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循行交接规律与路线.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6711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循行交接规律与路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经络循行交接规律与路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经络循行交接规律与路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经络循行交接规律与路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经络循行交接规律与路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络循行交接规律与路线.docx

《经络循行交接规律与路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循行交接规律与路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络循行交接规律与路线.docx

经络循行交接规律与路线

十二(十四)经脉循行

=起始、终端路线=

与交接规律

 

一、手太阴肺经循行路线(起始—终端):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回绕胃口,过隔属肺脏,从“肺系”喉、肺交联处横行出来(中府),上行锁骨下(云门),向外下沿前臂内侧前下行肘窝中(尺泽),沿小臂内侧前缘入寸口(太渊),沿鱼际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注:

支脉、从列缺处分出,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主要病候:

咳嗽、气喘、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疼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证。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手太阴肺经穴分寸歌:

中府乳上三肋间,上行寸六云门安,云在璇玑旁六寸,天府腋三动脉求,侠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中约纹是,孔最腕上七寸处,列缺腕上一寸半,经渠桡突内陷取,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共11穴。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线(起—终端):

起于食指末端(商阳),沿食指桡侧向上过一、二掌骨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阳溪)处,沿前臂前方致肘外侧(曲池)处,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颈椎“手足三阳经聚会处”(大椎、属督脉)、再向下进入锁骨上窝(缺盆)处,络肺、过膈属大肠。

注:

支脉、从缺盆分支上走颈部,过面頬入下龈(故:

大肠经火下齿疼痛),回绕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部在鼻孔两侧(迎香)处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主要病候:

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症。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手阳明大肠经穴分寸歌:

商阳食指桡侧边,二间、三间节根边,合谷虎口岐骨间,阳溪腕上两筋间,偏历、温溜三、五寸,池下四、三,上、下廉,二寸三里在眼前,屈肘纹头曲池现,池后髁根肘髎近,若问五里上三寸,臂臑七寸三角根,肩髃举臂前凹陷,巨骨肩端胛锁间,天鼎-扶突下一寸,本穴结旁有三寸,人迎隔(胸、锁)肌前面找,禾髎沟旁有五分,鼻翼唇沟迎香闻;

共20穴。

三、足阳明胃经循行路线(起始—终端):

鼻翼两侧迎香起,上行鼻根会(足)太阳,下沿眼眶(承泣)入上龈,下交任脉承浆上,后沿腮下颌(大迎)至颌角(颊车),经上关(足少阳),沿发际达前额(神庭);

 支脉大迎下人迎,沿喉入(缺)盆,过膈行,属胃络脾归根应;缺盆直脉下乳行,挟脐向下入(气冲);合胃分支下髀关,过膝胫缘外下踝(解溪),经跗入趾二外端(厉兑)。

 

注:

支脉:

跗上(冲阳)分支入大趾内侧端(隐白)处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主要病候:

胃胀、胃痛,腹胀、腹痛,呕吐,肠鸣,消谷善饥,咽干肿痛,鼻衄(NV:

==流血),胸腹及膝膑等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证。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足阳明胃经穴分寸歌:

承泣(阳跷)目下眶内寻,四白眶下一寸认,巨髎(阳跷)目下颧骨边,口角四分地仓(阳跷)近,大迎颌角前寸三,角前凹陷颊车根,下关(足少阳)耳前闭口陷,

咬牙额角隆半寸头维神庭四五分,人迎喉旁五寸真,水突筋前迎下在,气舍突下穴相乘,缺盆舍外横骨内,骨下气户迎下行,相去中行四寸明,库房一肋下间隙,屋翳、膺窗二三迎,四肋乳头乳中穴、只做标志禁针行,五肋乳根过腹行、不容巨阙旁二寸,却近幽门寸五新,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上下一寸无多寻,脐旁两寸天枢关,外陵、大巨、水道穴,枢纽下联一二三。

归来、气冲四五联,直下耻骨上边缘。

髂前上棘膑外线、平臀沟处是髀关,膝上六寸伏兔穴,阴市、梁丘三二联,膑下凹陷外膝眼,形似犊鼻找不难,下联经合足三里,上、下巨墟六九联,八寸条口外丰隆,直下踝前(凹陷)解溪中,足背冲阳脉动处,陷谷二三跖骨间,内庭趾间缝纹端,胃经终于次趾甲根厉兑端;

共45穴。

四、足太阴脾经循行路线(起始—终端):

 

