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06251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示范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示范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示范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示范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示范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示范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

《示范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示范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示范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doc

编者按:

在全国第二十五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职教参考》推出一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专题,希望能对我院在师资引进、培训等方面有所借鉴,对教师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有所启示。

半个多世纪以前,初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从长远发展来说,一个学校赖以生存并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主要条件不仅仅是有硬件的投入,高素质教师培养出适应社会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更是一个关键因素。

日前,《财经文摘》的记者就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况如何,面临哪些困难等问题采访了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下面是姜大源研究员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一个回答摘录下来供大家参考。

《财经文摘》:

中国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遭到了很多批评和质疑,您怎么看目前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

姜大源:

我认为,高职教师的水平应该高于清华和北大的教师水平。

这就对高职和中职院校的老师提出很高的要求。

一个职业院校的老师的能力应该包括四个部分:

专业理论、专业理论在职业中的实践、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和方法论、职业教育理论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

只有四者结合,才能成为职业学校的老师。

我们是四者缺其三,只具备一个:

专业理论。

比如说学数控机床的,都学过理论,但是专业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刚刚开始得到学校的重视。

而另外两方面,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个悲哀。

德国人说,你要教数控机床吗?

不是你到大学去学数控机床,你就能教数控机床,你要去学今后能当数控机床老师的专业。

全世界只有德国、瑞士、奥地利有这个概念。

课程是核心,教师是关键,所以我跟教育部建议,要把老师送到北欧去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基于工作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

(图书馆孙艳美)

“四新”:

示范性高职院校

师资队伍建设的着眼点

陈忠良

就高职院校自身而言,师资队伍建设是示范性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之一,高职院校在推进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应牢牢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环节,着眼于树立新的建设理念,瞄准新的建设目标,构建新的建设机制,探索新的建设范式。

一、树立“全方位、开放式建设”的新理念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全方位、开放式建设”的新理念,打破传统的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界限,面向企业全方位开放,建立起“学校与企业双方互动,教学岗位与专业实践岗位双岗交替”的师资队伍建设新范式。

(一)开放式建设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教师队伍自身必须具备高素质、高技能,教师高技能只能来自企业等专业一线岗位的实践锻炼,这就要求学校在师资队伍自身建设上要扩大开放性,采取“与企业联合培养”、“从企业引进”、“从校外聘请”等多种开放式的方式,提升教师队伍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打造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在教师培训上,可采取校本培训、国内培训、国际培训、学术交流、技能竞赛、企业轮岗、企业挂职等多种方式进行,使教师队伍能很好地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开放式使用示范性高职院校应打破“教师—学校所有”、“工程师——企业所聘”的旧观念,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大量聘请兼职教师上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校企两用”的教师队伍。

不但要重视安排校内专职教师到企业实践,还要重视聘请企业行业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充分开发利用好校内校外两种资源。

(三)开放式利用设施设备资源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硬件之一。

高职院校在培养培训师资过程中,应拓宽视野,树立开放的办学理念。

要特别重视校企合作,在与企业合作中充分利用企业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补充自身师资培训设施设备之不足。

与企业共建师资培训基地,既能节约学校资金,又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二、确立“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新目标高职院校应从人才市场的需求出发,突出应用性、职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与之相适应、高职院校应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

(一)从教师的个人素质看,要确立“教师+技师”的“双师素质”目标高职专业课教师不权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不仅要具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应具有工程师或技师的实践能力。

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是一种复合形态的教师,即具备“教师+技师”的“双师素质”。

(二)从教师队伍结构看,要确立“专职+兼职”的“双师结构”目标学院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时应坚持师资队伍的专兼结合。

从教师队伍整体而言,一方面,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充分发挥校内专任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要按照开放性职业性要求开展人事及管理制度改革。

加大兼职教师比例,从社会行业、企业聘请大量专家、技师、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形成实践技能课和主要由高水平兼职教师的机制。

要考虑师资队伍整体的“双师”结构,使得不同教师间得以互补。

在学历、学位、职称、学科、学缘方面形成合理的校内师资结构,让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校外兼职教师结构更加合理,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的比例为1∶1左右。

(三)从教师队伍培养结果看,要实现“学校+企业”的“双方共赢”目标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坚持“与企业联姻,与企业融合”,实现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技师)互派,学校教学岗位与企业专业实践岗位互轮,学校教师身份与企业员工身份互换,最终实现校企双方在发展和利益上的共赢。

三、建立“校企共建、动态管理”的新机制适应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示范性高职院校要以“校企共建”为突破口,主动在对口企业中“寻亲”,与对口企业“联姻”。

(一)校企共同制定教师培训方案学校要与企业共商“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方案与建设规划。

