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高中语文第4单元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6412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19高中语文第4单元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819高中语文第4单元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819高中语文第4单元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819高中语文第4单元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819高中语文第4单元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19高中语文第4单元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docx

《1819高中语文第4单元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19高中语文第4单元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19高中语文第4单元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docx

1819高中语文第4单元12飞向太空的航程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橘红色(  )  翌年(  )

酝酿(  )(  )催化剂(  )

轨道(  )横亘(  )

借鉴(  )

【答案】 jú yì yùn niànɡ jì ɡuǐ ɡèn jiàn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喷

(2)落

(3)露

(4)辟

(5)横

(6)着

【答案】 

(1)pēn pèn 

(2)luò lào là luō

(3)lù lòu (4)pì bì (5)hénɡ hènɡ (6)zhuó zháo zhāo

2.语境辨析法

(7)这篇文章记载(  )了运载(  )火箭发射的过程。

(8)这么闷(  )热的天,他却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闷闷(  )不乐。

【答案】 (7)zǎi zài (8)mēn mèn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2)

(3)

(4)

(5)

(6)

【答案】 

(1)耸 茸 葺 

(2)拨 拔 祓 (3)霄 宵 硝 (4)催 摧 璀 (5)桓 垣 (6)鉴 签

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1.明确词义

(1)不同凡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惊天动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鼓作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期不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

(2)形容声音特别响亮。

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3)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后指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4)规定或算定的时间、期限快要到了。

2.理解辨析

(1)竖立·树立

两者都是动词,都有“立”的意思。

两者使用对象不同。

“竖立”指在地上或物体上把一些物体直立起来,对象都是具体的,如:

竖立旗杆。

“树立”指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立起新人、新事、新风尚,对象多是抽象的好的事情,如:

树立典型。

(2)震动·振动

两者都有“动”的意思,都是动词。

“震动”的意思有两个:

①颤动,使颤动;②(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

多用于人的心理、情感,也可以指一般物体的颤动。

“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

多用于物体。

3.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玉雕展览上,看到那些巧夺天工的作品,不由得佩服工匠们技术水准的不同凡响!

(  )

(2)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在班里进步了好几个名次,成为他们互助组里惊天动地的大事。

(  )

(3)卖气球的小姑娘很卖力气地吹气球,小脸蛋红红的,看样子就是在一鼓作气地吹气球。

(  )

(4)记者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了解到,我国正在研究修正水龙头含铅量的强制性国标,离正式出台已为期不远。

(  )

(5)做官先做人。

作为党员干部,要善于和敢于从纯正人品官德做起,不断修炼作风,树立好形象。

(  )

(6)钱学森的不朽业绩,使他冰封已久的心受到了极大的振动。

(  )

【答案】 

(1)× “不同凡响”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这儿说的是玉雕。

用错了对象。

(2)×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或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这儿说他在班里进步了好几个名次,不能称为惊天动地的大事。

夸大其词。

(3)× “一鼓作气”指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把事情完成,而非一个劲地吹气。

误解了词义。

(4)√ (5)√ (6)× 振动多用于物体,不能用于人的心理、情感,这里可用“震动”代替。

[常识·速览]

叫响“原始采访”口号的高级记者——贾永

贾永,新华社高级记者。

他有一个著名口号叫“原始采访”,就是到新闻的源头去追寻新闻,要求记者在第一时间或第二时间到第一现场追寻新闻。

曹智、白瑞雪也是新华社记者。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表明我国载人飞天梦想成为现实。

通 讯

1.通讯的概念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2.通讯的特点

(1)真实性、时效性;

(2)生动性;(3)完整性;(4)评论性。

3.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的异同点

三者都强调真实性。

三者都具有时效性,但消息最强,通讯较强,报告文学较弱。

消息篇幅最短,通讯较长,报告文学最长。

通讯与报告文学都具有文学性,后者比前者的文学色彩更浓。

报告文学具有政论性,即它以明显的社会功用为目的,是一种特殊宣传工具。

通讯具有评论性,即它必须对人或事做出评论。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本文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和翔实的材料,用充满自信的笔调,叙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和中国的航天人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热情地讴歌了为飞天梦做出贡献的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答案】 ①“飞天”之路 ②载人航天

[文本·深读]

■自主探究···················································································

一、学习结构技巧

1.从全文来看,文章前三段运用了怎样的叙述方式?

