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则习题.docx
《刑法总则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总则习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刑法总则习题
第一章刑法概说
一.单项选择题
1.刑法是研究()的科学。
A.刑事法律B.刑法C.犯罪D.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2.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行为作斗争。
A.危害国家安全犯罪B.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犯罪C.其他刑事犯罪D.一切犯罪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的任务中有()。
A.保卫国家安全B.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C.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D.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2.在我国对刑法的立法解释的方式有()。
A.刑法中用条文明确规定的解释B.国家立法机关在法律的起草说明中所作的解释
C.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实施中发生的歧义所进行的解释D.国家立法机关工作人员撰写的刑法释义
3.依照我国法律规定,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有()。
A.公安部B.司法部C.最高人民检察院D.最高人民法院
4.从解释的效力上来划分,刑法的解释可分为()。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D.限制解释
5..我国刑法典第1条的规定,我国刑法制定的根据有()。
A.宪法B.我国同犯罪做斗争的实际经验
C.我国的实际情况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6.下列文件中,属于单行刑法的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规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关于走私罪的有关规定。
D.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对放火罪规定了比失火罪更重的法定刑,体现了( )
A.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相适应原则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D.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
2.对累犯从重处罚的刑罚制度,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
A.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相适应原则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3.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B.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C.改造与教育相结合D.罪刑法定
4.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C.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D.从重从快从严
5.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主客观相一致B.罪责自负C.罪责刑相适应D.刑法人道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中有()。
A.罪刑法定原则B.刑罚个别化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罪责自负
2.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中有()。
A.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原则
3.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
A.刑法的渊源排斥习惯法B.刑法的效力否定溯及力C.刑法的适用禁止类推D.刑法的适用反对不定期刑
三.论述题试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四、案例分析题
1.魏某赵某拍摄淫秽照片案
被告人魏某(男,40岁)、赵某(女,30岁)于1998年到某市招待所,冒充夫妻姘居,并在房间内用带闪光灯的照相机拍摄裸体性交姿态或单人裸体淫秽照片共21张。
招待所的工作人员发现后向有关部门举报。
问:
二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王某出售假节育证书案
被告人王某(女,某村妇女主任)某日带该村节育妇女到县妇幼保健所作节育手术,但是护士忙于做手术,即叫王某代某为已经作完节育手术者在节育手术证明书上盖章。
王某乘机偷出四份空白某县节育手术证明并偷盖上“县妇幼保健所疾病诊断专用章”藏在身上。
事后,王某在该几份证明上填写了具体内容后,在先告知购买者是假证明的情形下,分别以2000元以上的价格将其卖给四个节育对象。
问:
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单项选择
1.当开往A国的我国国际列车行驶于B国境内时,A国公民甲与C国公民乙因争抢靠窗口的座位而发生斗殴,甲愤怒之下用刀将乙捅死。
对甲的犯罪行为( )
A.可以适用我国刑法B.应当适用我国刑法C.不能适用我国刑法D.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2.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实施犯罪,我国有限制地对犯罪的外国人行使管辖权,其根据的原则是( )
A.属人原则B.属地原则C.普遍管辖原则 D.保护原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 )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A.5年 B.10年 C.3年 D.1年
4.我国刑法规定的“在我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
A.受害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B.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C.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5.某国驻华商社工作人员阿姆杜拉策划、参与了与国内犯罪分子走私犯罪活动。
对阿姆杜拉的刑事责任问题,应当如何处理?
