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完整版马原部分.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5706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完整版马原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完整版马原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完整版马原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完整版马原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完整版马原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完整版马原部分.docx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完整版马原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完整版马原部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完整版马原部分.docx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完整版马原部分

2011年--2012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完整版---马原部分

D

【答案】D 【解析】此题的出题角度是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存在考点,即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生产方式是决定因素,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D。

 3.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

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答案】D  【解析】在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过程中,商品--货币--商品,商品生产者只有顺利实现商品到货币的跳跃,把商品换成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货币,商品生产者才能生存下去。

即通过商品交换,使用价值才能转化为价值,具体劳动才能转化为抽象劳动,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D。

4.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高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维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

A.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   B.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C.为俄国找到了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发展模式   D.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B 【解析】列宁新经济政策表明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对在俄国这样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又有了新的认识,标志着列宁找到了一条符合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格却说:

“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题工程完后,格罗培斯格暂停修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洒上草种,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走出了不少宽窄不一定的小路,格罗培斯格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赋了“优雅自然、简洁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格设计智慧我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

A、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    B、要尊重群众的实践需求

C、不要对自然事物作任何改变   C、要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应【答案】AB   

此题的出题角度是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在本题的材料中,根据材料描述体现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果是要从实践中获得和摄取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前提,实践活动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必须尊重群众的实际需求,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体现,本题的C选项是典型的形而上学观点,孤立的看问题,本题的D选项并不是直观反映,直观反映是机械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特点,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

18.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

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

金融寡头操纵,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有:

A.通过“参与制”实现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B.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实现其对国家机器的控制C.通过政策咨询机构影响和左右内外政策D.通过新闻媒体实现国民思想意识的统一性

【解析】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集团。

其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掌握新闻科教文化等来左右和影响内政外交与社会生活。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C。

19.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经济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原创性主要是【答案】AB

A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B提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C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D强调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干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

【解析】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及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是过剩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其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政府的干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缓和经济危机。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

20、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思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

【答案】CDA阶级斗争说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论

 【解析】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D。

三、分析题:

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

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

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

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

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

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者焚烧。

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与人争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隐患。

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移到空中,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

于是,人们进一步追问:

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

这时候,一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资源。

但变废为“宝”前提是垃圾的分类投放--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

何谓放错?

到处乱扔是放错,收集时搅混在一起也是放错。

不同的垃圾只有往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实现资源的价值。

即使还免不了要填埋、焚烧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也得把它们分出来。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换出绿色,好处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让人们乐而为之?

2009年5月起,上海开始普遍推广新的垃圾分类概念,开展以“换出更绿色的上海”为名义的“绿色帐户”活动。

何为绿色帐户?

就是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积分换取环保小礼品:

再生纸笔记本、绿色小植物、环保手电筒……上海推出“绿色帐户”的实践说明,办法是可以想出来的,关键是愿不愿意琢磨。

中国的垃圾问题不比哪个国家小,我们只能“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5分)

(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5分)

34.【答案要点】    

(1)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5分)

 ①人改造自然以实践为基础和前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基础和前提。

实践决定认识。

在本材料中,有人认为垃圾应该全部回收利用,是实践主体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错误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一合理说法的提出充分证明了认识和实践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是正确的。

   ③认识的发展过程表现为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需要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提出正是人们认识水平提高的结果。

   ④任何实践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

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具有相对性。

我们要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2)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

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5分)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方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矛盾分析法的重要作用,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的。

在本题中,体现了如下矛盾分析方法。

 ①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和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这是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方法论。

在材料中,针对垃圾处理问题,不能再采用粗放型处理方法,要变废为宝,没有退路就必须多想出路,充分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中把握对立。

 ②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这是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两分法是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既看事物的这一面,又看事物的那一面。

既要分析两方面之间的对立,又要分析两方面之间的统一。

在本题中,对于旧的垃圾处理方法向新的方法转变,正是应用了这一方法论。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这是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针对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一定要把握重点,抓住主要矛盾,针对主要矛盾的性质进行处理和解决。

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不同事物的矛盾不同,采用的解决方法也不同,新的绿色垃圾处理方法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矛盾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切忌一刀切。

⑤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垃圾问题是人类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产物,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一定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规律,尊重规律。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一、单项选择题:

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恩格斯说:

“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善之外,还因为()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答案】A【解析】选项B和选项C说法正确,但是和题干无关,所以不选;选项D是人和动物的共性,所以不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

“90%×90%×90%×90%×90%=?