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叙述方式:

倒叙。

(2)作用:

①将“神舟”五号飞天的时间、地点和盛大场面放在文章最前面,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吸引读者阅读;②为下文回顾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做铺垫。

2.文章第四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接上文“神舟”五号飞天,引出下文回顾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

3.文章结尾有何特点?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章结尾照应导语部分,记叙了时间、人物、事件,并对“神舟”五号飞天进行了评论,升华了主旨,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赏析表现手法

4.本文重在描述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为什么在第六段却写了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一事?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

作者把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放到了世界航天历程的大背景中,正是“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以此来烘托出中国人的决心和努力;同时,对比烘托的手法还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5.本文导语在写法上运用了描述式与评论式两种写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描述式:

写发射的环境是“朝阳辉映”;发射架是“耸入云天”;“神舟”五号是“乳白色的”;发射时,“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作用:

描写细致,增强立体感和现场感,烘托出一种激动人心的氛围,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评论式:

作者在描绘“神舟”五号飞天这一壮举的同时,还进行了评论,称之为“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等。

作用:

阐述了“神舟”五号飞天这一壮举的巨大意义,增强了新闻的社会价值。

■合作探究·····················································································

6.真实性是新闻的重要特点,新闻稿件要求严谨真实,但本文这种写法,创造性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笔法。

这样写新闻好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不好。

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经过都要经得起核对,不能让人产生误解。

本课的这种浪漫主义的笔法,不够严谨,不符合新闻的一般要求。

(观点二)好。

新闻强调客观真实性,主要是指所记叙的事件必须是真实的,但在具体的写法上,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如文中“嫦娥奔月”的传说,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就让读者多了一份轻松;再如“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在这个金色的秋日……”等诗意化的语言洋溢着散文与诗的美好气息,增添了新闻的文采。

[迁移——学以致用]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叙议(抒情)结合,生动传神

本文主要以叙述为主,但恰当的简练的描写和议论为文章增添了不少的光彩。

例如文章开头对发射时的环境和发射时的情景的描写,生动传神,渲染了紧张、激动、庄严的气氛,表现了飞船强大的威势。

在中间叙述航天试验的每个阶段,适当加上几句议论,揭示主题意义,深化文章中心,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决心、智慧和勇气,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2.写法指导

新闻以记叙为主,但在记叙中穿插恰当的一点抒情、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但是,要注意的是它首先必须为记叙服务,其次是短小精悍。

写作时需要:

(1)点到为止、妙笔生辉。

著名翻译家萧乾的《枣核》在记叙完一位美籍华人的感人故事后,写道: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前句议论上承美籍华人的思乡故事,后句由点到面,引人浮想联翩。

这样既收束全文,又让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2)叙议(抒情)紧连、丝丝入扣。

文中的抒情、议论以揭示记叙的意义为目的,因此议或抒要紧扣叙。

例如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开篇用抒情化的议论总领全文的三个典型事例,在每个事例之后,或设问,或反问,用巧妙的议论紧扣事例,高度赞扬、热情讴歌志愿军战士美丽的心灵,这样叙议浑然一体,读来震撼人心。

(3)借语而议(抒)、不露痕迹。

议论有时可以直接采撷现实生活的“原话”,往往会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便是一例。

文章记叙了身患绝症的母亲给予瘫儿的无微不至的爱,语言朴实,笔调凝重。

文末借秋风中菊花的形象颂赞母爱,而后引用母亲生前的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把母爱的崇高和悲壮,抒写得深沉而含蓄,真可谓“四两拨千斤”。

3.迁移运用

为下面这篇文章续写一个抒情议论性的结尾,揭示主旨。

土垒的、砖砌的、木扎的墙,青灰的、雪白的墙,一堵堵墙把整个世界分隔成一个个小世界,形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每个人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中生活着,相安无争,这一切似乎都是墙的功绩。

可是,我却憎恨墙。

我童年时有一个好朋友,是我的邻居,我们俩很要好。

上学一起走,放学一起回,作业一起做,就连挨批评也分不开。

我们两家的大人一直都是和和睦睦相处的。

哪知道,有一天,他妈妈跟我奶奶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了起来,多年的邻里之情顿时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第二天,一堵简陋的墙便出现在两家共同的小院中间。

我和好朋友都被下达了一个“命令”:

“不准和墙那边的人讲话!

”从此,我们俩不再讲话了。

每天上学时,我一个人背着书包上学去。

偶尔在门口碰见他,也是匆匆地走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顿时,我觉得有一堵又高又厚的冰墙隔在我与他之间,就是这堵又高又厚的“墙”使我与他之间的友谊破碎了。

我在黑暗的夜里冥想:

为什么人们喜欢建筑这么多的墙呢?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这么多无形的“墙”呢?

