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05532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白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白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白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白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白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白政发[2011]4号

白河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白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县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0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送:

县委各部门,人大办、政协办,纪委,人武部。

县法院、检察院,各人民团体。

中省驻县各单位。

白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1年3月28日印发

共印110份

白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二0一一年三月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实施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白河、推进城乡统筹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壮大县域经济、促进人民致富、改善社会民生的关键时期。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会和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以科学的规划引领发展,根据省、市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发展需求、战略定位和政策机遇,编制本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时期白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十一五”期间,全县上下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白河为主线,以突破发展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工业提速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积极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大力实施全民创业,积极改善社会民生,有效强化工作落实,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实现了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四个翻一番”,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2倍,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两个翻两番”,使我县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结构调整初显成效。

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20.04亿元,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长15%;其中:

一产完成5.02亿元,增长6.2%,二产完成7.44亿元,增长25.5%;三产完成7.58亿元,增长12.4%。

三次产业由2005年的36:

21:

43调整到2010年的25:

37:

38,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实现财政收入12768万元,是2005年的3倍,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428万元,是2005年的3.2倍。

农村木瓜、畜牧、蚕桑、烤烟、黄姜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围绕特色产业引资培育了木瓜系列产品开发、黄姜清洁生产、蚕丝、机械加工、肉食品加工等龙头企业,工农融合互动取得新进展。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规模企业稳步增加。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商贸流通趋于活跃,区域特色经济逐步形成。

重点项目深入推进,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29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8倍,年均增长31%。

招商引进了120万吨水泥粉磨站、缫丝厂、九泰药业、天裕木瓜、高新密度板材等引资项目50个,完成投资20亿元,是“十五”的10倍。

完成了襄渝二线过境段建设,实施了十天高速公路、汉江白河电站、狮子山新区开发等重大项目建设;新修了白河大桥,修建通村水泥路725公里,全县通村水泥路实现全覆盖,完成了冷厚路改造和小双、桃元、四新通乡路硬化;完成人饮工程150处,解决10.6万人饮水困难;新修水平梯地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平方公里。

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电视等城乡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统筹发展起步良好。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为抓手,突出规划引领、项目带动、产业支撑,启动实施了打造1个宜居县城、发展6个重点集镇、8个一般集镇、建设30个生态社区的“16830”工程。

实施了县城美化亮化工程和长春路、东坡路、滨江大道等道路改造;狮子山新区开发取得实效,南岭子片区开发已经启动,茅坪省级重点集镇和仓上、构扒等5个县级重点集镇建设加快推进,公共卫生设施、餐饮商贸、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配套功能日趋完善。

启动了生态社区总体规划,初步建成16个农村生态社区,入住群众1.2万人,县城、集镇、农村社区“三位一体”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加强。

“十一五”末,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410元,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80元,是2005年的2.23倍,年均增长16%。

在全面促进城乡居民致富增收、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口粮田改造等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58.36%,区域生态治理成效显著,节能减排全面落实,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加强,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社会建设取得实效。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双高普九扎实推进,“两基”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校舍改造工程力度加大,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两免一补”、蛋奶营养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人人技能工程大力实施,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创立了“白河水色”文化品牌,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完成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文化活动设施配送工程,实施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无线数字电视通乡镇工程,广播电视入户率达40%以上。

卫生事业全面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深入人心,实施了乡镇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和县医院门诊楼、县中医院综合楼、村卫生室建设工程,三级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得到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明显增强,省级卫生县城通过验收。

计划生育全国优质服务县创建工作扎实开展,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固,省级优质服务县通过命名。

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巩固在90%以上;新建了1个县级敬老院、6个区域性敬老院和21个乡镇中心敬老院,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62%,双拥、救灾救济、残疾人事业等工作全面开展。

