整的登记内容应包括(35)。

①部件或文档的唯一标识符

②部件的名称或文档标题

③文档的状态,包括物理状态或变异方面的状态

④请求者提供的版本、配置和日期信息

A.①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下面的描述中,不能体现前置测试模型要点的是(36)。

A.前置测试模型主张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测试设计,认为需求分析阶段是进行测试计划和测试设计的最好时机

B.前置测试模型将开发和测试的生命周期整合在一起,标识了项目生命周期从开始到结束之间的关键行为,提出业务需求最好在设计和开发之前就被正确定义

C.前置测试将测试执行和开发结合在一起,并在开发阶段以编码-测试-编码-测试的方式来体现,强调对每一个交付的开发结果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测试

D.前置测试模型提出验收测试应该独立于技术测试,以保证设计及程序编码能够符合最终用户的需求

●在进行软件编码规范评测过程中需要围绕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以下描述中不属于编码规范评测内容的有(37)。

A.源程序文档化检查,包括符号名的命名、程序的注释等规范性检查

B.数据说明检查,包括数据说明次序、语句中变量顺序检查

C.程序结构检查,程序应采用基本的控制结构、避免不必要的转移控制等

D.程序逻辑检查,阅读源代码,比较实际程序控制流与程序设计控制流的区别

●(38)属于概要设计说明书的评测内容。

①分析该软件的系统结构、子系统结构,确认该软件设计是否覆盖了所有已确定的软件需求,软件每一成分是否可追溯到某一项需求

②系统定义的目标是否与用户的要求一致

③从软件维护的角度出发,确认该软件设计是否考虑了方便未来的维护

④是否所有界面与更高级别文档中的需求一致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在执行测试和评价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文档,(43)是对文档内容的正确描述。

①评价需求的主要内容是描述评价的目标,特别是描述了产品的质量需求

②评价规格说明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对软件及其部件实行的所有分析和测量,标识要采用的操作规程、测试方法和工具

③评价记录的主要内容是对评价执行过程的详细记载,由评价请求者保留

④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执行测量和分析的结果,以及能被重复和重新评价的必要信息

(43)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09)

●以下软件质量保证的目标中,(49)是错误的。

   (49)A.通过监控软件开发过程来保证产品质量

   B.保证开发出来的软件和软件开发过程符合相应标准与规程,不存在软件缺陷

   C.保证软件产品、软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处理,必要时将问题反映给高级管理者

   D.确保项目组制定的计划、标准和规程适合项目组需要,同时满足评审和审计需要

●(50)不会影响测试质量。

   (50)A.用户需求频繁变化   B.测试流程不规范

   C.采用背靠背测试方式       D.测试周期被压缩

●(51)不属于测试人员编写的文档。

   (51)A.缺陷报告             B.测试环境配置文档

   C.缺陷修复报告               D.测试用例说明文档

●GB/T16260-2006《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规定的软件产品使用质量特性包括:

   (52)。

   (52)A.适应性、生产率、可靠性、满意度

   B.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满意度

   C.有效性、可靠性、适应性、满意度

   D.适应性、适用性、效率、满意度

●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中将计算机安全保护划分为(53)个级别。

   (53)A.3       B.4   C.5     D.6

●以下软件质量保证的目标中,(49)是错误的。

   (49)A.通过监控软件开发过程来保证产品质量

   B.保证开发出来的软件和软件开发过程符合相应标准与规程,不存在软件缺陷

   C.保证软件产品、软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处理,必要时将问题反映给高级管理者

   D.确保项目组制定的计划、标准和规程适合项目组需要,同时满足评审和审计需要

●(50)不会影响测试质量。

 (50)A.用户需求频繁变化  B.测试流程不规范   

C.采用背靠背测试方式   D.测试周期被压缩

●(51)不属于测试人员编写的文档。

   (51)A.缺陷报告             B.测试环境配置文档

   C.缺陷修复报告               D.测试用例说明文档

●GB/T16260-2006《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规定的软件产品使用质量特性包括:

(52)。

   (52)A.适应性、生产率、可靠性、满意度

   B.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满意度

   C.有效性、可靠性、适应性、满意度

   D.适应性、适用性、效率、满意度

●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中将计算机安全保护划分为(53)个级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