( )
A.适用我国法律追究其走私的刑事责任 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C.适用其本国的法律追究其走私罪的刑事责任D.直接驱逐出境
6.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
7.我国刑法规定,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
A.一律适用我国刑法B.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
C.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不适用D.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
A.适用我国刑法B.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C.有条件地适用我国刑法D.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不适用我国刑法
9.我国刑事法律的生效时间()。
A.从刑法批准之日起施行B.从刑法通过之日起施行
C.公布一段时间后再施行D.从刑法批准公布之日起施行
10.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适用我国刑法。
A.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B.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C.法定最低刑为2年以下有期徒刑的D.法定最低刑为1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2.我国刑法第六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这里所说的法律有特别规定主要是指()。
A.对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的特别规定B.对民族自治地方适用刑法的特别规定
C.刑法典施行以后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特别刑法的规定D.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基本法的特别规定
3.刑法的时间效力是解决()问题。
A.刑法的生效时间B.刑法的失效时间C.刑法的溯及力D.刑法对人的效力
4.世界各国解决刑法溯及力问题所采用的原则不尽相同,根据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则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
5.下列哪些情况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
A.犯罪预备地在我国,但犯罪实行行为实施地及结果地均不在我国B.行为地和结果地都在我国
C.行为地不在我国,但结果地在我国D.行为地和结果地都不在我国
6.对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本法应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 )处罚。
A.从轻B.从重C.减轻D.免除
7.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在哪种情况下,新刑法具有追溯力( )
A.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新刑法认为是犯罪B.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
C.当时的法律和新刑法都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新刑法重
D.当时的法律和新刑法都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新刑法轻
三.案例分析题
1.被告人:
阿利穆拉多夫.哈吉-奥格雷,男,23岁,前苏联国籍。
1985年8月14日,奥格雷与机长阿布拉米扬.维.谢等机组人员,在苏联境内驾驶47845号安-24型民航客机,执行民航局101/435航班任务。
飞机飞行20分钟后,奥格雷趁领航员上厕所之机,经机舱发生机械故障为由,将机械师骗出驾驶舱,随即锁上驾驶舱门,转动自动驾驶仪,持刀威逼驾驶飞机的机长阿布拉米扬.维.谢向中国方向飞行。
机长被迫改变航向。
8月14日14时30分,该机降落在我国黑龙江省甘南县长吉岗乡农田里。
前苏联方面曾向我国有关机关提出引渡奥格雷的要求,被我国拒绝。
问:
对于本案被告人是否可以按照我国刑法进行处理?
为什么?
2.某甲,新加坡人,系美国某放州立大学留学生;某乙,系我国公民,是某甲的同学、室友。
1995年的一天,甲、乙两人因故发生殴斗,甲用刀刺中乙致乙死亡。
根据甲所在州的法律规定,对甲的行为应判处10年以上的监禁(监禁相当于我国刑法中的徒刑)。
问:
对于某甲的行为是否可以按照我国刑法进行处理?
为什么?
3.李某、王某在1998年受雇于英国轮船公司工作期间,当轮船停泊于法国某市港口后,二人在轮船上酗酒、打闹,因声音过大,受到同去打工的中国公民程某的制止。
但李、王二人恼羞成怒,公然杀死了程,并抢劫了其他英国船员的钱财,然后逃逸。
2个月后,被法国警方抓获。
问:
对李、王二人的犯罪行为能否适用中国刑法给予追究?
第四章犯罪和刑事责任
一.单项选择题
1.犯罪是()的行为。
A.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B.危害社会C.违反法律D.应受法律惩罚
2.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3.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一定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犯罪的阶级性
4.犯罪的刑事违法性是指行为人的行为()。
A.危害了社会B.损害了国家利益C.损害了公民利益D.违反了刑法
二.多项选择题
1.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A.一定的社会危害性B.主观罪过性C.刑事违法性D.应受刑罚惩罚性
2.免予刑事处罚是指()。
A.宣告有罪,免予刑罚处罚B.宣告无罪,免予刑罚处罚C.宣告有罪,免予刑罚处罚,但可适用非刑罚处理方法
D.不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免予刑罚处罚
3.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要件是()。
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
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有()。
A.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或者单位B.危害社会的行为C.犯罪对象D.犯罪方面
三.简答题
1.简述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
第五章犯罪构成要件
一、单项选择题
1.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
A.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社会关系主体B.某一类犯罪所共同指向的法律条文
C.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社会关系D.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物体
2..犯罪的行为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即()。
A.故意行为和过失行为B.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C.作为与不作为D.有意行为与无意行为
3.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其划分的根据是()
A.同类客体B.犯罪对象C.直接客体D.一般客体
4.一切犯罪行为在客观方面都必须具备的事实特征是()。
A.危害行为B.犯罪方法C.危害结果D.犯罪工具
5.只能以不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有()
A.渎职罪B.遗弃罪C.放火罪D.滥用职权罪
6.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
A.必然因果关系B.偶然因果关系C.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7.我国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
A.可以负刑事责任B.可以从轻、减轻处罚C.应当从轻处罚D.应当负刑事责任
8.刑法上的不作为是指()
A.消极且违反命令规范的行为B.静止行为C.消极不实施其应实施的行为D.消极不实施其可以实施的行为
9.警察甲与乙开玩笑,随手拿起执勤时放在桌上的手枪向乙瞄准、开枪,并同时戏称"我一枪打死你",不料枪中有子弹,乙被当场打死,甲的行为是()
A.故意犯罪行为B.意外事故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10.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
A.犯罪人对自己的行为抱有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B.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C.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社会效果所持的心理态度D.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1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故意犯罪()
A.可以负刑事责任B.一般情况下必须负刑事责任C.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D.应当负刑事责任
12.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明知孩子丙可能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
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
A.均为直接故意B.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C.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D.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13.24岁的张某非常喜欢邻居家的4岁男孩。
一日,张某带小孩到一座桥上玩,张某提着小孩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小孩边喊"害怕"边挣扎,张某手一滑,小孩掉入河中,张某急忙抢救,小孩已溺水而死。
从刑法理论上看,张某对小孩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什么?