科技、人才、体育、档案、信访等各项工作全面加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力度加大,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不仅启动了十天高速路建设,还在境内短短50余公里的路程下争取到三个出口,实现了全县村村通水泥路;实施了狮子山新区开发,开工了汉江白河电站,启动了“16830”工程,解决了10万余人的饮水安全和1.2万人的居住安全;实现了县城无线数字电视接入,县乡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改扩建、乡镇文化站建设、固定电话信号、宽带接入、移动通讯网络实现全覆盖;双创、双拥工作扎实推进,省级卫生县、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双拥模范县通过命名,城乡环境卫生明显好转;高考上省线人数连年攀升,达到1000余人,连续12年位居全市前列,高考直升率、上线万人比连续7年居全市第一;退耕还林、粮食补贴、农机具补贴、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两免一补”、“蛋奶工程”等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城乡收入大幅度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长加快、效益提高、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既是我县弘扬三苦精神、大力改变落后面貌的“奋斗史”,也是全县上下凝心聚力谋求超常发展、跟进省市发展步伐的“创新史”,更是全县人民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创造奇迹、追求进步、赢得赞誉的“辉煌史”。

5年的积累,为“十二五”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也应当清醒的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整体经济实力与周边县市相比仍有差距、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然资源非常匮乏、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大力改善、就业压力明显加大等困难和问题。

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并着力在“十二五”期间认真加以解决。

白河县“十一五”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2005年

规划目标

实现情况

绝对值

年均增长(%)

2010年实际

年均增长(%)

生产总值(亿元)

7.75

14

12

20.04

15

人均生产总值(元)

3724

6666

10

9635(按20.8万人计算)

三次产业比例

36:

21:

43

30:

27:

43

25:

37:

3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36998

65000

12

202900(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800)

31

财政总收入(万元)

4152

7300

12

12768

2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6473

8500

5.6

14410

16.5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1781

2500

7

3980

16

城镇登记失业率(%)

4

3.4

人口自然增长率(‰)

0.37

5以内

1.54

城镇化率(%)

28.5

森林覆盖率(%)

55

58.36

汉江出境断面水质

保持Ⅱ类标准

保持Ⅱ类标准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进入经济大发展、结构大调整、城乡大建设、改革大推进、民生大改善的关键时期,将面临诸多发展机遇:

1、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为我县带来新的机遇。

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省上实施的陕南突破发展,将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将会在培育地域特色优势产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争取到更大更多的投资。

2、十天高速路通车后的交通区位优势将会显现。

十天高速公路通车后,使我县融入十堰“一小时”、安康“两小时”、西安、武汉、重庆“半日”经济圈,承接大中城市辐射的能力将大大增强,会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等瓶颈将逐渐通畅,边际县城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现。

3、我县实施的全民创业符合国家扶持和鼓励的方向,必将有效激发全民创业活力和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等领域,提出鼓励民间投资进入的基本途径和保障措施,而我县十三届九次全会确定的全民创业战略承接了这一政策,将给我县民间投资创业带来难得的机遇。

4、经济增长进入加速发展期。

从县内外发展环境和趋势看,未来五年,将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以及县城、集镇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必将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可望驶入“快车道”。

5、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

我县广大干部群众在艰苦创业的实践中形成了“三苦”精神,并在工作中大力创新,成为省市的先进典型。

这种荣誉激励和全民加快发展的意愿将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内可以凝聚民心,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对外可以起到树立形象,争取更多扶持的典型效应。

在看到诸多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还应要正视未来五年面临的挑战:

1、区域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方位对外开放,区域经济在资源、市场、人才、资金等方面的竞争更为激烈,周边县市在基础设施、经济实力、人才储备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而我县具有小县城、大农村的特点,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需要在竞争中克服更多的困难。

2、资源供求矛盾和环境约束力将进一步加剧。

“十二五”时期,我县资源、土地等重要资源将面临长期偏紧的严峻局面,同时,加快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没的任务更加艰巨。

3、协调发展的任务异常艰巨。

我县人均GDP正处在1000—3000美元之间的关键发展阶段,这既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各种矛盾的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与调整结构、节能减排的矛盾逐步显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正确处理改革、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