起于大趾末端(隐白),沿内侧赤白肉际过跖趾关节(太白)上行内踝前(商丘),绕踝(后)再上三寸(三阴交)交肝肾,行于肝内上八寸,交肝走前膝股行,入腹属脾络胃纲;过膈外行至周荣(二肋中);流注心中交心经。

主要病候:

胃脘痛,食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足太阴脾经穴分寸歌:

隐白大趾内侧端,节前大都后太白,白后一寸公孙到,商丘踝前凹陷找,踝上三寸三阴交,再上三寸漏谷晓,膝下五寸地机朝,向内就把阴陵泉来找,血海膝膑上二寸,再上六寸找箕门,动脉应手越筋处,冲门横骨两端间,外上七分府舍联,中线四寸外腹行,脐外四寸大横难,腹结横下一点三,腹哀横上三寸联,脾经从此六寸弯,进胸五肋食窦翻,四肋天溪,胸乡三,周荣拐弯二肋间,斜外腋下六肋终,大包入脏交心经。

共21穴。

 

五、手少阴心经循行路线(起始—终端):

起于心中“心系”联,上行腋窝下极泉,沿臂内后肘窝(少海)走,接连小臂内后行,经腕(神门)入掌中(少府),再沿小指内端(少冲)终,交予太阳小肠经。

主要病候:

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肋痛,上臂内侧疼痛,手心发热的证。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手少阴心经穴分寸歌:

共9穴。

腋下筋间动引胸,极泉便是此处生,青灵肘上三寸清,少海屈肘内纹头,灵道掌后寸半有,通里、阴郗各寸、半,神门腕纹尺侧端,少府就在掌纹四五间,少冲小指桡侧指甲边。

 

六、手太阳小肠经循行路线(起—终端):

小指外端(少泽)起,沿背外行至腕去,出尺茎突奔鹰嘴(小海),肱髁外上行出肩关,绕胛交上(肩中俞-大椎),【入盆交心经胃(小)肠】;盆支沿颈上面颊,至眦(ZI)外转耳中(听宫)。

目眦下支抵鼻旁,至目内眦交(睛明)太阳(膀胱经)。

主要病候:

耳聋、目黄、頬肿、咽痛肿,少腹、腰脊引丸痛,臂肩外侧疼痛证。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志不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手太阳小肠经穴分寸歌:

小指外端少泽根,前谷、后溪根结寻,钩前腕骨、豌尺腕陷阳谷、养老掌胸尺突根,支正阳谷上五寸,小海嘴髁中间寻、肩贞就在皱上寸,臑俞贞上岗下隐、岗下天宗上秉风,曲垣风、椎中间寻,胸一外三肩外俞、二寸中俞在此读,天窗喉结三寸五、筋后边缘不可误,天容颌角筋前窝、眦下骨边颧髎寻、听宫张口耳前隐。

共19穴。

七、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起—终端):

起于目内睛明穴,上额交巅(百)会督脉,(络脑回出)下项后,1、挟脊达腰【入肾府属(膀胱)】向下过臀入腘窝;2、支脉过肩胛内下,过臀(环跳-少阳)下腘入窝中;脉汇向下经腓肠,过踝后经跖粗隆至末趾端(至阴)。

转入足心交少阴(肾经)。

主要病候:

小便不利、遗,癫、疟,风、泪与目疾,鼻塞流涕,头颈体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症以及神志病;被部两条经脉俞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症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

 

足太阳膀胱经穴分寸歌:

睛明目内旁相依,攒竹眶裂上发际,庭旁半寸、一寸半眉冲、曲差分两边,差后半寸五处联,处后寸半还有三、承光、通天相接连,络却天后一寸半,还有玉枕、天柱后发际两寸半、半接连环;由此督旁一寸半:

大杼、风门,胸一、二联,肺、厥、心、督、膈、肝、胆,三四五六七相连,少八、九十全,脾胃联三焦、十一、十二、第一腰;肾、气、大肠、关元俞、就找腰二三四五,小肠、膀胱、中膐、白环俞,上四骶旁一点五;上、次、中、下髎,八孔两边找;会阳尾尖各五分,承扶臀纹中间寻,

殷门扶下有六寸,浮郄委阳上一寸,委中、委阳腘窝寻;二线旁开各三寸,附分、

魄户、膏肓、神堂、譩譆近,二三四五六肋间寻,膈关膈俞外一寸,魂门、阳纲、

意舍、胃仓近,九下肋旁各三寸,肓门、志室腰一二,胞肓、秩边骶二四,合阳委下有二寸,承筋、承山腓肠间,合阳向下三寸联,飞扬、附阳、昆仑穴,六三跟腱凹陷间,踝下申脉,赤白(仆)参,金门踝联跖隆陷,京骨藏在隆下边,束骨位在掌节后,通骨就在掌节前,至阴小趾外侧处末端;共67穴。