()
A.间接故意B.疏忽大意过失C.过于自信过失D.意外事件
14.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
A.从轻B.从轻或者减轻C.减轻D.减轻或者免除
15.甲深夜听见家犬狂吠,怀疑有小偷,即起身拿起猎枪外出寻找小偷。
朦胧夜色中见有三人向其走来,即向他们开枪,击中其中一个巡逻的警察,致其死亡。
甲在主观上具有犯罪的()
A.直接故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过失D.过于自信过失
16.李某持猎枪打猎,忽听远处草丛中的响动,以为是猎物,准备开枪,同去的张某提醒他,这里经常有人来,但李某不予理会,开枪后,不幸将一割草农民打死。
李某的行为是()
A.间接故意杀人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意外事件D.过于自信过失行为
17.司机张某开车时眼里吹进了沙子,为揉眼睛,张某使方向盘失去控制,于是车冲向路边,将电线杆拉断,供电中断30余小时,王某的行为是()
A.过失破坏电力设备罪B.毁坏公共财产罪C.意外事件D.交通肇事罪
18.甲在13周岁的时候抢劫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4周岁时盗窃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抢劫价值4000元的物品,在18周岁时又抢劫1000元的物品,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抢劫数额应为()
A.15500元B.13500元C.10500元D.5000元
19.刑事责任能力是指()
A.辨认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B.控制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
C.辨认和控制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的能力D.意识和意志能力
20.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下列哪个罪负刑事责任()
A.盗窃B.制造毒品C.投毒D.破坏交通工具
21.犯罪的目的只存在于()之中。
A.故意犯罪B.直接故意犯罪C.间接故意犯罪D.过失犯罪
22.我国刑法规定,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是()。
A.疏忽大意的过失B.无意识犯罪C.不可抗力事件D.意外事件
二、多项选择题
1.不作为犯罪要求的特定义务是指()。
A.道德义务B.法律规定的义务C.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D.由行为人先行行为所引起的义务
2.行为人在法律上认识的错误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A.假想的犯罪B.假想的不犯罪C.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罪名上和刑罚轻重上的误解
D.对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的误解
3.下列哪些行为是不作为的犯罪()
A.子女对父母不尽赡养义务,造成严重后果B.仓库保管员不按规定保管好物品,造成严重后果
C.成年人带孩子游泳,孩子溺水时不及时抢救,致使孩子被淹死D.过路人看见交通事故的被害人躺在血泪中但不抢救
4.下列哪些犯罪既可由作为方式,也可由不作为方式构成()
A.故意杀人罪B.爆炸罪C.遗弃罪D.诈骗罪
5.甲将乙打倒在地致乙不省人事,丙从此地经过,见仇人倒在地上,以为他昏了过去,即拔出尖刀扎了乙的要害部位。
后经法医鉴定,乙在被丙刺杀以前已经死亡,则丙()
A.不构成犯罪B.对于犯罪对象的认识存在错误C.具有杀人的故意D.应负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