”其答案是约59%。

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是不及格。

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质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答案】B【解析】本题题干中数学题每一个乘数都是90分即90%,这是个不错的成绩,但是把他们都乘在一起就等于了59分即59%,成绩最后由90分成了59分,成了不及格。

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通过分析题干可以得出其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即量变引起质变。

其他选项与题干无关。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本质是()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答案】B【解析】本题选项A说法错误,因此不选;选项C说法错误,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因此不选;选项D是资本主义工资的表象,不是本质,因此选项D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4.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层表示不满。

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级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

A.劳资冲突的集中表现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答案】C【解析】本题漫画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问题,资本主义两极分化是由于资本积累的规律,即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其他选项与题干无关,因此不选。

5.毛泽东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是走马看花、一是下马看花。

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时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

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D.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

【答案】D【解析】A选项讲的是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观点正确,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B选项“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不符合题意,因为题干说的是“下马看花”这一种方法;C选项“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表述错误,正确表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故ABC选项不符合题意。

题干中的“下马看花”主要强调了在调查研究中要注重中国的具体实际,D选项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二、多项选择题:

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答案】BCD【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新事物的含义及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趋势和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这是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新事物从出现的时间来看产生于旧事物之后。

但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有些事物本质上是旧事物。

如辛亥革命是新事物,之后出现的袁世凯复辟、张勋复辟本质上却是旧事物。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是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因此,答案是BCD。

18.2011年4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10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

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

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

A.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B.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C.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D.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

【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但并不否认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其他因素的作用。

社会发展是“历史合力”的结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作用是双向互动的。

D错在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反映历史发展规律的先进的意识形态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反之,则阻碍社会历史发展。

因此,答案是ABC。

19.人们往往将汉语中的“价”、“值”二字与金银财宝等联系起来,而这两字的偏旁却都是“人”,示意价值在“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透过商品交换的物与物的关系,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科学内涵,其主要观点有()

A.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B.具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C.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D.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品价值的内涵。

答案A是错误的,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社会财富是属于使用价值的范畴,使用价值的源泉是原材料和人类劳动。

答案B也是错误的,具体劳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实体,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

答案C和D是正确的。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交换的基础,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0.关于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除了从社会形态更替规律上作了一般性的历史观论证外还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实证的剖析,科学地论证了()

A.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B.资本主义发展的自我否定的趋势C.资本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式D.工人阶级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这个考点。

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形态更替规律的角度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自我否定的趋势,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答案A和B是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还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深入分析认为,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人阶级具有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答案C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灭亡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三、分析题:

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有个人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

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

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他还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重量的16倍,小块的重量是小碎片重量的16倍……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

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个人就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1年2月21日)

材料2

迪迪•艾伦年轻时到一家电影公司打工,跟着知名电影剪辑师罗伯特•怀斯学习。

她在给电影《江湖浪子》剪辑时,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的错误:

在从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镜头时,第一个镜头中的声音竟然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去,并且长达三秒钟,导致的结局:

主人公驾驶汽车逐渐远去,镜头随之切换到达的目的地场景,而这时依旧可以听见第一个镜头中的汽车声!

罗伯特•怀斯非常生气,他把这段影片往艾伦面前一扔说:

“把你所犯的错误剪掉!

”艾伦沮丧极了,正在她准备剪去自己所犯的那个“错误”时,她忽然看见窗台上的一个小盆景,那是一株地莓,她曾经生长在艾伦家的园子里,只是别的地莓都能长出又甜又红的果实,唯独这株地莓不会结果,可它虽然不会结果,却能开出特别鲜红的花朵!

所以艾伦把它移植到了这里,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如果说不会结果是一种“错误”,但就在这种错误中,它却开出了最美丽的花!

想到这里,艾伦怦然心动,她开始重新审视起那段影片,猛然意识到:

这个错误的本身,其实就是一朵最美丽的地莓花!

按照传统的技法,在镜头切换的同时声音也随之戛然而止,艾伦却把声音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而这不仅能巧妙糅合由镜头切换而产生的断裂感,还能更加有序地连贯电影节奏!

艾伦由此想到,有些时候,把第二个镜头中的声音提前一点出现在第一个镜头的结尾处,也是一种能巧妙显示电影节奏的手法。

于是,她把这种“错位剪辑”用到了这部影片的每一个切换的镜头中。

影片上映后,这种剪辑效果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并引起了电影同行的关注和沿用,一场电影剪辑艺术的革新悄悄开始了!

当86岁高龄的艾伦病逝后,人们对艾伦的人生态度和对电影的贡献作了这样的总结:

“她深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

即便是一株无法结出果实的地莓,也不要轻易扔掉,因为它可能会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摘编自《扬子晚报》(2011年6月27日)

(1)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

(4分)

(2)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

(4分)

(3)上述两例对我们增强创新意识有何启示?

(4分)

【答案要点】

(1)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包含共性。

(2分)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

“碎花瓶理论”是对碎花瓶这一个别事物中所包含的一般特征的概括和反映,这就使人们能够举一反三地认识和处理其他事物。

(2分)(注:

如果考生从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或从规律的特征的角度分析,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真理和谬误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和因素,错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暴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

(2分)“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并不是抹杀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区别,而是反指没有单纯的、绝对的错误,是指由于不能辩证地对待错误而失去在错误中发现真理的可能。

(2分)

(3)创新意识在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具有重要意义。

增强创新意识一要注重实践,从中汲取智慧;二要辩证思维,要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

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