如果有一天,世上有形的墙和无形的墙都没有了,该有多好啊!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爱国情怀圆梦飞天

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努力了千百年,明代的万户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

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杨利伟飞向太空的时候,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一刻,几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一代又一代航天人面对天疆的挑战,面对苏美航天成果的挑战,面对航天征程中的一系列困难、障碍,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自己的航天员送上了太空。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表现了中国人民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顽强勇毅的拼搏精神。

【应用角度】 “爱国”“面对挑战”“知难而进”“依靠自己”“追求梦想”等。

2.精彩应用

爱国,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责任。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拳拳赤子之魂,更是华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

爱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需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在和平发展的盛世中国,需要我们兢兢业业、孜孜矻矻、大胆超越、勇于创新。

我们痛恨满目疮痍、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那曾经是我们的屈辱历史,终生难忘、刻骨铭心;我们热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平富庶的新中国,百业待举、百废待兴。

没有漂洋过海、不受重金诱惑回到祖国怀抱的科学家们,没有精诚团结、努力合作的爱国者们,我们国家的发展便会停滞不前。

“嫦娥奔月”的千古传说从梦想变成了现实,开启了中国人走向太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世界具有太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首次成功对接,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由验证性飞行试验完全过渡到“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

“嫦娥奔月”“万户飞天”“太空漫步”……几千年来,对广袤的太空我们中华民族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向往。

今天,中国航天用一个个飞天壮举不断为国人圆梦,为民族争光。

这些成就的取得都证明了今日之中国已经强大了,美丽昌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佳作·领悟]

导读:

成功缘于梦想以及对梦想的坚持。

飞天英雄景海鹏用自己朴素的话语和感人的事迹向我们展示了他美丽的心灵,也启示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永不失重。

心灵永远不会失重

“当我的战友翟志刚用力拉了三次,舱门没有一丝反应,后来才觉得这就是天地的差别。

但当时我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绝对不能让全国人民失望!

”语毕,现场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4月28日,“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十九场活动现场,主讲嘉宾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景海鹏,声情并茂地做了题为“茫茫天宇写忠诚——在载人航天伟大实践中感悟核心价值观”的演讲,分享了他理解和坚守的核心价值观。

从最初妈妈在背心上绣的五只海鸥使自己萌生了飞翔梦,到不甘老师所谓的“自身条件不符”私自去参加体检竞争航天员名额。

景海鹏为了不使自己的飞天梦“夭折”,考试时从原本只能游30米到超常发挥游完了200米,获得当兵以来的第一次嘉奖;离心机训练、低压舱训练,一次次生命的较量;飞行10年期间,从未耽误过一个飞行日,安全飞行1200小时……台下的听众在景海鹏深情的讲述中感受到了他“梦在心中,路在脚下”的坚毅和力量。

在太空是什么感觉?

景海鹏回答了令大家都好奇的问题。

“在太空除了能体验到身体失重下轻盈飘逸的美妙,更能体验到人的心灵不会失重,心中的价值观变得更加清晰、具体、深刻、庄严。

浩瀚的宇宙中,会感觉到个人的渺小,也更真切地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感受到家园的可爱,更感受到祖国的伟大。

“什么是战友?

”景海鹏把问题抛给了现场听众。

清华大学一名飞行员学生站起来掷地有声地回答:

“战友就是在战场上能替你挡子弹的人!

”景海鹏立刻带头鼓掌,他补充道:

“我对战友有着特殊的理解,那就是战时生死与共,平时亲密无间。

我两次16天,370小时,246圈的飞行中,无时无刻不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感受到全体战友提供的技术支持和全方位的保驾护航。

“其实在太空,工作了十几天,当听到来自地球上亲人的问候和祝福,感觉无比幸福。

”提到家人,景海鹏眼里无限温柔。

“爸爸你还记得我生日吗?

”“等爸爸和两位叔叔安全返回之后,一定给你过生日,爸爸提前在太空祝你生日快乐。

”景海鹏与儿子的一段“太空对话”,惹得许多现场观众红了眼睛。

“十年的磨砺,三次出征两次考验,我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心态更加平和,更加阳光,更加懂得感恩。

”景海鹏语气中透出坚定,“但不管我飞得再高,飞得再远,我都时刻提醒自己,永远不能忘记国家和部队的培养,永远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永远不能忘记所有航天人的托举,永远不能忘记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在点评时指出,正如景海鹏所讲,在太空中身体会失重,但心灵是永远不会失重的。

当前国家和社会正处在火车加速式的转折过程中,社会转型使我们很多人头晕、心慌,不仅是身体失重,而且是心灵失重。

怎么确保每一个人心灵不失重,这是每个人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国家、我们这个社会共同思考的问题。

只有解决好信仰的问题,才能让大家的心不再失重,灵魂不再飘荡。

演讲结束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双学籍”飞行员黄阅颇有感触地说:

“听到景海鹏航天员描述从太空中俯瞰的景象,深邃而美妙,深感自己的渺小,也为自己内心深处的航天梦添了一份宁静,更添了十足的分量。

(有删改)

【悟亮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