6.某矿的很多工人都将装雷管用的铝盒当饭盒用,工人甲某日误以为装有雷管的铝盒是其他同事的饭盒,便将其放在火炉上烤,以致发生爆炸事故,那么()
A.这属于意外事件B.甲不存在罪过C.甲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D.甲的行为构成过失爆炸罪
7.甲向被害人乙的房间开枪射击,但乙已于2小时以前避开,因此未遭杀害。
此案中,甲()
A.构成故意杀人未遂B.犯罪的成立只要求甲对犯罪事实有所认识
C.甲的认识必须与客观事实相一致才能成立故意杀人罪D.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8.甲女与其嫂乙有仇,意图杀害乙,某日,趁乙生病之时,煮好一碗面条给乙吃,乙怀疑面条有毒,而将该面条给前来玩耍的邻居小孩丙食用,丙食后2小时死亡。
本案中()
A.甲有杀丙之间接故意B.对乙而言,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C.乙有杀丙之间接故意D.对丙而言,乙构成故意杀人既遂
9.甲穿着貂皮大衣,戴着鹿帽,在漫天大雪的密林中弯腰拣拾蘑菇,乙打猎途经该地,误以为甲是鹿而开枪射击,致乙死亡()
A.乙有杀人故意B.乙有疏忽大意过失C.乙既无故意,也无过失D.甲的死亡属意外事件
10.甲邀请乙外出看电影,乙见甲的口袋中有土制手枪,即取出玩耍,猛地扣动扳机,枪响自毙。
甲对乙之死()
A.不存在犯罪故意B.存在疏忽大意过失
C.不存在犯罪故意和过失,本案的发生是因为意外事件D.应负过失致人死亡的罪责,因其未尽注意义务
11.甲意图杀死其妻,某日误以碱面为砒霜投放其妻将要吃的粥碗中,其妻吃后安然无事。
甲的行为属于()
A.对象错误B.故意犯罪C.意外事件D.手段错误
1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重大)盗窃罪B.抢劫罪C.贩卖毒品罪D.决水罪
三、案例分析
1.甲用汽车非法倒卖香烟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连车带货扣押。
第二天晚上,甲即带上尖刀、钳子,潜入工商所,实施盗窃,试图将自己的汽车盗回。
当甲正在用犯罪工具撬车门时,被值班人员发现。
当值班人员来抓他时,甲用尖刀刺伤了一名值班人员。
甲的盗车行为侵犯的客体是什么?
2.李某(男)与张某(女)热恋,后李提出分手,但张不同意。
某日,张跑到李家,与李言谈不和发生争吵。
张在李家里当着李的面喝下自备的敌敌畏农药。
5分钟后,李见张的嘴角流出唾沫,即独自锁门外出,后张被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问:
李对张之死,是否应负刑事责任?
3.甲乙互殴,甲因受重伤而昏厥,乙怀疑甲已死亡,将其推到河中,以图销尸灭迹。
甲因河中水温很低,顿时苏醒,在河中挣扎呼救,但周围无人救援。
乙对于甲的呼喊置之不理,甲因而溺死。
对乙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4.山民甲(善捕蛇)捕得毒蛇一条,置家中木桶内,乙至甲家,酒醉后洗手,被桶中蛇咬中毒,经救截去一臂。
请说明甲的行为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5.甲乙因事争执互殴,甲用铁条打乙,乙遂抽刀相向,乙妻恐怕事情闹大,奋力夺下乙手中的刀,又恐丈夫吃亏,顺手拾起一木板递与其夫,乙持木板与甲相抗,不想木板上的铁钉打中甲的太阳穴,致甲死亡。
根据刑法理论,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乙及其妻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如果构成犯罪,罪名是什么?
若不构成犯罪,理由是什么?
6.被告人江某在搬运站做过多年的三轮车搬运工,熟悉搬运工作。
1995年5月某日,江某的三轮车坏了,向同事张某借了一部旧车暂用。
张某告诉江某,此车车闸失灵。
江某说,我骑了几十年的车,没关系。
当日,江某运货将车骑至搬运站附近一斜坡处,为减小惯性,卸下一些货物后,驾车下坡。
终因车重坡陡,车闸不灵,将一行人撞成重伤,对江某的行为应怎样认定和处理?