学校在制定教师培养方案时,要在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由人事处和校企办充分征询校企双方的意见,让方案充分体现“教师下企业,专家上讲台”的观念。

(二)校企共同建设教师培训基地基地既是学生实习实训、技能考证的场地,也是教师自身培训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场所。

在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上,学校和企业要在校企共建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在资金、场地、人才方面充分合作与共建。

着力推进“企业生产性基地进学校,学校教学基地进企业”的“双进”工程,实现“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教师培养基地化”。

让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主要在生产性基地进行;让教师教学水平、高职教育理论培训主要在教学基地进行。

充分发挥校内外基地在专业课教师自身“双师素质”提升中的功能。

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校内校外两个基地,练就“双师素质”;学校和企业要充分利用好校内外基地打造“双师结构”团队。

(三)校企共同进行教师考核管理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坚持推行全员聘任制,对全体教师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能上能下,动态管理”。

学校与企业联手组成考核班子对教师进行全程考核管理。

考核标准由校企合作委员会制定,考核项目来自生产一线,考核内容对接教师企业专业实践能力,考核者主要由企业专家担任,考核结果与教师聘任、晋升、薪酬直接挂钩,形成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岗位竞争机制。

(四)校企共同监控教师队伍建设过程学校和企业选派人员组成校企共建督导办,由校企共建督导办在校企共建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实施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全过程监控。

四、构建“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养”的新模式“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可按照学校与企业“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养”的建设范式运作。

即:

在师资培养机制上,学校与企业双方联动;在师资培养方式上,教学岗位锻炼与企业(或生产性基地)岗位挂职双岗交替;在师资培养面向上,面向学校教学和企业技术开发岗位双向培养。

摘自: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示范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

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范怡瑜

一、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

(一)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原则

(1)校企合作原则:

学院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承担学院主要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任务,担任或实践指导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高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学院的专业教师则进入合作企业或行业一线实践锻炼,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员工培训等服务。

我们通过校企合作利用校内外两种人力资源,与行业企业共同打造一支校内外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双师素质突出的优秀教学团队。

(2)整体优化原则: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构建的过程,教师的数量、质量、梯队结构、专兼比例等都是这个系统的构成因子,因此比例是否优化将决定队伍建设能否产生最大效应。

我们根据学校总体建设目标和发展战略以及示范建设项目要求,通过师资队伍的整体规划,着力建设一支观念新、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3)引进、培养与聘用结合原则:

如何实现师资队伍又好又快发展,其建设途径就是依据示范建设的需要和重点专业的发展要求,“加速培养、适度引进、积极聘请”。

通过培养和引进,建设一支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双师”素质专职教师团队;通过聘用,建设一支相对稳定、动态组合的兼职教师队伍。

(4)人事制度改革和绩效考核相结合原则:

人事制度改革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难点,尤其是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如何发挥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的导向性作用,是示范建设中双师素质教师队伍能否实现预期目的的关键。

(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1.制定师资规划,发展师资制度化师资队伍建设要从示范建设总体目标和学院发展战略的角度制定长远科学的发展规划,使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化、有序化,在完成建设任务的同时,树立示范院校的人力资源优势。

2007年-2009年,学院依托“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计划”,将“双师”队伍建设纳入学院发展总体规划,制定近三年学院师资发展总体规划,并由学院协助示范建设专业制订专业及专业群师资发展规划与实施步骤。

在规划要求中,我们突出国家、省、市、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重点抓两支队伍建设:

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2.“引”、“培”结合,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1)以能力为本位,引进战略性人才学院的急速发展,对教师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大。

学院除了广开师资引进渠道,面向社会招聘高水平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外,坚持能力为本位,重点引进有一定企事业工作经验,在本专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而对于一些难以引进的紧缺专业人才,则适当放宽在一线工作年限或学历要求,在技术能力、学历与教学能力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

人才的引进使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层次得以提升,也以点带面,带动相关专业群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

(2)参加企业挂职锻炼我们建立了派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锻炼制度,利用温州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鼓励教师带着科研、教研课题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直接承担或参与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工作,取得本专业实际工作职业资格证、行业特许资格证或技师以上技能等级证书,建成一支综合素质好、教学业务能力强的“双师”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

(3)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双师培养实战化学院主要依托“三个合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基地、“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基地、“教学与应用技术开发合一”的教研合一基地),尤其是利用其中的“教研合一”基地成立了17个省、市、院级研发中心,形成产学研合一的双师培养机制,鼓励教师创办实体公司,以及参与实训基地实训项目的组织、实训设备的设计制作等实战训练。

(4)参与专业建设,成为示范建设的承担者根据课程建设思路和示范建设方案,学院出台《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每位老师都要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系统化课程设计,每位专任教师都必须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