八、足少阴肾经循行路线(起始—终端):

足心(涌泉)起少阴,出舟隆、下踝、跟,沿肚内侧腘内行,上股内缘(通长强,属肾脏),绕前阴上行腹部于中线旁各半寸,入胸外二寸,终止于锁骨下(俞府)。

入肺络心交厥阴(心包)。

主要病候:

咳血、气喘、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便秘结、泄泻、腰痛、脊股内后侧疼痛、痿弱无力、足心热等证。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妇科、前阴病、肾、肺、咽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足少阴肾经穴分寸歌:

共27穴。

足心出涌泉,然谷舟下陷,太溪踝后跟腱前,下半大钟、一水泉,照海踝下缘凹陷,复溜溪上找二寸,交信溜前有半寸(胫后缘),筑宾溪上五寸安,阴谷腘窝内侧隐,横骨、大赫、气穴身,曲外五分上各寸,四满、中注、肓俞穴,脐外五分下上存,商曲、石关、阴都穴,下建中脘外五分,通谷、幽门上(腕)巨(阙)近,步廊、神封、灵墟穴,五四三肋外二寸,神藏、彧(YV)中、俞府穴,二一肋锁骨下寻。

九、手厥阴心包经循行路线(起—终端):

起心包络过横隔,胸腹上下络三焦,乳外一寸出天池,上至腋窝臂中行,过肘下行两筋(掌长与桡腕屈肌腱)间,入掌直奔中指端(中冲)。

劳宫分支向无名交于少阳下关冲。

主要病候:

心疼、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证。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手厥阴心包经穴分寸歌:

天池四肋乳外寸,天泉腋纹下二寸,曲泽肘窝肌腱后,郄门腕纹上五寸(小臂中点下一寸),间使、内关三二寸,大陵纹中取穴标,劳宫二三掌骨中间找(握拳中指尖)。

共9穴。

 

十、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路线(起—终端):

起于无名外末端,,上行四五掌骨间,沿背中央过肘尖,上行肩(髎)外。

(前入胸络心包,过膈至腹属三焦),上行耳后至额角,下行面颊达眶下,(支脉入耳出前=耳门),交汇面颊达目外眦(丝竹空)。

交予少阳足胆经(瞳子髎)。

主要病候:

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目疾患咽喉肿痛、肩肘外部疼痛等证。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侧耳、头目胸肋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手少阳三焦经穴分寸歌:

四指尺端关冲起,四五根节前液门,中渚节后一寸寻,阳池腕背中央寻,外关支沟二三寸,会宗沟外尺一寸,三阳络四渎,接连找四五,天井、清冷渊,肘尖寸接连,消泺渊上三,臑会髎下三,肩髎抬肩后凹陷,天髎胛角外凹陷,天牖(YOU)平颌筋(胸锁)后缘,翳风乳突前下方,瘈(CHI)脉乳突当中央,颅息耳后尖当央,角孙耳尖发际详,耳门张口陷上边(耳屏上切迹前),耳和髎就在门上一寸髻发后缘,丝竹空终于眉梢外凹陷。

共23穴。

十一、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起—终端):

起于外眦(瞳子髎),上达额角(颔HAN厌),下行耳后至下风(池);眦外分支······

足临泣分支向内行,一二跖骨顺端终,交予厥阴足肝经。

主要病候:

口苦、目眩、疟疾、头痛、眦外痛、缺盆头痛、腋下肿、胸、肋、股至下肢及足外侧疼痛、发热等证。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喉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足少阳胆经穴分寸歌:

眦外半寸有凹陷,瞳子髎穴在中间,听会耳切前凹陷(张口凹陷下缘),下关上缘客主人(上关),颔HAN厌、悬颅、悬厘、曲鬓(角孙耳尖前发髻边)安,头维向下隔寸选,率谷(耳)尖一寸半,后边一寸天冲联,完骨乳突后凹陷,天冲、完骨弧线连,浮白、窍阴头均间,本神神庭外三寸,阳白瞳孔眉上寸,入发半寸头临泣,目窗、正营隔寸迎,承灵营后一寸半,脑空寸半风池联,风池就在筋外陷,肩井大椎肩峰间,渊液腋下四肋间,向前一寸辄筋寻,乳下七肋日月穴,十二肋头是京门,十一肋下平脐处,带脉束腰防肥腹,髂前上棘前半寸,五枢、维道接连近,前棘、转子,居髎间可寻,环跳骶孔转子联线外1/3,风市大腿外正中,下联二寸中渎寻,腓小头前下凹陷、学名就叫阳陵泉,向上三寸膝阳关,踝上七寸阳交穴,外丘就在骨前边,悬钟(绝骨)、阳辅、光明穴,踝上接连三四五,丘墟外踝前凹陷,足临泣在外跖骨四五间,地五会临前小趾边,侠溪四五缝蹼边,足窍阴终于四趾端。