并请说明理由。
7.1999年3月涂某(女,57岁,不识字)的女儿许某生小孩,涂到女儿家探望。
一天上午,涂见女婿姚某从床底下取出一瓶药酒来喝,涂问姚这种药酒治什么病,姚某说治腰痛,姚某喝后将药酒瓶放回原处。
过了两天,涂的亲戚唐某、吴某也来看望许某,涂与女儿热情招待。
快吃中午饭时,唐某说:
"我的风湿病又犯了,腰痛。
"涂听后说:
"我的女婿泡有药酒,治腰杆痛很有效,我倒点给你们吃。
"唐某说可以。
涂即到姚某的房间,从床底摸出一个瓶子(此瓶同药酒颜色一样,但大小有差异),以为是药酒(实为敌敌畏)倒入药碗内,约有一两,端给唐某,唐某接过后与吴某各喝一半,不久唐某、吴某即感恶心、呕吐、头昏、四肢无力,涂和许急忙喊在山上干活的姚某返回,姚某一看瓶子,说,此瓶装的是敌敌畏。
立即到村医疗所请医生抢救,但为时已晚,唐及吴经抢救无效死亡。
问:
涂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8.纪某在14岁之前盗窃各类财物总计约7000余元。
14岁生日那天,纪某邀集几个朋友到一饭馆吃饭。
饭后回家途中,纪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个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把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话一部、现金5000余元。
第二天纪某出门游逛,见路边停着一辆吉普车,即设法打开车门,将车开走。
行驶途中,因操作生疏,将在车站候车的3人撞倒,二死一伤。
纪某不仅未停车,反而加大油门逃走。
当日下午,纪某将汽车以两万元的价格卖出,后被抓获。
请对纪某的上述各行为从刑法角度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9.某甲因与女青年某丙通奸而曾向其妻某乙提出离婚。
某日,甲与乙发生争吵扭打,被人劝开后,乙当着甲的面服下慢性毒药。
甲见状不睬不理,当晚外出看电影至深夜12时许,又到附近小酒店喝酒,尔后去另屋睡觉。
延至次日上午,乙终因毒力发作死亡。
问:
对本案行为人某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四、论述题
1.试述犯罪间接故意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2.试述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异同点。
3.试述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联系和区别。
第六章正当行为
一.单项选择题
1.李某与王某发生口角后,王某声称要把李某杀死,并去商店买了一把匕首,李怕王杀死自己,就在王从商店回来的路上,用猎枪打死了王,李某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故意犯罪D.假想防卫
2.甲想杀乙,就故意向乙挑衅,乙被激怒,上前殴打甲时,甲掏出准备好的匕首将乙刺死,甲的行为是()
A.防卫过当B.正当防卫C.故意犯罪D.假想防卫
3.甲乙二人发生争执,互相殴打,甲因身强力壮,几次将乙打倒,乙迫不得已,掏出匕手将甲刺成重伤,乙的行为是()
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故意犯罪D.紧急避险
4.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是()
A.过失B.故意C.既可以是直接故意、间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D.既可以是间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5.甲欲抢劫着便衣的警察乙的财物,将乙推倒在地,并抽出尖刀对准乙的脸上划了一刀,逼迫其交出钱财。
乙迫不得已掏出身上的手枪朝甲开了一枪,但由于甲躲闪很快而未受伤。
本案中,乙的行为是()
A.紧急避险B.正当防卫C.防卫过当D.与正当防卫行为无关,因为乙的行为未造成甲的任何损害,所以对其行为不应当放在正当防卫问题中考虑
6.对避险过当的,应()处罚
A.从轻或减轻B.减轻或免除C.从轻、减轻或免除D.从轻
7.王某为了躲避持刀抢劫犯张某的追赶,在一胡同拐弯处揣开一住户大门进入躲避,不幸将老太太撞倒在地,致其受重伤。
王某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D.意外事件
8.甲持刀追杀乙,乙的朋友丙路过,用气枪打伤了甲,丙的行为是()
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故意犯罪D.防卫过当
9.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已经开始,是指()
A.已经为实施侵害行为在进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B.已经着手实行侵害行为C.已经造成危害结果D.不法侵害的预备行为已经结束
10.赌博犯张某于某日在王某家赌博,王某将身边的8000元现金都输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