共44穴。

十二、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线(起—终端):

起于大趾毫毛部,沿附至踝一寸前凹陷(中封)处,前过踝尖上三寸,三阴交后仍前行,八寸交后足太阴,上行膝内股内(中)行,绕阴上腹挟胃旁,属肝络胆,【上膈布协肋,喉后上鼻联目系(球脑链接部)==肝之窍;向上与督会顶端(百会)】

肝支过膈注入肺,交予肺经手太阴。

主要病候:

胸满,呃逆、少腹痛、遗尿、不利等证。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足厥阴肝经穴分寸歌:

共14穴。

大墩母趾外甲根,行间一二趾蹼寻,太冲一二跖凹陷,中封踝前窝中寻,蠡沟踝上五寸胫内央,向上二寸中都当,膝关阴陵后一寸,曲泉屈膝上陷隐,阴包(股)内髁上四寸(匠后缘),五里、阴廉一寸间,气冲穴下二三联,耻联下旁2.5,急脉股沟波动处,章门十一肋端隐,乳下六肋期门进肝脏。

注 :

以 上 十二经脉

共309个(双)穴,

身体左右均对称分布。

 

督脉经循行路线(起始—终端):

起于小腹出会阴,向后绕肛会,柱内隐,上行达项后风府,入脑上巅下鼻柱,

主要病候:

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证。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病症。

督脉经穴分寸歌:

起于督脉28行脊梁,尾闾骨端是长强,骶孔为腰俞,阳关腰四当,命门二腰下,悬枢一腰当,筋缩、中枢、脊中穴,9/10/11腰下详,七椎之下乃至阳,六灵(台)五神(道)三身柱,陶道一椎之下乡,一椎之上大椎穴,入发五分哑门当,哑上一寸风府隐,脑户、强间、后顶穴,风府上行各寸五,后发上七(前发上五)百会(耳尖联督)穴,前顶百前一寸半,囟会前发二寸安,神庭、上星半、一寸,素髎鼻尖正当央,水沟人中上1/3,兑端就在上唇尖,唇齿链接龈交处;任督脉二脉接相连。

共28穴。

 

任脉经循行路线(起始—终端):

  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绕阴耻联入腹内,沿腹中线达咽喉,上行绕唇交齿龈(督脉);

【经面入眶交阳明—胃经】。

主要病候:

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证。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病症。

任脉经穴分寸歌:

   前后二阴根会阴,耻联上缘曲骨寻,中极曲骨上一寸,关元、、石门、阴交穴,脐下三二一隔寸,气海脐下一寸半,神阙就在脐中寻,水分、下脘、建里穴,脐上三穴隔寸连,中、上(腕)巨阙连鸠尾,脐上四五六七兑,胸剑联合找中庭,平四肋中是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穴平三二肋胸骨角,璇玑骨柄正中央,天突胸骨上窝中,廉泉舌骨体上缘,承浆颏唇沟中点。

共24穴。

注:

任督二脉共52个单穴。

注解:

十二正经的309个穴位与任督二脉的52个穴位相加,共361个穴位。

故:

习惯称之为361个穴位。

因任督二脉具有自己单独循行的路线和具体穴位位置。

又被人们把其与十二正经并列在一起;

故:

被人们习惯称之为十四经脉。

奇经八脉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冲脉:

与任、督二脉,同起于小腹(男=精宫:

女=子宫)丹田,向下行出会阴部(后支绕肛上行于脊柱支内),前支经气冲(胃经),与足少阴肾经交会,附少阴经沿腹部两侧上达喉部,环绕口唇。

主要病候:

腹部气逆而拘急等证。

带脉:

起于季肋部下面,斜下行到带脉,五枢、维道穴横行绕一周。

主要病候:

腹满、腰部觉冷如坐水中等证。

阴维脉:

起于小腿内侧,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相合与足太阴脾经,过胸,与任脉会于颈部。

主要病候:

心痛、忧郁等证。

阳维脉:

起于足跟外侧,向上经外踝沿足少阳经上行髋关节部,经胁肋后侧、腋后上肩、至前额,再到项后合于督脉。

主要病候:

恶寒发热、腰痛等证。

阴跷脉:

起于足舟骨后方,行内踝上,直上沿大腿内侧经阴部,上腹经胸内侧入锁骨上窝,上经人迎过颧部,到目内眦与足太阳经和阳跷脉会合。

主要病候:

多眠、癃闭(小便不利)等证。

阳跷脉:

起于足跟外侧,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部外侧,经胁后上肩,过颈上挟口角入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再沿足太阳上额,与足少阳会合与风池处。

主要病候:

目痛(从目内眦始),不眠等证。

经外奇穴

头部:

1、四神聪:

百会前后左右各一寸;2、当阳:

瞳孔直上发际一寸处;

3、印堂:

两眉中间;4、鱼腰:

眉中间; 5、太阳:

眉目外凹陷约一寸;

6、耳尖:

折耳尖处;7、球后:

眶下缘外内1/4;8上迎香:

鼻翼、甲交处;

9、内迎香:

鼻内翼、甲交粘膜处;10、耳后静脉三条:

耳背明显找;

11、聚泉:

舌背缝中点;12、海泉:

舌下系中点:

;13、金津:

舌下系左泉;

14、玉液:

舌下系右泉;15、頬里:

口内大臼齿平腮上;

16:

牵正:

耳垂前面一寸许;17:

挟承浆:

承浆两旁各一寸;

18、翳明:

翳风后一寸;19、安眠;翳风、风池间;

20、上廉泉:

廉泉上一寸;21、新设:

四颈横突端;22、颈臂:

锁骨内1/3;

23、颈百劳:

大椎上二旁开一;24、崇骨:

六七棘突间。

胸腹部:

1、胃上:

下脘外四寸;2、脐中四边:

脐旁上下左右各一寸;

3、三角灸:

脐为顶点,患者口角长度为底边,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处穴;

4、止泻(利尿):

脐下二点五;5、气门:

关元外三寸;

6、提托关元外四寸;

7、子宫:

中极外三寸;8、维胞:

关元外四寸半(提托外上各半寸);

背腰部:

1、血压点:

六颈外二寸;2、定喘:

七颈外半寸;3、结核穴七颈外三寸半;4、巨阙俞:

胸四下;

5、华佗夹脊:

胸一至腰五脊旁0、5寸左右各17穴;

【主治:

胸123上肢;1—8胸部;胸6—腰五腹部;腰1—5下肢疾患】

6、胃脘下(胰)俞:

胸八旁开一点五;7、接脊:

十二胸椎棘突下;

8、痞根:

腰一旁开三点五;9、肘椎:

腰三外一寸;10、下极俞:

腰三下;11、腰宜:

腰四三寸;12、腰眼:

腰四三寸半;13、十七椎:

腰五下;

14、腰奇:

下髎中间点;

上肢部:

1、肩三针:

肩髃、前纹上一、后寸半;2、臑上:

三角肌中央;

3、抬肩:

肩峰下一点五;4、肘尖:

鹰嘴;5、扭伤穴:

阳、曲池连四上三;6、手逆注(臂中):

大陵上六寸;7、尺桡:

阳池上六寸;

8、二白内关上二寸;9、中泉腕总伸桡侧缘;10、拳尖:

握拳第三掌骨端;

11、五虎:

握拳2、4掌骨端;12、虎口:

拇、食指蹼中间点;

13、中魁:

中指近节中间点;14、大骨空:

拇背节中点;

15、小骨空小指近节中点;16、腰痛点2、3;3、4掌骨根节处

17、外劳宫:

23掌指零点五;18、八邪;1-5指间蹼根陷;

19、四缝:

2-5指近节间;20、十宣:

十指尖端;

下肢部:

1、髋骨:

梁丘两旁一点五;  2、鹤顶:

髌骨上凹陷;

3、百虫窝血海上一寸;

4、内膝眼:

膑骨下内之凹陷;5、膝眼(膝目:

内侧膝眼外犊鼻;

6、陵后:

腓骨小头后凹陷(阳陵泉后);7、胆囊:

阳陵下二寸;

8、阑尾:

足三里下二寸;9、内踝尖:

···;10、外内踝尖:

···;

11、八风(八冲):

1-5趾蹼根陷;12、独阴:

二趾近节中间点;

13、气端;十趾尖;14、里内庭:

内庭直下2、3趾间;

15、女膝:

跟后赤白肉之间;16、失眠;足底跟中央。

全 身经 外 奇穴

【共82穴位】

【国际标准48个黑色穴,

标准外常用34个红色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